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以2-(2'-吡啶基)苯并噁唑、甘氨酸和高氯酸铜(Ⅱ)为原料合成了新的三元配合物:[Cu(PBO)(Gly)(H2O)]ClO4(PBO=2-(2'-吡啶基)苯并噁唑,Gly=甘氨酸根).应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摩尔电导率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测得该配合物晶体属正交晶系,Pca21空间群,晶胞参数:a=1.029 2(2) nm,b=1.032 9(2) nm,c=1.566 8(3) nm;Z=4,V=1.665 6(6) nm3,Dc=1.800 g·cm-3,F(000)=916.最终偏离因子:R1=0.042 6,wR2=0.101 3.利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抗菌活性,通过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粘度测定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作用.结果表明,与2-(2 '-吡啶基)苯并噁唑相比较,该配合物对枯草杆菌(B.subtilis,G+),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G+),苏云金芽孢杆菌(B.thuringiensis,G+),水稻条斑病细菌(X.oryzae,G-),大肠杆菌(E.coil,G-)和沙门氏杆菌(Salmonella,G-)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并且以插入方式与DNA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合成了2个新的三元铜(Ⅱ)配合物:[Cu(TBZ)(L-Met)(H2O)]ClO4.H2O(1)和[Cu(HPB)(L-Met)]ClO4(2)[TBZ=2-(4′-噻唑基)苯并咪唑,HPB=2-(2-吡啶)苯并咪唑,L-Met=L-蛋氨酸]。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IR、UV-Vis及电喷雾质谱对这些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用二倍稀释法研究了配合物的抗菌活性,发现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G+),枯草杆菌(Bacillussubtilis,G+),沙门氏杆菌(Salmonella,G-)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il,G-)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采用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粘度测定及琼脂凝胶电泳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以插入方式与DNA作用,在维生素C存在下通过羟自由基.OH,单线态氧1O2或者1O2类似物如Cu-O2,切割pBR322 DNA双螺旋结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1,3-双(二苯基膦氧)丙烷(DPPPO2)为配体,合成了两种不同结构的锰(Ⅱ)配合物,其化学式分别为[Mn(DPPPO2)Br2]n(1G)和[Mn2(DPPPO2)4Br2]Br2·4CH3OH(1R).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这两个化合物的结构.1G呈现一维链状结构,1R则为笼状结构的双核配合物.四面体构型的Mn(Ⅱ)化合物1G在紫外灯照射下呈现绿光发射(λem=514 nm),而扭曲四方锥构型的Mn(Ⅱ)化合物1R呈现红光发射(λem=634 nm).无论是晶体、粉末还是PMMA掺杂薄膜,1G暴露在甲醇蒸气中可发生结构重排,转化为1R,伴随磷光发射光谱显著红移,最大发射峰从514 nm红移到634 nm,同时绿光转变为红光发射.另一方面,若150℃加热1R,则转化为1G,伴随着红光转换为绿光发射.X射线衍射实验表明,化合物1G吸收甲醇蒸气后转变为1R,但加热到150℃时1R又可以恢复到1G,由此实现1G与1R可逆转化.  相似文献   

4.
在温和条件下,以对甲苯磺酰氯为初始原料合成了具有新颖Ni-O(磺酰基)配键的磺酰腙镍(Ⅱ)配合物NiL2(HL:4-甲基-N′-(吡啶-2-亚甲基)苯磺酰肼)。晶体结构研究表明,该配合物仅通过π…π和C-H…π作用组装成两种不同类型的二聚体,一是通过平行四重芳基环绕(P4AE:由面对面(OFF)和边对面(EF)π堆积组成)相互作用组装而成,二是仅通过OFF相互作用进行组装。沿着c轴方向,两类二聚体通过P4AE和OFF作用的组合,以"头碰头"形式组装成一维链。每个二聚体均包含了两种不同的对映体形式。利用B3LYP/6-31++G**方法,对两种二聚体结构单元单点能计算表明,具有P4AE作用的二聚体存在着OFF和EF的协同作用,也印证和和支持了实验结果。光谱研究确证溶液中Ni(Ⅱ)和HL形成了物质的量之比为1∶2配合物。  相似文献   

