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多烷基支链仲胺从碱性氰化液中萃取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余建民  李奇伟  陈景 《应用化学》2001,18(4):276-280
研究了多烷基支链促胺从碱性氰化液中萃取金,考察了平衡时间、水相初始pH值、金浓度、离子强度、温度、萃取剂浓度、稀释剂、相比等因素对金萃取率的影响,绘制了萃取等温线,测定了金的饱和容量,考察了萃取体系对银(Ⅰ)、铁(Ⅱ)、铜(Ⅰ)、镍(Ⅱ)、锌(Ⅱ)的萃取性能,计算出了金与这些杂质元素的分离系数,研究了负载有机相中金的反萃,结果表明,该萃取体系在pH5-11范围内对Au(CN)2^-有较高的萃取率和选择性,pH1/2=11.7,可用于碱性氰化液中金的萃取分离。  相似文献   

2.
磺酰胺萃取回收水中的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2-(十二烷基苯磺酰胺)噻唑和2-(十二烷基苯磺酰胺)苯并噻唑萃取铅(Ⅱ)的行为。研究表明,这两种萃取剂在一定的条件下,能有效萃取铅(Ⅱ),并采用斜率法探讨了它们对铅(Ⅱ)的萃取机理。  相似文献   

3.
十二烷基苯磺酰胺喹啉作载体的液膜法提取水中铅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十二烷基苯磺酰胺喹啉萃取铅(Ⅱ)的行为。研究表明,此种萃取剂在一定的条件下,能有效萃取铅(Ⅱ),并采用斜率法探讨了对铅(Ⅱ)的萃取机理。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该萃取剂作为载体的乳状液膜对铅的提取。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在四取代双酰胺类萃取剂萃取铀(Ⅳ)、钍(Ⅳ)的性能研究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但对核废料中共存稀土元素的萃取研究较少。本文合成了N,N,N’,N’-四丁基丁二酰胺(TBSA),详细研究了其萃取Tb(Ⅲ)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二硫代安替比林甲烷(DTPM)-SCN--CH3COO-(Ac-)体系对Rh(Ⅲ)的萃取性能及萃取机理。实验表明,在pH4的HAc-NaAc介质中,Rh(Ⅲ)与DTPM、SCN-及Ac-在加热下所形成的混配络合物可被氯仿定量萃取。文中试验了萃取的最佳条件、萃取容量、反本条件以及共存离子对Rh(Ⅲ)萃取的影响;测定了萃合物中各组分的组成比为Rh:DTPM:SCN-:Ac--=1:2:2:1;用电子吸收光谱和红外光谱研究了萃取过程的机理和萃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6.
道了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NH4)2SO4-水的固-液萃取体系中Au(Ⅲ)、Pt(Ⅳ)、Pd(Ⅱ)溴络阴离子的萃取行为,在HBr介质中,可萃取贵金属Au(Ⅲ)、Pt(Ⅳ)、Pd(Ⅱ)而与贱金属Fe(Ⅲ)、Co(Ⅱ)、Ni(Ⅱ)、Al(Ⅲ)、Ca(Ⅱ)、Mg(Ⅱ)、Cu(Ⅱ)等分离,对合成样及实际样品进行了定量萃取分离测定,结果与其它方法相符,并对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在聚乙二醇-硫酸铵-铝试剂体系中Fe(Ⅲ)、Al(Ⅲ)、Cu(Ⅱ)、Co(Ⅱ)、Cd(Ⅱ)、Mn(Ⅱ)、Ni(Ⅱ)的萃取分离行为.结果表明,在pH 5.0~6.5HAc-NaAc 缓冲溶液中,Fe(Ⅲ)、Al(Ⅲ)可被 PEG相几乎完全萃取,而 Cu(Ⅱ)、Co(Ⅱ)、Cd(Ⅱ)、Mn(Ⅱ)基本上不被萃取,从而实现了 Fe(Ⅲ)与 Cu(Ⅱ)、Co(Ⅱ)、Cd(Ⅱ)、Mn(Ⅱ)及Al(Ⅲ)与 Fe(Ⅲ)、Co(Ⅱ)、Cu(Ⅱ)混合离子的定量萃取分离。井研究了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对PEG相萃取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对4种金属离子[铜(Ⅱ),镧(Ⅲ),铀(Ⅵ)及铈(Ⅳ)]在双水相液-液萃取体系[聚乙二醇2000(PEG)-(NH4)2SO4-锌试剂]中的萃取行为,特别是影响萃取的条件(包括溶液的酸度,锌试剂用量;硫酸铵加入量及有无表面活性剂存在等)作了研究。