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量热法研究过氧化氢酶反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微量热法和热动力学方程研究了过氢化氢酶反应.该反应遵循Michaelis-Menten动力学,298.15K和pH7.0时,其米氏常数、酶转换数以及摩尔反应焓分别为2.36×10-2mol/L、1.20×104s-1和-83.67kJ·mol-1.过氧化氢酶反应后期对底物是一级反应,其总反应速度常数和一级速度常数分别为ko=6.31×105L·mol-1·s-1和k1=6.31×105/[Eo]s-1.该反应服从Ogura机理,其酶-底物三元复合物的分解速度常数为6.00×103s-1.  相似文献   

2.
几种抗生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结合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毕淑云  丁兰  宋大千  田媛  张寒琦 《化学学报》2005,63(23):2169-2173
用荧光法研究了头孢噻肟钠、苯唑西林、阿莫西林、诺氟沙星、依诺沙星等五种抗生素类药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测得26℃时的结合常数KA分别为1.98×104,1.01×103,1.38×103,5.97×104和7.15×104L·mol-1,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1.16,0.86,1.19,0.91和0.93.确定了这些药物与人血清白蛋白之间的主要结合力为静电作用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双羧基尼龙1010预聚物和双羟基聚δ-己内酯预聚物经熔融缩聚制得了不同嵌段链长度和不同软硬链段含量的尼龙1010-聚δ-己内酯多嵌段共聚物,并通过分子量(VPO)、核磁共振谱(1HNMR)和热分析法(DSC)对该共聚物进行表征。同时,对尼龙1010和聚δ-已内酯熔融缩聚反应动力学作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反应为二级反应,活化能为ΔΕ=58.2kcal/mol,反应常数K=1.36×1022·e-2.93×104/T。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pH法测定了UO2+2与甘氨酰替甘氨酸、白氨酸和d,l-2,3,5,6-四氢-6-苯基咪唑[2,1-6]噻唑的络合物的逐级稳定常数,分别得出,UO2+2-甘氨酰替甘氨酸体系:β1=5.7×103和β2=1.4×1010;UO2+2-白氨酸体系:β1=4.0×105和β2=1.6×1013,以及UO2+2-d,l-2,3,5,6-四氢-6-苯基咪唑(2,1-6)噻唑体系:β1=6.5×104和β2=2.0×1010(25℃,μ=0.1,KCl维持)。同时,将徐光宪的溶液中络合物吸附平衡理论引入pH法研究络合物稳定常数中。  相似文献   

5.
黄克靖  余晟  王兰  甘甜  李梅 《化学学报》2012,70(6):735-740
采用滴涂法和电沉积法制备了石墨烯/铁氰化钴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 用扫描电镜对该纳米复合膜进行了表征.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对苯二酚(HQ)、邻苯二酚(CT)和间苯二酚(RS)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实验结果表明, 相对于裸玻碳电极和石墨烯修饰电极, HQ, CT 和RS 在石墨烯/铁氰化钴修饰电极上的氧化峰电流显著提高. 利用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 HQ, CT 和RS 分别在1.0×10-6~1.5×10-4 mol/L, 1.0×10-6~2.0×10-4 mol/L 和3.5×10-6~2.5×10-4 mol/L浓度范围内与氧化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分别为0.991, 0.993 和0.992. 信噪比为3 时, HQ, CT 和RS 检出限分别为2.0×10-7, 2.1×10-7 和3.5×10-7 mol/L. 将该方法用于水样分析, 回收率为95.6%~106.1%.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1,3-二(炔丙基氧)苯(BPOB)与4,4'-二叠氮甲基联苯(DAMBP)的本体聚合行为. 核磁共振氢谱(1H NMR)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构, 通过傅立叶红外技术(FT-IR)观察了反应过程中的基团变化情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技术(DSC)研究了聚合反应动力学, 在较低温度(80 ℃)下二元叠氮与二元炔发生了1,3-偶极环加成聚合反应, 生成了主链含三唑环的聚合物; 利用Kissinger法和Crane法处理得到了反应的动力学参数: 反应级数为0.92, 反应活化能Ea为79.8 kJ• mol-1, 频率因子A为1.26×1010 min-1. 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动态热机械分析(DMA)和热重分析方法(TGA)研究了聚合产物的性能. 结果表明, 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达4.22×104, 聚合物有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良好的热稳定性, 玻璃化转变温度达到131 ℃, 热分解温度(Td5)达355 ℃  相似文献   

