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茜素中的K、Na、C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茜素中微量元素钾、钠、钙的火焰原子吸收法的测定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方法简单,具有很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钾、钠、钙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4%、2.5%和3.7%。回收率分别为97.5%,98.3%和98.1%。  相似文献   

2.
对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赤泥中的钠、钾和钙的方法进行研究.在选定的最佳仪器条件下,测定钠、钾和钙的RSD分别为1.021%、1.865%、2.020%.赤泥样品中钠、钾和钙的回收率分别为100.8%、103.0%、99.1%.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3.
ICP—AES法测定复合肥中磷,钾,锌,锰和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用ICP-AES法同时测定了复合肥中磷,钾锌锰和硼,确定了仪器的工作参数,对分析线的选择,背景扣除。酸度影响和共存元素间的干扰等进行了研究。方法的回收率为95%-104%,相对标准偏差为2.66%-5.54%。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一种流动注射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高纯水合锑酸钠中钾的方法,优化了仪器参数,考察了几种可能的干扰成分如Na^+、Sb(V)、酒石酸等,并提出了消除干扰的方法。结果表明通过在样品和标准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后,匹配二者基体可以应用标准曲线法校正,方法的精密度(RSD)为1.5%,回收率为98.6%。  相似文献   

5.
应用ICP-AES法测定钨酸钇钾[kY(WO4)2]激光晶体中的Er和Nd。试样用磷酸分解,Tm被选作内标元素。Er和Nd的回收率分别为98.6%-105.3%和96.5%-105.8%,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90%和1.60%。  相似文献   

6.
直接溶样-火焰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金属钠中的杂质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实验快堆(CEFR)选用金属钠做为冷却剂,其中杂质钾对它的热性能产生影响。为了核级钠中钾的含量,建立了直接溶样-火焰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钠中的杂质钾的方法。实验中研究了超声波加湿溶样系统,优选了燃气(C2H2)、助燃气(Air)流量和燃烧器高度等工作参数,研究了酸效应、基体钠和共存元素的干扰效应。进行了高纯钠中加钾的回收实验,回收率在94.7%-109.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4.2%。本方法能够满足核级钠中杂质钾的分析要求,也适应于工业钠和高纯钠中钾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张晓  李蓉仑  岳喜云  李玲 《光谱实验室》2012,29(5):3060-3062
对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环境标准样品中的钠、钾、钙、镁的方法进行研究.在选定的最佳仪器条件下,测定钠、钾、钙、镁的RSD分别为0.88%、0.93%、1.84%、5.13%.标准样品中钠、钾、钙、镁的回收率分别为93.0%、94.0%、109.0%、110.0%.方法操作简单,测试快速,结果准确稳定.  相似文献   

8.
薯类中营养元素锌、钾的FAAS测定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研究了用火焰原子吸收光分光度法测定甘薯中的微量元素锌、钾的方法,采用高温温灰化法对样品进行处理,并对40多种不同品种和不同种植地区的甘薯进行了实样测定和含量差异比较。测定回收率在91.9%-108.0%之间。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原子吸收法和原子发射法测定钾的比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日立180-30型原子吸收法分光光度计,在波长在766.5nm下,用原子吸收法和原子发射法测定兔血中钾的含量变化,并进行两种方法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灵敏度和检出限很接近,发射法灵敏度稍高,两种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非常吻合,均能满足规分析的要求,两种方法的回收率都在95~105%之间,吸收法受酸度和温度影响较小,而发射法稍大,笔者认为:因发射法不同元素灯,测定浓度范围大,灵敏度也高,从  相似文献   

10.
用电离光谱技术测量钾分子激发态的振动常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染料激光激发钾蒸气,观察到了与钾分子电子态5^3Hu振动能级相关的电离谱,根据电离谱峰对应的激光波长值计算出了钾分子5^3Hu态的振动结构常数,在实验误差范围内与Magnier和Millie的理论计算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1.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泥中的钠、钾、镁和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泥中的钠、钾、镁和铁的方法进行研究。在选定的最佳仪器条件下,测定钠、钾、镁和铁的RSD分别为1.81%、1.05%、2.68%、1.12%。水泥样品中钠、钾、镁和铁的回收率分别为102.0%—104.0%、98.4%—100.4、98.0%—102.0%、98.0%—100.3%。方法操作简单,测试快速,结果准确稳定。  相似文献   

12.
李文艳  罗延谷 《光谱实验室》2011,28(4):1812-1815
乙基黄原酸钾在301nm处有最大吸收峰.在酸性条件下,乙基黄原酸钾能迅速分解,同时其吸收峰消失.根据此特性,可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生产废水中乙基黄原酸钾的含量.以待测废水样作背景校正,可以有效的消除干扰.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1mg/L,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4-18mg/L.水样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63%.加标...  相似文献   

13.
食盐中碘酸钾测定新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依据KIO3与KI在稀HCl介质中反应产一的I^-3与结晶紫结合成电中性的离子缔合物,用OP作增溶剂,提出了分光光度法测定食盐中微量KIO3的新方法。本法灵敏,快速,用于水相中直接测定KIO3,结果与紫外光度法一致。  相似文献   

