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王竹溪先生,已离去我们十年了.在王竹溪先生逝世十周年之际,我们谨以这篇短文,向他表示深切的怀念和崇高的敬意.王竹溪于1911年6月7日生于湖北省公安县.16岁时赴上海求学,1929年夏在上海麦伦中学高中毕业,并考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一年后转入物理系,深得系主任叶企孙先生的赏识.1933年夏,他在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考取该校研究院的研究生(1935年毕业).  相似文献   

2.
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戴传曾先生,1991年 11月 18日已离去我们一年了.一年来,我们一直想念着他.在戴传曾先生逝世周年之际,我们仅以这篇短文向他表示深切的怀念和崇高的敬意.戴传曾先生于1921年12月21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中学时期曾就读于宁波市效实中学.1938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二年级时转入物理系,受教于周培源、王竹溪、吴有训等著名物理学家.194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先后在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任教.1946年,戴传曾先生赴英国利物浦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学习并进行科学研究.1951年他完成了题为…  相似文献   

3.
1953~1958年,我是北京大学物理系的学生,王竹溪先生给我们讲授热力学课程。王竹溪先生是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他是著名物理学家福勒的研究生,1935~1938年在英国学习取得博士学位,长期从事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领域的研究工作,他的工作以精确、严格、准确著称。1955年他多年撰写的教科书《热力学》出版,这是中国唯一的高水平的大学  相似文献   

4.
王正行 《物理》2012,41(7):436-450
王竹溪先生是享誉国际的我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和物理教育家,他是我国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研究的先驱和开拓者,也是我国理论物理学研究和教学的主要推动者之一.从抗日战火纷飞的1938年回国直至改革开放后的1983年,王竹溪先生将自己的一生无私地献给了祖国的物理教育和研究事业,他培养的一代又一代学生为我国的经济、国防建设和科学教育事业创立了丰功伟绩;他的学术名著《热力学》、《统计物理学导论》、《特殊函数概论》(与郭敦仁合著)至今仍为后学者释疑解惑;他为我国物理学期刊建设、物理学名词标准化所付出的宝贵心血依然浇灌着我国的物理出版物,令人长久铭记.2011年12月31日,我国物理学界在北京大学隆重举行了"王竹溪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会上王先生的多代弟子纷纷发言,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高度赞扬了王先生的学术成就和道德人品,表达了对先生的无限怀念之情.为纪念王竹溪先生对中国物理学发展所做出的不朽功绩和继承他正直无私、献身科学的高贵品质,我们特邀请部分发言者及其他学者撰写纪念文章,以王竹溪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专题的形式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著名电声学家、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原副所长、中国声学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原理事长、《声学学报》原副主编、中国共产党党员陈通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4年5月21日凌晨3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陈通先生,1928年9月25日生于江苏省镇江市。曾住上海,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父亲随工作单位撤到内地,他随母亲到了当时北平的外祖父家,先后在北平汇文小学和汇文中学读书。进入中学后即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志于学。1946年秋,考入天津北洋大学电机系电信组学习;1950年毕业后留校  相似文献   

6.
 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王竹溪,1911年6月7日生于湖北省公安县.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并考取该校研究院研究生(1935年毕业).  相似文献   

7.
一个物理学家的人文功底可以有多深?王竹溪先生的身体力行为今天的科学工作者做出了楷模. 在大多数科学工作者的眼中,已故学者王竹溪.先生,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和教育家.  相似文献   

8.
 今年11月4日是我国辐射物理、辐射防护与核安全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名誉院长李德平先生70寿辰。作为李先生的学生,我们衷心祝愿他健康长寿。李德平先生194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师从著名物理学家霍秉权教授和盂昭英教授,留校任助教。在这期间,他迎来了北平的解放。新中国诞生不到一年,成立了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  相似文献   

9.
钟毓澍 《物理》2006,35(6):517-518
郭敦仁教授离开我们已五年了,我怀念他.我们从一开始接触他时,就称他为郭先生,并且,以后也一直这样称呼他,因此,下面我仍然称呼他为郭先生.对于年纪大的老师们称呼先生,是当时对他们尊敬而亲切的称呼,例如,对王竹溪院士称呼王先生,对胡宁院士称呼胡先生。  相似文献   

10.
 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施汝为先生,离开我们已十年了.在施汝为先生逝世十周年之际,我们谨以这篇短文,向他表示深切的怀念和崇高的敬意.施汝为先生于1901年11月19日生于上海市崇明县.1920年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工科机械系学习,1924年转学至南京东吴大学物理系.1925年毕业后,被聘为清华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开始磁学研究.  相似文献   

11.
谢玉铭先生于1986年3月20日去世以来,已经整整一年了.谢先生是我国老一辈物理学家.他对早期燕京大学物理系的建设,对抗战时期厦门大学物理系和理学院的建设作出过重要的贡献,他为祖国培养了不少物理学人才.我们对他的去世表示深切的悼念. 谢先生是福建晋江人,1895年出生,1917年毕业于北平的协和大学(1918年和汇文大学合并,1919年在此基础上正式成立燕京大学).1917—1921年任教于福建泉州培元中学,1921—1923年任燕京大学助教,1923年赴美留学,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1924年,他和C.H.Corbett(曾在燕京大学任教)合编的《物理学原…  相似文献   

