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稀土掺杂PMMA包裹硅铝氧烷凝胶的ER效应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二氧化硅微粒制备电流变液是研究者使用较多的一种方法[1] ,但由于二氧化硅的密度相对于分散相硅油来说太大 ,所以制成的电流变液稳定性较差。而用导电高分子微粒制成的电流变液则有在高电场时漏电流密度较大的问题[2 ] 。有研究者用直接聚合法在二氧化硅纳米微粒外包裹一层有机共聚物 ,生成一种微囊复合颗粒 ,可以使其相对密度减小 ,提高了电流变液的稳定性[3] 。我们以廉价水玻璃为原料制取硅铝氧烷溶胶 ,在其表面包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后 ,得到PMMA包裹的硅铝氧烷凝胶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和易极化性 ,易形成较稳定的悬浮液 … 相似文献
2.
3.
4.
5.
聚对苯撑的掺杂和导电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AlCl3-CuCl2催化体系合成了聚对苯撑,并用FeCl3在硝基甲烷溶液中对聚对苯撑进行了掺杂,研究了掺杂浓度,温度,时间和空气中暴露时间对聚对苯撑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后的聚对苯撑具有良好的环境稳定性;在空气中放置3个月电导率基本不变,其电导率约1S/m,另外,利用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研究了掺杂对聚对苯撑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齐聚苯撑乙烯-二氧化硅复合膜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聚苯撑乙烯(PPV)及其复合物由于光致发光效率高及电荷传输性能好,故在光电器件方面的应用已受到广泛重视,但聚合物材料有自身的局限性,主要是:(1)在矣合时残留杂质影响器件的稳定性;(2)聚合物结构复杂多变使其发光机理与微观结构模糊不清。因此具有化学结构,化学纯度高的剂聚苯撑乙烯(oligo-PV)及其复合物的合成和理论研究吸引了许多研究者。 相似文献
7.
8.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Eu3+掺杂的硅钛柱撑蒙脱土(Si-Ti-MT),运用XRD,SEM-EDX和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Eu3+掺杂的硅钛柱撑剂插入蒙脱土层之间,保持了蒙脱土层状结构。经荧光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分析可知,Si-Ti-MT是Eu3+发光的有效基体,其发射能级主要为Eu3+613 nm(5D0→7F2);激发光谱中表现了Eu3+的5个特征激发带,分别为363 nm(7F0→5D4),382 nm(7F0→5G2),395 nm(7F0→5L6),415 nm(7F0→5D1)和465 nm(7F0→5D2);热处理促进了Eu3+掺杂的硅钛柱撑蒙脱土的发光,且样品的荧光强度随着Eu3+掺杂量的增加而增强,不会发生浓度猝灭现象。 相似文献
9.
稀土掺杂PVC的紫外及微波交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聚氯乙烯 (PVC)是我国目前产量最大 ,应用面最广的高分子原材料。但其耐热性、稳定性及抗老化性都较差。我们考虑到使用稀土掺杂以改进其相关性能 ,同时掺入了少量从水玻璃中提取出来的活性硅醇到PVC中以增加其柔性 ,探索了紫外辐射交联和微波辐射交联对PVC机械力学性能的影响。本文采用PVC流延膜来进行辐射交联并测定样品的力学性能。结果发现 ,稀土掺杂的结果使得样品的扯断伸长率大幅度提高 ,拉伸强度上升显著。而添加活性硅醇后PVC流延膜的扯断伸长率进一步提高 ,拉伸强度则下降 ,柔性得以提高。将氯化钕溶于 95 %的乙醇… 相似文献
10.
通过高温高压法,利用高压釜装置一步合成Al-交联剂,通过离子交换法制备大比表面积、大孔径的Al柱撑粘土(Al-PILC)。研究了稀土铈改性的Al-PILC负载锰氧化物用于氯苯的催化降解的活性。表征结果表明:柱撑后得到的Al-PILC,其比表面积和孔体积达到182.3m2·g-1和0.121 cm3·g-1,远大于原土的2.81 m2·g-1和0.00786 cm3·g-1。Al-PILC的层间距由原土的1.18增大到1.79 nm。活性数据表明:柱撑改性后的Al-PILC负载锰催化剂的活性远大于Na-mmt的,并且添加稀土Ce有利于改善催化剂的氧化性能,进而提高催化剂的活性。10%Mn-6%Ce/Al-PILC催化剂在330℃左右就能催化降解低浓度的氯苯,无Cl2二次污染产生,并且表现出最佳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稀土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综述了稀土元素掺杂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硫化物、钛酸盐、硫氧化物、硅酸盐、氧化物和磷酸盐等基质体系的红色长余辉发光,并指出硫氧化物和磷酸盐等基质是最具有发展前景的红色长余辉发光体系,讨论了Eu^2 在硫化物、Pr^3 在钛酸盐以及Eu^3 和Sm^3 等稀土离子在硫氧化物和硅酸盐等体系中的红色长余辉发光机制。介绍了传统的高温固相法以及溶胶.凝胶法、微波合成法等稀土红色长余辉材料的制备技术。提出了从基质材料、制备技术和稀土离子发光机制入手是稀土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今后研究与开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16.
大豆中稀土元素分配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俊生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0,7(8):24-28
研究了大豆中稀土元素(La、Ce、Nd、Y、Gd)的含量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大豆各部位稀土含量分布一般规律为:根>茎>夹壳>夹果;大豆在生长不同期吸收稀土的能力大小为:幼苗期>分枝期>成熟期。总之,稀土元素在大豆中不易迁移,主要集中在根部,果实中含量甚微,因而施用稀土微肥,不会影响食用粮食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7.
稀土离子的高能光谱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讨论了稀土离子在能量高于50000 cm-1(波长短于200 nm)的光谱, 包括4f-4f跃迁, 4f-5d跃迁, 4f-6s跃迁, 基质吸收和电荷迁移带. 利用Dorenbos 提出的公式 E(Ln,A)=49340-D(A)+ΔELn,Ce, 指认了Sm3 +离子在我们合成的Ba3BP3O12中的4f-5d跃迁的能量值为170 nm. 利用我们提出的稀土离子光学电负性χM 与标准还原电位E0Ln的关系式 E 0Ln(Lnn+→Ln(n-1))=4.273 χM-7.776 (其中 n=3或4), 从稀土离子的光学电负性χM与JJrgensen提出的公式Ec t=[χX-χM]×30000 cm-1, 估算出Er3+和Eu3+ 离子在含氧杂质的LiYF4∶Er和LiYF4∶Eu3+中Er-O和Eu3+-O的电荷迁移带的能量, 以及LiYF4∶Eu3+中Eu3+-F的电荷迁移带的能量, 估算值与文献报道的实验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8.
稀土催化低温熔融渗硫工艺及渗硫层组织形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稀土的催渗作用开发出一种低温熔融硫新工艺,采用XRD,SEM分析了硫化层的微观结构和表面形貌,并测定了其抗蚀性和显微硬度值。结果表明,采用该含复合稀土渗剂可较大幅度提高S在钢铁表面的渗速,以980℃低温淬火+210℃低温回火态Cr12钢为基体,190℃下渗硫6h即可获得厚约10μm的渗硫层,且渗层厚度随渗硫时间增加而增加,其变化趋势呈抛物线型动力学曲线关系。稀土的催渗作用同其加入量有关,渗硫剂中复合添加5%(质量分数)左右的稀土化合物效果最佳。渗硫层组织疏松多孔,主要由FeS,FeS2相构成,其与基体结合良好,硬度较低(约Hmv300左右),并具有一定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