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冲飞 《应用声学》1982,1(2):42-43
中国电子学会应用声学学会检测声学组于1981年11月5日至10日,在四川省峨眉铁道科学研究院西南研究所召开了“岩体声波检测专题讨论会”。 来自全国铁路、水利、电力、冶金、地质、国防、科研、高校、工厂等系统的科技人员共5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二十篇,声波工程岩体分类9篇;洞室围岩稳定性检测5篇;检测仪器2篇;其它4篇。  相似文献   

2.
吴庆曾 《应用声学》1987,6(1):49-49
1986年9月1日至20日,地质矿产部与中国声学学会,联合在湖南省湘潭市无线电厂举办了岩体声波检测技术培训班.来自全国地质、煤炭、水电、城建等系统的47名学员参加了培训. 本期培训班以推广岩体声波检测技术、开拓地质市场为宗旨,进行了声学理论、仪器及换能器原理、现  相似文献   

3.
杨瑞民 《应用声学》1982,1(4):49-49
为了加速推动岩体,混凝土声学检测技术的发展,提高部分从事本技术应用及研究人员的理论及技术水平,中国电子学会应用声学学会,在北京大学无线电系的支持下,将于1982年7月15日至8月31日在北京市举办岩体声波检测仪器原理维修培训班.来自全国24个省市50个单位的60名有关人员参加学习.  相似文献   

4.
陈成宗 《应用声学》1983,2(4):49-13
铁道部科学技术局于1983年5月12日至14日,在四川省峨眉县主持召开了“隧道岩体声波测试技术”科研成果评审会.来自全国铁路系统及其它单位的有关专家和科学技术人员二十多人参加了评审会.会议对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西南研究所地质研究室,经过十年的试验研究和工程应用实践后提出的这一科研成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输气管道声波法泄漏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建立了输气管道泄漏仿真模型和实验模型。首先,研究输气管道发生泄漏时声波产生机理,从而明确声波法泄漏检测技术的工作原理;其次根据声波法泄漏检测的原理建立Fluent仿真模型,通过CFD软件模拟输气管道泄漏得到流场和声场,得到声波信号特征;再次根据声波法泄漏检测的原理搭建实验管道,设计完成声波信号数据采集终端,并在仿真结果指导下完成输气管道泄漏检测实验,采集得到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得到泄漏时声波信号特征并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最后对比多工况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和仿真结果,分析不同工况条件对压力波动值的影响规律,从而总结输气管道声波法泄漏检测的仿真与实验研究方法,为声波法泄漏检测的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输气管道泄漏产生的声波来源于泄漏时气体不稳定流动产生的偶极子声源和四极子声源;仿真模拟和实验研究的方法都可以完成声波法泄漏检测技术的研究,可以对声波法泄漏检测技术的推广和工程应用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持和可行性保证。结论是:声波法泄漏检测技术可以很好的检测输气管道泄漏,是一种灵敏度高,检测时间短,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吴庆曾 《应用声学》1997,16(2):31-31
近年来国家在能源及交通领域中的高投人及快速发展,大量相关工程的兴建,对岩土工程地质调查及施工质量检测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这些,为声波检测技术及浅层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机遇。鉴于工程勘查与检测目的的实际需要、声波检测的工作频率日趋拓宽降低,而浅层地震勘探的工作频率则日渐提高,它们为完成同一工程命题在检测手段的改善方面、技术方法的拓宽方面、数据处理的完善方面存在着诸多的共同性,同时又保留着它们各自的特点。于是这便有可能将同出于弹性被理论为依据的两个领域的技术放在一起进行学术交流。鉴于上述情况,经磋商决定:结合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兴建中对工程安全监测提出的诸多课题,由中国声学学会检测声学分会  相似文献   

7.
利用测井资料对低孔渗天然气储层进行识别对有效地勘探开发该类型储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天然气储层的岩石力学参数的特征及与含气饱和度的关系,通过理论推导和分析,总结了天然气储层识别方法,建立了低孔渗天然气储层含气饱和度计算模型。采用纵横波速比、泊松比、拉梅系数和体积模量两两交图版来定性识别天然气储层。模量比差比基本不受岩性和孔隙度影响,与含气饱和度呈线性正比关系,可用于定量评价低孔渗天然气储层的含气饱和度。利用上述方法对南堡凹陷深层的测井资料进行了处理分析,有效地识别了低孔渗天然气层段,对该天然气层段的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可以有效提高气层解释符合率。  相似文献   

8.
陆钟楠 《应用声学》1983,2(4):41-42
我们利用高频高反压晶体三极管3DA87D,使之工作于雪崩击穿工作状态,构成了重复频率可控的δ脉冲形成电路.如图1所示,当在输入端A送入是有陡削前沿的正触发脉冲时,在B端将输出δ脉冲,脉冲幅度大于40V,底宽为3.5ns,其重复频率随触发脉冲的重复频率而变.  相似文献   

9.
果蔬在收获、运输、贮藏、分拣、包装和销售过程中均会遭受不同程度的挤压、碰撞或摩擦,从而造成果蔬损伤,如挤伤、开裂、擦伤等外部损伤,同时,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黑心、水心、褐腐、霉心等内部损伤。果蔬损伤初期特征不明显,外观与正常果实基本无异,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损伤组织恶化扩散,最终导致整个果实腐烂变质,又进而接触感染其他果实,造成周边甚至整箱果蔬病变,对果蔬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果蔬采后损伤检测方法多种多样,其中人工检测最为简单常用,但是该方法不仅耗时耗力,容易造成错判和漏判现象,而且无法实现肉眼不可见的皮下或内部损伤检测。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无损检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果蔬损伤检测,其中最为常用的当属光谱和成像技术。光谱成像技术通常结合图像处理、光谱分析、化学计量学方法、统计分析等手段,利用损伤果蔬和正常果蔬的图谱信号差异实现损伤检测,具有无损、快速等优点,能解决人工检测耗时耗力且准确率低的问题。在此主要概述了8种光谱及成像技术(近红外光谱、拉曼光谱、荧光光谱、高光谱成像、空间频域成像、核磁成像、X射线成像和热成像)在果蔬损伤检测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检测原理及其技术特点,总结分析了各技术在果蔬损伤检测方面的应用情况,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果蔬损伤无损检测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