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丁二烯聚合铁系胶体催化剂的相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Tyndall效应、电子显微镜观察、超过滤实验和非水体系电导率测定证明 ,Fe(naph) 2 Al(i Bu) 3 CH2 CHCH2 Cl 催化剂在溶有丁二烯的加氢汽油介质中为胶体分散系 ,活性位位于胶粒表面 ,因此是胶体催化剂 .Al(i Bu) 3 以缔合状态存在并解离成离子对 ;它同Fe (naph ) 2 的反应是形成胶核的主要反应 ;与CH2 CHCH2 Cl 反应生成的氯化异丁基铝在胶核表面形成活性位 ;适当过量Al(i Bu) 3 形成双电层 ,使胶粒相对稳定 .催化剂颗粒是无定型的 .催化剂各组分的配比影响胶粒的形态 ,其中以较佳配比所得到的催化剂胶粒较小 ,分布均匀 ,催化活性高 .因是聚结不稳定胶体体系 ,陈化时胶粒迅速聚结长大 ,因而催化活性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
钼体系催化丁二烯聚合反应催化剂相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钼体系催化丁二烯聚合反应催化剂相态的研究夏少武,夏树伟,赵菁,张平(青岛化工学院应化系,青岛,266042)关键词胶体催化剂,Tyndall效应,陈化MoCl3(OC8H17)2~(i-Bu)2AIOPhCH3(间)体系在加氢汽油溶液中具有较高的催化...  相似文献   

3.
铁系胶体催化剂各组分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知催化剂 FeCl3 Al(i Bu)3 Phen(邻菲罗啉 )在加氢汽油介质中对丁二烯聚合有较高的活 性 [1- 2],作者曾研究了 FeCl3 Al(i Bu)3 Phen体系催化剂的相态,证明该体系为胶体催化剂 [3].   Bushick[4]较早地使用电导率研究烷基铝氯化钛体系离子特性与聚合速率的关系 .至今尚未见从胶体角度研究本体系各组分之间相互作用的报导 .   本文是把电导率作为胶体的电学性质之一进行研究的 .主要研究了 FeCl3 Al(i Bu)3 Phen胶体催化剂体系单、多组分溶液的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结合相应的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了Cu-石墨烯(Cu-RGO)催化剂,实现了Cu纳米颗粒的可控生长和氧化石墨烯(GO)还原的同步进行,并将所制备的Cu-RGO用于亚甲基蓝(MB)的催化降解研究。在H2O2存在条件下,当GO与Cu的质量比为3∶17时,经过4 h催化反应,Cu-RGO催化剂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可达到99.5%,经过6次循环使用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仍保持在98.1%以上,CuRGO催化剂展现了较高的催化活性及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Co(naph) 2 Al(i Bu) 2 Cl催化体系的相态 .通过Tyndall效应、电镜观察和超过滤实验 ,证明了Co(naph) 2 Al(i Bu) 2 Cl催化体系在溶有丁二烯的苯溶剂中以纳米级小颗粒分散 ,在较佳配比时 ,粒径在 1~10 0nm之间 ,为胶体催化剂 ,属于高度分散的多相催化体系 .催化剂的活性位位于胶粒表面 ,催化剂颗粒是无定形的 .以较佳配比得到的催化剂颗粒较小、分布均匀 ,催化丁二烯聚合反应活性高 .归纳出胶体催化剂的制备特点为外观类似于均相催化体系 ,但是制备方法 (各组分配比、加入顺序、陈化等 )对催化活性有明显的影响 .并给出将胶体催化动力学作均相动力学近似的条件 ,在聚合反应初期 ,且单体浓度比烷基铝以及其他填加物浓度大 2~ 3数量级  相似文献   