7.
以芳香二磺酰氯和芳香二酚为原料,三乙胺作缚酸剂,二氯甲烷作溶剂,采取一步成环法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芳环单元不同的芳香寡聚磺酸酯桥联大环化合物。 合成产物的结构用IR、1H NMR、13C NMR和MALDI-TOF等技术手段进行了确认。 并对合成方法、紫外光谱和变温核磁结构研究进行了有价值的探讨。 化合物3~5的DMF溶液的最大紫外吸收峰在266 nm处,化合物6在267 nm处,摩尔吸光系数分别是4.65×104、5.61×104、5.09×104和9.98×104 L/(mol·cm);检出限分别是2.15×10-7、1.78×10-7、1.96×10-7和1.00×10-7 mol/L。 变温核磁数据证明,苯环上连有支链有利于固定构象,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合成结构固定的杯芳烃。  相似文献   

8.
烟碱盐合成及应用是新型烟草制品配方开发中的关注热点,烟碱盐的热稳定性直接影响烟碱释放和烟草制品的感官质量。本文利用热重分析技术分别考察了氮气和空气气氛下六种烟碱盐的热稳定性,分析了不同烟碱盐热失重特性差异,并基于单一升温速率的Coats-Redfern法获得了不同烟碱盐的热失重动力学模型及参数。结果表明:(1)各烟碱盐的热失重行为差异明显,热稳定性表现各异。草酸烟碱盐和没食子酸烟碱盐的起始分解温度及完全分解温度均相对较高;同时最大失重速率也相对较大,半峰宽较窄,热分解过程较为剧烈。磷酸烟碱盐最大失重速率最低,半峰宽最宽,热分解过程最为缓和,在热解温度为450℃时的失重率约为60%。(2)六种烟碱盐热分解动力学的最适反应机理模型不一,动力学参数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两种气氛下活化能值分别介于40.76~160.19和52.27~392.11 kJ·mol-1之间,指前因子范围为6.26×103~6.78×1017 和2.76×103~4.54×1041 min-1  相似文献   

9.
以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复合配位体系无氰镀银电解液为研究对象, 运用循环伏安和电位阶跃等实验方法, 结合 Scharifker-Hill 经典理论模型分析, 成功获得了Ag在玻碳电极(GCE)表面电沉积的成核机理及成核动力学参数, 并分析了温度对成核方式及成核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结果表明, 该体系下Ag在GCE表面的电沉积是由扩散控制的不可逆过程, 遵循三维瞬时成核生长机理. 随着阶跃电位从-750 mV 负移至-825 mV, 峰值还原电流Im逐渐增大, 达到峰值还原电流所需时间tm逐渐缩短; 扩散系数D变化不大, 基本稳定在(7.61±0.34)×10-5 cm2·s-1; 成核密度数N0则从3.26 ×105 cm-2提高至10.2×105 cm-2. 银沉积初期的形貌观察, 验证了其三维瞬时成核生长机理. 提高温度可以显著改善电解液中具备活性的银配位离子的扩散能力, 缩短成核时间, 提升成核密度数N0.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2种新的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非线性光学(NLO)有机材料芳香查尔酮衍生物1-(呋喃-2-基)-3-(4-甲氧基苯基)丙烯酮(1)和1-(噻吩-2-基)-3-(4-甲氧基苯基)丙烯酮(2),并对其进行了NMR、IR和HR-MS结构表征。 采用4f相位相干成像技术测定了化合物1和2的三阶NLO性质并确定了相关参数:脉冲宽度4 nm,激光波长440 nm,化合物1:非线性吸收系数β=5.5×10-10 m/W,非线性折射系数n2=-2.1×10-17 m2/W,三阶非线性极化率χ(3)=1.58×10-11 esu;化合物2:β=-2.4×10-10 m/W,n2=0.3×10-17 m2/W,χ(3)=0.50×10-11 esu;并测定了紫外光谱和DSC曲线。 采用密度泛函方法计算了化合物1和2的轨道能量和极化率,结果表明电子转移能在分子内部进行,说明比较易于极化,展示了良好的非线性光学性质。  相似文献   

