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建峰  顾文秀 《化学教育》2005,26(12):1-3,6
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存在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引起了国际上的普遍关注。从丙烯酰胺的性质及与人体接触的途径、食品中形成丙烯酰胺的机理、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含量、丙烯酰胺对人体的危害和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控制与预防等几方面作了综述,以期引起人们的重视,科学饮食,远离癌症,拥抱健康。  相似文献   

2.
三聚氰胺分析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焦嫚  董学芝 《化学研究》2010,21(1):91-95
介绍了三聚氰胺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用途,及其作为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重点总结了三聚氰胺现有的各种检测方法;并就各种检测方法的优劣进行了比较.指出三聚氰胺是一种工业原料,而在食品中添加三聚氰胺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致人死亡;正因为如此,"三鹿奶粉事件"的发生为社会敲响了警钟,引起了人们对三聚氰胺及其衍生物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碘、硒缺乏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与预防措施。建议开发硒碘食品并简单介绍了作者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4.
正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的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不应对人体健康产生任何危害[1]。铅或重金属作为有害物质,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因此很多食品添加剂标准将其作为限量指标[2-5]。不同种类的食品添加剂对这一限量指标规定的测定方法也不同,目视比色法容易受到  相似文献   

5.
食品安全问题是直接关系到人民健康的重大民生问题。简要阐述了食品中重金属对人体的影响与危害,全面分析了重金属元素对食品的污染,从不同种类的食品,包括农作物(粮食、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水产品、畜禽产品、食用油、食用酒精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食品中重金属检测方法研究的进展。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快速、灵敏、无损的多元素在线检测的方法必将在食品中重金属元素的测定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食品中6种人工合成着色剂的快速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品中着色剂分为天然着色剂和人工合成着色剂两类,人工合成着色剂不能提供人体所需的任何营养物质,且一些合成着色剂还会危害人体的健康,如致泻性、致突性(基因突变)与致癌作用等[1].  相似文献   

7.
高蛋白食品中合成色素的多组分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色素不但不能向人体提供营养物质,甚至有些合成色素有"三致"作用,危害人体健康.所以世界各国均严格控制合成色素在食品中的使用范围及使用量.高蛋白食品中的蛋白质因能够与合成色素结合,导致用现行标准难以满足准确测定~([1,2]).我国还没有针对高蛋白食品中合成色素的多组分检测方法标准.本研究建立了适合高蛋白食品中8种合成色素的测定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测试.  相似文献   

8.
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邻苯二甲酸酯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及使用量的不断增加,导致其对人体健康及环境的危害越来越大。近年来,邻苯二甲酸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引起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如何能有效地提取并分析邻苯二甲酸酯是降低其对人体及环境危害的首要问题。对近年来邻苯二甲酸酯的提取技术研究进展及世界各国的限制要求特点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食品包装材料中双酚A在食品模拟物中迁移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塑料包装材料的安全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一环,包装材料中的双酚A潜在迁移性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已引起社会的关注. 分别选取蒸馏水、3%乙酸(体积分数)和10%乙醇(体积分数)3种食品模拟物,浸泡已知双酚A含量的食品包装材料,在一定的时间点测试浸泡液中双酚A含量,研究迁移量与模拟物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在不同食品模拟物下包装材料中双酚A的迁移量不同,其特定迁移量顺序为10%乙醇溶液>3 %乙酸溶液>蒸馏水. 并研究了温度、时间及微波作用影响食品包装材料中双酚A向食品中的迁移量,结果表明,双酚A向食品中迁移量随接触时间的延长、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微波作用能显著提高包装材料中双酚A向食品中的迁移量.  相似文献   

