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反应~(120)Sn(~(12)C,4nγ)~(128)Ba,用在束γ测量方法研究了~(128)Be的激发态。从935.0keVγ射线确认了第二个12~ 态,但它仍不属于基态带。另外还新观测到224.8keV和632.7 keV的带间跃迁,并确认它们是由负宇称带向基态带的跃迁。  相似文献   

2.
利用能量为75—95MeV19F束流,通过反应128Te(19F,5nγ)142Pm研究了双奇核142Pm的高自旋态能级结构.实验中进行了γ射线的激发函数、γ射线单谱和γγ符合测量.建立了激发能达7030.0keV的142Pm的能级纲图,其中包括新发现的25条γ射线和13个新能级.基于实验测量的γ跃迁各向异性度,建议了142Pm能级的自旋值.  相似文献   

3.
利用122.5MeV的19F束流, 通过142Nd(19F,5n)156Tm熔合蒸发反应布居了156Tm核的高自旋态, 测量了γ-γ符合及DCO比值, 建立了一个有29条能级, 33条γ跃迁的能级纲图. 新增加了20条γ跃迁, 18条能级. 将能级自旋推高到(34).  相似文献   

4.
在用14.8MeV中子轰击天然钨样品时, 观察到了一条γ射线, 其能量为291.7keV, 以5.17±0.03秒的半衰期衰变. 根据实验事实, 我们假设183W的5.2秒同质异能态衰变中除了已知的两条跃迁分支外, 还存在11/2+11/2[615]→5/23/2[512]态的另一条同质异能(E3)跃起迁. 计算了这条新跃迁分支的爱阻因子, 它与K禁戒同质异能跃迁的一般经验规则很好相符.  相似文献   

5.
83Rb的低能低自旋部分通过83Sr的放射性衰变进行了研究. 建立了衰变纲图, 对一些能级基于新的log ft值和γ分支比给出了自旋-宇称指定. 为了对这个核的能级结构进行讨论,将投影壳模型应用到核83Rb, 对激发的正宇称晕带和负宇称基态带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此模型能很好地再现实验结果. 此外,为了从定量的结果抽取出物理内涵,给出了计算的负宇称基态带的带图.  相似文献   

6.
用反射不对称壳模型描述了奇A核221,223Ra的低激发态能谱, 计算结果非常好地再现了221,223Ra基态的自旋、宇称以及具有相反宇称的基态宇称二重带. 基态宇称二重带的存在表明221,223Ra的基态确实具有反射不对称形状, 即八极形变.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重核252Cf自发裂变产生的瞬发γ谱的测量, 对丰中子核108Ru的能级结构进行了研究. 基带、单声子γ振动带和一个二准粒子带分别得到了确认和扩展, 同时识别了一个新的边带, 初步认定为二声子γ振动带. TRS模型计算表明108Ru核具有三轴形变,其形变参量为β2~0.29, γ=-22°. 推转壳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108Ru核基带回弯是由h11/2轨道的一对中子发生角动量的顺排所致. 对二准粒子带的组态特性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采用γ–γ–t三参数快慢符合谱仪研究了101Mo101Tc的衰变,利用符合测量结果构造了一个新的101Mo101Tc衰变纲图.首次确定了104.70,105.95,774.15keV γ射线的位置.首次观测到1508.01keV的γ射线并确认了其跃迁位置.  相似文献   

9.
最近对于偶偶核 68,70,72Ge,70,72,74Se,74,76,78,80Kr 以及65Ga,74Br 能级的研究,发现了大量不同的集体带结构.其中包括建立在近球形基态以及有较大变形(可能包括三轴形变)的激发态之上的带,建立在同样的(g9/2)2轨道上的中子对和质子对的转动排列(RAL)带,具有奇自旋和偶自旋的 RAL 负宇称带以及偶偶核中ΔI=1的γ型振动带.直到1974年,一篇关于 Ge 和 Se 偶偶同位素的综述指出高于4+态的能级(例如见文献[1]的图1和2),还知道得很少.除了在70,72Ge 核中有异常低的0+激发态(最初是于1948年在范德毕尔特大学在72Ge 中发现的)之外,对于这些核,理论上起先只限于按一些振动模型来处理.但是最近以来,关于这个区域的核涌现了大量的信息,表明它们具有许多引人注目的崭新的特征.对于0+激发态也获得了更为深入的认识.特别令人惊讶的是在重离子反应在束γ射线谱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了多重、独立、高集体性的带结构.本文将要介绍我们在关于68,70,72Ge[3-6],70,72,74Se[7-13]74,76,78,80Kr[14-18]诸核的研究中发现大量的集体带结构(例如在我们关于68Ge,74Se 和76Kr 能级的研究中发现至少有七种不同的带,见图1—3)的证据和理论解释.这种多重结构包括:1)建立在近球形态上的基态带和以0+′态为带头的大形变态上的激发带的共存;2)以8+态为带头,被解释为建立在中子和(或者)质子的(g9/2)2准粒子组态上的 RAL 带和基态带的同时存在;3)中子和质子的 RAL 奇宇称带,来自于一个 g9/2准粒子一个 P1/2,P3/2或者 f5/2准粒子与核实的耦合;4)△I=1偶宇称带,它可很好地被认为是γ振动带;以及5)目前还不清楚其性质的其它带.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52Cf的自发裂变产生的瞬发γ谱的分析, 对丰中子核98Sr的集体转动带进行了研究. 扩展了建立在1838keV能级上的K=3的转动带. 新发现了一个建立在2535keV能级上的K=6的转动带. 通过分析, 这两个带的带头组态都是ν9/2[404]⊙ν3/2[411], 分别满足关系Ω= |Ω1-Ω2|和Ω= |Ω12|. 用延迟符合方法测量, 我们得到K=3和K=6的两个带的半衰期分别是13±3ns和4.5±1.0ns.  相似文献   

