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鼓泡流化床埋管磨损量及其分布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离散颗粒单元法对流化床内颗粒运动及其与固定埋管受热面的相互作用进行颗粒直接数值模拟,其中颗粒之间的碰撞采用Tsuji等提出的软球碰撞模型处理,而流场的计算采用大涡模拟,其亚网格应力为Smagorinsky涡黏性模型,流动工况为两维鼓泡流化床.磨损量的估计是基于祝京旭等人的埋管磨损试验研究的结论,并结合本文数值模拟的结果,揭示了流化床埋管磨损量及其分布的若干规律.  相似文献   

2.
地板采暖传热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数值方法分析了地板采暖的传热特性,以及楼板结构对埋管散热的影响和热量的分配情况,给出了计算埋管传热系数公式和热媒在流动过程中温度分布公式.计算表明,楼板结构、材料、埋管间距等因素对埋管传热有较大的影响,地板采暖不宜铺地毯或采用木地板.  相似文献   

3.
非均匀布风对流化床埋管换热特性有一定的影响,埋管的对流换热系数不仅是埋管所处换热区流化速度的函数,而且与相邻的流动区流化速度有一定关系。本文通过试验研究了埋管换热系数同换热区以及流动区流化速度之间的关系:换热系数变化的趋势及数值的大小与鼓泡床有明显不同,较大的流动区流化速度(6.0umf~24.0umf)直接影响换热区埋管的换热系数,换热系数同流化速度之间较为平缓的关系便于利用埋管进行非均匀布风流化床中浓相床区温度的调整与控制。  相似文献   

4.
埋管换热器热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源热泵系统中的竖直埋管换热器是地源热泵系统的一个关键部分,从U管内至岩土间的传热热阻影响热泵系统的性能.文中介绍在静态负荷下,利用垂直U型埋管换热器换热的一维模型和二维模型,从传热热阻的角度进行了埋管管径、钻孔直径与管内对流热阻、钻孔热阻间的分析,结果显示,对钻孔热阻与管径的优化选择可降低热阻,同时对提高埋管换热器的...  相似文献   

5.
《低温与超导》2021,49(2):83-88
以地源热泵系统U形地埋管换热器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其温度场对周围土壤温度的影响,并通过Ansys软件对地埋管换热器的温度场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中心距为2.5 m的地埋管换热器对土壤温度有一定影响。若中心距过小,则会影响U形管的换热;反之,土壤面积将得不到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6.
沸腾燃烧锅炉内单根水平埋管的传热模型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在不同运行工况下测得的水冷埋管壁温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按统计方法整理出粒子群的贴壁时间和气泡的贴壁时间份额,并整理成准则公式。由贴壁粒子群对埋管传递热量的能量方程式,用差分法求得其数值解,并与实验值比较,两者是接近的。说明本文所介绍的传热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沸腾燃烧锅炉内埋管传热过程。  相似文献   

7.
流化床埋管磨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流化床内埋管的布置与磨损的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得到了管束的节距和布置高度对磨损特性的影响规律,并据此提出了埋管的防磨原则。实验表明,只有满足一定的条件,最大的埋管磨损速率才可能出现在底排管上,顺列管束才可能比错列管束磨损轻。  相似文献   

8.
大颗粒流化床与水平埋管的局部换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给出了常温流化床中水平埋管的周向局部及平均换热系数的实验结果.结果表明,大颗粒床中水平埋管的局部换热系数分布及其随流化速度的变化规律与小颗粒床完全不同.大颗粒床中埋管周向换热系数分布呈“桃形”,后缘换热低于前缘.文中还给出局部换热随流化速度变化的规律.从大颗粒流化床的传热机理和动力学过程对流化床中水平埋管的局部换热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前言 在一个152×36平方毫米的流化床冷态模拟试验台上,对横管(顺排、叉排)及竖管埋管流化床的流化质量及初始流态化速度进行了初步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横管埋管,不论是顺排还是叉排,均扩大了流化质量稳定范围。改善了流化质量。而竖管埋管不利于床内物料的回流。横管埋管的初始流态化速度只与埋管后床截面的阻塞化有关。但是阻塞比对初始流态化速度只有极轻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实验研究大颗粒流化床中垂直埋管的周向平均传热系数随流化速度和截面高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垂直埋管的水平位置对传热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垂直埋管的周向平均传热系数随截面高度增加而减小,而垂直管的水平位置对周向平均传热系数的影响很小。文中还给出了局部管壁温的瞬态变化以及垂直埋管与水平埋管传热的比较。  相似文献   

11.
针对地质构造特点,进行地下一定深度的温度场测试;对耦合地埋管的换热设计计算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研究;在简化计算换热模型的基础上,在Excel上用VBA编写宏功能,得到实用的地埋管换热的工程设计计算方法,是一种工程易用的计算软件。同时将这种计算方法应用到了一个实际工程中,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自适应负荷法分析地埋管换热器长期运行时各埋管换热量、进口水温及土壤温度分布情况,并与目前广泛应用的均分负荷法进行对比。自适应负荷法计算结果表明各埋管换热量并不相同,呈中心区域低周边区域高的分布趋势,长期运行后土壤温度分布仍较为均匀,中心区域土壤冷热量累积较周边区域并不十分明显;均分负荷法采用各埋管换热量相同的假设与实际不符,导致其计算的各埋管进口水温明显不同的结果与实际不符。采用均分负荷法计算结果显示埋管中心区域冷热量累积严重,这与自适应负荷法得到的结果存在显著差异。分析认为,自适应负荷法计算结果更可信。  相似文献   

