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金属簇合物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成键方式。本文对铑簇合物的简正振动分析进行了研究。通过红外光谱用石蜡油糊涂KBr和聚乙烯窗口, 在Nicolet 200SXV FT-IR光谱上测定了Rh2(CO)4(μ-Cl)2的构型, 并使用分子振动全分析程序MVTA(Basic语言), 在PC机上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Rh_4(CO)_(12)和[Rh(CO)_2Cl]_2两种铑原子簇合物在1—已烯氢甲酰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和反应前后催化剂溶液的红外光谱变化。结果表明,按加入的Rh_4(CO)_(12)和[Rh(CO)_2Cl]_2的分子数计算,前者的催化活性比后者高出一倍多;若按铑原子数计算,则二者活性较接近。红外光谱测定说明,Rh_4(CO)_(12)的簇结构反应前后无显著变化。然而,[Rh(CO)_2Cl]_2参与反应后却变成了以Rh_4(CO)_(12)为主的簇合物。反应过程中两种催化剂母体可能解离成类似的单核铑催化活性物种,反应之后,在常温常压下又聚合为簇合物。  相似文献   

3.
0 引言 通过有限个过渡金属离子如Fe,Ni,Cr,Mn与O、OH、-O或-O2CR等桥联原子或基团键合形成的具有不同尺寸的环形轮状金属离子簇合物或分子簇合物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它们不仅具有独特的结构,而且在催化、非线性光学、分子自组装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具有三角型结构的过渡金属-氧轮簇化合物由于可以作为单分子磁体的磁性交换和电子耦合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4.
Co3(CO)7(μ3—S)(μ,η^2—SCNR2)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2(CO)8与4个二硫代双(烷基硫代甲酰胺)类前配体[R2NC(S)S]2反应,得4个含烷基硫代甲酰胺基的三核钴羰基硫簇合物。通过元素分析、IR、^1HNMR和MS等方法表征了它们的结构,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其中一个簇合物Co3(CO)7(μ3-S)[μ,η^2-SCN(i-Pr)2](Ⅲ)的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a=1.1452(2)nm,b=1.5028(3)  相似文献   

5.
基本标题簇合物的快原子质谱研究,提出该二簇合物在质谱过程中的可能断裂途径及其簇骼转换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表明,含有铑原子的异多核过渡金属羰基簇合物在一些催化反应中具有好的催化活性;有机膦是比羰基配位能力更强的一类配体,与簇合物中的金属配位后可使簇合物更趋稳定.过渡金属羰基簇合物骨架在催化反应过程中是否能够保持完整性一直是簇合物催化研究领域中的问题之一.为此,我们合成了标题簇合物2(n=1)和3(n=2),  相似文献   

7.
基于标题簇合物的快原子质谱研究,提出该二簇合物在质谱过程中的可能断裂途径及其簇骼转换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物材多孔材料广泛应用于吸附、形状和尺寸选择性的多相催化和离子交换.利用有机胺分子的模板和结构导向作用已设计合成了许多沸石分子筛、中孔MCM-41和非致密过渡金属磷酸盐等多孔性氧化料[’-“.过渡金属氧簇结构中普遍存在金属-金属键,业已证明金属氧簇合物具有催化活  相似文献   

9.
用CNDO/2(s,p,d)方法研究了类立方烷系列Fe-S簇合物[Fe_4S_4Cl_4(?)(S_2CNEt_2)_n]~(2-)(n=0,1,2,4)的电子结构。得出[S_2CN(Et)_2]-螯合配位Fe_4S_4~(2+)簇合物中存在两类不同价态铁原子的结论;骨架Fe_4S_4~(2+)中μ_3-S电子是非定域化的,同Mssbauer谱测定结果一致。讨论了簇合物Fe—Fe之间的成键作用、螫合配体的作用和氧化还原性质。  相似文献   

10.
霍丽华  陈耐生 《结构化学》1996,15(2):150-153
利用循环伏安法测定了四核钼簇合物Mo4S4(μ-OAc)2(dtp)4在CH4CN,DMF,DMSO等溶剂中的氧化还原半波电位(E1/2),对其氧化还原进行了归属,结果表明在CH3CN中存在一个单电子的氧化过程和二个单电子的还原过程,而在DMF和DMSO中只存二个单电子的还原过程,同时还探讨了溶剂的DN数对该簇合物电化学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用Fe_3(CO)_9(μ_3-S)_2和P(YR)_3(Y=O,S)在温和条件下反应,获得8种一取代和二取代新的簇合物,发现Fe_3(CO)_9(μ_3-S)_2和P(OR)_3有新的二取代方式,进而合成了另8种具有新的结构的二取代簇合物。对这些簇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和IR、~1H NMR、MS表征,并对Fe_3(CO)_7(μ_2-CO)·[P(O-cyclo-C_6H_(11)](μ_3-S)(Ⅷ)进行了X光单晶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12.
簇合物SFeCo_2(CO)_9的合成方法研究赵转云,武和平,殷元骐(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兰州730000)SFeCo_2(CO)_9是一四面体构型的潜手性簇合物,由此为前体,合成簇合物SFeCoM(CO)_x(M=Cr,Mo,W,Rh,Ru...  相似文献   

