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介绍了一种改进的真空制冰系统,该系统利用中介物质减小对系统运行真空度的要求。本改进具有提高真空制冰系统能源效率的潜力,并改善了系统的运行性能,降低了对真空罐承压能力的要求。分析了本改进可能面临的不利因素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冰浆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换热特性,可以有效解决砖冰制备过程中效率低、能耗大等缺点.在分析砖冰机和冰浆机原理的基础上,针对传统砖冰制备方式中存在的缺陷,提出将过冷水式冰浆机和传统砖冰机结合的制砖冰方案,并进行能耗分析.经计算该方案可节约20%~ 30%的能耗,同时制出的砖冰形貌与传统砖冰基本一致,符合工业需求,具有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3.
密封电真空器件的可靠性尤其重要,而影响其可靠性的主要因素是真空度。对于具有两个电极的密封电真空器件由于无法利用其自身的电极结构直接测定其真空度,因此需要研究并建立一种合适的真空度测量方法。分析了利用潘宁放电来测量两个电极的密封电真空器件真空度的工作原理,设计了测试实验装置,初步建立了密封电真空器件的潘宁放电模型,给出了有关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4.
毛赏  阚安康  白悦  陆家希 《低温与超导》2019,47(3):55-60,94
真空绝热板板内真空度是影响真空绝热板绝热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合理地降低板内真空度以降低板内残余气体引起的导热,继而以维持其较低的导热系数。在真空绝热板芯材内部埋置微型压力传感器,通过测量板内残余气体压力变化,检测真空绝热板内的真空度,并结合大平板导热仪,获取对应压力下的真空绝热板导热系数。通过实验和理论模型计算得到板内真空度与真空绝热板绝热性的关系,以及得到真空绝热板板内真空度与导热系数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5.
潘宁放电在密封电真空器件真空度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密封电真空器件的可靠性尤其重要,而影响其可靠性的主要因素是真空度。对于具有两个电极的密封电真空器件由于无法利用其自身的电极结构直接测定其真空度,因此需要研究并建立一种合适的真空度测量方法。分析了利用潘宁放电来测量两个电极的密封电真空器件真空度的工作原理,设计了测试实验装置,初步建立了密封电真空器件的潘宁放电模型,给出了有关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基于热学知识设计的表面薄膜微型MEMS皮拉尼计,并将其用于圆片级真空封装腔体的真空度测量中。为了设计灵敏度较高的皮拉尼计,对不同结构的皮拉尼计的热量分布进行了数值计算与分析,并最终完成了加工。此皮拉尼计的结构和加工工艺比较简单,能用于一般的MEMS真空封装中。实验结果显示该皮拉尼计可以测量1-10^5Pa的真...  相似文献   

7.
真空吸附夹具可以平稳、可靠的夹紧物体,又不易损坏所抓取物件的表面。以真空压力为动力源,作为机械加工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任何具有较光滑表面的物体,特别是非铁、非金属且不适合夹取的物体,如薄而表面光滑的铜金属制品、铝金属制品和其他非金属制品,都可使用真空吸附,完成切削、打磨、抛光等各种机械加工任务。原车间的数控机床主要采用了以真空泵为真空发生装置的并联多路真空系统,真空泵的吸入口直接形成负压。由于真空管路与多台数控机床的真空吸附夹具相接,吸着和未吸着工件的个数变化或出现泄漏时,都会引起整个管路的真空压力变动,从而影响工件的吸附力和加工工件的合格率。改进后的真空系统采用了真空发生器,不仅克服了原真空系统的不足,而且充分利用车间原有的高压系统。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EAST真空室内巡视系统(IVVS)系统对EAST真空室第一壁进行巡检操作的工作原理,并基于系统部分材料出气率测试对其真空性能进行了分析。获得了在有效抽速为1064L•s–1的条件下,IVVS系统试验样机所采用的真空容器的极限真空度为3.37×10–3Pa。为优化IVVS真空性能,结合材料放气率试验,将部分材料更换为放气率低的材料,对系统进行烘烤处理,并对其中的相关结构提出了优化方案。优化后系统的真空性能有明显提高,在同等抽速条件下的极限真空度在1×10–4Pa范围内,能够满足EAST接受的真空环境要求。此外,抽气机组增添低温泵可以更进一步提高系统的真空性能。  相似文献   