结果表明,铜(Ⅱ)在pH3~8的条件下,以锌试剂螯合物的形态被定量萃取进入PEG相,萃取率在95%以上;镧(Ⅲ)在pH1~7之间不被萃取,仍以离子状态留在下层水相中;而铀(Ⅵ)及铈(IV)在pH1~11范围内萃取不完全,萃取率在30%~65%之间。试验表明,在pH6的条件下,铜(Ⅱ)可与共存的镧(Ⅲ)定量分离,铜(Ⅱ)进入PEG相的萃取率在95.6%~98.3%之间,而共存的镧(Ⅲ)仅有4.5%~5.1%进入PEG相中。对锌试剂作为螯合剂与上述4种金属离子在萃取过程的反应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方东  陆忠娥 《分析化学》1996,24(9):1082-1084
本文研究了新试剂α-乙酰基硫代甲酰胺对钯(Ⅱ)的萃取性能,用定量构效关系法(QSAR)分析了萃取剂分子中取代基团对萃取分配比D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TritonX-100的盐水溶液会分成聚合物固相和盐水相。这是一种新的非有机溶剂液-固萃取体系。研究了在该萃取体系中用NH4I作萃取剂,Pd(Ⅱ)、Bi(Ⅲ)、Zn(Ⅱ)和Fe(Ⅲ)等金属离子的萃取行为。实现了Bi(Ⅲ)—Fe(Ⅲ)和Pd(Ⅱ)—Zn(Ⅱ)间的定量萃取分离与测定。实验结果表明,金属离子与I-形成络阴离子被萃入聚合物固相。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用苯基硫脲-磷酸三丁酯体系对 Pd(Ⅱ)、Pt(Ⅳ)、 Rh(Ⅲ)进行连续萃取分离的新方法。在 HCl介质中,控制不同的萃取条件,可将 Pd(Ⅱ)、Pt( Ⅳ)、Rh(Ⅲ)按顺序定量分离。确定了萃取分离的适宜条件,当Pd(Ⅱ)、Pt(Ⅳ)、Rh(Ⅲ)三者含量比例在100:1:1,1:10:1及1:1:100范围内,均可得到定量分离。常见贱金属不影响萃取分离,贵金属中Os( Ⅳ)、 Ir( Ⅳ)允许相当量存在, Ru(Ⅲ)只允许 5 μg共存量。作了合成样品中 Pd(Ⅱ)、 Pt(Ⅳ)、Rh(Ⅲ)的分离和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在聚乙烯吡咯啉酮(PVP)-盐-水的液-固萃取体系中,Au(Ⅲ)、Bi(Ⅲ)、Zn(Ⅱ)和Fe(Ⅲ)与Br形成的络阴离子,在两相间的分配行为。在硫酸和盐酸介质中,Au(Ⅲ)有很高的萃取率,Fe(Ⅲ)的萃取率很低,而Bi(Ⅲ)和Zn(Ⅱ)的萃取率则受溶液的酸度、NH;Br的浓度及溶液介质的影响。在硫酸介质中,通过控制溶液的酸度和NH4Br的浓度,实现了Bi(Ⅲ)-Fe(Ⅲ)、Au(Ⅲ)-Zn(Ⅱ)及Au(Ⅲ)-Fe(Ⅲ)等的定量萃取分离与测定。  相似文献   

13.
对自制的固相微萃取(SPME)活性炭(AC)涂层萃取头进行了评价。该涂层富集能力强,对苯系物(BTEX)的富集率达到14.5~19.2倍;热稳定性好,最高使用温度可达290℃;使用寿命长,260℃解吸条件下可反复使用140次以上。其与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涂层相比,尽管萃取量略小,但其具有更高精密度和准确度,而且其萃取和解吸平衡时间减少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涂层的一半以上。应用AC涂层SPME法和液-液萃取(LLE)法对松花江水进行了气相色谱-质谱(GC-MS)定性比较分析。两种方法分别检测到50种(主要是挥发和半挥发性的弱极性和非极性)和44种(主要是挥发性差、与正己烷相容性较强)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新萃取剂双(正-辛基亚磺酰)乙烷溶剂萃取钯的性能和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在KI存在下用双(正-辛基亚磺酰)乙烷的乙酸丁酯溶液对钯(Ⅱ)的萃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从pH3至6mol/L盐酸介质中能定量萃取钯(Ⅱ),详细研究最佳萃取与反萃取条件和干扰情况。  相似文献   

