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化学专业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最早接触的是元素周期表。本文对一些元素的英文名称采用解读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将元素的英文名称同著名科学家、特定地理名称、太阳系中的星球以及神话中的人物相关联,使元素的英文名称不再枯燥乏味,而变得生动形象,这一过程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2.
利用中子活化法研究了取自Allende和Leoville陨石的包体中的许多Fe-Ni金属颗粒,给出了Os,Ir,Re,Ru,W,Mo和Pt的丰度。实验结果表明,这些金属颗粒大致可分为两类:平衡粒子和非平衡粒子。这也许反映了它们在太阳系的分馏和冷凝过程中的区别,或许所谓的非平衡金属颗粒就是超新星爆发的遗骸。整个实验工作是在微克级水平上进行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陨石学和太阳系演化学的基本结论为依据,论证了地球原始物料是由与各化学群球粒陨石类似的多种星云凝聚物组成。通过球粒陨石的高压熔融实验,说明了球粒陨石在高温高压下经历了两次大的分异过程。在此基础上对地球的初期演化做出了讨论:原始地球由Fe-Ni内核和球粒陨石质的原始幔构成,原始幔的第一次分异形成了Fe-Ni-S(P,C)外核,第二次分异形成了不同成分的两种原始壳——富Si,Al质原始壳和富Ca,Al质原始壳。  相似文献   

4.
Vomnoi结构与一些自然结构十分相象,早在17世纪,Descartes就在他的著作中采用了类似Vomnoi结构的图形来表示太阳系及其环境中的物质分布.Vomnoi图(如图1所示)的概念来自于计算几何,设有平面空间点集合A={a1,a2,……an},其中ai=(xi,yi),对于任意一个ai,满足|P-ai|≤min |P-aj|(j=1,2,……,n;j≠i)的点P=(x,y)的轨迹称为点集A的vomnoi图.  相似文献   

5.
142Nd/144Nd比值的超高精度测定技术对于研究太阳系早期演化及月球-地球早期硅酸盐分异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实验利用热电离质谱(TIMS)开展142Nd/144Nd比值的超高精度测试研究,并对比了动态多接收和静态多接收两种测量方式.结果表明,动态模式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讨论了影响测试精度的各种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优化测试条件,对国际标准(Jndi-1)的142Nd/144Nd测试结果为1.1418348,外部精度优于5×10-6(2SD), 完全满足146Sm-142Nd体系研究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6.
在有水的环境中,橄榄石会风化形成次生矿物。而火星的表面探测到大量的橄榄石,这使得过去的火星表面是否有水成为一个争议的问题。根据模拟实验结果我们曾在国际太阳系研究学报《ICARUS》上提出:火星的表面可能存在过有机物的海洋。本文以富含橄榄石的玄武岩为原料,在温度为80~160 ℃的甲醇体系中研究了富含橄榄石的玄武岩风化规律,并对风化后的样品进行了表征。XRD分析结果表明,风化实验中没有新的次生矿物形成。SEM结果表明,经过风化实验后的样品表面出现了物理风化的痕迹。该结果支持了我们先前提出的假设,也说明在大规  相似文献   

7.
从地球到月球到火星,人类一直没有停下探矿寻宝的脚步。从冰洲石到水晶到紫水晶,这些晶莹剔透矿石所呈现的光学现象给科学家带来“光是什么”和“手性起源”的百折不挠探究,贯穿整个科学发展史,促进科学、技术和现代社会进步,并将持续为未来科技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自1940年发现第一个超铀元素——镎以来,超铀元素由于在原子核物理、元素的起源以及在银河和太阳系演化学研究上的重要意义,在能源和军事上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一直为世界各国所重视。人工合成超铀元素研究和理论研究的进展,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激励着人们去探索自然界存在的更重的超铀元素和新的能源,更深刻的去认识宇宙发展中元素的形成及其演变规律。自然界的超铀元素研究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一)锕系元素,(二)超重元素。第二方面的工作是在核壳层模型理论,人工与天体中元素合成的研究,原始宇宙射线的组成和锕系元素的同位素地球化学与宇宙化学研究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9.
<正>荷兰内梅亨大学天体化学研究人员首次成功制出了具有单一"手性"的类氨基酸分子。这可能揭示地球生命起源之谜,或者像彗星探测器正在做的那样,解释宇宙生命的起源。相关论文发表在《自然-通讯》上。一些分子在化学结构上镜像对称但又不能完全重合,就像人类的左手和右手,"手性"分子和它的镜像称作对映异构体。奇怪的是,自然界只选择了一种手性。比如,DNA由右手螺旋构成,最为常见的糖类葡萄糖也是右手性的。为什么自然如此选择,这一切如何发生,依然成谜。毕竟,在化学家  相似文献   

