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4 毫秒
1.
研究了粒径10~100nm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在非水基液中的表面活性剂辅助分散。结合颗粒表面特定官能团结构,针对性选择了合适的表面活性剂,氢键桥梁作用和长链分子空间位阻作用抑制了颗粒团聚行为。当表面活性剂体积分数6%的时候,动态光散射测试结果表明颗粒中位尺度30.2nm,与透射电镜测试结果吻合,展现了良好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粒径10~100 nm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在非水基液中的表面活性剂辅助分散。结合颗粒表面特定官能团结构,针对性选择了合适的表面活性剂,氢键桥梁作用和长链分子空间位阻作用抑制了颗粒团聚行为。当表面活性剂体积分数6%的时候,动态光散射测试结果表明颗粒中位尺度30.2 nm,与透射电镜测试结果吻合,展现了良好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通过添加四种不同表面活性剂,分析对Al_2O_3-H_2O纳米流体热物性特性的影响,加入SDBS、SDS和PVP的Al_2O_3-H_2O过冷度分别下降20.17%、6.19%和3.18%,导热系数分别下降2.94%、4.63%和3.71%,相变时间分别延长4.40%、8.60%和6.18%。但添加TEA表面活性剂,反使得Al_2O_3-H_2O纳米流体的过冷度提高12.57%,导热系数下降6.33%,相变时间延长了15.05%。由于四种表面活性剂的影响,使得Al_2O_3-H_2O纳米流体的热导率均下降,相变时间延长。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表面活性剂对相变潜热值的影响基本保持在6%的波动范围内,可认为少量表面活性剂对相变潜热值没有影响,但其相变曲线有较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证实和补充了文献[1]建立的FAAS分析中表面活性剂的增感机理模型,并对FAAS分析中表面活性剂抑制共存元素干扰的作用和机理作了探讨。表面活性剂能抑制共存元素干扰的主要原因是其胶团能和被测元素的离子或干扰离子形成胶团化物;表面活性剂在火焰中中的不完全燃烧使火焰气体还原性增强,温度升高也是其抑制干扰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荧光增白剂VBL在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的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当加入表面活性剂浓度较低时,由于VBL和表面活性剂单体形成离子缔合物,紫外吸收下降,荧光发生静态猝灭;进一步加大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到形成胶束时,由于胶束微环境的影响,使VBL的紫外吸收和荧光光谱增强;当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远大于CMC(1.25×10-5mol/L,25℃)时,这种变化趋缓。结果表明,在合适的表面活性剂浓度下,荧光增白剂VBL与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之间存在强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含不溶性活性剂的垂直液膜排液过程,考虑分离压和表面黏度的作用,应用润滑理论建立液膜厚度、活性剂浓度和表面速度的控制方程组,分析初始活性剂浓度及梯度对排液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液膜表面不含活性剂时,其排液历程很短,很快发生破断.当液膜表面添加活性剂时,可以延长液膜存续时间.而当液膜表面活性剂浓度较低时,其诱发的Marangoni效应不足以克服重力的排液作用,其形成的"黑膜"不能稳定存在.随活性剂浓度增大,液膜表面流动速度减小,液膜表面更加"坚固",所形成的"黑膜"非常稳定.当考虑初始活性剂浓度梯度时,其影响主要体现在减缓排液初期的表面速度.  相似文献   

7.
双子表面活性剂的NMR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双子表面活性剂是一类新型的表面活性剂, 其分子由化学键通过联接基团将两个单链表面活性剂的离子头联接构成. 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 使其具有特殊的性质, 如高表面活性, 特殊的聚集形态等. 多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 联接基团的结构和长度对双子表面活性剂的活性影响最大. 与其它研究手段相比, NMR在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双子表面活性剂溶液中胶束的形成以及自聚集状态, 有着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表面单分子膜的垂悬液滴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一种扩展或收缩气/液界面单分子层的分子密度,用荧光成像技术检测单分子层的扩展或收缩效果的新方法——垂悬液滴分析方法-此方法通过改变液滴体积,对液滴界面上的表面活性剂分子实施扩展和收缩,具有Langmuir-Blodgett(LB槽)的功能-对表面活性剂荧光分子,用液滴的激光感生荧光图像,可以实时测量液滴界面的相对分子密度变化;用偏振荧光分析技术,可获取荧光偶极矩在液滴界面的相对取向-对罗丹明(B)表面活性剂分子ODRB的实验结果表明:1) 表面单分子层分子密度在压缩过程中遵循σ/σ0关键词:  相似文献   