6.
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了Cu-石墨烯(Cu-RGO)催化剂,实现了Cu纳米颗粒的可控生长和氧化石墨烯(GO)还原的同步进行,并将所制备的Cu-RGO用于亚甲基蓝(MB)的催化降解研究。在H2O2存在条件下,当GO与Cu的质量比为3:17时,经过4h催化反应,Cu-RGO催化剂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可达到99.5%,经过6次循环使用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仍保持在98.1%以上,Cu-RGO催化剂展现了较高的催化活性及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分别采用高压有机溶剂法和回流法不同的制备方法,制备了含铂20%(w)的催化剂Pt/C-HP(高压有机溶剂法)和Pt/C-Reflux(回流法)。实验发现:对于甲醇的阳极氧化过程,高压有机溶胶法制得的催化剂活性较高,催化剂Pt/C-HP甲醇氧化峰电流密度是Pt/C-Reflux的1.5倍,且远远高于商业催化剂JM3000含铂20%(w)Pt/C催化剂,催化剂Pt/C-Reflux甲醇氧化峰电流密度与商业催化剂JM3000催化剂相当。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循环伏安法(CV)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的结果表明:高压有机溶胶法制得的催化剂分散性比回流法制得的催化剂好,使得前者催化剂的电化学活性比表面积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一种新的高分子Lewis酸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研究了高分子催化剂CPVC-FeCl_3在酯化、酯交换、缩醛或缩酮的合成及呐 重排反应中的应用。本催化剂具有操作简便、无腐蚀性,催化剂易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并能重复使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吕功煊 《分子催化》2015,29(2):152-163
用共沉淀法和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过渡金属复合物催化剂Kx/Cu-Fe-Zn,通过对催化剂进行了BET,H2-TPR,XRD,XPS,TEM等一系列物理化学性质的表征来探究了助剂K对催化剂的比表面积、还原行为、结构特性以及形貌等方面的影响.在固定床反应器上研究了碱金属助剂K的浸渍量以及温度对CO2加氢反应的催化活性,稳定性以及对产物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温度为350℃,助剂K的浸渍量为K0.1/Cu-Fe-Zn时,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达到最高,CO2的转化率可以达到68.7%,进一步增加催化剂中K的含量时,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出现缓慢下降趋势.研究还发现随着助剂K的浸渍量的增加,CO2加氢反应中大分子量化合物增加,碳链增长,并且有大量高级醇和含氧化合物的形成.我们还讨论了在助剂K存在下催化剂上CO2加氢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0.
采用微波合成法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负载钴卟啉(CoTMPP/MWNT)电催化剂,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催化剂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通过旋转圆盘和旋转环盘技术对电催化剂的氧还原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与有机回流合成法制备的催化剂相比,微波法合成的CoTMPP/MWNT催化剂具有更好的氧还原性能,半波电位正向移动110mV;与多孔碳为载体的CoTMPP/BP2000催化剂相比,多壁碳纳米管为载体的CoTMPP/MWNT电催化剂的起始电位高10mV,还原电流损失低21%,表现出更好的氧还原活性和稳定性.在CoTMPP/MWNT电催化剂表面进行的氧还原过程中电子转移数为3·6,H2O2生成量为18%.MWNT独特的电子特性、强抗腐蚀能力及其与活性钴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改善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能.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在25℃加氢汽油介质中,铁系胶体催化剂[Fe(naph)2Al(i Bu)3—CH2CHCH2Cl]单组分、多组分按不同配比混合,非水体系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结合Tyndal效应,聚合实验结果,得出Al(i Bu)3以缔合状态存在并解离成离子对;它同环烷酸亚铁的作用是形成胶核的主要反应,与氯丙烯反应生成的氯化异丁基铝,在胶核表面参与形成活性中心;由过量Al(i Bu)3解离的离子对形成的双电层结构,使胶粒保持相对稳定.催化剂各组分较佳配比对应稳定胶粒的形成;它具有颗粒小、均匀、较高的催化活性.催化体系加入丁二烯引起电导率下降表明活性中心是正离子性的.  相似文献   

12.
丁二烯聚合反应用FeCl3-Al(i-Bu)3-Phen催化剂体系相态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Tyndall效应,电镜观察和超过滤实验,发现FeCl3-Al(i-Bu)3-Phen,催化剂在溶有丁二烯的加氢汽油介质中为胶体分散系,活性中心位于胶体催化剂的胶粒表面,催化剂各组分间的配比影响有胶粒形态,以较佳配所得到的催化剂颗粒较小,分布均匀,催化活性高。  相似文献   

13.
由于相转移催化(简称PTC)能促进有机合成反应两相之间的反应速率,缩短反应时间,克服经典有机合成中分离的困难,提高产品收率和质量,以及使某些原来难进行的非均相反应能在较温和条件下顺利完成,因此,PTC法应用于有机合成方面的研究已引起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3]。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reports the study on the polymer protected catalyst CPVC-FeCl3 used in esterification,transesterification,synthesis of acetals or ketals and rearrangement reaction of pinacol.The catalyst has the advantages of being simple in operation,non-corrosive,easy to separate from mixtures and good reusability.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Group-transfer polymerization of methyl methacrylate was originally postulated to occur by an associate process wherein an activated trimethylsilyl group transferred to incoming monomer. The mechanism was based on double-labeling experiments. However, data published since this original work point to a dissociative process wherein the catalyst generates a small amount of enolate that is in rapid exchange with the main pool of silyl-ketene-acetal-ended chains. The monomer adds to this bare enolate.  相似文献   

16.
韩一帆  汪仁 《催化学报》1997,18(2):168-170
不同制备方法对Cu┐ZSM┐5沸石分子筛上NO分解反应活性的影响*韩一帆汪仁(华东理工大学工业催化研究所,上海200237)关键词Cu-ZSM-5沸石分子筛,一氧化氮,催化分解,直接粘混法,离子交换法如何减少各类污染源所排放的氮氧化物(NOx)对环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制备了载钯磷酸锆,作为由丙酮和氢气一步法合成甲基异丁基甲酮(MIBK)的催化剂.考察了制备时的pH对催化剂比表面积、酸度、酸强度以及催化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添加ZrO2对熔铁催化剂还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9.
用红外光谱法研究了Ni(naph)_2-TIBA·DBMP-BF_3·OEt_2催化丁二烯聚合中催化剂组分之间的反应。发现TIBA与DBMP反应主要产生iBu_2AlOAr,它可延缓Ni(I)的继续被还原,从而提高了活性中心Ni(Ⅰ)的稳定性,使产物分子量大大提高,而凝胶含量降低。还根据DBMP与TIBA、Ni(naph)_2与TIBA·DBMP及BF_3·OEt_2反应产物的分析数据,推测了活性中心的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