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切教育因素如果不通过学生的参与消化就不可能转化为学生的素质.教学艺术的本质,不仅在于传授知识,关键在于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参与欲望和热情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动力之源,谁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热情,就能创造出教育的辉煌.对于数学教学来说,让学生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数学双语教学1.数学双语教学的目的以数学知识的教学为载体,为学生创造一种学习数学英语知识的环境,使学生能用英语进行数学交流.2.数学双语教学的阶段定位及依据初级阶段以数学英语知识为主;中级阶段以运用英语知识进行思维为主;高级阶段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数学交流.依据是学生的水平,数学英语知识掌握得如何,用英语进行思维的程度如何.3.数学双语教学的几个原则(1)凸现英语原则:降低数学知识的难度,练的重点不是数学思维,而是数学英语单词的理解、记忆、运用和思维过程的英语表达以及听力的反馈训练.降低思维难度有利于学生把精力…  相似文献   

3.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理念的实施者,应力求用更好的方式把课程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同时引导学生主动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在教育界被誉为"点金术"的学法指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学习数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阅读课文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方法.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是培养学生自学数学能力的基本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慢"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教学基调,贯穿课的始终,在新旧知识接轨处有所侧重,实现知识有效对接."降"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手段,在学习概念、符号、法则、公式、性质、规律性结论时适时、适度的"降",能改善知识的抽象性."放"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情怀,学生能学会的放手让学生自学;学生自学有困难,但经历合作交流能解决的也下放给学生探究;教也学不会的放手不学,让学生获得体验和感悟的机会."退"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教学视野,在教学难点处大幅度的"退",在问题诊断处适度的"退",在综合问题处灵活的"退",为学生搭建台阶,让学生拾级而上,实现知识的常态生长.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师生的双主体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问题的提出长期以来 ,对数学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和作用存在模糊的认识 .一种是把教师视为教学过程的主体 ,学生则是客体 .认为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领导、统帅 ,具有绝对权威 ,教什么、学什么、怎样学完全由教师确定 ,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学生失去了向教师咨询 ,与教师交流合作的机会 .尽管教育界也一直在讲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 ,也是教育的主体 ,但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系列主要做法未得到真正体现 ;另一种是把学生视为教学过程主体 ,教师则是客体 .持这种观点的人 ,认为教学中无须教师构造、组织、交往活动 ,无须教师引导、…  相似文献   

6.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学习者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不仅仅是学习的开始、教学的主线,更是激发学生产生求知欲与创造意识的基本前提.问题情境作为数学教学的基本方式之一,主要是指促使外部问题与内部知识经验之间产生冲突,引起学生产生思考动机的一种情境[1].在数学课堂中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表现在另一方面 ,就是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 ,努力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长期以来 ,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个探讨的焦点 :“学生的数学能力 ,到底是教师教出来的 ,还是学生练出来的 ?”客观地说 ,知识是教师教的 ,能力是学生练的 .那么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 ,学生的学习方式到底会有什么改变 ?是一个值得探讨也很有潜力可挖的课题 .我们认为在当前条件下 ,除了保持在常规教学中一些好的学习方式外 ,还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 ,改进传统的学习方式 ,提高学习质量 .在网络环境下 ,可提倡以下几种新型的学习模式 :1 知识…  相似文献   

8.
自学能力,就是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如果学生自学能力提高了,学习效果就会明显加强,远非注入式教学所能相比.自学能力,可以说是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因为一个人丰富的知识大部分靠自学得来的.因此,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9.
朱日华 《数学通报》2012,51(6):30-33,38
在课堂教学研究中笔者有一个深刻的感悟:常态状况下,一堂课是由"预设"和"生成"两个关键要素构成.一堂课如果能够合理、恰当地处理好"预设"和"生成",也就能高效地为学生传授知识、方法和思想,更能高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现就两组公开课教学案例谈谈对这个  相似文献   

