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9 毫秒
1.
一对单体,可查到非常多数值不同的竞聚率文献值,说明无论从精度和准确性来说,竞聚率的测定和求算都可能产生很大误差。本文在单体敏感点组成进行实验,用元素分析法测定共聚物组成,用Error-in-VariableMethod(EVM)[1]法计算苯乙烯(St,M1)和丙烯酸-β-羟乙酯(HEA,M2)竞聚率,分析全过程的误差来源和大小。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甲基丙烯酸甲酯与1-(2-叔丁基过氧异丙基)-3-异丙烯基苯的共聚行为。通过自由基共聚得到了带过氧侧基的聚合物。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凝胶色谱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用碘量法测定了共聚物中活性氧的含量,并由此测定了两者的竞聚率,rD120=0.69±0.08,rMMA=0.63±0.08。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甲基丙烯酸甲酯与1-(2-叔丁基过氧异丙基)-3-异丙烯基苯的共聚行为。通过自由基共聚得到了带过氧侧基的聚合物。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凝胶色谱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用碘量法测定了共聚物中活性氧的含量,并由此测定了两者的竞聚率,rD120=0.69±0.08,rMMA=0.63±0.08。  相似文献   

4.
采用红外光谱分析共聚物组成的方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甲基丙烯酸三了基锡酯(ThTM)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在甲苯溶液中的自由基共聚合竞聚率.并用F—R法、M—L法和EVM法处理了实验结果,讨论了不同的数据处理的方法对共聚合竞聚率数值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的影响.随聚合温度的升高,TBTM和MMA逐渐倾向于理想共聚合.由共聚温度与r1和R2的关系得到各温度下最为合理的r1和r2值,并讨论了聚合温度对共聚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丙烯腈和(甲基)丙烯酸酯基团转移共聚合的竞聚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丙烯腈(AN)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乙酯(EMA)、丁酯(BMA)、丙烯酸丁酯(BA)和顺丁烯二酸二丁酯(DBM)等5种酯类单体的基团转移无规共聚.用Kelen Tudus法测定了二元共聚体系的竞聚率,分别为rAN=1022、rMMA=077、rAN=568、rEMA=016、rAN=859、rBMA=009、rAN=408、rBA=006;rAN=138,rDBM=006.发现竞聚率,单体组分对聚合速率的影响等都和阴离子共聚类似.  相似文献   

6.
一对单体,可查到非常多数值不同的竞聚率文献值,说明无论从精度和准确性来说,竞聚率的测定和求算都可能产生很大误差。本文在单体敏感点组成进行实验,用元素分析法测定共聚物组成,用Error-in-VariableMethod(EVM)法计算苯乙烯和丙烯酸-β-羟乙酯竞聚率,分析全过程的误差来源和大小。  相似文献   

7.
甲基丙烯酸丁酯和苯乙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共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和苯乙烯(S)这两种不同极性单体的原子转移自由基嵌段共聚和无规共聚,得到了实测分子量与理论分子量相近,分子量分布较窄的嵌段共聚物和无规共聚物.聚合过程中分子量和单体转化率成比例增加,多分散性指数变化不大.用1H NMR法测定共聚组成,Kelen Tudos法计算竞聚率.得到rSt=091,rBMA=032.  相似文献   

8.
详细研究了N-乙烯基咔唑(NVC)与丙类酸丁酯(BA)的共聚反应。用Fineman-Ross法测定了两种单体的竞聚率,发现两单体的竞聚率比较接近,可以进行较好的共聚合反应。通过TEM观察,发现加入共聚单体BA可以大大改善聚乙烯基咔唑(PVK)的成膜性能。  相似文献   

9.
气相色谱法测定共聚合竞聚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共体系为例,在共聚单体敏感点组成附近做重复实验,进行了40、60、80、100、120℃下的低转化率的共聚合,用气相色谱测定共聚物的组成,用Mayo-Lewis微分组成方程的误差变量法计算竞聚率,同时给出竞聚率的95%可信椭圆区间。通过与FTIR、NMR方法的比较,对气相色谱法测定竞聚率的准确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用微臭氧化-薄层层析法分析测定了复合催化剂AlCl_3/SbCl_3,在不同Sb/Al比、投料比、溶剂和温度等条件下的α-菠烯(M_1)/苯乙烯(M_2)共聚产物的构成,表明该复合催化剂可获得~100%共聚体,其中α-蒎烯链节含量F1可在30%~56%之间调控。在仅生成共聚体的条件下由Mayo-Lewis积分式首次测定了竞聚率。AlCl_3/SbCl_3和单独AlCl_3相比,r1增大,r2减小,r2/r1值降低了5~6倍,使不易共聚的M_1/M_2变为易于共聚,可制备M_1组分含量高的共聚体。确认该复合催化剂对M_1/M_2的优良共聚合性能在于阳离子聚合活性种的非质子和抗衡阴离子(团)的特殊结构和性质.  相似文献   

