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0.05 mol/L HAc溶液中,PAN-牛血清白蛋白/人血清白蛋白络合物在-0.58 V(vs.SCE)处产生一灵敏吸附还原峰,峰电位较之游离PAN还原峰负约0.28 V,峰电流与牛血清白蛋白、人血清白蛋白浓度在0.1~12 mg/L,0.1~11 m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测限均为0.05 mg/L。运用该法测定了人血清样品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2.
采用亚硝基五氰合铁酸铁(FePCNF)粉末与碳粉质量比为2∶3混合,制备了FePCNF修饰碳糊电极.研究了FePCNF修饰碳糊电极在KNO3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和扫速、pH值及不同支持电解质的影响.该电极可用于催化氧化检测葡萄糖.实验表明:FePCNF修饰碳糊电极在0.5 mol/L KNO3溶液中有一对灵敏的氧化还原峰,峰电流与扫速呈线性关系.氧化峰电流与葡萄糖的浓度在2.0×10-6~2.4×10-5 mol/L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34),检出限为6.3×10-7 mol/L.该电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适合于微量葡萄糖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刘杰  刘艳梅  张勇 《分析试验室》2008,27(6):119-122
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盐酸阿霉素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电极反应机理,优化了测定盐酸阿霉素的各实验参数。结果表明,在0.01 mol/L的HCl溶液中,盐酸阿霉素在-0.40 V处出现(vs.SCE)一灵敏的还原峰,峰电流与其溶液浓度在5.0×10-8~1.0×10-6mol/L(r=0.999)和1.0×10-6~1.0×10-5mol/L(r=0.998)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10-8mol/L。并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盐酸阿霉素的峰电流性质,发现电极反应属于准可逆过程,出现一对灵敏的氧化还原峰,体系属准可逆吸附波。利用盐酸阿霉素在玻碳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建立的分析方法可用于盐酸阿霉素的质量监控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基于荧光素(SF)在pH=7.0的B-R缓冲溶液中可以产生一灵敏的还原峰,而孔雀石绿(MG)可以与荧光素络合而抑制荧光素的峰电流,建立了一种检测水体中孔雀石绿含量的极谱新方法。最佳测定体系为:1.2×10-5 mol/L的荧光素-9.0mL B-R缓冲溶液(pH=7.0)。在此体系中,于起始电位-0.40V,峰电位-0.85V,孔雀石绿含量在20~100μg/L范围内与峰电流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7.5μg/L。该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孔雀石绿的检测,回收率为90.5%~105.6%。  相似文献   