13.
邵昌平  王捷宇 《分子催化》1995,9(5):353-357
合成和表征了(dppe)(Rh(μ-CO)2M(CO3)(M=Cr,Mo,W)异双核金属羰基化合物,考察了SiO2负载的这组配合物催化一氧化碳氢化反应和丙烯氢甲酰化反应的活性和性,记录了催化生氧化碳氢化反应的原位FT-IR谱。  相似文献   

14.
我们曾用EXAFS和X射线单晶衍射研究了M_3W_2Cl_9类双钨簇合物的结构,发现簇胳[W_2Cl_9]~(3-)的结构很牢固,改变阳离子M~+的性质和大小,都不会改变其结构。W_2Cl_9(RO)_4(R′OH)_2类簇合物与M_3W_2Cl_9类似,具有一个双钨簇胳。Anderson等曾研究R为甲基或乙基的两个簇合物的单晶结构,正四价的两个钨原子间用双键及两个氧桥键相联接。与M_3W_2Cl_9另一不同处是取代基RO及R′OH与钨原子直接相联,其间还形成氢键,故RO或R′OH对簇胳的影响要大于M_3W_2Cl_9中阳离子M~+。本文合成6种具有不同取代基的W_2Cl_4·(RO)_4(ROH)_2化合物,用EXAFS研究其结构,以期了解不同取代基对簇胳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μ3-S)Fe2CoCu(PPh3)2(CO)8催化苯乙烯环丙烷化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致  张玉华 《分子催化》2000,14(4):307-310
以异核金属原子簇合物为催化剂的配位催化反应, 已在均相催化反应中得到应用. 簇合物中不同金属间的协同作用使其在催化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1]. 然而,催化反应中簇合物是否以完整的骨架起催化作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金属原子簇作催化剂前体的均相催化反应中,迄今只在少数的例子中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原子簇整体分子起催化作用[2]. 一般认为,在配位饱和的金属簇合物的催化反应中,簇合物稳定性越好,催化活性越差;而活性好的催化剂前体,簇合物骨架常解体.  相似文献   

16.
金属氧簇合物在催化、医药和材料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成为无机化学研究的热点[1~4]. 在众多的金属氧簇合物中, 只有几种双帽及四帽Keggin结构被合成出来[5 ~12], 而含有四帽假Keggin结构的钼钒氧簇合物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7.
黎耀忠  黄裕林 《分子催化》1999,13(3):212-214
在以水溶性铑-膦配合物为催化剂的烯烃氢甲酰化反应中,铑的存在形态及配位结构对烯烃氢甲酰化反应的转化率及选择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反应过程中,特别是工业生产过程中,会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一些杂质进入反应体系,这些杂质可能会影响铑-膦配合物催化剂的性质,改变...  相似文献   

18.
南玉明  徐吉庆 《分子催化》1995,9(3):237-240
系列类立方烷型Fe_4S_4簇合物的催化性质研究南玉明,徐吉庆,蔡辉,李淑芹(大庆石油学院石化系,安达151400)(吉林大学化学系,长春130023)关键词簇合物,类立方烷结构,催化1.前言对固氮酶的生物化学研究发现,固氮酶是由钼铁蛋白和铁蛋白组成的...  相似文献   

19.
袁国卿  潘平来 《分子催化》1995,9(4):278-284
〔顺-二羰基(N-2-(2-吡啶)乙基对取代苯胺)铑〕的四苯硼酸盐作为催化剂,用于催化甲醇羰基化反应,在温和的条件下,可顺利催化甲醇羰基化反就得到乙酸和乙酸甲酯而无其它副产物。若以甲醇和乙本乡的混合液作反应物,则得到乙酸酐和乙酸甲酯,即使在大量水存在下,也仅有微量的水煤气转换反应发生。实验证明对位取代基团的电子效应对铑配合物的催化活性影响甚微在不同位置以不同链长相联的二吡啶配体对铑阳离子配合物性能  相似文献   

20.
卢绍芳  黄建全 《结构化学》1995,14(5):482-487
三核钼簇Mo3S4(dtp)4.HO21(dtp=S2P(OC2H5)2)和对甲基苯磺酸反应,以C2H5OH做为介质,在CdCl2和PPh3参预下获得新颖的三核簇合物Mo(μ3-S)(μ-S)3-(μ-CH3C6H4SO3)(dtp).(C2H5OH)2.本文报导化合物2的晶体结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研究结果。簇合物的分子结构存在一个非络合物的对甲基苯左侧酸基和两个Mo的桥式络合,颇为罕见。而簇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