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碳、硫是钢中常规检测项目,国家标准红外吸收法适用于0.005%~0.33%(质量分数,下同)硫含量和0.005%~4.3%碳含量的测定。但随着生产、科研的快速发展,当今炼钢生产呈现多元化、精益化的趋势,冶炼超低碳、硫钢的生产规模日益加大,这对超低量碳、硫的检测提出了高的要求,检测0.0015%~0.010%范围的碳、硫含量成为炼钢工艺控制的必然要求。由于碳、硫含量极低,应用红外碳硫技术分析出现的峰值相对于仪器的背景值较  相似文献   

2.
目前,碳硫的分析比较好的方法是利用光电直读光谱仪和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这两种分析方法的优点是都比较迅速、快捷,且比较准确。但又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缺点,那就是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只能对碳硫这两种元素进行分析;而光电直读光谱仪可一次分析检验包括碳硫在内的多种元素,但由于它仅是对样品的表面进行激发,如果试样中成份  相似文献   

3.
在钢铁试样分析中 ,碳和硫几乎是必不可少的分析元素。本文利用正交试验法[1] ,根据它的“均衡分散性”和“综合可比性”的正交性原理 ,确定碳硫分析仪的分析工艺条件 ,利用该方法得出的分析工艺条件进行试样分析简便可行 ,其结果准确可靠。1 试验部分1.1 主要仪器与试剂CS 30 0型碳硫分析仪 (美国力可仪器公司 )L C .S坩埚 (湖南醴陵金利化工厂 )标样 :编号为 70 15 ,其中的碳含量wC0 .4 5 % ,硫含量wS0 .0 5 1%。纯钨粒 :助燃剂 ,粒度为 4 0目 ,其中wC<0 .0 0 0 8% ,wS<0 .0 0 0 5 %。氧气 :燃烧气 ,纯度大于 99.5 0 %氩…  相似文献   

4.
张波  刘佳  刘晓晨  李德军 《电化学》2019,25(6):749-756
为了探索碳载体材料结构对于硫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本文通过高温固相法将升华硫与石墨烯、导电炭黑、多孔碳等三种不同结构的碳载体材料复合,制备得到硫含量相近的三种硫碳复合材料. 通过电镜扫描、低温氮吸附、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所制备的硫碳复合材料的结构和硫的分布状态进行了表征和分析. 并进一步对三种复合材料进行了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硫负载到多孔碳中的电化学性能最好,其初始放电比容量达到了1623.2 mA·h·g-1,循环100周之后,其放电比容量仍能保持在845 mA·h·g-1. 这主要因为相比于石墨烯的层状结构和导电炭黑的链状结构,多孔碳材料中含有大量的微孔和介孔,负载硫后,与硫分子的接触面积大,活性物质的利用率高,从而提高了硫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用红外碳硫分析仪测定脱氧剂中碳化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脱氧剂主要用于炼钢过程中脱氧以提高钢的内在质量 ,碳化硅是脱氧剂中的主要分析项目。它的测定一般采用 GB30 4 5- 89和光度法 ,分析过程繁琐。本文利用脱氧剂中碳化硅和游离碳的不同性质 ,利用红外碳硫仪测定脱氧剂中碳化硅 ,本法重现性和再现性均较好 ,经与 GB30 4 5- 89方法对比 ,结果满意。1 试验部分1 .1 仪器HORIBA- 62 0型红外碳硫分析仪1 .2 试验方法称取试样 (经 1 0 5°C烘烤 2 h) 5.0 0 0 g置于铂金皿中 ,于马弗炉中在 850± 1 0°C下灼烧 2 0 min取出 ,冷却称重 ,于马弗炉中再灼烧 1 0 min,直至恒重。此时残余重为 m1g…  相似文献   

6.
我组成立一年多来,在所党支部的直接领导下,在开展批林批孔运动和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有力推动下,根据生产的迫切需要,针对炉前分析的薄弱环节,积极开展技术革新活动,先后研制成功两台钢中磷自动分析仪、一台碳硫联合自动分析仪和一台电讯报数仪,还对两台旧有的定碳仪进行了改造。这些仪器投入使用以来,工作良好,结果准确,显著地提高了钢中磷、碳、硫的分析效率。如磷自动仪,63秒见结果,一人  相似文献   

