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验室常用的检流计,大都是磁电型指针式,在长期使用中往往由于振动、冲击或使用不当以致损坏,在张丝结构的仪表中,经常出现的故障是指针打弯或张丝一端拉断。检流计的型号虽然不同,但原理结构大同小异,通常把张丝的上下端焊在弹性片上,弹性片对张丝起着减振、保护作用,还可以调节施加于张丝的予紧力,在装配时要求予紧力应  相似文献   

2.
把灵敏电流计的张丝及线圈作为扭摆,用正弦讯号发生器作驱动源,扭摆在驱动电流的作用下做受迫振动.利用扭摆作稳态受迫振动的共振频率公式以及电流计全临界电阻与电流计结构参量的关系推导出测量灵敏电流计临界外电阻的公式.  相似文献   

3.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通常使用电流计来检验电容器贮存电能,这很容易损坏电表。可用470μF电容,先对其充电,然后用电容器的正极、负极分别接音乐集成块的正、负极,使其发声,可维持数秒钟,实验十分有趣.  相似文献   

4.
在断电自感演示实验中,为了使演示电流计能明显地演示出电阻支路中正向稳恒电流突变为反向冲击电流的现象,我们采用在演示电流计的 G 档上装一带有晶体二极管的附加装置的方法来自动调整演示电流计的正反向灵敏度。与不加二极管的情况比较,实验效果大大提高。如图1所示,该附加装置中 D 为晶体二极管,R_a 为几千欧的碳膜电阻,R_b 为几欧的线绕电阻。调  相似文献   

5.
高树榕  朱莉 《物理实验》1991,11(2):51-52,56
用冲击电流计测量长直螺线管在轴线上磁感强度的分布,是个很重要的实验,通过这个实验可以掌握冲击电流计的使用方法,还可加深对圆形电流磁场理论的理解。一、冲击电流计的使用条件 1.冲击电流计必须在远离外磁场源的地方使用,特别注意应防止电流计测量回路  相似文献   

6.
陈照平 《物理实验》1993,13(5):199-202
灵敏电流计是一种高灵敏度仪表,是测量微弱电流或电压的常用仪表,由于调整、检修、或长期使用,其参数会有所改变,使用时常需重新测定,这也是电学实验的必修实验。但是,本实验测量结果偏差很大,失去实用价值,本文提出噪声分离测定与电阻补偿修正法,可有效地消除该偏差。一、实验基本方法及问题测量线路如图1,电源电压经R_0分压后为V,再经R_a、R_b第二级分压后加到电阻箱R和电流计上,使电流计偏转一定的格数N,这时通过电流计的电流  相似文献   

7.
J0409型灵敏电流计供物理分组实验室时,显示电路中有无电流通过,测量直流电路中微小电流或微小电势差,中学物理好几个学生分组实验都要用到灵敏电流计,由于使用频繁,经常会出现一些故障,这就要求我们要掌握故障的处理和排除技巧,笔者对我校物理实验室里的几只有故障的灵敏电流计进行了维修,均恢复了正常使用.现将常见故障排除与维修方法予以总结,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
一、一个常见的疏忽 目前“用转筒法测定液体的粘滞系数”采用的原理及实验装置,一些院校都用褚幼令、施伟达编写讲义中介绍的方法(详见:林抒、龚镇雄编普通物理实验P.185—P.189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以下简称为讲义). 我们认为该讲义的原理部分有一不妥之处,似应引起注意.讲义认为实验中用二个半径相同,长度分别为 l1和 l2的园柱体分别作二次实验时,张丝的扭转系数D是不变的.这一说法忽视了张丝的扭转系数是随张丝所受的张力而变的.事实上,张丝(通常作成狭矩形截面的细长丝)的扭转系数是随张丝承受的张力增加而增加的[1][2],这一结论很容易…  相似文献   

9.
设计了用于"十-线电势差计测电池的电动势"实验的2.500 V电子标准电池,采用电压参考芯片MAX872,输出2.500 V(相对误差为0.05%)的标准电压ES,等效内阻约为1 Ω,微功耗,不怕短路,不易损坏,2节干电池供电. 配以J0409灵敏电流计进行实验,解决了目前常用仪器组合方案中的标准电池、灵敏电流计易于损坏,校准时灵敏度不够而测量时灵敏度过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再论测灵敏电流计内阻的误差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进禄  张逸超 《物理实验》1997,17(6):243-245
灵敏电流计是电磁学的必修实验,其内容是标定灵敏电流计的参数,实验时主要是测量灵敏电流计的内阻凡.然而实验中常出现误差大,重复性差,在极端情况下甚至出现负凡的情形,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为此不少文章对测量灵敏电流计内阻的方法和误差进行了讨论,有的资料仅是通过实验结果或根据经验进行误差讨论,进而提出某些改进.有的资料也对实验误差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讨论,但现在看来还不是很全面.笔者认为:在测量误差与实验方法的讨论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还有很大的欠缺.为此,我们由测量R。的一般公式为出发点,从理论上对测量误…  相似文献   