12.
冯世平 《物理》2004,33(9):673-674
我的老师黄祖洽院士生于1924年10月2日,今年10月2日是他的80岁生日.黄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他早年进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学习,195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是新中国成立后从清华大学毕业的第一位研究生.自研究生毕业后至1980年,黄先生先后任职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后相继改名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和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第九研究所等单位,他和彭桓武先生是我国核反  相似文献   

13.
吴自勤 《物理》2005,34(9):680-683
Mott N F(NevillFrancis)爵士1905年9月30日生于英国Leeds.他的父亲和母亲曾一起在剑桥大学Cavendish实验室(物理系)J.J.Thomson研究组的实验室工作过,父母亲对他成为物理学家的影响远超过中学老师.他先在Bristol的Clifton学院学习;1924-1927年在剑桥大学StJohn's学院(成立于1511年)学数学和理论物理并发表散射理论方面的论文.1928年在Fowler(Dirac的老师、著名物理学家王竹溪1935-1938年留英时的导师)的安排下从剑桥到哥本哈根Bohr的研究所等著名研究单位作访问学者、继续钻研量子力学和原子碰撞理论.  相似文献   

14.
郝柏林 《物理》2012,41(7):455-457
王竹溪先生的许多弟子,可能对本文题目感到诧异.一个最多只能算"门外弟子"的后学,怎敢妄呼"恩师"! 由于高中毕业就被派往苏联读本科,在那里从矿山经济改学物理,我在国内没有母校和师友.然而,在感情上,北京大学(以下简称北大)是我的“母校”,王竹溪先生就是我最敬重的恩师.当然,最初的受教是靠自己钻研《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导论》这两本书.王竹溪先生关于遍历理论不是统计物理的基础;细致平衡可以保证总平衡,但总平衡不一定只由细致平衡保证;近平衡的三种非平衡过程的关系等种种论述,多年来指导着我的思维.  相似文献   

15.
 于敏院士是我国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今年8月16日是他的七十诞辰。我衷心地祝愿他健康长寿!于敏先生1926年8月16日出生于河北宁河。其父于振霄是一名小职员,有一女一子,家境清寒。高中时期(1941-1944),于敏就读于天津市立第一中学、木斋中学和耀华中学。因门门功课成绩第一而名闻全校;又因待人诚恳,学业上乐于助人,深受同学尊敬,师长钟爱。高中毕业前夕,其父失业,无力供其继续上学。  相似文献   

16.
王守竞先生1984年6月19日在美国去世,至今已整整一年.王守竞先生对我国早期物理学事业的发展作出过重要的贡献,很值得我们回顾和纪念. 王守竞于1904年农历11月 18日生于苏州,幼年受启蒙教育于苏州私立彭氏小学,1918年进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学习,1922年毕业后考取清华学校(留美预备学校,是1925年成立的清华大学的前身),1924年赴美留学(同年赴美留学的有周培源先生),1926年获哈佛大学理科硕士学位,1928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旋即获得美国全国研究委员会研究资助. 王守竞聪明过人.他的洋溢才华早在青年时期就表现出来.他在清华学校甲子(19…  相似文献   

17.
王淦昌先生是清华学堂改为四年制大学后,于1929年夏在物理系第一级毕业的;当时和他同班的,只有施士元、周同庆和钟间,一共四人.作者是物理系第十级的.在"十年"树人的现代,王先生实际上是我们的老师一辈,因此,我们常称他王老师.不过,这是解放以后的事了.解放以前,对大学里的教师,一般都称先生.  相似文献   

18.
《波谱学杂志》2010,27(1):前插1-前插2
本期的<波谱学杂志>献给徐广智先生, 恭贺他的八十岁生日. 徐广智先生1930年1月12日生于四川省重庆市, 1953年毕业于重庆大学, 同年分配到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陶瓷研究所工作. 1956年考取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结构化学研究生, 师从著名物理化学学家北京大学唐有祺院士, 毕业后即在该所工作并兼任中国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教授.  相似文献   

19.
黄祖洽 《物理》2012,41(7):452-453
我是1944年在昆明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以下简称西南联大)物理系的,从大学二年级认识王竹溪先生之后,一直受到他的关心和指导,值此先生百年诞辰之际,就我记忆所及,将王先生帮助和指导我的几件事写出来,作为纪念.  相似文献   

20.
 在邓稼先诞辰80周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40周年的前夕,拜读了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邓稼先文集》、许鹿希著《邓稼先图片传略》和杨振宁先生写的代序、许鹿希教授写的前言,深受教育和启迪,使我不由自主地回忆起与邓稼先在核武器研究院共同奋斗拼搏的26个年头的日日夜夜。他那高大的形象及特有的风格和品质展现在眼前。他的战友们会永远记住那火热激情的岁月,永远不会忘记那夜以继日的光辉历史足迹。根据国防尖端技术研制的需要,我于1960年11月从苏联列宁格勒大学核物理专业提前毕业,被分派到九院邓稼先领导的研究单位,并在他的指导下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