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中数学课本第二册第62页介绍了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就是经过这两点的大圆被它们所分成的两段弧中较小一段的弧长(一般称为球面上的短程线或测地线).课本没有进行证明,因为证明要用到变分法的知识,学生对此不易理解.这里,我们提出一个较弱的命题,并且给予初等的证明,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3.
现行的中学数学教材《立体几何》复习参考题二第20题是: (1)有一个圆锥如图1,它的底面半径为r,母线长为l,在母线SA上有一点B,AB=a,求由A绕圆锥一周到B的最短距离是多少?  相似文献   

4.
有些数学问题,如果我们根据题设结构特征联想或变形构造成两点间的距离,往往能捕捉到解题的信息,获得新颖别致的解法,现举例说明.例1已知a,b,x,y∈R,且a+2b+4=  相似文献   

5.
题目沿抛物线y~2=2x的对称轴将坐标平面折成60°的二面角,抛物线上一点P(2,2)在另半平面上的射影为M,OM交抛物线予P_0,求|PP_0|。错解求得M的坐标为(2,-1)。直线OM的方程为x 2y=0,与y~2=2x联立得P_6的坐标(8,-4)。由两点间距离公式得|PP_0|=(8-2)~2 (-4-2)~2~(1/2)=6(2~(1/2))。错因距离公式  相似文献   

6.
凸域内两点间的平均距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凸域内两点间的平均距离公式,利用广义支持函数的方法分别求出了圆、矩形、椭圆域内两点间的平均距离,并给出了具体的求解过程.  相似文献   

7.
圆锥截线特征的新证周之夫(深圳市布吉高中518123)(图1)高中解析几何说:四种曲线(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可以看作不同的平面截圆锥面所得到的截线,如图1,因此,它们又统称圆锥曲线.教材仅是如此点到为止,却引得有心的老师和同学们留下了深深的疑虑...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现行《国家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管理办法》存在着对研项目研究计划完成质量的管理显得乏力的弱点,提出改进《管理办法》的两点建议。即:1、建立资助项目计划实施过程中的中期选拔制度;2、建立限项申请制度。其实质是把竞争机制引入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解决旋转体侧面上两点最近距离问题,不少中学数学书刊载文,试图从其侧面展开草图寻求解题途径,其想法是十分可取的,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而且也有助于培养空间想象能力。这对圆柱、圆锥来说堪称准确无误,然而对于情况比较复杂的圆台来说有时并不可靠。当然可先通过精确作图(但当下文中的d与x极为接近时也并非易事),而后再由图计算,但这既费事又费时,我们根据圆台的一些有关量以及同一条母线上两位置关系先作出准确  相似文献   

10.
在高中数学选修课程《球面上的几何》中,球面上两点间距离的概念依赖如下结论:结论1设A,B是球面上两点,在连接A,B两点的球面曲线段中,以过这两点的大圆弧中的劣弧长最短.教材对结论1作了一个直观解释,却并未给出严格证明,本文将用微分学知识对这个结论作一论证.引理1三面角中任意两个面角的和大于第三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学习解析几何时经常遇到有关求两点间距离的问题。同学们常把两点的坐标求出来,然后代入距离公式求解。这无疑是一种最基本的方法,但有时用起来较为麻烦。现在,我将在不  相似文献   

12.
戴帅  张国坤 《数学通讯》2004,(11M):46-46
在高一数学《实习作业:解三角形在测量中的应用》的学习中,老题布置同学们分组思考“测量有障碍物相隔的两点间的距离,如河流对岸上两点间的距离”测量方案时,同学们设计了好几种不同的测量方案,我作为一名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想到了一  相似文献   

13.
管秀娟  李德宜  张晓丽 《数学杂志》2011,31(6):1141-1144
本文研究了凸域内两点间平均距离的问题.利用广义支持函数和凸域的弦幂积分的方法,获得了计算凸域内两点间平均距离的一般公式,并将公式推广到等腰梯形域,得出了等腰梯形域内两点间平均距离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4.
线性(子)空间的直和是线性代数中的重要概念,本文从泛映射性质的角度刻划线性(子)空间的直和与直积,证明有限个线性(子)空间的直和与直积同构,并将相关结论推广到无穷多个线性(子)空间的直和与直积.  相似文献   

15.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解析几何中的重要公式之一,它的应用极为广泛。本文举数例说明两点间距离公式在代数不等式的证明和求最火值、最小值中的应用。一证明代数不等式例1 设a_1、a_2、b_1、b_2均为实数。求证 ((a_2-a_1)~2+(b_2-b_1)~2)~(1/2) ≤(a_1~2+b_1~2)~(1/2)+(a_2~2+b_2~2)~(1/2)。分析此不等式的左边可看作是坐标平面内两点(a_1,b_1)、(a_2,b_2)之间的距离;不等式右边可看作是点(a_1,b_1)、(a_2,b_2)到原点的距离之和。由此,不难想到:是否可应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来证明。证明设A(a_1,b_1)、B(a_2,b_3)是坐  相似文献   

16.
圆锥曲线是解析几何的重要内容,由于其知识覆盖面广、隐含信息量大,学生在学习圆锥曲线时,往往理解不深、考虑不周,因而出现很多错误.下面举几个例子加以分析.一、忽视题设的几何条件例1:已知F1、F2是双曲线x216-y220=1的左、右焦点,点P在双曲线上,若点P到焦点F1的距离等于9,求点P到焦点F2的距离.错解:双曲线的实轴长为8,由双曲线的定义得||PF1|-|PF2||=8,即|9-|PF2||=8,得|PF2|=1或17剖析:该解答解题思路正确,推理符合逻辑,但结论却不正确.仔细分析条件,我们可以看出由于点P到焦点F1的距离等于9,因此点P应该在双曲线的左支上,因为…  相似文献   

17.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解析几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应用较为广泛,灵活巧妙地应用它,可以使一些较为困难的数学问题得以比较简捷地解决.本文灵活应用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进行求解,与读者共赏.  相似文献   

18.
直圆锥面与平面相贯,其截线不外是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等四种曲线,即二次曲线,这就是圆锥截线定理。它的证明通常是纯几何的。作者通过教学实践获得如下的又一证法,它是利用几何关系作出的一种分析的证法。可供教学上参考。 为方便计,只讨论平面与圆锥在一侧相贯的情  相似文献   

19.
陶兆龙 《中学数学》2001,(11):31-33
1 公式设直线 l的方程为 y =kx m,点P1( x1,y1) ,P2 ( x2 ,y2 )为直线 l上任意两点 ,则有 :| P1P2 | =1 k2 | x1- x2 | , 或| P1P2 | =1 1k2 | y1- y2 | ( * )这一公式即所谓圆锥曲线的弦长公式 .但从其推导过程 (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及直线方程 )容易看出 :这一结果与 P1,P2 是否在圆锥曲线上无关 .求弦长仅仅是它的一种应用 ,因此更名为“直线上两点间距离公式”更符合其本质特征 .本文旨在发掘这一公式在其它方面的重要应用 .2 应用2 .1 用于求曲 (直 )线方程待定系数是求曲线方程的基本方法 ,由此求曲线方程需将给定的几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