13.
对由埋管引起的面对等离子体第一壁热沉冷却结构冷却效果的下降进行了实验测量与数值模拟。在相同加热源条件下,比较了热沉内光孔、埋管打压胀管及高温真空埋管钎焊三种工艺实验件的换热效率,并与数值模拟的结果进行比较,确定了合理的计算模型和参数。对高场测的热沉原型件,比较了埋管打压胀管和高温真空钎焊连接换热效率,为EAST热沉冷却结构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由埋管引起的面对等离子体第一壁热沉冷却结构冷却效果的下降进行了实验测量与数值模拟。在相同加热源条件下,比较了热沉内光孔、埋管打压胀管及高温真空埋管钎焊三种工艺实验件的换热效率,并与数值模拟的结果进行比较,确定了合理的计算模型和参数。对高场测的热沉原型件,比较了埋管打压胀管和高温真空钎焊连接换热效率,为EAST热沉冷却结构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二区域U型埋管传热模型及其实验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钻孔壁为界将垂直U型埋管的换热区域划分为钻孔内外两部分,并分别采用稳态与非稳态传热来分析求解,两区域模型间通过钻孔壁温耦合连接,从而构建了二区域U型埋管传热解析解模型.对于钻孔以外部分,采用变热流圆柱源模型来求解钻孔瞬时壁温.钻孔以内部分,基于元体能量平衡法建立了考虑埋管流体温度沿程变化及U型两支管间热干扰的钻孔内U型埋管传热模型.实验验证表明,该模型预测出的埋管出口温度值与实测值的变化趋势一致,预测相对误差在6%以内.所建二区域U型埋管传热模型可为地源热泵系统的动态模拟、优化设计及其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工程热物理学报》2021,42(8):2122-2131
基于COMSOL软件建立了水平spiral型地埋管传热三维数值模型,研究了线圈直径、运行模式、土壤类型、地下水渗流以及长期运行工况对其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线圈直径的增大可以提高地埋管总换热量,但会导致单位管长换热量的降低及土壤热影响范围的增大;在以24 h为周期的间歇运行模式下,开启时间越长,地埋管日平均换热量下降幅度越大,水平方向热影响范围越大;从换热性能的角度,岩土最大,黏土最小;但从土壤热影响范围的角度,黏土最小,沙土最大;地下水渗流速度的增加有利于强化地埋管的换热性能,且相对水平方向,竖直方向上的地下水渗流强化换热性能效果更为明显;全年运行工况下,间歇运行比连续运行更有利于土壤温度的恢复,从而可提高水平spiral型地埋管的换热性能,且两种模式在全年运行结束后均不会存在冷热堆积现象。实验验证表明:换热量与土壤过余温度的实验与模拟值吻合较好,其实时误差分别在12.3%、10.4%以内,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5.4%、8.1%。  相似文献   

17.
地埋管热泵系统通常具有较高的制冷效率(COP大于4),了解地埋管与土壤的换热机理对提高制冷效率有重要意义。地埋管钻孔是一个含有两种介质、圆形边界的复合区域,利用电磁场理论中的镜像法,结合温度场求解中的虚拟热源法,突破了传统虚拟热源法只能求解半无限大平面、单一介质温度场的局限,将镜像法和保角变换的思路由电磁场推广到温度场,得出含有两种介质、圆形边界的复合区域温度场模型求解方法,从而得到竖直地埋管换热器钻孔内二维导热模型的温度场分布,验证结果与G.Hellstrom使用微积分法得到的解析解一致。  相似文献   

18.
加翅管防磨性能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 目前实际中所采用的管子防磨措施很多,加翅防磨法就是其中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措施。加翅管的横截面形状如图1所示,试验研究表明,加翅片后管子的磨损量有明显下降。加翅管之所以能减小冲击磨损,主要原因是原来要冲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计算沸腾料层与浸没埋管之间的传热时,引用修正后的乳化团传热模型,它计及埋管壁面对壁面边界层内局部空隙度的影响.壁面附近床层空隙度的变化规律由几何关系推得.计算结果与埋管传热系数的实验值较为接近,其相对误差小于±5%.文中尚对劣质煤沸腾燃烧锅炉中的埋管辐射放热系数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介质壁加速器(DWA)的原理和几种可能实现的结构。通过对多层介质圆柱的平面波电磁散射的研究,用FORTRAN语言编写程序计算和分析了DWA加速管三层介质柱体结构的平面波电磁散射的散射宽度与几何结构参数、材料参数的关系,用以优化设计介质壁加速管结构。计算结果表明:当加速管材料和等势环介电常数一定时,平面波电磁散射宽度随半径增大而增大;当加速管内外径一定时,加速管材料和等势环介电常数增大时散射宽度变化不明显,但最小散射宽度显著减小。当加速管半径和材料一定时,总能找到使散射宽度达到最小的等势环介质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