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们曾报导过三异丁基铝-磷酸-噻唑亚磺酰胺组成的催化体系对环氧氯丙烷均聚及环氧氯丙烷与环氧乙烷的共聚有相当高的催化活性,比一般常用的三异丁基铝-水-乙醚体系的催化效率高达十倍左右。后来我们进一步做了些工作,发现三异丁基铝-磷酸-叔胺组成的体系对环氧氯丙烷均聚及共聚也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叔胺的成本一般较噻唑亚磺酰胺为低,而且是液体,在催化剂配制上较为方便。在我们工作的后期,看到日本专利中也有报导三异丁基铝-磷酸-叔胺催化体系的,但催化剂的配制方法有所不同,所举例子活性显得较我们的工作结果为低。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Co(naph) 2 Al(i Bu) 2 Cl催化体系的相态 .通过Tyndall效应、电镜观察和超过滤实验 ,证明了Co(naph) 2 Al(i Bu) 2 Cl催化体系在溶有丁二烯的苯溶剂中以纳米级小颗粒分散 ,在较佳配比时 ,粒径在 1~10 0nm之间 ,为胶体催化剂 ,属于高度分散的多相催化体系 .催化剂的活性位位于胶粒表面 ,催化剂颗粒是无定形的 .以较佳配比得到的催化剂颗粒较小、分布均匀 ,催化丁二烯聚合反应活性高 .归纳出胶体催化剂的制备特点为外观类似于均相催化体系 ,但是制备方法 (各组分配比、加入顺序、陈化等 )对催化活性有明显的影响 .并给出将胶体催化动力学作均相动力学近似的条件 ,在聚合反应初期 ,且单体浓度比烷基铝以及其他填加物浓度大 2~ 3数量级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VO[OCH2C(CH3)3]2Cl-Ali-Bu3催化丁二烯、丙烯交替共聚合的动力学特征,测定了单体和催化剂的反应级数,建立了聚合速度方程,并求得了-80℃-20℃温度范围内的一级速率常数K和总活化能ET.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解析两种单体(丁二烯和丙烯)交替配位增长反应的基础上,借助稳态假定,求得了交替配位增长的速率常数kB-P和kP-B,竞聚率和活化能EB-P、EP-B;并用图解法处理实测的聚合速度数据,求得了两种单体的分反应级数,确立了聚合速度方程式。  相似文献   

5.
<正> 利用环氧氯丙烷(ECH)的开环聚合,制备特种耐油合成橡胶,是近十余年发展起来的。本文发现由三异丁基铝(Al)、亚乙基脲(Eu)和三苯基膦(TPP)组成的三元催化剂是ECH聚合用的优良催化剂,其催化活性高,可获得分子量达70—130万的无定形聚合物,聚合速率受温度的影响较小,适宜在室温下聚合。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链引发、链增长和转移过程,用外推法测定了活性中心的浓度和各项动力学参数;鉴别了两种链转移及其相对贡献;根据所得实验数据建立了平均聚合度方程,并对几种方法求得的活性链平均寿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丁二烯在Fe(acac)_3—Al(i-Bu)_3—菲绕啉催化剂上的聚合作用,找到了合适的催化剂配比以及高活性催化剂的制备方式。 通过IR和~(13)C—NMR研究,确证聚合物为顺1,4和1,2结构的等二元聚丁二烯,其序列符合Bernulli分布。 根据实验数据,对这类催化体系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8.
李玉良  韩冬  欧阳均 《催化学报》1986,7(3):276-282
研究了聚合物载体-钕络合物-氯代烷-三异丁基铝新体系用于共轭双烯的聚合,所用载体为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丁二烯聚合时体系的催化活性的大小既取决于氯代烷的种类,又与配制催化剂的溶剂有关。聚合物载体-钕络合物体系的活性高于小分子异辛酸钕和环烷酸钕体系。氯代烷的种类不影响所得聚合物的微观结构。体系保持了小分子稀土催化剂所具有的良好定向效应,所得聚丁二烯的顺式-1,4结构含量高于98%。采用这一体系得到的聚异戊二烯的顺式-1,4结构含量在96%左右。载体本身的组成及其络合物中稀土的含量对体系的活性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9.
自60年代以来,Ziegler型催化剂用于极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聚合研究较多,如由钛、矾、铁等过渡金属化合物与烷基铝组成的催化剂[1~3].近年来出现了锆、稀土配位催化聚合MMA及其他丙烯酸酯的报道[4~6],这些催化剂引发MMA聚合机理相当复杂,有的为自由基型,有的则为配位阴离子型.本文报道极性单体MMA在环烷酸钕-三异丁基铝-α,α'-联吡啶体系中的聚合特征和聚合反应动力学,并初步探讨了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0.
以氯代硅烷为第三组份的丁二烯稀土催化聚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工作首次发现,用氯代硅烷为第三组份的环烷酸稀土催化剂,不仅是一真正的均相体系,且对丁二烯聚合具有很高的定向性及活性,所得聚合物具有较窄的分子量分布,最终产品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The effect of five ethers on alternating copolymerization of br(?)adiene and propylene were investigated. It was found that under appropriate conditions, by adding ether into reaction system, the conversion could be increased by 10-20% and the catalytic efficiency doubled at -45℃.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ether and active center was also studied.  相似文献   