5.
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伏安法测定氯霉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氯霉素(CAP)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发现在pH=2.0的0.1 mol/LKCl-HCl底液中,CAP在该修饰电极上有一灵敏的还原峰(Ep=-0.36 V vs.Ag/AgCl),峰电流与CAP浓度成正比,线性范围为6.0×10-6~2.7×10-4mol/L,检测限达3.0×10-6mol/L.该方法灵敏、准确,用于模拟样品和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研究甲氨蝶呤(MTX)在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探讨MTX与溶菌酶(LYSO)的相互作用及其作用机理。结果发现,在pH 4.5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石墨烯修饰电极对MTX的电化学氧化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氧化峰电流相对于在裸玻碳电极上增加了5倍。线性范围为0.05~3.0μmol/L,检出限(S/N=3)为0.02μmol/L。对0.8μmol/L的MTX11次平行测定,RSD为3.5%。当LYSO加入MTX溶液后,其峰电流降低。紫外光谱有红移增色效应。MTX与LYSO结合比为1∶1,结合常数为4.9×105L/mol。方法可用于MTX片药物的检测及与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将纳米金胶(AuNPs)和羟基磷灰石(HAp)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备了新型复合膜用于葡萄糖氧化酶(GOD)的固定,构建了高灵敏的葡萄糖传感器。由于纳米金胶的存在,葡萄糖氧化酶的直接电化学性质得以增强,在去除氧气的PBS(pH 7.0)介质中,固定在复合膜内的GOD表现出一对良好的氧化还原峰。在饱和氧气条件下,当加入一定量的葡萄糖时,由于GOD催化葡萄糖氧化消耗溶液中的溶解氧,-0.8 V处溶解氧的还原峰电流降低,且峰电流降低的量与葡萄糖浓度在0.02~1.62 mmol/L范围内呈线性相关,检出限为5.0μmol/L,检测灵敏度达9.91 mA.mol-1.L,可实现对葡萄糖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8.
结合微型电化学仪器,研究了一种快速、便携、灵敏的Cr(Ⅵ)电化学传感分析平台,用于污水中Cr(Ⅵ)的检测。采用三电极体系,差分脉冲阴极溶出伏安法(DPCSV),记录伏安曲线中Cr(Ⅵ)的还原峰。Cr(Ⅵ)的溶出峰电流与其浓度在2~500μmol/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测得Cr(Ⅵ)的检出限为0.55μmol/L (28.60μg/L),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的饮用水中Cr(Ⅵ)的最高含量50μg/L。测得镀铬厂废水中Cr(Ⅵ)含量为2.03μmol/L,与国家标准方法中光谱学分析法的测定结果基本一致。方法重现性好、灵敏度高,使其应用在现场实时监测环境中的Cr(Ⅵ)含量具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以茜素兰S为电化学探针测定DNA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H 4.5的0.2 mol/L 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中,茜素兰S(ABS)于-0.51 V(vs.SCE)产生一个灵敏的线性扫描二阶导数极谱还原峰。当在上述溶液中加入DNA后,茜素兰S在-0.51 V处还原峰的峰电流降低并且峰电位正移,说明两者之间可以通过嵌插作用而结合。结合反应的发生使溶液中游离的茜素兰S浓度降低,相应的还原峰电流降低。实验优化了结合反应条件和电化学测定条件。在最佳条件下,峰电流的降低值同DNA的浓度在1.0~60.0 m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ip″(nA)=18.13c(mg/L)-7.61(n=9,r=0.998)。方法应用于合成样品中DNA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测定阿替洛尔的电化学分析新方法。采用电化学方法结合紫外、荧光光谱分析,研究了阿替洛尔(ATN)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发现,在pH 10.0的Na2CO3-NaHCO3缓冲溶液中,ATN在0.78 V处有一灵敏的氧化峰,氧化峰电流Ip与ATN的浓度在4.8~30.0μ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26,n=11),方法检出限为3μmol/L。当BSA加入ATN溶液后,ATN氧化峰电流降低,氧化峰电流的降低值ΔIp与BSA的浓度在2.6~31.0μ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紫外光谱表明ATN的加入使BSA的吸收峰发生蓝移。荧光光谱表明,ATN对BSA的内源荧光有显著的猝灭作用,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  相似文献   

11.
姜黄素的电化学性质及其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吴萍  陈伟  张亚锋  林新华 《电化学》2005,11(3):346-349
在0.1 mol/L磷酸盐缓冲液(pH 3.0)中,姜黄素于玻碳电极上存在可逆的单电子转移过程,据此,本文建立了以差示脉冲伏安扫描法检测姜黄素含量的新方法.在+0.8V(vs.SCE)电位下,含姜黄素的电解液(试样)于玻碳电极上经过富集,可得一灵敏的还原峰,峰电位Ep为+0.386V.峰电流Ip与姜黄素浓度(1.0×10-8~2.5×10-7mol/L范围内)成线性关系,最低检出限为4.0×10-9mol/L.本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准确,可用于药物中姜黄素含量直接测定.  相似文献   

12.
钍试剂线扫极谱分析法测定蛋白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0.2 mol/L pH 3.0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中,钍试剂于-0.49 V(vs.SCE)产生一个灵敏的线性扫描二阶导数极谱还原峰。当在上述溶液中加入人血清白蛋白(HSA)后,钍试剂在-0.49 V处的峰电流降低,而峰电位基本没有变化,这是由于HSA与钍试剂会发生结合反应,使溶液中游离的钍试剂浓度降低,相应的还原峰电流也降低。对结合反应条件和电化学测定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最佳条件下,峰电流的降低值同HSA的浓度在1.0~12.0 m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将本法应用于人血清样品的测定所得结果同考马斯亮蓝G-250光度法一致。此方法还可应用于牛血清白蛋白、卵清白蛋白等蛋白质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制备了金纳米粒子/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AuNPs-CNTs/GCE),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线性扫描伏安法研究了4-壬基酚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并建立了一种灵敏简便地检测4-壬基酚的电化学方法。优化了pH值、扫描速率、富集时间等测定参数,并计算出pH值与氧化峰电压、扫描速率与氧化峰电流之间的数量关系。在pH 10.0的BR缓冲溶液中,4-壬基酚在AuNPs-CNTs/GCE上出现灵敏的氧化峰,氧化电位为0.51 V。与裸玻碳电极(GCE)和单一碳纳米管修饰电极(CNTs/GCE)相比,AuNPs-CNTs/GCE明显提高了4-壬基酚的氧化电流。在优化实验条件下,4-壬基酚的浓度分别在0.05~4μmol/L和6~14μmol/L范围内与氧化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23μmol/L,对于实际样品测定的回收率为95%~104%。该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可用于环境样品中4-壬基酚的直接检测。  相似文献   