10.
食品中的丙烯酰胺污染问题及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爽  赵美萍 《大学化学》2009,24(1):45-49
2002年4月,瑞典国家食品管理局(National Food Administration,NFA)和斯德哥尔摩大学研究人员首次发现,富含淀粉类的食物经过120℃或更高温油炸或烧烤能生成一种毒性物质——丙烯酰胺。随后,挪威、英国、瑞士和美国等国家也相继报道了类似结果。从此,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污染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本文简要介绍近年来食品中丙烯酰胺污染问题,及其毒理、形成机理、分析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有机磷农药残留在食品中,进入人体危害人类健康.因此,快速而灵敏的检测技术是预防农药残留危害的前提条件.而酶抑制技术正是一项快速检验技术.本文作者介绍了农药残留分析的现状,详细分析了植物酯酶应用于农药残留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德国消费者权益保护、食品添和农业部不久前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德国市场上所有品牌烟草使用的添加剂清单,并计划对所列种类全部进行检测,以确定其是否含有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相似文献   

13.
氯丙醇酯类和缩水甘油酯类污染物对人体具有潜在的危害,目前已被发现普遍存在于精炼植物油、含油脂性食品、动物乳汁及母乳中,其中精炼植物油尤其是精炼棕榈油中的污染水平较高。食品中氯丙醇酯类和缩水甘油酯类污染问题已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针对该问题的相关研究正在不断深入,但仍有很多问题亟需解决。本文对食品中氯丙醇酯类和缩水甘油酯类来源、形成机理和毒性情况进行了综述,详细地介绍了国内外对食品中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有关限量规定和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4.
亚硝酸根是一种致癌物质,广泛存在于水、土壤、蔬菜及腌制食品中,进入人体的胃后能与胺反应生成一种致癌物质,在血液中与血红素生成正铁血红蛋白而使血红素失去送氧功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因此其分析方法的研究受到高度重视。目前国内常用Griess比色法和现代分析法测定亚硝酸根,但前者使用了有致癌作用的a-萘胺,影响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后者又因使用了较昂贵的仪器设备而不能普及。  相似文献   

15.
苯甲酸具有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繁殖的作用,其作为食品防腐剂,被广泛用于酱油、罐头、酱菜以及饮料等食品中。但摄入过量的苯甲酸会影响人体的肝脏功能,对人体产生危害,因此食品中苯甲酸的测定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用于测定食品中苯甲酸的气相色谱固定相有许多,比如SE-30[1]、DEGS  相似文献   

16.
镉不是人体必需的元素,而且毒性很大,可在人体内积蓄,导致高血压,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破坏骨骼、肝和肾,并引起肾衰竭,对人体的健康有很大地危害[1]。我国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  相似文献   

17.
氯丙醇酯类和缩水甘油酯类污染物对人体具有潜在的危害,目前已被发现普遍存在于精炼植物油、含油脂性食品、动物乳汁及母乳中,其中精炼植物油尤其是精炼棕榈油中的污染水平较高。食品中氯丙醇酯类和缩水甘油酯类污染问题已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针对该问题的相关研究正在不断深入,但仍有很多问题亟需解决。本文对食品中氯丙醇酯类和缩水甘油酯类来源、形成机理和毒性情况进行了综述,详细地介绍了国内外对食品中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有关限量规定和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8.
缺锰可以引起多种疾病 ,但体内锰含量过高也不利于健康 ,如含量过高会发生锰中毒 ,还会损害中枢神经。锰在人体组织中总量只有 1 2~ 2 0毫克 ,人体对锰需要量并非很高 ,成人每天 5毫克就足够了。锰元素主要靠从食物中摄取 ,食物以坚果 (如核仁、栗子、松子等 )及粗粮、干豆含锰最多 ,其次是蔬菜、干果 ,水产品、鱼肝、鸡肝等锰含量也较高。在每日膳食中 ,若荤素兼备 ,人体就可摄食 5毫克锰 ,能满足人体对锰的需要。一般来说 ,动物性食品的锰较植物性食品易于吸收。需注意的是 ,进食动物性食品时 ,不要同吃菠菜 ,不要多喝茶 ,因为茶叶中鞣酸…  相似文献   

19.
着重阐述了铅的污染与对人体健康危害情况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这些预防措施都是简单可行的,对于减少铅的污染,免受它的危害,增进人体健康都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化学物质。它的应用对改良食品的品质、风味、延长保鲜期和降低成本等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食品添加剂不是食物固有的成分,大都是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一般没有营养价值。为了食用安全,联合国和世界各国都制订有严格的法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食品添加剂影响人体健康的事还是时有发生,因此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引起大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