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以光谱技术与微量热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水溶液中金霉素与牛血清白蛋白分子间结合作用的热力学性质.荧光猝灭法测得该反应的结合常数K=2.09×105L/mol,结合位点数n=1.75,微量法测得反应的焓变△rHm= -17.50 kJ/mol; 依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得到授体-受体间的结合距离(r1=1.67 nm, r2=1.46 nm)和能量转移效率(E1=0.41, E2=0.66). 金霉素与牛血清白蛋白分子间有较强的结合作用, 且结合力以疏水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2.
十溴联苯醚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十溴联苯醚(Deca-BDE)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 Deca-BDE对BSA的内源荧光有静态猝灭作用.Deca-BDE与BSA在277, 298和310 K的结合常数分别为1.92×105, 1.97×105和2.16×105 L/mol.Deca-BDE在BSA接近于色氨酸残基附近有2个结合位点.热力学参数表明, Deca-BDE与BSA相结合的主要驱动力是疏水作用力. 与Deca-BDE结合后,BSA色氨酸残基附近肽键伸展程度增加,蛋白分子结构疏松.  相似文献   

3.
荧光光谱法研究间硝基苯胺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间硝基苯胺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激发波长为280nm,发射波长为342nm,在pH 7.50的Tris-盐酸缓冲溶液中反应150min后,间硝基苯胺对牛血清白蛋白的猝灭效果最为明显。289K,304K和318K下的结合常数分别为1.667×104,1.428×104,1.250×104L·mol-1。根据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与相关热力学参数间的相互关系,结合间硝基苯胺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焓变(ΔH)0和熵变(ΔS)0,可推断两者的相互作用力主要为静电作用力。结果表明:间硝基苯胺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最后用紫外吸收光谱法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确认。  相似文献   

4.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采用荧光光谱法、圆二色光谱法和红外光谱法研究了花椒油素(XT)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花椒油素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发生动态和静态联合猝灭,二者间的的猝灭常数(K)在286, 298和310 K分别为3.31 × 105, 到2.03 × 105 和 0.94 × 105 L∙mol-1. 热力学参数表明, 花椒油素与牛血清白蛋白间以疏水作用力为主。圆二色光谱和红外光谱法表明加入花椒油素后,牛血清白蛋白的二级结构发生了变化,其中α-螺旋减少了3.9%。另外,我们还研究了共存离子对两者结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采用荧光猝灭光谱、同步荧光光谱研究了核黄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光谱行为。结果发现,在温度为293 K和310 K时核黄素与BSA的结合常数(Kb)分别为4.879×105L.mol-1和1.880×105L.mol-1,结合热力学方程计算得到了对应温度下的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核黄素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其荧光猝灭过程属于动态猝灭机制,二者主要靠疏水作用力结合。采用同步荧光光谱探讨了核黄素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结合紫外光谱和分子对接模型运用荧光光谱研究了腺苷与人血清白蛋白(HSA)间的键合作用。腺苷有较强的能力猝灭人血清白蛋白的内源荧光,且根据Stern-Volmer方程判断出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本文运用相应的荧光值和Vant’Hoff热力学方程求得了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以及一些热力学参数,如焓变(ΔH)和熵变(ΔS)。结果表明:键合过程中疏水作用力对新化合物的稳定性起主要作用,这与分子对接模型方法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另外还研究了常见离子对结合常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光谱法与分子模拟研究胡椒碱对牛血清白蛋白的键和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何文英  陈光英  杜娟  姚晓军 《化学学报》2008,66(21):2365-2370
利用荧光光谱法及紫外吸收光谱法结合计算机模拟技术研究了在模拟生理条件下胡椒碱(piperine)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 BSA)的相互作用. 根据荧光猝灭的有关方程分别求得不同温度下(298, 308和318 K)药物与蛋白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键合距离. 实验所得到的热力学参数(ΔHӨ=-9.55 kJ/mol, ΔSӨ=46.75 J•mol-1•K-1)表明维持药物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力主要是疏水作用和静电作用. 分子模拟的结果显示了胡椒碱与BSA的键合机理和键合模式, 表明维持药物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力主要是疏水作用和氢键(位于氨基酸残基His 242, Arg 222和Arg 218位). 此外, 基于胡椒碱的荧光猝灭效应, 首次探讨了药物-蛋白质体系的几种物理化学参数, 包括电荷密度(δ)、离解常数(Kd)及量子产率(F)的变化效应.  相似文献   