12.
<正> Ziegler-Natta催化剂各组分混合时,主要反应是过渡金属的烷基化反应。其催化活性中心与过渡金属的烷基化合物有直接的关系。但是过渡金属烷基化合物的不稳定性,其分离及直接的证明还很少。  相似文献   

13.
14.
<正> 顺丁橡胶与丁苯橡胶在性能上的差别,在于其分子主链上缺少象苯基那样的侧基。而中乙烯基聚丁二烯的分子主链上有相当数量的乙烯基侧基,它弥补丁顺丁胶的不足之处。故日益受到人们的注意。目前,已工业化的中乙烯基聚丁二烯所用的催化剂为烷基锂体系,其聚合物除了1,2-结构外,其余部分反-1,4结构占多数。我们在前文曾经报  相似文献   

15.
 本工作用均相的稀土催化体系Nd(naph)3-Al(i-Bu)2H-CH3SiHCl2进行了丁二烯和异成二烯的本体共聚合,研究了聚合规律和产物的结构性能.结果表明,在适当的催化剂组分比条件下,该催化体系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用DSC测定了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1H-NMR和IR分别测定了共聚物的组成和微观结构,证明共聚物的组成主要决定于单体原料的配料比,共聚物中两种单体单元都具有高顺式结构,生胶和硫化胶的性能测定表明,在丁二烯和异戊二烯两种单体的配料比为30比70时,得到的共聚胶的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6.
本工作用均相的稀土催化体系Nd(naph)_3-Al(i-Bu)_2H-CH_3SiHCl_2进行了丁二烯和异成二烯的本体共聚合,研究了聚合规律和产物的结构性能.结果表明,在适当的催化剂组分比条件下,该催化体系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用DSC测定了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1H-NMR和IR分别测定了共聚物的组成和微观结构,证明共聚物的组成主要决定于单体原料的配料比,共聚物中两种单体单元都具有高顺式结构,生胶和硫化胶的性能测定表明,在丁二烯和异戊二烯两种单体的配料比为30比70时,得到的共聚胶的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7.
双烷基钪配合物LSc(CH2SiMe3)2(L=(2,6-iPr2C6H3)NC(Me)CHPPh2N(2,6-Me2C6H3))在助催化剂[Ph3C][B(C6F5)4]的作用下能够高活性地催化乙烯和丙烯共聚.在反应温度30℃和乙烯与丙烯常压(1.0×105Pa)下聚合,共聚活性能够达到7.5×105g(PE)mol-1h-1(105Pa)-1.单体的竞聚率分别为rE=29.75和rP=0.015.13C-NMR和DSC分析表明所得到的乙丙共聚物是弹性体,且丙烯单体无规分布在共聚物链中.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电位滴定测定了钒的价态,与共聚合活性数据对照,认为活性中心主要是V+3离子;用IR测定了Al-O-V、Al→O和V-Cl后,提出活性中心为带Al-Cl-V、Al-O-V桥的钒中心正八面体结构。结合log[η]对1og(D890/D970)的线型关系推断交替共聚物的端基为β-甲基乙烯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能的引发、增长和终止机理。  相似文献   

19.
20.
The yield of copolymerization of tetrahydrofuran and propylene oxide (THF:PO=100:5—15, by wt.) using a binary catalyst of fuming sulfuric acid (21% or 28%) and perchloric acid is around 50—60%, and the loss of THF in the reaction is below 10—15%. The average molecular weight of the product can be controlled in the range of 1000—2000 by varying the binary catalyst system. The present method,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usual copolymerization initiated by BF_3-diol or SbCl_5-diol system, shows the pecularities i.e. the yield of copolymerization with the low PO feed is not decreased, the hydroxyl functionality is equal to 2, and the end-groups are predominantly primary hydroxyls (around 65—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