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本刊最近收到有关“机械能守恒条件”问题的文章多篇.它们的作者和题目是: (1)湖南地矿局职大许山高 “机械能守恒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2)上海师范大学林逢琦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 (3)沈阳工业大学刘士元 “力学中三个守恒定律的守恒条件的讨论”, (4)锦州工学院李文仁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述辩析”, (5)乌鲁木齐石化总厂职工大学李希潭 “关于机械能守恒条件的证明”, (6)大连水产学院蒋人发 “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分析”, (7)中南林学院禹仪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分析”. 这些来稿本应及时在刊物上发表.因来稿中对“机械能守恒…  相似文献   

2.
谈机械能守恒条件的教学邹艳(山东省德州纺织工业学校253015)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是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先决条件.本文就有关机械能守恒定律适用条件的教学问题,谈一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通常表述为:一个系统内只有保守力作功...  相似文献   

3.
介绍一种用D I S研究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方法, 不仅为验证机械能守恒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 — — — 振动法, 也从物体动能、 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三者相互转化的角度验证机械能守恒, 更全面地阐明了机械能守恒的 条件, 加深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对人教版《物理.必修2》中关于机械能守恒的内容进行尝试性调整整合,把"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学从原先的先学习定律,后验证定律的传统模式,变成现在通过学生实验探究总结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课堂模式.  相似文献   

5.
力学相对性原理与机械能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管靖 《大学物理》1991,10(11):21-24
本文指出,只包括内势能的机械能定理和机械 能守恒定律满足力学相对性原理.但是,包括稳定外 势能的机械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是不满足力学相对性原理的.机械能守恒定律是否满足力学相对性原理,取决于对势能的处理方法,与力学系统受力状态和机械能守恒条件的表述方式无关  相似文献   

6.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一种形式,在高中物理中所占分量较重,涉及面也较广.学生在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很多,下面就模型分类进行探讨. 1单个物体(实际是物体与地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的问题 对于单个物体,在运动的过程中(如物体下落、上升、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平抛运动等)如果只受重力的作用或者除重力做功之外其它力不做功或者其它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则机械能守恒.解决此类问题时,不仅要正确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外,而且要掌握一些特殊的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7.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力学中的一条重要定律,解决某些力学问题,从能量的观点来分析,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往往比较方便.对于单个物体的运动问题,分析物体机械能是否守恒还是比较简单的,这里不作举例分析.现就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组成的物体系的运  相似文献   

8.
徐艺玲 《物理通报》2016,35(7):84-85
本文基于人教版高中《 物理·必修2》中“ 实验: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一节内容, 利用气垫导轨改进课 本中的实验, 验证了弹力参与做功时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此改进有益于加深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全面理解  相似文献   

9.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是物体自由下落时,如果不计空气阻力,这时物体的机械能守恒,也就是重力势能的减少等于动能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
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机械能守恒、能量守恒、动量守恒、质量守恒及电量守恒,是中学物理的重点内容,利用守恒的观点解题,可只由两个状态建立方程,简捷方便.2000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已由侧重牛顿运动定律的考查,转向侧重守恒定律的考查,全卷22题,直接考查守恒定律有第1题、5题、11题、12题、13题、14题、18题、21题、22题,共68分;可以用守恒规律分析和解决的有第2题、6题、10题,共12分.其分值占有总分的53.3%.  相似文献   

11.
错在哪里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教学难点之一,尤其是系统机械能守恒,学生常用等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而发现结果却是错误的,其错误原因许多教师也百思不得其解,下面本人以一道常见习题为例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是高中物理实验中的一个重点内容,传统的实验都是利用打点计时器来验证物体做自由落体时机械能守恒。随着技术手段的更新,也有利用朗威DISLab传感器来验证摆球的机械能守恒,效果比传统的实验方法要好得多,但大家都把目光集中在对单个物体(忽略地球)的机械能守恒的验证上。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对于单个物体(忽略地球)的机械能守恒掌握得比较好,对于多个物体(系统)的机械能守恒经常容易出现错误,容易遗漏系统某些部分的动能或势能。如图1所示,光滑的水平桌面上,钩码(m0)通过细线拉动滑块(m)运动的模型,学生在列出机械能守恒表达式时往往会遗漏钩码的动能,列出这样的表达式 m0 gh=12 m v 2,而学生对于实际模型的接触很少,平时对模型的认识都来源于纸面,往往凭空想象,无法发现错误所在。因此,笔者考虑设计了利用气垫导轨和光电门验证系统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  相似文献   

13.
由力学相对性原理可知,在不同惯性系中,一切力学规律(如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角动量定理等)的形式都相同.但在一个惯性系中机械能(或角动量)守恒,在另一惯性系中观察机械能(或角动量)却不一定守恒.  相似文献   

14.
机械能守恒定律验证实验是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一册(必修)中的基本实验,其作用是克服直接对守恒定律进行推导而得出结论带来的弊端,使得学生易于接受,认知过程中不感到突然.按照教材中给出的实验,把小球用细线悬挂做成一个单摆,拉小球到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然后摆到另一侧能达到跟初始位置几乎相同的高度.尽管实验很容易完成,又能够说明机械能转化和守恒现象,但是,对重力势能向动能转化过程中是否守恒,并没有直观的效果.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用光电计时器改进了本实验,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教学中,通常是用滚摆定性演示机械能守恒。有条件的学校,用气垫导轨验证这一守恒定律。没有条件做实验。只能由老师给出结论。  相似文献   

16.
夏丽 《物理通报》2012,(10):68-71
1教学设计思路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沪科版《物理》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的教学内容,是中学物理学习中最为重要且要求最高的几个学习内容之一.机械能守恒条件的探究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一个平台.学习本节课需要以动能、势能、功和能的关系、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等为知  相似文献   

17.
很多教科书涉及均质软绳(或者链条)下落或提升的问题.软绳类的问题更具有迷惑性.当求解软绳从桌面掉下等问题时,发现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和用动量定理求解此问题,得到的结果不一样.文章对这种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软绳下落过程中实际上机械能不守恒,利用微元法严格计算了软绳下落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得到其解析表达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外力所做的功减去能量损失就是机械能的增量,所得结果与动量定理求解一致.通过具体推导过程澄清了软绳下落过程中的能量损失问题.  相似文献   

18.
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两相互作用物体(接触面光滑)的加速度这类题时,一般只从系统的受力分析得出机械能守恒的结论,而忽略了物体间正压力作功的情况.本文对两物体间正压力作功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用矢量法证明了物体间正压力对系统(由相互作用的两物体及地球组成)作功的代数和为零,故系统的机械能守恒.此结论适用于求解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高中物理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同学们也因为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可以回避复杂的中间过程而在求解力学问题时经常应用.然而,在高三复习过程中,可以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的一类题目时却发现学生经常出错.下面通过两道典型题具体分析一下.  相似文献   

20.
李正德 《物理通报》2017,36(9):109-110
“ 机械能守恒”与“ 机械能不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它们的内涵宽度不一样. “ 机械能守恒”中不但包 含了“ 机械能不变” , 而且包含着守恒条件和讨论守恒的必要性; “ 机械能不变”只是“ 机械能守恒”中数量关系的一 种表达, 不能作为“ 机械能守恒”的等效表述. 因此, 在物理规律的理解和学习中, 必须注意理解和挖掘物理概念、 物 理规律的表达形式跟它们的全部内涵和外延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勿简单的处理, 让课堂成为学生错误认识的源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