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通过以娃娃机为背景的一系列生活案例,对条件数学期望进行生动讲解,介绍条件数学期望的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使在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条件数学期望并且能结合实际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2.
郭昭鹏 《数学之友》2022,(10):36-38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实际问题从生活中来;数学最后也要回归生活,解决数学实际问题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提高学生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通过2个案例介绍了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解决数学实际问题能力的具体做法,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以及发展思维能力,体验数学乐趣、感悟数学的作用.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让课堂回归生活,属于生活.教师应根据  相似文献   

4.
范权彪 《数学通报》2005,44(8):60-6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数学地思考”.更为关注是否向学生提供了具有现实背景的数学,包括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所以,我们教师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引导学生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高考考查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的试题,具有内容新、背景新、结构新、实际应用性强等特点.本文结合实例谈谈近年高考考查数学期望的新动向,供同学们参考.一、取材新在与数学期望有关的试题中有大量生活背景,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数学,从数学走  相似文献   

6.
数学建模教学是让学生学会从现实原型中抽象出形象的数学表达式(模型),再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思维教学.其过程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几年来,笔者根据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在初中数学建模教学中,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生活环境、学习经验和认知水平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  相似文献   

7.
周贵平 《中学数学》2012,(14):58-59
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指在数学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呈现采用特定的方法,来达到激发学生主动地联想、想象、积极地思维,以获得某种与新学内容有关的形象或思维成果;或使学生产生某种情感的体验《.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对此,笔者作了一些反思,结合本人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近几年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探索,对数学情境教学应注意的问题谈一些看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8.
<正>数学概念的形成离不开实际生活,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大多反映了实际生活中的数量关系.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概念时要将其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数学概念的应用场景,以便于理解概念的实质并加以灵活运用.下文将以“一元一次方程”为例,探究数学概念的教科书呈现方式.1 数学概念的教科书呈现方式设计理念数学概念在教科书中呈现方式的设计要充分体现数学概念的抽象、归纳过程,从而在学生理解性掌握数学概念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张霞 《数学之友》2024,(2):38-40
小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数学知识本身比较抽象,不是特别容易理解,对他们而言学习数学有一定的难度.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应该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通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同时鼓励其大胆质疑,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主要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王杰 《中学数学》2012,(12):61-62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一句话,道出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可见,寓数学应用意识于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能用数学.要使这一理念真正的落实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就需要从学生的现实起点出发,创设有效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新课程标准(修订稿)中把培养学生的双基转向四基,提出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是让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以及基本活动经验.统计结果显示,新课程标准修订稿中,共有35处之多提及了经验二字.那么,什么是学生的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又怎样发展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呢?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新课程标准(修订稿)中把培养学生的“双基”转向“四基”,提出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是让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以及基本活动经验.统计结果显示,新课程标准修订稿中,共有35处之多提及了“经验”二字.那么,什么是学生的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又怎样发展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呢?  相似文献   

14.
汪家硕 《数学通讯》2023,(11):16-19+41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关注,充分利用一些来自学生生活中的素材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构建合理的数学模型,加强此方面能力的培养,以使学生能更好地形成数学建模素养.本文结合实际案例介绍数学建模的课堂实践,并给出对于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数学建模素养能够促进学生建构数学模型、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是数学六大核心素养之一.本文中基于知识建模图的理论对2021年数学高考题中的建模题目进行分析,探究数学建模素养在现实中的应用价值,并提出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教学建议,致力于推动素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1 引言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加强数学学习和现实之间的联系,数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充分贯彻联系生活和数学应用的思想,让学生具有实践活动的机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生活,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笔者在<三角形的边>的教学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施秋荣 《中学数学》2023,(22):50-51
数与形是数学的两大基本元素,初中数学教学与学习不能脱离数与形而独立存在.在数学教学中积极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可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更加直观、生动,进而促使抽象思维转化成形象思维,帮助学生更好把握数学问题本质.本文中从实际出发,立足实际教学内容,从有理数、不等式、函数、几何四个方面分析了初中数学数形结合思想的具体应用,意在确保数形结合思想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8.
初中数学课堂中的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和现实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其一般有下面几个步骤:1.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或猜想创设研究性问题情境,是研究性教学的起点和关键.因为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新课程标准也非常强调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利用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是我们的首选,但这并不是唯一的途径,数学学习活动是学生对自己头脑中…  相似文献   

19.
统计教学在帮助学生树立数据分析观念、提高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小学数学中的统计教学应着眼于生活实际,突出学生的主体价值,引领学生参与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等过程,以此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积累数据统计经验,提高学生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构建关于数学期望应用的几个具体的思维导图,更加直观、更有层次逻辑,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解决此类复杂问题的能力,实现从浅层次学习向深层次学习的过渡,在数学期望的教学中具有很好的辅助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