14.
崔英 《光谱实验室》2010,27(3):1106-1109
在pH3.5的NaAc-HAc缓冲介质中,溴酸钾氧化碘化钾生成单质碘,锰(Ⅱ)对这一显色反应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据此,建立了催化光度法分析测定环境中痕量锰()的新方法。在优化条件下,于最大吸收波长220nm处进行测定,锰(Ⅱ)浓度在1.0×10-8—1.0×10-7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6.0×10-9mol/L(3σ);对1.0×10-7mol/L的锰(Ⅱ)进行了平行测定(n=11),其相对标准偏差为2.4%;考察了多种共存离子的影响。将此法应用于水样中锰(Ⅱ)的测定,回收率在96.9%—97.8%之间,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山梨酸钾在水溶液和橙汁中的荧光特性,结果表明在两种溶液中山梨酸钾的荧光特性虽然有很大的区别,但是它们的荧光特征峰都存在于λex/λem=375/490 nm。从二维荧光光谱可以看出,橙汁中山梨酸钾的浓度和相对荧光强度关系错综复杂,两者不再满足线性关系。为了准确测定橙汁中山梨酸钾的浓度,提出了一种微粒群(PSO)算法优化的误差逆向传播(BP)神经网络的新方法。两组预测浓度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83%和1.53%,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在浓度范围为0.1~2.0 g·L-1内,PSO-BP神经网络能够完成橙汁中梨酸钾浓度的准确测定。  相似文献   

16.
农田土壤中钾元素的实时测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由1 064 nm激光器、高分辨率光谱仪组成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系统,研究了土壤总钾含量的LIBS测量方法。文章对钾元素含量在8.74~34.56 g·kg-1之间的农田土壤样品进行分析,比较了404.40,404.72,766.49和769.90 nm的钾原子特征谱线,并选取766.49 nm为本研究的分析谱线。分析了激光器稳定性、随机噪声造成的谱线强度误差,并以农田土壤中含量相对稳定的硅元素为参照元素,建立K和Si光谱强度比值与土壤中K元素含量关系的内定标模型。定标曲线拟合相关系数为0.935,定标模型对预测集样品的预测标准偏差为9.26%。  相似文献   

17.
Combining polarizing-filtered planar 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 (PLIF) with simultaneous laser absorption, quantitative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LIBS) and two-color pyrometry, the potassium release during the combustion of biomass fuels (corn straw and poplar) has been investigated. The temporal release profiles of volatile atomic potassium and potassium compounds from a corn straw show a single peak. The woody biomass, poplar, produces a dual-maxima distribution for potassium and potassium compounds. For both biomass samples,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s of released atomic potassium and potassium compounds occur in the devolatilization stage. The mass ratios between volatile atomic potassium and potassium compounds in the corn straw and poplar cases are 0.77% and 0.79%, respectively. These values agree well with chemical equilibrium predictions that 0.68% of total potassium will be in atomic form. A two-step kinetic model of potassium release has been developed, which gives better predictions during the devolatilization stage than the existing single-step model. Finally, a map of potassium transformation processes during combustion is developed. Starting with inorganic and organic potassium, there are eight proposed transformation pathways including five proposed release pathways that occur during the combustion. The pathways describe the transformation of potassium between the fuel volatile matter, char, and ash. Potassium release during the devolatilization stage is due to pyrolysis and evaporation; during the char burnout stage, potassium release is due to char oxidation and decomposition; and during the ash cooking stage, potassium release is caused by reactions between the ash and H2O in the co-flow.  相似文献   

18.
原子吸收光谱法间接测定硫酸阿托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雨青  王伟 《光谱实验室》2002,19(5):665-667
研究了原子吸收光谱法间接测定硫酸阿托品的方法。在pH为5.0的溶液中,当四苯硼钠过量时可完全沉淀硫酸阿托品,在滤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钾沉淀剩余的四苯硼钠,再测定过量的钾可以计算得到硫酸阿托品的含量。方法简单、快速,回收率在97%-10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1%。  相似文献   

19.
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研究了四钛酸钾对镍的吸附性能,提出了用四钛酸钾作为富集剂, 预富集、分离Ni(Ⅱ)的新方法。在pH值为5.0,振荡,静置后,吸附率可达到100%,吸附容量为62.5 mg·g-1。以0.5 mol·L-1 HCl作为解脱剂,沸水浴加热20 min,振荡,静置后,可将吸附在四钛酸钾上的镍定量洗脱。考察了共存离子对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i(Ⅱ)的浓度在0.05~2.0 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线性方程为A=0.052 3c-0.017 6,相关系数r=0.999 8,检出限为56 ng·mL-1,相对标准偏差为2.6 %(Ni(Ⅱ):0.08 μg·mL-1, n=9)。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实测了三种茶叶中镍的含量,加标回收率在98.0%~102%之间。  相似文献   

20.
林洪  黄庆斌  杨艳 《光谱实验室》2004,21(3):514-515
在聚乙烯醇介质中 ,钾离子与四苯硼钠形成稳定的胶体沉淀 ,钾含量在 0— 1.0 mg/ 2 5 m 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方法可用于环境水样中钾含量的测定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