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酸度、温度对不对称草酰胺:N-邻羧基苯基-N-(2-氨己基)草酰胺(OBZE)荧光特性的影响。测定了该试剂的荧光量子产率。在pH8.0~9.5的H3BO3-NaOH缓冲介质中,NO3^-能使OBZE荧光强度定量猝灭,据此建立了荧光猝灭法测定NO3^-的新体系。OBZE的激发波长为210nm,发射波长为395nm。荧光猝灭值与NO3^-在0.004~0.68mg/L呈范围内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0.004mg/L。实验了多种干扰离子的影响,已用于水中硝酸根离子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在0.04Mol/L HAc-0.36Mol/L NaAc(pH5.7)和3.5×10~(-4)Mol/L 8-氨基喹啉(8-Aminoquinoline)溶液中,用单扫示波极谱法可得到In(Ⅲ)-8-氨基喹啉络合吸附波,峰电位在-0.78V处。其导数峰高与铟在5.0×10~(-8)-4.0×10~(-6)Mol/L范围内的浓度呈线性关系,最低检出限为2.0×10~(-8)Mol/L。研究确定该波为1∶1铟-8-氨基喹啉络合物的吸附波。测定了几种地球化学标准样品中的锢,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在0.05mol·L-1氯乙酸 氯乙酸钠(pH3.0)介质中,In(Ⅲ)与二溴邻苯二胺双草酰胺酸酯(DBPMACE)生成配合物,并吸附于电极表面,于-0.63V(vs.SCE)得到配合物吸附还原波。其二次微分极谱峰电流与In(Ⅲ)浓度在7.5×10-8~3.4×10-6mol·L-1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5×10-8mol·L-1。应用于陶瓷颜料、矿石中微量铟的测定,结果满意。并对电化学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铟(Ⅲ)-芦丁极谱络合吸附波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pH6.0的乙酸盐缓冲底液中,用单扫极谱法可获得高灵敏度的铟(Ⅲ)-芦丁的络合吸附波,其检测下限达3.0×10~(-10)mol/L。成功地用于纯金属锌中10~(-5)%铟的测定。测得吸附电活性络合物的组成为:In(Ⅲ):芦丁=1∶2,条件稳定常数为1.8×10~(10)。电极反应是吸附络合物中的In(Ⅲ)还原为In(Hg)。测得电极反应的转移系数α=0.51,表面电化学反应的标准速率常数k_s=0.43/s 相似文献
5.
6.
在8×10~(-3)mol/L NaOH-0.2mol/L KClO_3底液中,Pb(Ⅱ)-QBTU体系产生灵敏的阴极化二阶导数波,峰电流与铅浓度在4.0×10~(-8)~4.5×10~(-6)mol/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本文对电极过程,反应机理,极谱波的性质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8.
在pH 8.40的NH3-NH4Cl缓冲溶液中,钇与3-噻唑偶氮-5-氨基苯酚络合物有一灵敏的极谱吸附波,其峰电位在-0.67 V(vs.SCE),峰电流与钇的浓度在1×10-7~8×10-4mol/L之间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8×10-8mol/L;经多种电化学方法证明该波为络合物吸附波,其电极过程为不可逆过程,电子转移数为2,此外还试验了多种离子对峰电流的影响,所拟方法已用于茶叶中钇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新显色剂2 (3 羧基 2,4,5 三氮唑偶氮) 5 乙酰氨基苯酚(CTZAAP)与铜的显色反应研究及应用,建立了测定铜的新方法。在pH5.5的HOAc NaOAc缓冲溶液中,该试剂与铜(Ⅱ)形成1∶1红色稳定络合物,λmax为561.2nm,铜(Ⅱ)量在0~1.0μg·ml-1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16×104L·mol-1·cm-1。其他金属离子共存时,不经预分离可直接测定食品及环境水样中的微量铜(Ⅱ),操作简便,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11.
12.
In(Ⅲ)-1-苯基-3-甲基-4-噻吩甲酰基-吡唑啉酮-5配合物吸附波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pH3.0的HCl-NaAc介质中,In(Ⅲ)与1_苯基_3_甲基_4_噻吩甲酰基_吡唑啉酮_5(HPMTHP)生成配合物,于-0.63V(vs.SCE)处出现一尖锐、灵敏的极谱峰,In含量在0.002~1μg/mL范围内与峰高呈线性关系。用多种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极谱波的性质及反应机理,证明-0.63V处的极谱波为配合物吸附波,峰电流由中心离子In(Ⅲ)还原产生。用直线法测得配合物组成为n[In(Ⅲ)]∶n(HPMTHP)=1∶1,表观稳定常数为2.96×103。 相似文献
13.
14.