15.
基于单级手性萃取数学模型和质量守恒定律,建立了多级离心手性萃取数学模型,设计了多级离心萃取数学模型程序,并对多级离心萃取分离苯基琥珀酸(PSA)对映体进行了模拟.模拟了相比、萃取剂浓度、对映体浓度、进料位置和萃取级数等工艺参数对萃取效果(产物纯度和产率)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考察的工艺参数共同影响萃取相和萃余相的产物纯度及产率;采用中间位置进料和较大的W/F相比有利于对称分离.实验发现:采用中间位置进料,10级离心萃取后萃取相中苯基琥珀酸的光学纯度ee(对映体过量)达到56%以上.模拟结果还表明,采用26级离心萃取器,中间进料,逆流分级萃取,萃取相及萃余相中的光学纯度ee都能达到98%以上.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丙醇-氯化钠双水相体系萃取铑(Ⅲ)-氯化亚锡-2-巯基苯并噻唑(MBT)络合物的萃取行为及在丙醇萃取相中的光度性质;实验表明,在HCl介质中,铑(Ⅲ)的萃取率是99%,方法可从Fe、Al、Pb、Zn、Ca等常见金属基体中分离铑(Ⅲ),并建立了双水相体系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铑(Ⅲ)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N,N-二乙基甲酰胺代甲基膦酸二正己酯(简称E)萃取金(Ⅱ)的各种参数,如分配比、振荡时间、相比、水相酸度及酰的种类,以及其它离子对萃取金(Ⅲ)分配比的影响。并求得了达到平衡时化合物E萃取金反应的焓变(OH)和熵变(OS)。  相似文献   

18.
氯化钠存在下丙醇-碘化钾体系萃取分离铂、钯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氯化钠存在下丙醇-碘化钾体系对铂(Ⅱ)、钯(Ⅱ)萃取行为及体系在盐酸介质中的分相条件。在盐酸介质中,体系可同时萃取铂(Ⅱ)、钯(Ⅱ),萃取率分别为99.8%、99.4%,方法可用于从贱金属中分离铂、铯 。对阳极泥、砂铂矿、废催化剂样品中的铂、钯进行了分离,分析结果与其它方法相符,并对萃取机理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NH4)2SO4-Zincon(锌试剂)-Tween-80体系萃取分离金属离子Cu(Ⅱ)、Co(Ⅱ)、Ni(Ⅱ)、Zn(Ⅱ)、Cd(Ⅱ)、Mn(Ⅱ)的行为。试验表明,Cu(Ⅱ)、Co(Ⅱ)、Ni(Ⅱ)在pH6~9范围内,与Zincon形成的螯合物可被Tween-80相完全萃取,而Zn(Ⅱ)、Cd(Ⅱ)、Mn(Ⅱ)基本不被萃取,进而实现了Cu(Ⅱ)、Co(Ⅱ)、Ni(Ⅱ)与Zn(Ⅱ)、Cd(Ⅱ)、Mn(Ⅱ)混合离子的定量萃取分离。  相似文献   

20.
水稻秸秆石油醚和乙醇萃取物的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宫贵贞  曹洪 《应用化学》2014,31(6):726-731
用石油醚和乙醇在索式萃取器中对水稻秸秆进行了萃取,萃取物用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 结果表明,乙醇和石油醚的萃取率分别为8%和6%。 萃取物中共检测到40种物质,主要分为醇酚(APs)、醛、酮、酸、酯、烃(HCs)及含氮化合物(ONs)7种类别。 其中,石油醚萃取物中酯、HCs和APs 3类物质含量较高,总的相对含量为91.7%;乙醇萃取物中HCs、酸、酯及APs含量较高,总的相对含量为83.9%。 该研究在开发稻秆的高附加值利用方面具有重要的基础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