9.
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阴离子偶氮染料甲基橙(MO)与3种季铵盐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当表面活性剂浓度远低于临界胶束浓度(CMC)时,表面活性剂与染料形成聚集体,反映为吸收带蓝移并伴随着吸收强度下降.继续加入表面活性剂,引起染料在阳离子胶束中的特征吸收.当表面活性剂浓度达到CMC及以上时,混合溶液的λ<,max>...  相似文献   

10.
KE型染料与Gemini阳离子表面活性剂T122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温(25℃)下,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法及稳态荧光法分别测定了Gemini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T122和传统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与三种KE型活性染料相互作用后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并对二者作用的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出的CMC值基本吻合;KE型染料的加入都能使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CMC值有所提高;如染料黄KE-4R的加入使表面活性剂T122的CMC增至不加染料前的7.0倍,而CTAB的CMC值增加至原来的1.5倍;带有双亲分子结构的表面活性剂T122的性能要明显优于传统表面活性剂CTAB。  相似文献   

11.
Wu D  Feng R  Chen GD  Zhao W  Zhao J  Li F  Wei Q  Du B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31(11):3040-3042
为了探讨染料在纺织染色等领域的应用性,采用应用最为广泛的光谱法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与吡罗红G的相互作用.发现当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单体与吡罗红G形成缔合物时,荧光发生猝灭;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进一步增加,表面活性剂形成的胶束与吡罗红G作用,导致出现一个新的、更强的荧光峰.同时考察了硫酸钠和尿素对二者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两步法制备了不同体积浓度的γ-Al_2O_3纳米流体,并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S)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分散剂。分析了温度以及两种表面活性剂对γ-Al_2O_3纳米流体稳定性和导热系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PVP比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具有更好的分散效果。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适当的粒子浓度与活性剂浓度比例有利于提高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  相似文献   

13.
季铵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16-4-16聚集状态的NM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磁共振弛豫,自扩散以及2D NOESY谱研究结果表明:双子表面活性剂16-4-16溶液在形成胶束的过程中,联结基团及其邻近的碳氢链质子形成胶束的壳层,而距离离子头较远的疏水质子位于胶束的内部. 与对应的单链的表面活性剂CTAB相比,其分子运动更受限制. 2D NOESY谱显示联接基团及临近的碳氢链的质子间有较强的交叉峰,表明形成胶束时,分子在联结基团附近堆积的较为紧密. 由2D NOESY谱计算得到的质子间距与HYPERCHEM模拟值有偏差,表明这些强交叉峰是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且对应质子对在双子表面活性剂16-4-16分子中位于邻近的区域. 因此我们推测,双子表面活性剂16-4-16分子在球形胶束中形成特殊的排列方式.  相似文献   

14.
表面活性剂SDS/TX-100混合体系的NMR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NMR测量了不同比例的SDS/TX-100混合溶液中质子化学位移,结合表面活性剂溶液的两态交换模型,分析了质子化学位移随浓度的变化趋势, 求出了不同比例混合溶液中两种表面活性剂各自的临界胶束浓度及混合胶束的临界胶束浓度. 依据理想混合溶液理论,预测了混合胶束的临界胶束浓度,计算了溶液中SDS与TX-100之间的相互作用参数和SDS在混合胶束中的摩尔分数. 根据所得参数讨论了混合胶束的形成过程. 利用文中和文献中混合体系的实验数据验证了协同作用理论改进前后的适用性,表明改进后的协同作用理论完善一些.  相似文献   