10.
平面几何历来被认为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课程,在当前提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情形下,平面几何似乎无用武之地.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如果在平面几何教学中进行变式教学,不仅可以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吴亮 《中学数学》2012,(14):47-48
在数学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典型试题的挖掘来实现的.在实际教学中,我始终关注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精心设计例题及一些变式题组,利用变式教学展示知识的发生过程,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激活学生的思维.一、注重学生思维的方向性和流畅性数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奥秘无穷,这使得陈景润为"歌德巴赫猜想"奋斗了一生.思维的方向性,通俗地讲就是学生在往哪个方向思考问题,从什么角度思考问题.因此教师在引导  相似文献   

12.
课本是教师从事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源泉,课本上的例题,具有典型性,简明扼要,难度适当,编排合理,面向大多数学生.若对课本例题再进行改造与深化,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徐兆洋 《数学通报》2012,51(1):41-44
1 数学理解型教学的涵义教学具有理解性,理解是数学教学的内在品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各种方法或手段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积极地、正确地理解.创设情境可以建立日常经验与课本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运用变式可以突出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搭建脚手架能够创建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教学任务,促进学生理解的实现.举例是数学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通过围绕某一主题列举各种典型例题,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知识之间的联结,建立比较完善的认知结构.教育技术的动态演示功能使得有时难以用语言描述的数学知识具体、直观、形象,能够促进和加深学生的理解,并且为学生的理解创造各种各样的条件.事实上,教学总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展开的,数学教学内在地包含理解.  相似文献   

14.
易文辉 《数学通讯》2012,(18):39-43
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数学与实际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让学生对现实世界中蕴含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近年来,高考中也加大了应用题的考查力度,比如广东2010年高考理科数学试卷中,解答题就有2个应用题.在高三复习课中,应用题的教学不仅仅能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也能提升学  相似文献   

15.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过程的教学.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坏老师奉送给学生真理,一个好老师则教学生发现真理."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反复强调: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相似文献   

16.
正如特级教师张乃达先生所言:“教学设计集中地反映了教师的数学教学观念,数学教学观念则集中地表现为数学教学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当前,许多教学行为呈现出浮躁的功利化趋向,其归因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忽视了知识的内涵,丢失了知识应有的载体功能,导致教学活动过于感性化、机械化和表面化,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合理建构和深刻理解,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数学观念和数学精神的形成与发展.鉴于此,我们认为在教学中应充分关注知识的内涵,帮助学生理性地进行知识建构,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数学问题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一个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也比较容易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和兴趣,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呢?  相似文献   

18.
怎样提高数学复习的效率,是每一位数学老师都关注的问题.提高学生复习效率的关键是让学生能充分参与到数学活动之中.使学生能在复习基础的同时加强知识的系统性,从而使数学学习得到深入.本文提供的复习课,在教学组织和设计上别开生面.供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9.
小学和中学教学方法是有差异的,要求也不相同.小学数学知识都比较具体、直接,形象思维较强,逻辑思维、抽象思维、概括能力相对较弱,进入中学后,数学知识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扩展,呈螺旋式上升,变化十分明显.新知识的增加引发的知识维度变化、视野扩展、思维方式改变等,都让刚步人中学的学生一时难以适应.为了使学生能迅速适应七年级的教学,我们必须解决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使中小学数学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都能街接自如,数学学习得到可持续性发展.因此,数学教师如何把小学与初中数学的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作系统的分析研究,搞好新旧知识的接引工作,把握好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促进中小学数学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中小学数学的无缝衔接,是我们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笔者结合中小学数学知识的变化特点来谈谈在处理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中的一些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学教学中有一个问题非常值得重视:有时学生对有关数学概念和公式已经了然于心,但遇到具体的题目求解时还会思维受阻,在经人点拨或查阅答案后,发现自己根本没有知识和逻辑推理的障碍,但在独立解题时,就是因为一些关键步骤"没想到",从而导致解题的失败.本文就加强策略性知识教学来提升学生解题瓶颈的突破能力作些探讨.1突破解题瓶颈需要加强策略性知识学习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人脑中对于知识有三种类别的建构,一是描述性知识,主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学生的学习体现在是否记住和理解这些概念和内容.二是程序性知识,主要是一些公式及推理法则,学生的学习体现在是否能利用它们进行推理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