8.
依诺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荧光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新型氟喹诺酮药物依诺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机制。求得它们在16℃和26℃温度下的结合常数分别为K1=9.0×103 和K2=1.73×103,结合位点数分别为n1=0.89和n2=0.74。根据不同温度时的结合常数 ,求得依诺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热力学参数(26℃) :ΔHm= -51.44kJ/mol,ΔGm= -8.05kJ/mol,ΔSm= -0.145kJ/(mol·K)。根据F 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 ,测定了实验条件下依诺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结合时 ,能量给体 -受体间的作用距离(r=4.74nm)和能量转移效率(E=0.074) ,并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依诺沙星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实验表明 ,依诺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分子间有较强的结合作用 ,且结合作用力主要是氢键和范德华作用力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盐酸文拉法辛荧光光谱与牛血清白蛋白(BSA)荧光光谱严重重叠的缺陷,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p H 7.4 Tris-HCl缓冲液),以盐酸文拉法辛为荧光检测对象,BSA为猝灭剂,通过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盐酸文拉法辛与BSA通过疏水作用力形成了一种稳定的复合物;由探针实验确定盐酸文拉法辛在BSA上的结合位点为位点Ⅰ;298K时结合常数为3.76×105L/mol,结合位点数约为1;Hill系数表明盐酸文拉法辛的药效受到温度的调控。利用分子对接技术模拟研究了二者的相互作用,其结果与光谱法获得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0.
齐墩果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技术研究了齐墩果酸(O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及热力学特征.结果发现,在293 K、301 K及310 K时,OA与BSA结合常数分别为3.30×104、6.22×104和1.04×105 L·mol-1,通过热力学计算得到反应的焓变和熵变.研究表明,OA能使BSA的内源荧光猝灭,并...  相似文献   

11.
曾晓蕾  雷根虎  卫引茂 《色谱》2007,25(3):348-352
盐酸小檗碱(BC)是黄连的主要有效成分,它具有抗菌消炎等多种作用。采用前沿色谱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下BC与固定化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常数K和结合率PPB、BC的保留因子k、BC在色谱柱上活性位点的物质的量mL,以及BC与BSA结合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在温度为30 ℃时,BC与BSA的结合常数为4.79×104 L/mol。K、k和mL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其中以mL的变化程度最为显著,表明k的降低是由于K与mL共同作用的结果。而BSA分子构象变化可能是mL降低的主要原因。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BC和BSA之间的作用力以静电作用力为主。  相似文献   

12.
在pH=7.4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N,N-二(2-羧基苯基)-2,6-吡啶二甲酰胺(BCPD)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BCPD可以动态猝灭BSA的内源荧光,结合位点数约为1;测得291K、296K、301K和306K四个温度下两者的平均结合常数为3.82×106 L·mol-1;热力学参数表明两者之间结合的作用力为疏水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用伊文思蓝(Evans blue, EB)作荧光探针研究了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 A)对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 BSA)的竞争反应. 伊文思蓝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 使牛血清白蛋白荧光发生猝灭, 根据Stern-Volmer方程及荧光寿命研究了荧光猝灭的类型及机理. 结果表明, 猝灭类型为静态猝灭, 即伊文思蓝和牛血清白蛋白形成了一种稳定的复合物. 伊文思蓝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KBSA-EB=1.122×106 L/mol, 结合点数n=0.9935, 并确定了EB和BSA之间的热力学常数及作用力类型. 当加入氨苄青霉素后, 牛血清白蛋白的相对荧光强度恢复. 这表明氨苄青霉素与伊文思蓝对牛血清白蛋白发生了竞争反应. 探讨了该竞争反应的相关机理, 求出了伊文思蓝与氨苄青霉素的结合常数为KEB-A=7.131×105 L/mol.  相似文献   