以邻羟基苯乙酮和苯甲酰氯为原料, 经过酯化反应、 Fries重排合成了1-(2-羟基苯基)-3-苯基-1,3-丙二酮(HPPPD)及其与铕(Ⅲ)的配合物, 并通过IR, 热重-差热分析和^1H-NMR谱对其进行了表征. 研究了酚羟基的引入对稀土配合物发光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该配体与铕(Ⅲ)形成的配合物发出很强的铕(Ⅲ)的特征荧光, 并且以邻菲罗啉为第二配体的三元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明显高于二元配合物. 但是, 配体HPPPD与铽(Ⅲ)、钐(Ⅲ)和镝(Ⅲ)等形成的配合物, 无论是二元的, 还是三元的发光均很弱. 这是由于该配体的能级与不同稀土离子能级匹配程度的差别所致.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新试剂N-辛基-N′-(氨基对苯磺酸钠)硫脲(OPT)的合成.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等方法测试,确定了该试剂的组成和结构,并研究了该试剂与金(Ⅲ)的显色反应,建立了光度法测定微量金(Ⅲ)的新方法.在pH4.2~5.6的HAc-NaAc缓冲溶液体系中,金(Ⅲ)和OPT形成一种稳定的1:2的水溶性络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位于302.4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为1.87×10~5L·mol~(-1)·cm~(-1).Au~(3+)量在8.0~400μg/L服从比尔定律,相关系数r=0.9998.将该法应用于金矿石中微量金的测定,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两个N,N′-亚乙基双(1-苯基-3-亚氨基-1-丁酮)锰(Ⅲ)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晶体结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合成了两个N,N′-亚乙基双(1-苯基-3-亚氨基-1-丁酮)(简写为H2bzacen)的锰配合物Mn(bzacen).(NO2)EtOH)(1)和Mn(bzacen)(NO2)MeOH)(2)。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Pbca,晶胞参数a=2.8173(6)nm,b=2.1946(4)nm,c=0.7683(6)nm,V=4.750(5)nm^3,Z=8, μ=5.71cm^-1,R=0.0540.配合物2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君Pbca晶胞参数a=27641(6)nm,b=2,1832(4)jnm,c=0.7705(2)nm,V=4.650(3)nm^3,Z-8, μ=5.81cm^-1,R=0.0564。在这两个配合物中,Mn( Ⅲ)原子均具有畸变的N2O4八面体配位构型,整个晶体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形成一维的无限链, 红外光谱表明,配体在形成配合物后,VC=N和VC=O和VC-=C谱带移向低频,NO^-2以一个O原子与Mn(Ⅲ)配位,电子光谱表明存在d-d^*,π-π^*和d-π的跃迁。 相似文献
17.
铑(Ⅲ)与5-(5-硝基-2-吡啶偶氮)-2,4-二氨基甲苯的极谱催化氢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铑( )与5-(5-硝基-2-吡啶偶氮)-2,4-二氨基甲苯(5-NO2-PADAT)配合物的极谱行为,发现在pH=5.00HAc-NaAc缓冲溶液中,配合物于-1.20V(vs.SCE)处产生一灵敏的极谱催化氢波。基于此,建立了测定痕量铑的新方法。该催化氢波峰电流i′p与铑( )浓度在2.0×10-3~1.8×10-2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10-3μg/mL。研究了该催化氢波的性质及其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新显色剂2-羧基-4′-硝基苯基重氮氨基偶氮苯(CNADAA),并研究了其在Triton X-100存在下与镉(Ⅱ)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 10.75的NaB4O7-NaOH缓冲介质中,该试剂与镉(Ⅱ)形成摩尔比为1∶1的红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580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1.32×105L.mol-1.cm-1。镉(Ⅱ)的质量浓度在0~0.8μg/mL范围内遵守比耳定律。所拟方法用于废水中微量镉(Ⅱ)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1.8%~2.9%,回收率为97.6%~103.2%。 相似文献
19.
镍(Ⅱ)与3-噻唑偶氮-5-氨基苯酚体系络合吸附波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3-噻唑偶氮-5-氨基苯酚(3-thiazolyazo-5-am ino phenol,3-TAP)是一种高灵敏度新型杂环偶氮类显色剂,在极谱分析中的应用尚未见报道。镍(Ⅱ)的测定已有较多方法报道[1~5]。为了进一步扩大3-TAP的应用范围,作者研究了镍(Ⅱ)与3-TAP络合物吸附波的最佳实验条件及络合物的极谱波性 相似文献
20.
新试剂N-间甲苯基-N′-(氨基对苯磺酸钠)硫脲(MMPT)的合成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合成新试剂N-间甲苯基-N′-(氨基对苯磺酸钠)硫脲(MMPT),经红外、紫外、核磁、元素分析等测试,确定其结构。研究测定了试剂与40多种离子的反应及其配合物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它可作为Cu2+(m=0.015μg,c=0.5μg/mL)、Ag+(m=0.1μg,c=3.3μg/mL)的新鉴定试剂和光度法测定Pd2+(ε309.7=6.32×104L·mol-1·cm-1)、Pt(Ⅳ)(ε754.4=8.58×104L·mol-1·cm-1)等的显色剂,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用于阳极泥、人发、矿石及催化剂中上述元素的鉴定或测定,均获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