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用Belle与CLEO实验组的最新实验数据,分析了B→D(*)π衰变道的同位旋振幅与位相差,并确定了相关的因子化参数.结果表明这类衰变道中的强相互作用效应不可忽略,但是因子化近似对于单个同位旋振幅仍旧是合理与自洽的. 相似文献
2.
基于最近CLEO实验和B介子物理中理论研究的进展, 在QCD因子化方案下研究了B介子到一个赝标π, K和一个矢量介子ρ,ω的两体弱衰变过程.在合理的参数范围内, 理论计算与实验相符得很好. 相似文献
3.
4.
通过构造适当的关联函数,计算B→π跃迁形状因子f+Bπ(q2),~fBπ(q2)和标量形状因子f0(q2),从而就能研究轻子质量对B0→π-l+~vl(l=e,μ,τ)衰变过程的影响.首次分别计算B0→π-e+~ve,B0→π-μ+~vμ,B0→π-τ+~vτ衰变过程的分支比,并发现轻子质量me,mμ可以忽略,但重轻子质量mτ不能忽略,它对分支比计算有一定的贡献.把计算结果与最近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发现理论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5.
用微扰QCD对B(s) →Фρ 衰变进行了研究,考虑了因子化和非因子化图的贡献,得出了B(s) →Фρ 衰变的分支比以及纵向极化衰变、横向极化衰变之比,所得到的结果与现在的实验数据吻合. 相似文献
6.
通过构造适当的关联函数,计算B→π跃迁形状因子fB+π(q2),fBπ(q2)和标量形状因子f0(q2),从而就能研究轻子质量对B0→π-+ν(l=e,μ,τ)衰变过程的影响.首次分别计算B0→π-e+νe,B0→π-μ+νμ,B0→π-τ+ντ衰变过程的分支比,并发现轻子质量me,mμ可以忽略,但重轻子质量mτ不能忽略,它对分支比计算有一定的贡献.把计算结果与最近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发现理论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在QCD因子化框架下 ,对可能的辐射湮灭衰变 B0s ,d→J/ψγ进行研究 .在标准模型中 ,相对于简单因子化下领头阶的分支比 ,αs 阶非因子化辐射修正对分支比有显著的量级上的改变 ,这些衰变可用来检验因子化方法 .在理论上 ,B介子稀有辐射衰变对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特别敏感 .作为一个例子 ,我们考虑右手带电流对标准模型中左手流可能的混合效应 ,这个混合对衰变分支比有显著的影响 . 相似文献
12.
13.
It is noted that the rescattering and annihilation effects are significant in the penguin-dominant B→ VV decays. In this work, we suggest to use a unique operator at the quark level to describe all the rescattering and the penguin-induced annihilation effects in B→ φK^*, and the coefficient of the operator depends on the polarizations of the produced mesons. By the flavour SU(3) symmetry, we apply the same scenario to all the penguin-dominant B0190 VV modes. 相似文献
14.
在QCD因子化框架下讨论了B介子到两个轻赝标介子衰变中手征增强的修正问题. 证明了只有在twist-3波函数对称的情况下,顶角修正的红外发散才能相消. 因而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手征增强的修正才能自洽地被包含进来. 作者还对旁观者硬散射中出现的发散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16.
利用QCD因子化方法,在标准模型下对Bs?介子衰变到两个轻矢量介子的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i)在该方法下,非因子化修正对不同的螺旋度振幅的贡献是不同的,有效系数ahi是与末态矢量介子的螺旋度h相关的;(ii)Bs→VV过程中的某些衰变道的分支比是很大的,甚至达到了10-5的量级,在未来的B物理实验上是完全有可能测量到的;(iii)对大多数衰变道来讲,横向衰变宽度与总宽度的比值ΓT/Γ是非常小的.这意味着在两体非轻Bs→VV衰变中,末态两个轻矢量介子都趋向于具有零螺旋度. 相似文献
17.
18.
In this paper, we calculate the branching ratios and the direct CP-violating asymmetries for decays B^0 → a0^0(980)π^0, a0^+ (980)π^-, a0^-(980)π^+ and B^- → a0^0 (980)π^-, a0^- (980)π^0 by employing the perturbative QCD (pQCD) factorization approach at the leading order. We found that (a) the pQCD predictions for the branching ratios are around (0.4-2.8) × 10^-6, consistent with currently available experimental upper limits; (b) the CP asymmetries of B^0→ a0^0(980)π^0 and B^- → a0^- (980)π^0 decays can be large, about (70-80)% for α= 100°. 相似文献
19.
利用QCD因子化方法 ,在标准模型下对Bs 介子衰变到两个轻矢量介子的过程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i)在该方法下 ,非因子化修正对不同的螺旋度振幅的贡献是不同的 ,有效系数ahi 是与末态矢量介子的螺旋度h相关的 ;(ii) Bs→VV过程中的某些衰变道的分支比是很大的 ,甚至达到了10 - 5的量级 ,在未来的B物理实验上是完全有可能测量到的 ;(iii)对大多数衰变道来讲 ,横向衰变宽度与总宽度的比值ΓT/Γ是非常小的 .这意味着在两体非轻 Bs→VV衰变中 ,末态两个轻矢量介子都趋向于具有零螺旋度 . 相似文献
20.
利用QCD因子化方法,并采用具有质量的有效胶子传播子来消除端点发散,计算了纯湮没衰变 Bs→π π-过程的CP平均分支比并对该过程的CP破坏进行了具体研究.结果表明:该过程的CP平均分支比为1.24×10-7,同时企鹅图对该过程起着主要贡献;Bs→π π-过程中直接CP破坏参数Cππ估算为-0.05,混合CP破坏参数Sππ比较大,可达到0.18.该过程在未来的LHC-b物理实验上是完全有可能被测量到的,通过对该过程的研究能够使我们更好地了解B介子无璨衰变的动力学机制和胶子的性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