15.
铀—Br—PADAP—磺基水杨酸—表面活性剂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铀(Ⅵ)-Br-PADAP-磺基水杨酸三元络合物分别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AB),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OP)、Triton X-100的反应条件、生成物的性质和其组成,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6.
建立耦合伞状采样的粗粒度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球状胶束中表面活性剂分子的脱附过程,揭示表面活性剂聚集数、盐种类及浓度对表面活性剂脱附过程的影响机制。发现球状胶束半径及偏心率均随聚集数增加而增大,盐浓度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抗衡离子的半径和吸附特性,半径更大、吸附更强的水杨酸根离子对胶束结构的影响更为显著;基于伞状采样方法获得了表面活性剂脱附自由能、脱附时间等关键参数,发现球状胶束中表面活性剂脱附自由能和脱附时间均随聚集数和盐浓度呈非单调变化,揭示其主要机制为离子吸附引起的静电屏蔽作用;发现自由能在表面活性剂脱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结合胶束热力学理论发展了临界胶束浓度预测方法,获得了临界胶束浓度下胶束尺寸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17.
通过测定及分析纳米颗粒和表面活性剂-纳米颗粒复配体系在自由吸附过程与动态收缩过程中表面张力的变化,总结了纳米颗粒在气-液界面的吸附排布规律以及表面活性剂对其吸附规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自由吸附过程中,随矿化度增加、阳离子活性剂浓度增加,平衡表面张力降低,这与颗粒吸附密度增加及颗粒润湿性改变有关.浓度低于临界胶束浓度(CMC)时,阳离子活性剂体系与混合体系的表面张力差异证明了阳离子活性剂可以通过静电作用吸附于纳米颗粒表面,进而部分溶解于水相;而阴离子活性剂与纳米颗粒相互作用力较弱,对表面张力影响较小.纳米颗粒体系在液滴收缩过程中,表面张力从自由吸附平衡态进一步降低大约9 m N/m,说明自由吸附过程中纳米颗粒不能达到紧密排布;同时表面张力呈现为缓慢降低、快速降低和达到平衡三部分,表面压缩模量可达70 m N/m,满足了液膜Gibbs稳定准则,这将有助于提高泡沫或者乳液稳定性.纳米颗粒-表面活性剂体系在液滴收缩过程中表面张力降低值随活性剂浓度增加而减小;表面压缩模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纳米颗粒>阳离子活性剂-纳米颗粒>阴离子-纳米颗粒>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制具有高磁流变效应的磁流变弹性体,从新的化学修饰的角度制备了各向异性的橡胶基磁流变弹性体.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复合表面活性剂等三种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分别用于修饰铁颗粒. 使用力磁耦合动态测试仪测量磁流变弹性体的动态剪切模量,并计算材料的磁流变效应. 测试结果表明,当Span 80的含量为15%时,材料的相对磁流变效应可达到188%,除了表面活性外,Span 80的增塑效应也有利于相对磁流变效应的增加. 当使用具有强表面活性的复合表面活性剂修饰铁颗粒时,用量只需0.4%,便可使相对  相似文献   

19.
本文系统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三甲基溴化铵和硝酸铵盐的表面现象和自聚集行为. 采用电导法和表面张力法研究在不同温度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三甲基溴化铵的表面性质和热力学性质. 通过表面张力测定得到临界胶束浓度、吸附自由能、胶束化的自由能、最小分子面积和表面过量浓度. 该研究表明,胶束化过程是自发放热反应. 电导测定结果确定了临界胶束浓度、电离程度和反离子结合度. 加入硝酸铵盐至表面活性剂溶液后,临界胶束浓度降低,电离程度和反离子结合度增加,更加有利于胶束化过程的自发. 该研究对进一步理解电解质和表面活性剂之间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系统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三甲基溴化铵和硝酸铵盐的表面现象和自聚集行为.采用电导法和表面张力法研究在不同温度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三甲基溴化铵的表面性质和热力学性质.通过表面张力测定得到临界胶束浓度、吸附自由能、胶束化的自由能、最小分子面积和表面过量浓度.该研究表明,胶束化过程是自发放热反应.电导测定结果确定了临界胶束浓度、电离程度和反离子结合度.加入硝酸铵盐至表面活性剂溶液后,临界胶束浓度降低,电离程度和反离子结合度增加,更加有利于胶束化过程的自发.该研究对进一步理解电解质和表面活性剂之间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