9.
对刮片式动态冰浆制取系统进行实验研究,分析系统的能效比和蒸发器进出口温度、冷凝器进出口温度以及冷凝水和盐溶液流量曲线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对制冷量为20kW的刮片式制冰装置,盐溶液有1.5℃的过冷度,随着盐溶液浓度越高其冰点越低,系统的能效系数最高达到1.9,有利于制冰蓄冷节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中,我们根据水银差计原理研制了一套数显电子真空度计,分辨率高,测压准确可靠,具有数字显示,模拟电压量输出功能,能为自动检测系统提供真空度电压信号.  相似文献   

11.
以熟肉为实验材料,对真空冷却过程中真空室内温度变化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发现:真空冷却过程中真空室内的温度会出现一些波动,其变化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真空室内的温度从15.8℃一直降低到10.7℃;然后从10.7℃升到最高的19.1℃;随着产品温度的降低以及真空室内压力的降低,真空室内的温度从最高的19.1℃降低到最低的6.1℃;最后,由于真空室内放气阀的开启,使得真空室的温度从最低的6.1℃升高到最终的13.1℃,一直保持在真空冷却过程结束。  相似文献   

12.
低温容器高真空多层绝热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真空多层绝热性能对于低温容器的应用与安全至关重要。文中依据逐层导热计算模型,对高真空多层绝热低温容器的气体导热、间隔材料的固体导热和反射屏的辐射换热进行了分析计算,给出了多层绝热层中每一层的温度分布情况,气体导热、固体导热及辐射换热所占的比例,换热系数随层数的变化情况,以及真空度对绝热性能的影响,为提高高真空多层绝热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熟肉为实验材料,对实验条件对真空冷却速率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真空室有效容积越小、真空泵抽速越高,则真空冷却时间就会越短;冷阱温度对真空冷却速率有着明显的影响;当真空室内的最终压力在0.4~0.61kPa变化时,熟肉的表面温度一直在0℃以上,其真空冷却的时间随着真空室内压力的升高而增加.而真空室内的最终压力在0.3kPa左右时,熟肉的表面温度在真空冷却过程会低于0℃.  相似文献   

14.
对动态冰蓄冷中蓄冰槽蓄冰过程的动态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分析了影响蓄冰形成富冰层形状变化的参数:入口冰浆流量、固相含量、初始液面高度及入口管布置。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规律表明:冰浆流量与固相含量对富冰层变形影响较大,其它因素次之;增大上述两参数能够有效提高堆积富冰层的均匀性,提高蓄冰槽的有效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朱鸿梅  孙恒  徐烈 《低温与超导》2006,34(4):247-249
粘接接头在经历反复冷却、复温后能否保持良好的真空密封性,是决定无磁杜瓦耐用性的一个重要因素。该文实验研究了循环载荷对粘接接头气密性的影响。用MTS 810材料试验机对玻璃钢管状粘接试样施加循环载荷,并用动态真空法测量试样真空度的变化。结果一半试样的真空度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而其余试样破坏前真空度变化不大。因此,无磁杜瓦在使用过程中反复冷却及复温所产生的循环应力载荷,是导致其真空性能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The impact of two organic contaminations on the damage characteristics of anti-reflector (AR) at 1064 nm is investigated. Contamination experiments were made with toluene and acetone in liquid phase on the surface of AR coatings. Chemical an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methods were used to identify and understand the damage process. The possible damage process is analyzed and discussed. It is found that toluene decreases laser-induced damage threshold and acetone seems to be benign and has little influence on laser-induced damage threshold due to its quickly spreading into the coating. Adsorption and droplet micro-lensing effect mechanism are the main cause of enhanced laser-induced damage of toluene.  相似文献   

17.
对真空绝热玻璃(真空玻璃)应力进行了理论分析,用弹性力学的的结点法建立真空玻璃应力分布数学计算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抽真空后,玻璃中的最大应力为7.381MPa,最小应力为-1.809MPa,支柱截面上的正应力为124MPa,轴向变形为0.1865μm,满足抗压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18.
朱鸣  徐彬  于忠杰  汪荣顺 《低温与超导》2012,40(1):19-21,35
真空丧失对低温容器的安全性是一大威胁,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文中通过实验,利用氮气为破空介质,对比了高真空多层绝热结构与真空复合多层绝热结构低温容器在真空丧失情况下的排放率和漏热。结果表明,复合绝热结构在真空破坏时能较好的保护低温容器,大大降低了低温储罐真空丧失后的热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