14.
吴志生  章靓  陈旺  胡娟 《化学学报》2009,67(14):1609-1614
荧光光谱法和动态光散射法研究大豆苷与牛血清白蛋白在生理条件下的相互作用. 研究表明, 大豆苷与牛血清白蛋白能形成2∶l复合物, 荧光猝灭属于静态猝灭过程; 大豆苷与牛血清白蛋白分子间主要的结合作用力为疏水作用; 310 K下, 两者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分别为7.4×l04 L•mol―1和1.75; 大豆苷使牛血清白蛋白的构象发生了变化; 动态光散射数据探讨了牛血清白蛋白与大豆苷分子产生聚集与之相互作用, 进一步证实了牛血清白蛋白在大豆苷水溶液中的构象变化. 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大豆苷对心血管疾病的药理作用, 特别是对血浆蛋白构象的影响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大黄酸铜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大黄酸铜配合物能显著猝灭牛血清白蛋白的内源荧光并以静态猝灭为主;计算了298 K和309 K温度下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根据热力学参数判断大黄酸铜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具有较强的疏水作用力;依据F?rster的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大黄酸铜在蛋白质中结合位置与色氨酸残基间的距离为3.21 nm, 表明大黄酸铜的部分片段能够插入蛋白质分子内部;用同步荧光光谱和圆二色光谱技术探讨了大黄酸铜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荷花碱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多种光谱技术研究了在pH7.40的Tris-HCl缓冲体系下,荷花碱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荷花碱对牛血清白蛋白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且为静态猝灭。用Stern-Volmer和Line weaver-Burk方程处理荧光猝灭数据,得到反应的结合常数在293K时为1.70×104L/mol,结合的ΔH°=-20.2kJ/mol,ΔS°=12.0J/(K.mol)。该药物与血清白蛋白之间的作用力为疏水作用和静电作用。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得荷花碱与BSA相互结合时,其供体-受体间的距离为2.59nm。用圆二色谱等手段表明结合对蛋白的构象产生了影响。同时考察了中药活性成分甘草次酸和脂肪酸对结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利用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了不同pH值对牛血清白蛋白(BSA)与茜素红(ARS)键合作用的影响。pH值为4.0的酸性环境引起BSA天然紧缩构象逐渐发生去折叠,BSA的ⅡA区疏水空腔的展开降低了其与ARS的相互作用,键合常数Kb仅为3.39×104L·mol-1。而pH值大于等电点(pI 4.8)或呈现中性时,两者的键合作用增强,Kb增至3.16×106L·mol-1(pH 7.0)。而且,由于氢键和范德华力的键合作用力较强,BSA和ARS的相互作用受表面电荷影响较小,与理论模拟对接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8.
采用光谱法及分子对接法考察了该化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荧光光谱分析表明,DJS-NO_2对HSA的荧光有明显的猝灭作用,其机制属于静态荧光猝灭;温度为25℃和37℃时,猝灭常数分别为6.691×10~(13)mol/(L·s)和3.433×10~(13)mol/(L·s);结合常数分别为4.914×10~5mol/L和4.610×10~5mol/L,具有一个结合位点。热力学分析表明,该化合物与HSA之间的结合以疏水作用力为主;三维荧光光谱分析表明DJS-NO_2导致HSA氨基酸残基微环境和二级构象发生变化。圆二色谱分析显示二者的结合使得HSA的α-螺旋含量减少,提示HSA构象发生变化。分子模拟结果显示DJS-NO_2主要与HSA的位点I结合,且该化合物通过氢键与ALA118结合最紧密。  相似文献   

19.
采用荧光和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头孢拉定和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头孢柱定荧光猝灭牛血清白蛋白是由于形成了头孢拉定-牛血清白蛋白复合物.分别计算了不同温度下双分子猝灭常数kq和结合常数K.由热力学参数焓变(△H)、熵变(△S)和吉布斯自由能(△G),推断出头孢拉定与BSA的相互作用是一个疏水作用的自发过...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测定盐酸胺碘酮(Am)的新的电化学分析方法。采用电化学方法结合紫外、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Am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发现,在pH=5.0的B-R缓冲溶液中,Am在0.87V处有一灵敏的氧化峰,其氧化峰电流Ipa与Am的浓度在1.8×10-7~6.7×10-5 mol/L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6.0×10-8 mol/L。当BSA加入Am溶液后,Am的氧化峰电流降低,其氧化峰电流的降低值△Ipa与BSA的浓度在2.4×10-7~2.2×10-5 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BSA的检出限(S/N=3)为9.0×10–8 mol/L。电化学研究表明,Am与BSA之间形成1∶1的结合物,结合常数为9.9×106 L/mol。紫外光谱表明Am的加入使BSA的吸收峰发生红移且有增色效应。傅立叶红外光谱表明Am与BSA分子中氨基酸残基的硫及氮原子形成键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