11.
The monomer reactivity ratios of free radical copolymerization of styrene and methyl methacrylate in carbon dioxide at vapor-liquid equilibrium state(vlCO_2)at 65℃and under 7.5-8.5 MPa were measure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in comparison with the data in bulk copolymerization,the monomer reactivity ratio of St in vlCO_2 increased acompanied by a somewhat decrease in that of MMA.Further analysis of the sequence distributions of these copolymers by ~1H-NMR spectra indicated that there was a sig...  相似文献   

12.
以丙烯酸甲酯(MA,M1)和4-丙烯酰胺基-2,2,6,6-四甲基哌啶(AATP,M2)溶液光共聚合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1H-NMR手段测定了MA/AATP共聚物的组成,用Mayo-Lewis积分法和扩展Kelen-Tüdos方法计算的竞聚率分别为0.88相似文献   

13.
丙烯腈,丙烯酸甲酯,衣康酸三元共聚竞聚率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论述三种单体以不同配比在硫氢酸钠水溶液中进行共聚合,探讨其反应规律,用电子计算机由三元共聚组成方程求出了反应体系中三个单体的六个竞聚率,建立了配料组成、共聚物的组成及计算的竞聚率之间的关系,并对三元共聚竞聚率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将单纯形调优法与数值积分法相结合,建立了Alfrey-Goldfinger微分方程的数学模型,编制了计算机通用程序。应用此程序可以直接根据三元共聚体系的起始组成、任一转化率下共聚物的组成而求出相应单体的竞聚率;反之,也可求算不同转化率下三元共聚体系共聚物的组成。同时,以苯乙烯、丙烯腈、β-溴代苯乙烯所组成的三元共聚体系为例,验证了此程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分别通过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全氟甲基乙烯基醚 (PMVE)与偏氟乙烯 (VDF)以及PMVE与四氟乙烯(TFE)二元乳液共聚反应中的气相单体组成和共聚物组成 ,然后用非线性回归法 (RREVM )计算得TFE PMVE及VDF PMVE乳液共聚合反应的表观竞聚率分别为γTFE =3 89和γPMVE =0 0 5以及γVDF =1 0 6和γPMVE =0 11.结合已经测定的TFE VDF二元乳液共聚的表观竞聚率 ,计算了由VDF TFE PMVE三元乳液共聚合反应合成的共聚物组成 ,后者与由1 9F NMR实测的共聚物组成吻合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丙烯腈/苯乙烯(AN/St)悬浮共聚体系中AN在水/油两相间的分配及其对AN/St共聚物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AN分配于水/油两相间,使油相AN的含量低于相同单体配料比的本体聚合,导致生成的AN/St共聚物组成偏离本体共聚.为了准确预测进而控制AN/St悬浮共聚物的组成,提出了在考虑AN相分配的基础上计算AN/St悬浮共聚物组成的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值一致,计算中用到的油相实际竞聚率与本体聚合相同,但该悬浮聚合的表观竞聚率随水/油比的变化而发生较大改变.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以正丁基锂为引发剂、四氢呋喃为极性添加剂,在环己烷中进行α-甲基苯乙烯与苯乙烯阴离子共聚合。通过共聚组成及聚合活性种研究,由反应机理推导了该体系的共聚组成方程,求得了不同[THF]下的表观竞聚率值r1和r2。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以正丁基锂为引发剂、四氢呋喃为极性添加剂,在环己烷中进行α-甲基苯乙烯与苯乙烯阴离子共聚合。通过共聚组成及聚合活性种研究,由反应机理推导了该体系的共聚组成方程,求得了不同[THF]下的表观竞聚率值(?)和(?)。  相似文献   

19.
N-烯丙基咔唑不能均聚合,但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在高温下共聚合。测定了200—260℃时两单体共聚合竞聚率,1度为250℃时,r1和r2均小于1。共聚物分子量随着共聚温度升高而降低.结果表明,共聚体系中,增长反应与降解反应同时存在.该反应可能是自由基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