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用微束激光对家蚕进行外源染色质的转移获得成功,观察到转移的染色质基因在受体中的当代形态性状表达.并论述短脉冲微束激光照射家蚕受精卵大细胞转移外源基因的同时,引起变异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2.
3.
提出在激光生物工程中应如何预选激光参数,并对激光诱变生物效应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急性毒性试验计算出鱼类半数忍受限值(TLm),并推算出鱼类生活的安全浓度,为治理提供依据,用废水对鱼类进行诱发微核试验,确定各污染源是否含有“三致”物质,并进一步找出废水浓度与微核出现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概述我室在激光微束新技术方面取得的若干研究进展:1)YAG激光器采用BBO晶体腔外倍频;2)实现了一种新的带空间滤波器的激光聚焦系统;3)研制成一种新型的长工作距、短焦距聚焦物镜;4)设计了高倍率的电视图像监测系统;5)研制成功“激光微束细胞辐照仪系统”,其最小聚焦光斑直径≤0.6μm(在6943(?)时);6)研制成功“激光微束细胞打孔仪系统”,其最小打孔直径≤1μm.  相似文献   

6.
金针菇菌丝断片单细胞诱变育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金针菇菌丝进行机械破碎,再经棉柱过滤后,获得了菌丝断片单细胞悬液,利用紫外线及亚硝酸对其诱变。发现不同菌龄菌丝断片对紫外线的敏感性较亚硝酸低;存活率曲线中,两种诱变处理均出现了一段平台期,此时致死率约在30% ~40%;利用透明圈法测定正变率后发现,两种处理中较高的正变率都出现在平台期之后,即亚硝酸诱变在40s~50s,紫外诱变在120s~140s;传代实验证明获得的突变株遗传性状较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探讨环境物质诱变效应实验技术的可行性。方法:利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应用水样及中药提取液诱变蚕豆根尖微核进行实验方法研究,同时辅以水的理化检验指标,进一步找出水中化学成分与微核的关系。结果:化学毒物有致突变性,而某中药提取液有抑制突变的作用。结论:作为化学毒物致突变性和中药提取液抑制突变研究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是经济实惠的,为今后此方面的研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陈泰 《安徽科技》2000,(8):13-15
随着激光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应用已遍及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而其中人们特别关注的,则是激光技术在以细胞工程和基因为中心的微观生物工程领域中的应用。激光陷阱和激光微束为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实用的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9.
激光微束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光微束技术是激光技术在遗传学和生物学领域中获得许多成功应用之后形成的一门属于边缘学科的新技术,本文简述激光微束系统的研究进展以及它在遗传学,生物学领域中的若干新应用.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构建一种用于细胞非接触操作的激光微束系统。该系统由 Nd:YAG激光束经声压、热膨胀、汽化等综合效应实现的光刀和 He- Ne激光束经光学动力学效应实现的光镊组成。将两激光束耦合到显微镜中 ,实现了生物细胞的捕获、移动、翻转、打孔等一系列操作。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形成光镊所必需产生梯度力场的条件和形成光刀对能量的要求 ,进行了系统的总体设计、关键部件设计和选择 ,构建了一套激光微束操作实验系统 ,得到了预期的试验结果。在该系统上成功地实现了非接触细胞操作 ,并对染色体进行了切割。  相似文献   

11.
激光微束在鱼类受精卵上打孔,导入外源基因,是鱼类高新技术育种的途径之一。该技术与生物化学和显微注射方法比较,具有定位准确、操作简便、可对靶体进行选择等优点。我们以埃及胡子鲶(Clariasleather)和苏氏芒鲶(Pangasiussutchi)两...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几种化学物质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形成的影响,并探讨了微核细胞率与处理浓度,处理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激光微束的动力学效应是近十年来量子光学领域中最前沿的研究课题。本文从激光动力学效应研究的历史沿革和原理出发,介绍了激光微束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的现状和进展,可以预见,此项技术的研究,将在生物工程的研究手段上产生重大突破,并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He—Ne激光对地衣芽孢杆菌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二种酚类对蚕豆根尖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蚕豆根尖微核方法,检测了二种酚根尖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从0.1ug/ml至0.75ug/ml各浓度组中,微核总数及微核率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01),且1.4—对二苯酚有更强的诱变作用。二者的微核率与处理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均呈正相关(r=0.9896;r=0.9902)。本文为酚类的生产和应用提供了毒理指标。  相似文献   

16.
物理因子对微生物诱变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微生物与食品卫生、医药健康、生态环境、资源使用、农畜牧业等多方面息息相关.用于工业生产上的微生物主要是从自然界筛选或选育的,为了获得优质、高产、低耗的工业微生物,人们尝试采用各种物理因子对微生物进行诱变处理的试验研究,并获取成功,其中有些经诱变的微生物菌株已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中.介绍了近几年人们用激光、电磁波、离子束等几种物理因子对微生物进行处理得到的一些研究成果及基本机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正> 环境污染物对于人类和其它生物体最为严重的影响是引起细胞遗传物质的损伤。染色体畸变,分析可以较为准确、灵敏地反映外界因素对生物体的损伤效应,因此、该技术被广泛地用于遗传毒理学研究和诱交剂的筛选等工作中。本文研究了丝裂霉素 C(mito-mgcin C,MM-C)诱发的蚕豆根尖细胞染色体畸变,旨在了解此种诱变剂的作用特点及  相似文献   

18.
19.
不同剂量的He—Ne激光辐照Insa鸡骨髓培养细胞,40mW×10′~60′不能诱导微核产生.培养细胞中吸收亚甲蓝时,同样辐照条件,微核率明显提高,t测验结果P<0.01.  相似文献   

20.
紫露草微核技术对两种保鲜剂的诱变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某些用在果蔬保鲜上的杀菌剂,其毒性和诱变性对人类健康均可能存在危害,但人们常常只注重其毒性而忽视其诱变性。以紫露草微核技术对苯来特和托布津在其最低有效浓度(0.1%和0.07%)下进行诱变试验,以未加氯的自来水作空白对照,马来酰肼(MH)为阳性对照。结果表明:苯来特(0.1%)的突变率与空白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且有许多四分体核、质分辨不清(均染深色),浓度稀释至0.05%的突变率比0.10%的还要高,但核、质分辨不清的四分体很少,这表明它不仅是一种强的诱变剂,而且可破坏内膜系统,使细胞质和核内物质混合。托布津在试验中表现出的诱变性亦极强,结果表明,也是一种诱变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