10.
中子活化分析法研究宇宙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绪言中子活化分析法是一种灵敏度高、取样量少、且在同一试样中可以同时测定多种微量元素的分析方法。我们所研究的尘埃物质的粒径从几微米到几百微米,重量由几微克到几百微克。这些尘粒大部分是地质学家从深海钻井中取出并仔细挑选出来的,获得试样很不容易。然而要辨认试样是否为宇宙尘则更困难,用一般的化学、物理方法很难给出结论。宇宙尘的研究能为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行星的起源与发展、反演地壳物质的演化过程和探讨地壳物质的演化提供资料,因此用中子活化法研究宇宙尘的研究工作日趋活跃。从中子活化分析给出的多种微量元素含量的结果,特别是贵金属元素铱、锇、钌和铼,亲铁元素镍、钴等  相似文献   

11.
几年来,对有机化学实验课进行了改革探索,加强了基础训练,设立以常量、小量-半微量序列实验的合成训练,增加了应用性化合物的合成,保证了实验教学质量,积累了一些经验,受到学生的欢迎。  相似文献   

12.
“制药过程安全与环保”为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生必修核心课程,但其课程体系不完善,基于OBE和EHS理念,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思政、教材、教学方法、课程考核与评价方法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了建设和完善,取得了一些创新性成果与经验,制定了教学目标,创新性地设置了课程内容,开展了课程思政,主编了教材,提出了适宜的教学方法,建立了课程考核与评价方法,可以为全国其他高等院校类似课程的教学与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液膜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单滴法对三种表面活性剂的液膜体系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载体的影响,讨论了介质与表面活性剂,介质与载体,载体与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对液膜稳定性的影响,并根据膜强度数据,给出了液膜稳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朱玉林 《化学教育》2023,(23):27-32
以“探秘温室气体的温室效应”为项目主题,在初中化学“气体的制取”复习课中开展项目式教学。在建构温室效应模型的基础上,学生遵循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并综合应用气体性质和制备的相关知识,选择合适的化学反应,自主设计发生装置、除杂装置、收集装置,以满足项目实际需求。项目还采用了基于热成像检验温室气体的创新实验设计,缩短了实验时长,提高了科学性。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学生迁移应用知识的能力,发展了实验探究与实践素养,培养了建模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5.
在烧结镍基体表面,预先电沉积一层氧化铈,通过电化浸渍得到镍电极,研究了预先电沉积氧化铈对烧结镍电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烧结镍电极相比,预先电沉积氧化铈(+4),改善了烧结镍电极的大电流充放电性能和循环性能,增加了电极的可逆性,提高了电极的充电接受能力和活性物质利用率,减少了电极膨胀率,且当氧化铈的预先电沉积量为5%时,烧结镍电极的电极性能处于最佳。  相似文献   

16.
郑晓明 《化学教育》2019,40(15):23-27
分析了有关九年级化学“溶液”的教研类文献,提出以氢氧化钠为教学主线,在知识之间进行整体性联通,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提高多学科知识的整合能力,将多渠道信息融入原有的认知体系进行建构,丰富了认知角度,发展了学生系统、变化的认知方式,呈现了可借鉴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7.
余林涛 《化学教育》2019,40(7):16-22
通过日常观察和问卷调查,发现浙江省高中生普遍存在对化学的误解,从高中化学课程及考纲的内容探讨了其成因,同时列举了若干与教学相关的事实,并给出了对考纲的建议;列举了多个有机试题命题不严谨和一线教师课堂讲述不严谨的案例,反思了其原因和后果,随后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海藻酸钠固定化多酚氧化酶及红Pei酚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海藻酸钠包埋、戊二醛交联固定化马铃薯多酚氧化酶,研究了固定化多酚 氧化酶的条件及固定化多酚氧化酶的性质,并以固定化多酚氧化酶转化底物1,2, 3-苯三酚,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选以及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推测。结果表明,通过 水相中的酶促氧化及非酶反应,合成了红Pei酚。  相似文献   

19.
卓峻峭 《化学教育》2023,(23):109-113
通过研究新教材课后习题,借助拓扑学基本原理,建立了有机分子拓扑结构,分析了有机分子不饱和度的内涵,阐明了计算各类有机分子不饱和度的原理,介绍了书写有机分子结构和有机反应方程式的技巧,为学习和理解有机化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Ni助剂对共沉淀型FeMnK/SiO2催化剂的结构性质和还原炭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少量Ni助剂提高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降低了平均孔径,促进了催化剂中铁氧化物的分散。在H2-TPR中,Ni助剂降低了催化剂的还原温度;在CO-TPR中,Ni助剂使催化剂的还原和炭化峰前移,提高了氧的移除速率,增加了碳的引入量;在合成气等温还原中,Ni助剂提高了催化剂的活化速率,在相同的还原时间内可获得更高的F-T合成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