11.
香菇多糖的成分及其分子量研究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从香菇子实体中用0.9%NaCl水溶液、85%乙醇、热水、1%草酸铵、5%NaOH/0.05%NaBH4和2%NaOH/2%尿素分别提取出四种杂多糖(L-FⅠ-L-FⅣn)和两种葡聚糖(L-FⅤ和L-FⅥn).红外光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杂多糖主要由葡萄糖、葡萄糖醛酸、木糖、甘露糖、半乳糖和鼠李糖组成,而且按照分离过程的进行多糖中葡萄糖含量递增.由光散射和膜渗透压法研究了多糖的重均分子量Mw、均方根旋转半径2>1/2、第二维利系数A2及数均分子量Mn.L-FⅡ、L-FⅢ、L-FⅤ及L-FⅥn的Mw值依次为19.7×104、192.3×104、136.4×104和136.7×104,它们的多分散系数-Mw/-Mn在3~5范围.  相似文献   

12.
刘英涛  王鑫  刘翔宇  冀永强 《化学学报》2012,70(9):1131-1134
用密度泛函 B3LYP 方法得到一系列不同管径的氨基-硝基双取代纳米管NH2-(n,0)CNT-NO2 (n=5~10)的几何结构. 用CAM-B3LYP 方法计算了体系的第一超极化率(β0). 研究表明, β0 对管径大小有着极强的依赖性. 特别是对偶数纳米管(n=6, 8 和10), 其β0 (5.5×103~9.8×104 au)是奇数纳米管β0 (1.0×103~2.8×103 au)的5~35 倍.  相似文献   

13.
儿茶酚胺衍生物与DNA之间相互作用的光谱和电化学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光谱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儿茶酚胺衍生物与小牛胸腺DNA之间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低浓度的多巴酚丁胺和肾上腺素与DNA之间主要为静电作用;而在高浓度时,则主要为插入作用.对于多巴胺,在5.00×10-5~9.00×10-4mol/L范围内,它与DNA之间主要为插入作用.同时,采用电化学方法测得多巴胺、肾上腺素和多巴酚丁胺与DNA之间的表观结合常数分别为1.55×103,9.77×103和1.74×104L/mol.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一种新的有机非线性光学(NLO)材料1-(芘-1-基)-3-(4-甲氧基苯基)丙烯酮(PMPAK),通过1H NMR、IR、HR-MS和元素分析表征其结构。 以Nd:YAG-Laser System作为光源,激光波长450 nm,脉冲宽度4 ns(FWHM),采用4f相位相干成像技术测定了PMPAK的三阶NLO性质并确定了相关参数:非线性折射率n2=-1.84×10-16 m2/W,非线性吸收系数β=2.53×10-9 m/W,非线性极化率χ(3)=1.137×10-10 esu。  相似文献   

15.
在激波管上进行了气相十氢萘/空气混合物的着火延迟测量, 着火温度为950-1395 K, 着火压力为1.82×105-16.56×105 Pa, 化学计量比分别为0.5、1.0 和2.0. 在侧窗处利用反射激波压力和CH*发射光来测出着火延迟时间. 系统研究了着火温度、着火压力和化学计量比对十氢萘着火延迟时间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着火温度和着火压力的升高均会缩短着火延迟时间. 首次在相对高和低压的条件下观察到了化学计量比对十氢萘着火延迟的影响是完全相反的. 当压力为15.15×105 Pa时, 富油混合物呈现出最短的着火延迟时间, 而贫油混合物的着火延迟时间却是最长的. 相反, 当压力为2.02×105 Pa时, 富油混合物的着火延迟时间最长. 着火延迟数据与已有的动力学机理的预测值进行对比, 结果显示机理在所有的实验条件下均很好地预测了实验着火延时趋势. 为了探明化学计量比对着火延迟时间影响的本质, 对高、低压条件下的着火延时进行了敏感度分析.结果显示, 压力为2.02×105 Pa时, 控制着火延迟的关键反应为H+O2=OH+O, 而涉及十氢萘及其相应自由基的反应在15.15×105 Pa时对着火延迟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溶液浓度对拉曼光谱线宽和频移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液芯光纤技术用于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测量中,提高拉曼光谱强度102~104倍.应用该技术,在实验上研究了溶液浓度变化对β-carotene,rhodamine在CS2中的CC键π-π*跃迁拉曼线频移和线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浓度降低(1×10-7~1×10-12mol/L),拉曼光谱线峰值发生红移,线宽变窄.  相似文献   