7.
超低硫微合金钢中稀土元素的作用   总被引:16,自引:14,他引:16  
林勤  郭英 《中国稀土学报》1997,15(3):228-233
稀土在超低硫(S〈0.003%)铌钛微合金风中仍然有净化钢质、变质夹杂的作用。钢中CRE/CO+S控制在4左右,可获得最佳效果。超低硫钢中稀土固溶量可达到10^-5--10^-4数量级,显著减少晶界S、P的偏聚,推迟钢的动态再结晶,细化晶粒和沉淀相,促进铌钛碳氮化物析出。稀土在钢中还有微合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洁净钢痕量分析最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名浩 《分析化学》2000,10(3):374-380
评述了当前钢铁痕量分析的一些成果和应用前景:炉前及连铸现场临线快速分析新技术;超痕量氧、氮、碳、硫的高精度检测;各种夹杂分析方法的组合改进和适用场合;精炼过程中夹杂物在线和临线分析技术的开发;钢中极微细析出相的鉴定和分离定量。  相似文献   

9.
卢赟  史宏娟  苏岳锋  赵双义  陈来  吴锋 《化学进展》2021,33(9):1598-1613
可移动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及站式储能的蓬勃发展对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的储能体系的开发提出了迫切需求。锂硫电池由于活性物质硫成本低廉并具有高理论能量密度(2600 Wh·kg-1),成为最具希望的下一代可充电电池。但是,硫及其放电产物导电性差以及多硫化物溶解穿梭导致的一系列严重问题制约了锂硫电池的实际应用。碳基材料通常被用作硫载体以改善正极的导电性,然而,非极性碳材料与极性多硫化物的相互作用较弱,对于多硫化物仅起到有限的物理吸附和阻挡作用,穿梭效应所导致的电池容量严重衰减问题难以得到有效改善。通过杂原子如N、S、Co、B等的掺杂可在碳材料上引入极性或化学吸附位点,大大增强了碳材料对于多硫化物的吸附能力,有效改善了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并且由于掺杂改变了碳材料的电子结构,甚至可以提升碳材料的电子导电性,从而提高了活性物质的利用率。本文对锂硫电池中多孔碳、碳纳米管以及石墨烯等碳基材料常用的元素掺杂进行了介绍,其中包括单元素掺杂、双元素掺杂和多元素掺杂,分析了不同掺杂元素对碳基材料性能的影响,并对元素掺杂碳基材料在锂硫电池中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铈在钢中固溶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应用热力学推断了铈在钢中固溶的条件,经与实验对照,两者相符。当钢中的与氧、硫亲合力强的元素含量较高,或铈含量较高,而生成铈铁金属间化合物或铈碳化合物时,便有一定的铈平衡固溶量,并从晶粒中心到边界呈现明显的铈浓度梯度分布。若钢在高温氧化气氛下处理,则其铈铁金属间化合物及铈碳化合物将逐渐被氧化形成CeO_2;当全部生成铈氧化物后,晶粒中便不再存在固溶铈。  相似文献   

11.
制备了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模板的介孔碳,并将介孔碳和单质硫采用熔融渗透法复合制得硫/介孔碳复合材料。SEM、TEM和BET结果显示介孔碳成直径约为500 nm的大小均一的球体,存在孔径为2 nm的微孔;单质硫充分填充在介孔碳的微孔中。以硫/介孔碳复合物作为锂硫电池正极材料时显示出高的电化学性能。初始放电容量高达1519 mAh·g-1,在200 mA·g-1的电流密度下充放电200个循环后依然能保持在835 mAh·g-1。硫/介孔碳复合材料的高倍率性能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源于介孔碳良好的导电性及其孔结构的固硫作用。  相似文献   

12.
HV—4B电脑数显碳硫分析仪的改进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V-4B电脑数显碳硫分析仪是智能化的高速分析仪器,具有快速、准确、自动化程度高、外形美观等待点.特别适合于钢的快速分析与炉前分析.但是由于电弧炉具有燃烧不稳定、粉尘多、硫的吸附严重等缺点,使分析生、铸铁中高碳低硫的测定,分析误差大,结果不稳定.而管式炉具有燃烧温度恒定,吸附现象少,碳硫回收率高,从而使分析结果稳定的  相似文献   

13.
红外碳硫分析测定金属中碳硫快速而且准确。近几年,随着红外碳硫仪的不断改进,其精度更是大幅度提高,从而使其在低含量和高含量范围有更好的应用。本文针对冶金生产常用的煤、焦碳类以及不断出现的新煤焦复合物,如镁碳砖、覆盖剂、保护渣等材料分析中存在的方法不便和不足问题,探讨了红外吸收法测定这类材料中碳、硫的方法。实现了快速分析,且结果可与经典化学法相比。1 试验部分1.1 仪器与试剂德国ELTRACS 800碳硫分析仪助熔剂:纯铁粒、钨粒(C、S<0.0005%)基准碳酸钙(99.99%)1.2 试验方法预备一系列处理过的坩埚(于>900℃下灼烧…  相似文献   