11.
本工作用多普勒移动衰减法测量了76Kr的正宇称yrast态,γ振动带和负宇称带的激发态寿命,确定了76Kr的十三个激发态的寿命或合成馈送时间。上述三个带中的每一个带都具有很强的集体性,跃迁强度高达100多个单粒子单位。  相似文献   

12.
使用大立体角的锗探测器陈列(Hyperball),观测到7ΛLi基态二重态之间的自旋翻转M1γ跃迁(3/2+→1/2+,能量为691.7±0.6±1.0keV.为Λ与核子之间的自旋-自旋相互作用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利用能量为161—175MeV的32S束流,通过反应118Sn(32S,1p4n)产生了145Tb的高自旋态.进行了γ射线的激发函数、γγt符合测量.首先建议了由24条能级和42条γ跃迁组成的145Tb核的能级纲图,并指定了各条能级的自旋值及部分低位能级的宇称.用一个πh11/2价质子与144Gd核芯激发态的耦合定性地解释了145Tb的一些低位激发态.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梯形近似下,求解了自旋1/2的正反费米子电磁束缚态的Bethe-Salpeter方程.除得到标准的满足 Balmer 系的本征值外,还得到了明显具有相对论协变性,具有正确解析性,满足谱条件的近似的 B-S 波函数.以η0→γ+(e+e-)和η0→γ+(μ+μ-)为例,表明上述所得到的近似波函数能方便地用来计算相对论电磁束缚态的产生、湮灭和跃迁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重离子核反应与在束γ谱的实验技术, 对A=130缺中子核区的134Ce,136La与122Cs核的高自旋态进行了研究, 实验结果扩展了134Ce,136La与122Cs的能级纲图. 由于在此区内质子与中子的形状驱动效应, 在这3个核中各自形成了具有显著特点的集体转动带: 134Ce$核的高自旋态结构中呈现出具有不同γ形变的形状共存特性;在136La中,扩展了πh11/2⊙νh11/2带, 对其特性进行了讨论, 并发现了两个γ≈-60°的扁椭形变带; 在122Cs$中发现可能是属于手征二重带的结构. 而对于在最近国外报道的134Ce$核中的磁转动带没有被我们的实验所证实.  相似文献   

16.
通过束流能量为166MeV的重离子熔合蒸发反应142Nd(32S,1p3nγ)170Re, 用在束γ谱学方法研究了170Re的高自旋激发态, 首次观测到了双奇核170Re的转动带能级纲图. 应用推转壳模型的基本理论, 进行了简要讨论. 在系统学上发现该转动带与A=170核区双奇核中πh11/2⊙νi13/2组态带的旋称劈裂特征及规律相符.  相似文献   

17.
用能量为80MeV的19F束通过反应76Ge(19F,xn)布居了90Nb和91Nb的高自旋态. 通过在束测量分析90Nb和91Nb退激射线的符合级联关系, 发现了新的属于90Nb和91Nb$的跃迁, 建立了90Nb和91Nb$的高自旋态能级纲图. 通过经验壳模型计算指定了部分能级的组态, 并结合实验DCO比值和与相邻核素的系统比较, 确认了新能级的自旋和宇称.  相似文献   

18.
施向军 《中国物理 C》1983,7(2):223-228
本工作以忽略了自旋轨道耦合项和张量项的单玻色子交换势作为核子-核子的相互作用势, 用Hartree-Fock方法计算16O、12C和8Be的基态结合能、核半径和粒子波函数, 得到了令人满意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9.
用低本底反康谱仪(HpGe–NaI)和HpGe–HpGe的三参数符合γ–γ–T系统,对72Ga的衰变γ单谱、符合谱进行了研究,实验共获得2.3×107个符合事件.根据实验结果建立了含有26个能级、87条γ射线的72Ga的衰变能级纲图,其中包含首次测到7条γ射线225.92、826.97、1349.71、1475.32、1667.91、2105.28、2247.39keV和4个能级3248.01、3396.27、3806.10、3864.56keVS并为2939.83keV能级和112.59、937.97、2402.25、2939.95keV4条γ射线的存在提供了证据;实验没有发现113.5、1155.7、1192.4keVγ射线和能级3307.1keV存在的证据。并把317.72keVγ射线的跃迁,由原来的能级3757.26keV跃迁到3439.51keV能级,改为3565.85keV到3248.01keV能级跃迁.  相似文献   

20.
2004年曾报道过利用40Ca+92Mo融合蒸发反应产生了近质子滴线新核素Pm,并首次观测到它(EC+b+)衰变产生的能量为99keV的γ射线. 为了进一步确认上述指认,以下提供了三方面的新证据:1)在164-190MeV能量范围内测量了99keV衰变γ射线的激发函数;2)进行了交叉反应 36Ar+96Ru的实验,观察到了相同的99keV衰变γ射线;3)用Woods-Saxon Strutinsky方法计算了129Pm的核势能面,其基态自旋宇称被预言为5/2,所以129Pm的(EC+b+)衰变有利于馈送到子核129Nd的5/2的低位态,这也与前期报道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