17.
在弱酸性因瓦合金(含镍质量分数为32~36 % 的镍铁合金)镀液中, 以线性扫描伏安法、循环伏安法和恒电位阶跃法对因瓦合金在玻碳电极表面的电沉积过程及其成核机理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在该体系下, 因瓦合金在玻碳电极表面的电结晶属于扩散控制下的不可逆电极过程. 运用Scharifker-Hills理论模型(SH)拟合实验数据表明, 因瓦合金在玻碳电极表面的共沉积更加符合三维瞬时成核的成核规律. 运用Heerman-Tarallo理论模型(HT)分析得到因瓦合金在玻碳电极表面的成核生长的动力学参数, 当阶跃电位从-1.11 V变化至-1.17 V (vs SCE), 成核密度数(N0)由0.72×105 cm-2提高至1.91×105 cm-2, 成核速率常数(A)从 40.35 s-1增至 194.38 s-1, 扩散系数(D)为(7.67±0.15)×10-5 cm2•s-1, 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8.
一种检测NO的修饰电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报道了[Fe(Sal2en)]2+的咪唑加合物对NO电氧化的影响.实验表明,它将[Fe(Sal2en)]2+对NO的电催化氧化活性提高T2倍.过量咪唑会降低[Fe(Sal2en)]2+对NO的催化活性.证实了NO的电催化氧化形成NO[Fe(Sal2en)]2+中间体的推断.用制得的修饰电极测定NO,当c(NO)在3×10-6~2×10-9mol/L时,有良好线性关系,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5%,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4,检测限为2×10-9mol/L.满足生理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氮掺杂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俊萍  曲晓敏  王利军  王田霖 《化学学报》2007,65(21):2405-2410
制备了氮掺杂改性的碳纳米管, 并用循环伏安法(CV)测定了多巴胺(DA)和抗坏血酸(AA)在不同氮含量的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结果表明, 氮掺杂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对AA和DA有不同的电催化行为, 其中高氮含量修饰电极对AA的催化作用强, 而低氮含量修饰电极对DA的催化作用强. 微分脉冲伏安法(DPV)的结果显示, DA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5.0×10-6~2.0×10-4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检出限达1.64×10-6 mol/L (S/N=3); AA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3.0×10-5~1.0×10-2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检出限达3.26×10-6 mol/L (S/N=3). 该修饰电极在AA大量存在(AA浓度为DA浓度两万倍)时可选择性地实现多巴胺的测定而不造成干扰.  相似文献   

20.
采用化学氧化沉淀法, 以过硫酸钾为氧化剂制备了硅藻土负载过氧化银(AgO)复合材料, 并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激光粒度仪对其进行了表征, 借助热重(TG)分析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热分解过程和非等温热分解动力学. 结果表明, 制备的复合材料为正方晶系方英石和单斜晶系AgO混合体, 且AgO质量分数为12.7%; 复合材料的中位径为18.53 μm, 比表面积为203.32 m2/kg, 颗粒的粒度分布在0.614~116.5 μm之间. 复合材料中AgO在171 ℃开始分解成Ag2O, 在更高温度时Ag2O进一步分解成Ag; 热分解反应服从以核生成和核成长为控制步骤的A1机理, 其热分解表观活化能为131.37 kJ/mol, 反应频率因子为3.19×1013 s-1. 同自制的AgO粉末相比, 复合材料中AgO的热分解温度升高, 表观活化能上升约40 kJ/m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