14.
阳极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麦迪霉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不同pH溶液中,麦迪霉素在玻碳电极上的伏安行为。在pH=7.0的NH_4Ac溶液中,麦迪霉素有一个灵敏的氧化峰,阳极微分脉冲扫描峰电位为 0.81V(vs·SCE)。其浓度在10×10~(-7)~1.5×10~(-5)mol/L范围内与微分脉冲伏安峰电流呈线性关系,检测限为5×10~(-8)mol/L。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用氨基二茂铁(Aminoferrocene,AFc)经重氮化反应后修饰单壁碳纳米管(SWNTs),制备SWNTs-AFc复合物,并以该复合物修饰玻碳电极(GCE),通过循环伏安法(CV)和差分脉冲伏安法(DPV)等电化学方法检测对硝基苯酚(p-NP)。结果表明,与裸玻碳电极相比,SWNTs-AFc/GCE对p-NP响应的还原过电位显著减小,峰电流大大增强,p-NP的检测线性范围为1~850μmol/L(R2=0.997),检测限为1μmol/L。该方法电流响应快、灵敏度高、检测限低,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采用茜素(AR)掺杂石墨烯(CRG)、壳聚糖(CS)制备了AR/CRG-CS电极。该修饰电极在pH 7.4的PBS中出现了一对可逆的氧化还原峰,阳极峰的峰电位为"0.573 V,阴极峰峰电位为"0.652 V。通过循环伏安法(CV)证明AR在电极上发生了两电子两质子的氧化还原可逆过程,电子传递速率Ks为1.69 s"1。基于AR与人类端粒DNA相互作用导致的AR峰电流减弱及式量电位(E0’)负移的电化学信号,建立了一种灵敏简便、重现性好、稳定性好的测定人类端粒DNA的电化学方法,线性响应范围为8×10"8~1.4×10"5mol/L(R=0.9995),线性回归方程为Δi(μA)=8.4860+0.5366C(μmol/L),检出限为2×10"8mol/L(S/N=3)。  相似文献   

17.
在银纳米粒子存在下, 多巴胺可还原硝酸银生成银, 导致银纳米粒子粒径增大, 从而使溶液颜色发生改变. 基于此, 提出了一种用于检测多巴胺的纳米银比色法. 随着多巴胺浓度的增大, 溶液的颜色由浅黄色逐渐变为深黄色, 银纳米粒子溶液的吸收峰发生红移且吸光度增大. 在最优实验条件下, 该方法检测多巴胺的线性范围为0.05~16 μmol/L, 检出限为0.04 μmol/L. 该方法操作简单、 灵敏且选择性良好, 可用于人血清中多巴胺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敌百虫催化联苯胺-过硼酸钠体系的极谱行为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祝海珍  杨明敏  郑修文  赵道远 《分析化学》2004,32(12):1649-1652
用单扫描极谱方法研究发现敌百虫催化联苯胺过硼酸钠体系产生一灵敏的还原峰,其峰电位为-0.7V(vs.SCE),峰电流与敌百虫的浓度在8×10-7~1×10-4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1),据此提出了一种检测敌百虫的新方法。检出限为8×10-8mol/L。对8×10-5mol/L的敌百虫溶液进行6次平行实验,RSD为3.06%。研究了电极反应机理,并应用本方法测定植物样品中敌百虫的残留量,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构建了一种新型、灵敏、便捷式流感病毒免疫传感器,通过在金电极表面键合抗-HA单克隆抗体,选择性捕获目标H1N1流感病毒。该方法基于吸附在病毒表面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在亚甲基蓝(MB)溶液中可有效催化还原H2O2,利用方波伏安法(SWV)考察了还原峰电流的变化,从而实现了对抗原病毒的特异性识别。实验表明所构建的免疫传感器对H2O2-MB体系表现出快速的电流响应以及良好的稳定性,对流感病毒H1N1检测的动态响应范围为0.01~2.0μg/m L,检出限(S/N=3)为5.0 ng/m L。结果证明HRP可作为一种简单快速的探针用于流感病毒的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丙酸睾丸素的单扫描示波极谱测定法及其电极反应机理。在pH6.5的B-R缓冲溶液中,丙酸睾丸素于电位-1.40V(vs.SCE)处产生一个灵敏的极谱还原峰,峰电流与浓度在2.7×10~(-7)~4.5×10~(-5)mol/L范围内成线性关系。检测限达1.0×10~(-7)mol/L。方法用于分析注射液样品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