11.
《物理》1965,(3)
一、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A为金属网,用石蜡附着在锌板上,B是金属绝缘支架;C是直流电源;D是电键;E是灵敏电流计;F是弧光灯。这个装置是否有明显的光电流产生,与锌板的光洁度、锌板与金属网之间的距离、弧光的强弱、电流计的灵敏度、直流电压的量值等有关。下面谈谈我们是怎样做的。  相似文献   

12.
崔玉广 《物理实验》1997,17(2):72-73
1引言大学物理实验中,利用UJ31电位差计测量未知电动势等一些实验中,经常要用到光点复射式检流计做为平衡指零用.在这个过程中,所用的光点复射式检流计,有其因结构而形成的很难避免的弊端,如抗震性能差,在使用中稍有震动便无法读数(光标左右摆动),零点漂移大,仪器的倾斜状态对零点影响很大,同时这种仪器的过载能力较低,悬挂的张丝更易损坏,在一般的技术条件下,修复后很难达到原先的技术指标.笔者根据电压放大法研制一种高分辨率微电流检流计,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同时仪器的主要指标(仪器的分辨率)已达到光点复射式检流…  相似文献   

13.
杨德甫  孙新义 《物理实验》1996,16(4):190-190
对观察灵敏电流计三种运动状态方法的建议杨德甫,孙新义(延安大学物理系716000)观察灵敏电流计的三种运动状态(欠阻尼、临界阻尼、过阻尼)并确定外临界电阻值是灵敏电流计特性研究的实验中主要内容之一.在目前所使用的教材’“中所采取的方法是单刀双掷开关转...  相似文献   

14.
宋金茂 《物理实验》1997,17(4):166-168
冲击法测量是以冲击电流计为基本仪器0测量方法.冲击电流计是用来测量短时间内m冲电流所迁移的微弱电量,它可用于测量高阻电容、磁感应强度、磁性材料的特性等方面,8高校物理实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在这一乡实验中,冲击电流计和换向开关是不可少的计器设备.目前普遍使用的换向开关都是双刀刃掷开关,它的工作过程是先将电路断开,然后迅速接通.换向开关从开到闭,电流由一了。变为十人,有一个暂短的时间间隔.在这个时间旧隔里,电路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个时间间隔有多长,对测量带来多大的误差,如何改进?下面以冲击电流计测螺线…  相似文献   

15.
在使用灵敏电流计时,往往需要对它的几个参量,如电流计常数、内阻、临界电阻等进行测定。当然仅就测量电流计内阻而言,电桥法比较准确。但为了简便,也为了测内阻时能与测其他参量共用一个电路,常采用伏安法,并把待测电流计本身作为电流的指示计。然而由于电流计尚未标定,只能读出它的偏转,得不到它指示的电流值。这时,为了测量电流计  相似文献   

16.
胡协凡 《物理实验》1989,9(3):112-113
在物理实验中,广泛使用冲击电流计测量磁感强度和电容量,它们的共同点就是测量在较短的时间τ内通过电路的电量。在冲击法中,由于冲击电流计的周期T_0远大于τ,因而线圈的第一次最大偏转角与迁移的电量成正比,并由此得到待测量B或C与最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了冲击电流计的实验原理,探究了冲击电流计中偏转线圈在磁场中的三种运动状态,利用数理方法和物理知识推导出冲击电流计中线圈偏转角度随时间变化的数学表达式,并数值计算给出了三种运动状态中偏转角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对深入了解和掌握冲击电流计的具体工作原理及特性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冲击法测定直螺线管磁场的误差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春天 《物理实验》1997,17(2):55-56
冲击电流计是测量在极短时间内电路中通过的电量的高灵敏度仪器,可用来测磁场、电容、电感等.本文结合用冲击法测定螺线管磁场的实际教学经验,对实验中出现的一些误差及对测量的影响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并试图对冲击电流计的正确、合理使用进行探讨.一、测量原理及线路冲击法测量磁场是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利用被测直螺线管中磁通量变化时,包围在这个磁通回路的探测线圈感应出电动势为基础,由串联在探测回路中的冲击电流计准确地测出流过回路的瞬时电量,借以计算磁场.磁场测定的实验线路如图1所示,BG为电流计,N1和N2分别是被测螺管…  相似文献   

19.
演示用热敏温度计的试制杨宝硕(广西师范大学桂林)中学物理演示仪器中,有配合大型电流计使用的晶体管温度计,因其放大电路中有明显的零点漂移现象,致使温度示数变化很大,影响正常使用。为了较好地解决零点漂移问题,本温度计采用了差动放大电路,效果良好。温度计的...  相似文献   

20.
在“灵敏电流计的研究”实验中,若采用电流计常数K_1≤10~(-9)A/div的高灵敏电流计,常因零点飘移,使内阻测量误差较大。尤其装置灵敏度低时,即使小心翼翼地测量,也常得出负值,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