14.
1910年普利格尔(Pregl)发明了有机化合物中元素的定量分析的方法。他使样品与氧化剂在高温下燃烧,吸收、称量产生的水及二氧化碳,从而求得碳、氢的含量。后来 M.柯尔苏(Коршун)改进了这个方法,他不用氧化剂,使样品单独在石英管中通氧燃烧,可以加快燃烧时间;而且除开碳、氢之外还可同时分析样品中的卤素或硫。同时分析碳、氢、卤素(或硫)的方法是在燃烧管外连接一个装有银丝或银网的石英套管,将这套管加热至450°,可全部吸收卤化物。若要吸收硫化物则需加热至750°。柯尔苏的空管法有它的优点,但对于同时测定几种元素来说,则仍旧不够完善。因为:(1)石英的卤素、硫吸收管经多次加热将呈  相似文献   

15.
王立伟  冯瑞  夏婧竹  陈盛  吴强  杨立军  王喜章  胡征 《化学学报》2014,72(10):1070-1074
以噻吩和苯为硫源和碳源、以MgO为模板,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得了硫掺杂碳纳米笼,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道结构丰富和石墨化程度较好等特点. 通过改变噻吩的用量可在0~3.45 at%范围内调变其硫掺杂量. 系统考察了硫的掺杂量对于碳纳米笼氧还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硫含量为0.84 at%的SCNCs具有最佳的氧还原性能,随着硫掺杂量增多其氧还原性能逐渐变差,当硫的掺杂量高于1.61 at%时甚至不如未掺杂的碳纳米笼. 这对于通过调变掺杂元素种类、含量及掺杂构型优化碳基无金属氧还原催化剂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可溶性淀粉为碳源,采用硫辅助水热碳化法一步制备了平均粒径约为4 μm的单分散掺硫碳微球。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氮气吸脱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固体核磁共振等手段对掺硫碳微球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硫辅助水热碳化法可以在高浓度条件下高产量地制备分散性良好的掺硫碳微球,更重要的是硫原子可以同步进入碳的网络结构中。与传统水热碳化法相比,采用硫辅助水热碳化法制备的掺硫碳微球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其可能的原因是硫原子的引入产生了大量的化学与结构缺陷:-S-S-、-S-、-SO2-和-SO-等基团构成化学缺陷,而噻吩等五元环取代石墨六元环形成结构缺陷。  相似文献   

17.
在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中,碳材料可以有效改善电池倍率及循环性能.为了提高锂硫电池的高倍率放电性能,通过水热合成的方法,制备了由非均匀粒径碳球组成的碳材料.与硫热合成后,硫均匀分布在碳材料表面及周围,复合材料含硫量为52wt%.0.2C放电电流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174mAh·g-1,10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为788mAh·g-1.在4C的放电电流下,放电比容量稳定维持在600mAh·g-1,循环过程中,库伦效率高于90%.该碳材料有良好的导电网络,且制备方便,成本低廉,对于穿梭效应和放电过程中的膨胀效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是一种优秀的正极材料.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CS—344型碳硫同时测定仪,建立了测定炼油催化剂中碳、硫的方法。已用本法测定了各种催化剂中碳硫,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方法具有准确、简便、快速和分析费用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采用PMMA为模板制备碳空心球材料,并以碳空心球材料为导电骨架与硫材料复合制得碳空心球/硫复合材料. SEM和TEM照片显示,硫材料能均匀地填充在碳空心球的孔道和腔体内部. 采用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碳空心球/硫复合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结果表明,在100 mA·g-1、500 mA·g-1、1 A·g-1、2 A·g-1 和5 A·g-1电流密度下,碳空心球/硫复合电极可逆放电容量分别为1145 mAh·g-1、824 mAh·g-1、702 mAh·g-1、586 mAh·g-1和395 mAh·g-1,呈现出较优异的倍率循环寿命.  相似文献   

20.
参加由北京中实国金实验室能力验证研究有限公司组织实施的NIL PT–0501–1钢中碳硫含量的测定(国际比对)能力验证。采用GB/T 20123–2006《钢中总碳硫含量的测定高频感应炉燃烧后红外线吸收法》测定碳硫含量。在试验过程中,通过减少试样质量,控制称样温度,用有证参考物质绘制工作曲线,由测得的峰值计算碳硫含量。将所得结果采用稳健统计技术处理中的Z比分数进行了评定,碳含量Z比分评定结果为Z=1.0,硫含量Z比分评定结果为Z=0.7,均小于2.0,结果满意。实验室碳硫分析数据能够得到国际国内同行的互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