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过程分解法分析概率问题钟学军(广州解放军通信学院)一、引言及预备古典概型,条件概率,全概率公式及贝叶斯公式是概率论的基础知识,其定义简单,但运用灵活。实际问题中充满着迷人的计算过程。不少同学对这类问题感到困难,为此,笔者从教学实践中归纳了过程分解法...  相似文献   

2.
<正>数列知识是高考中的重点内容,也是必考内容,其中递推数列是数列问题的重中之重.掌握求递推数列的通项公式的转化方法与规律,对于解决数列通项公式问题具有重要作用.由递推数列求通项,形式多变、解法灵活、技巧性强,解法的关键是将递推关系式转化为我们熟知的等差型、等比型、累加型、累乘型等数列形式,然后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此类问题主要有以下  相似文献   

3.
有关二项式系数和二项展开式系数计算,已成为历年高考必考内容,且以选择题或填空题形式命题.虽然考查的是基本概念和公式的应用,但思维方法必须是灵活的.若不善于观察、分析与思考.只知道套用现成的数学公式,则很难说能顺利解决问题.下面对若干试题的解法归类分析、供同学们复习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问题在△ABC中,∠C=90°,M是边BC中点,若sin∠BAM=1/3,则sin∠BAC=_____.这是2013年浙江高考数学的第16题.考场中解答小题要求快而准,但在平时练习时就得用常规思路求解.下面结合图形探讨这道题的几种解法.解法一选择运用正弦定理、三角函数定义、诱导公式以及相关定理解决与几何计算有关问题.考查考生灵活利用公式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施永新 《数学通讯》2013,(Z1):30-31
排列组合问题因其思维抽象,解法独特、灵活多变,且计数结果往往数字较大,不易验证,历来是一个教学难点.不少学生往往听时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做时机械模仿,错误百出.究其原因,在于他们不会灵活应用两个计数原理和排列组合的常用解法模型,不会自觉正确地用数学思想方法去分析思考.下面举例剖析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排  相似文献   

6.
下面通过正方体编选的一组题目,难度不大,解法灵活,可用来系统复习立体几何的一些主要概念、性质定理、公式以及解题规律。  相似文献   

7.
实践证明,在证明三角恒等式或求三角式 的值的问题中,同学们一般都是把注意力集中 到如何根据已知条件,应用三角公式,通过恒 等变形去实现问题的解,往往忽视了角的拆凑 变化在解题中的重要作用.其实有一些三角问 题,只要留心观察题目中角度的特点,联想所 学的公式,灵活地采取拆角凑角的方法,那么 就可获得新颖简捷的解法. 下面略举几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8.
<正>解三角形的面积最值是高考的热点内容,它涉及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面积公式、三角恒等变换公式,考查方程思想、化归转化思想、函数思想及不等式的运用.正是由于此类试题涉及多个知识点,思路灵活,解法多样,因此倍受命题专家的青睐.本文结合几个例子谈谈解三角形面积最值的处理策略.  相似文献   

9.
邱僖 《中学数学》2005,(12):32-33
数列是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重要衔接点之一,学习数列可以对学生进行计算、推理、归纳及综合能力的训练.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近几年数学高考命题,全国卷和许多省的试卷都以数列递堆式为内容作为能力型试题,形式多变,解法灵活、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这一点给多们传达出的信息是:今后我们在数列的教学中,对递推公式给出的数列的教学,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排列、组合是高考必考题.它联系实际,生动有趣,但题型多样,思路灵活,比较抽象,容易发生重复和遗漏现象.选择灵活的统计策略是正确解决排列组合问题的关键.下面通过典型问题,介绍几类常见解法. 一位异则分元素(或位置)“地位”不相同时,不可直接用排列、组合数公式,则要根据元素(或位置)  相似文献   

11.
<正>不定方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在数学课外活动中,各类数学竞赛中不定方程的相关问题一直是热点,它立足于古老的整数理论,涉及面广,解法灵活,综合性强,备受关注.下面举一例说明不定方程的变式.传说古代叙拉古国王海伦二世发现利用三角形的三边长可以直接求三角形面积的公式.也有人称这个公式最早是由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提出的,只是因为这个公式最早出现  相似文献   

12.
在三角函数这一章里 ,由于公式多 ,因而解题方法比较灵活 ,如果解法选择不当 ,不仅运算麻烦 ,而且有时还会改变解集 .由于三角函数的独特性质 ,解题时若注意不到或挖掘不彻底 ,也会陷入不可自拔的误区中 .本文通过举例 ,来说明这种现象 .1 误区之一 解法不当引起复杂的运算有些三角问题 ,若解法不当 ,就需分类讨论 ,运算量大 ,易出错 ,若选择恰当的解法 ,则可避免解题过程复杂化 .例 1 若sin θ2 =35 ,cos θ2 =- 45 ,判断θ是第几象限的角 .解法 1 ∵sin θ2 =35 >12 ,∴ 2kπ +π6<θ2 <2kπ +5π6   (k∈Z) .即 4kπ…  相似文献   

13.
该论文主要研究在平面情形下指数型 Radon 变换的连续性,得到了它的近似反演公式,并对近似反演的数值解法加以改进.借助一些技巧,该文从理论上还建立了精确反演公式,从而推广了古典 Radon 变换的相应结果.  相似文献   

14.
利用波动方程初值问题解的特点给出了圆域上一类反常二重积分和球面上第一类曲面积分的微分算子级数公式解和定积分公式解.通过举例说明了该方法相对于常规解法的简便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排列组合及概率与统计在中学数学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内容,其在研究对象与处理方法上与其它内容有很大的不同,公式不多却运用广泛,题型多变,解法灵活.由于中学数学中所学习的概率与统计内容是这一分支中最基础的内容,高考对部分内容的考查贴近考生生活,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方  相似文献   

16.
当我们求解根式一类的计算或证明题时,首先要联系到根式的一些基本性质,从中找出与本题有关的公式,加之以计算或定向推证逐步向结论靠拢,这固然是解数学题所常循的思维规律,但是我们在运用公式的过程中,往往习惯于形而上学地照搬套用,忽视对公式作结构的分析进而考察公式自身所揭示的正向与逆向之间的辩证关系,故而使某些问题的解法不够灵活。相反,如果我们注意到公式逆向的条件和意义,不仅可以简化解题过程而且也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兹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7.
这部分知识内容涉及的考点主要有:整式与分式的概念和运算,因式分解和分式的基本性质.试题难度为低、中档,题型多为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的形式出现,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近年来中考的热点是化简、求值的考查,旨在让学生通过探索灵活、简捷的解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备考时,要抓住概念、运算等基础性知识,理解幂的运算性质,并注意比较各公式之间的联系和差别,防止错用、  相似文献   

18.
戴中林 《大学数学》2013,(6):112-115
对"韩信点兵"问题的解法进行新解,给出了较孙子定理简便的求同余式组最小正整数解的一种递推公式解法.  相似文献   

19.
王彩霞 《中学数学》2012,(15):87-88
在三角函数这部分中,公式多,解题方法较灵活,但并不是无法可寻,当然有它的规律性,近几年新课改省份的高考中总能体现出其规律性.而对三角函数的考查解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平方法观察问题的条件和所求结论,是同角三角函数正余弦和(差)的形式或正余弦积的形式,可考虑将和(差)的等式两边平方.这样能有机地将和差与乘积结合起来,从而顺利求解.  相似文献   

20.
文献[1]中给出了华东师范大学1996年考研的一道高等代数题及其解法,利用二次函数求解公式给出另一种解法,根据这种解法又给出了该问题的一般形式可逆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