5.
氧化罗丹明6G褪色光度法测定微量锰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人体需要微量的锰,它能促进人体的发育且具有抗癌作用.目前,吸光光度法测定Mn(Ⅲ)的方法很多,其中二元体系褪色光度法也有报道,但高锰酸氧化罗丹明6G褪色光度法未见有报道.试验发现,在硫磷混酸介质中,高锰酸能氧化罗丹明6G使其褪色,利用溶液褪色前后的吸光度差值可测定微量锰,从而建立了一种测定锰的新方法.该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应用于某些物质中微量锰的测定,结果满意.1 试验部分1.1 主要仪器与试剂UV-754型分光光度计Mn(Ⅶ)标准溶液:按常规方法配制0.01mol·L~(-1)的高锰酸钾溶液,用草酸钠标准溶液标定,使用时稀释成5μg·ml~(-1)Mn(Ⅶ)工作溶液.Mn(Ⅱ)标准溶液:称取1.0000g纯度为99.9%的金属锰(称量前用稀硫酸洗去表面氧化物)于250ml烧杯中,加硫酸溶液(1+4)10ml使其溶解,移入1L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配成1mg·ml~(-1)Mn(Ⅱ)标准溶液,使用时稀释成5μg·  相似文献   

6.
采用新卟啉试剂T(3-M-4-HP)P对进行对Cu(Ⅱ)的显色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阴离子表面活性(?)(?)BS存在下,pH5.7时,Cu(Ⅱ)与T(3-M-4-HP)P形成很稳定的配合物,具有很高灵敏度.配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为4.76×10~5.Cu(Ⅱ)与T(3-M-4-HP)P的组成比为1:2.Cu(Ⅱ)量在0~0.8μg/10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本法用于铝合金中微量铜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4-羟基吲哚是合成Psilocyben(Ⅰ),Psilocn(Ⅱ)的重要中间体,(Ⅰ)是墨西哥一种山菌Psilocybe mexicana Heim的主要成份,具有强烈的生理作用,用于精神神经刺激剂,在人体内(Ⅰ)能转化为:(Ⅱ)[1]。  相似文献   

8.
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巯基和两个羧基分别与2,4-二硝基氯苯(DNCB)和甲醇反应,合成出半抗原Hp2;通过戊二醛将Hp2连到牛血清白蛋白(BSA)上,合成出全抗原Ag2;吸收光谱法测出Hp2在BSA上的平均连接量为30.2mol/mol.用标准的单克隆抗体(McAb)制备技术,制备出阳性McAb(IgG)-4G3;4G3对GSH和半抗原Hp2的解离常数(K_D)表明,单克隆抗体4G3对GSH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对4G3进行两步化学诱变(Chemical Mutation),诱变后即为具有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的含硒抗体酶(m4G3),m4G3的GPX活力为9337U/μmol,是兔肝GPX(RL-GPX,5780U/μmol)的 1.6倍,曾报道的含硒抗体酶m4A4(1239 U/μmol)的7.5倍,制备出活性高于天然酶的抗体酶,证实了半抗原设计思想.将m4G3拆分成Fab和Fc片段,发现m4G3的活性中心位于Fab片段上,m4G3的硒代半胱氨酸(Se-Cys)含量为1.9 mol/mol.  相似文献   

9.
采用UB3LYP/6-311++G(d,p)//UB3LYP/6-31G(d)方法对H2NO·自由基和顺-2-丁烯反应的势能面进行了研究, 发现了三类共5条可能的反应通道: L4-Ⅰ和L4-Ⅱ(夺氢-加成), L4-Ⅲ和L4-Ⅳ(加成-加成-消除), L4-Ⅴ(加成-加成-消除-催化转换). 动力学分析表明, 该反应为加成-加成-消除过程.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2个取代三联吡啶配体(4-苯基-2,2':6',2"-三联吡啶(L1)和4'-二茂铁基-2,2':6',2"-三联吡啶(L2))的CO(Ⅱ)配合物([Co(Ⅱ)(L1)2](ClO4)2·4CH3cN(1)和[Co(Ⅱ)(L2)2](ClO4)2H2O(2))的合成及配体L2和配合物1和配合物2的晶体结构.电化学研究表明:在配合物2中,由于Co2+的作用,二茂铁基的氧化电位较配体L2中的二茂铁基的氧化电位有0.14 V的正移动.同时发现,在配合物1中,Co2+抖的氧化还原电位较2中Co2+的氧化还原电位有0.06 V的正移动.说明在配合物2的二茂铁中的Fe(Ⅱ)与Co(Ⅱ)之间存在着由分子片断传递的电子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