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斑马鱼幼鱼为研究对象,研究异烟肼对幼鱼发育毒性和行为学的影响。 用不同浓度的异烟肼分别处理发育至72 hpf的斑马鱼幼鱼,观察幼鱼的死亡率、畸形率及形态变化,分析幼鱼行为学轨迹。 异烟肼(≥4 mmol/L)对斑马鱼幼鱼有致死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强。异烟肼对斑马鱼幼鱼的发育过程有致畸作用,表现为脊柱弯曲、卵黄囊吸收延滞、心包水肿、鱼鳔缺失、体长发育延迟和器官空泡化等。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异烟肼组幼鱼行为轨迹减少,运动次数和运动速度显著降低。结果表明,异烟肼(≥4 mmol/L)对斑马鱼幼鱼具有致死和致畸作用,对幼鱼的运动行为有抑制作用,并且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细胞增殖实验(MTT)研究不同浓度芦荟大黄素(Aloe emodin,AE)对人宫颈癌细胞SiHa生长的抑制作用,并将SiHa细胞注入48 hpf的斑马鱼胚胎卵黄囊,建立斑马鱼移植瘤模型,然后用不同浓度AE进行处理,考察肿瘤细胞在斑马鱼体内的增殖和迁移情况。结果显示,AE对SiHa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随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呈明显上升趋势,表现出一定的浓度 时间 效应依赖关系;体内实验表明AE对斑马鱼移植瘤的增殖和转移具有抑制作用。本研究表明,AE具有开发成抗宫颈癌药物的潜能,同时斑马鱼移植瘤模型也可以成为宫颈癌研究和药物评价的重要模型。  相似文献   

3.
邻苯二甲酸酯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联合毒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48 h单一毒性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EHP)4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暴露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以造成胚胎发育畸形甚至死亡,具有特定最敏感的毒理学终点;4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单独作用时毒性大小顺序依次为DBPDEHPDEPDMP;在4种PAEs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混合暴露正交试验中,DBP和DEHP存在交互作用,对其致死毒性和发育毒性影响最大;DBP虽然对斑马鱼胚胎的致死毒性和发育毒性影响不明显,但DBP可导致胚胎发育的严重畸形。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对斑马鱼发育的量-毒关系。用不同浓度的异烟肼分别处理发育至2 hpf(hour post fertilization)的斑马鱼胚胎,观察胚胎和幼鱼的死亡率、孵化率、畸形率、体长及形态学变化。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异烟肼对斑马鱼有明显的发育毒性,能导致斑马鱼发育迟缓和畸变。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小于6 mmol/L)异烟肼对斑马鱼无发育毒性,高剂量(≥32 mmol/L)异烟肼显著抑制胚胎的孵化率,并有明显的胚胎致死效应和致畸效应。斑马鱼死亡率和畸形率均随给药剂量的增加和给药时间的延长而升高。本实验条件下,异烟肼的最大无毒性效应浓度为2 mmol/L。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苍耳子提取物对斑马鱼胚胎发育及运动行为的影响,取受精后12/24 h斑马鱼胚胎,将胚胎分别置于不同浓度苍耳子提取物溶液中,在作用不同时间后,显微镜下统计孵化率、死亡率和心率;取受精后120 h斑马鱼胚胎,用不同浓度苍耳子提取物处理60 min后,利用行为学分析系统统计各组斑马鱼在0~10、10~20、20~30 min内行为轨迹,基于游行距离与游行时间得到游行速度,并统计转圈值。结果表明,苍耳子提取物对受精后12 h斑马鱼胚胎的发育有毒性,使斑马鱼胚胎的孵化率降低,在提取物浓度大于15μg/mL时,孵化率低于40%;0.93μg/mL苍耳子提取物可提高24 h斑马鱼胚胎的心率(P≤0.01),当提取物浓度大于7.5μg/mL时,心率显著性降低(P≤0.01);在行为学分析中发现,当苍耳子提取物浓度大于3μg/mL时,游行速度与转圈均值明显增加。研究认为,苍耳子提取物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有毒性作用,能够兴奋斑马鱼胚胎心率并增加其游行速度。  相似文献   

6.
用四种不同的溶剂从中药大黄中提取分离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寻找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提取的有效溶剂.用正交试验法对得到的有效溶剂进行提取工艺研究,结果显示:以乙醇提取方法较佳.  相似文献   

7.
以野生型及转基因Tg(lyz:EGFP)斑马鱼幼鱼为研究对象,研究氯霉素对斑马鱼幼鱼的发育毒性及对免疫细胞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氯霉素分别处理72 h,观察斑马鱼幼鱼的生存率、畸形率和形态变化,以及标记绿色荧光免疫细胞在斑马鱼幼鱼中的数量。结果显示,随着氯霉素浓度(≥100 mg/L)的升高和暴露时间的延长,斑马鱼的存活率和孵化率降低,死亡率升高;氯霉素对斑马鱼幼鱼的致畸作用,主要表现为心包水肿、卵黄囊水肿、脊柱弯曲;通过对Tg(lyz:EGFP)品系的观察,发现氯霉素(≥75 mg/L)可以降低斑马鱼幼鱼免疫细胞的数量。研究表明,氯霉素对斑马鱼幼鱼的致畸和致死作用具有剂量、时间依赖性,并可以导致斑马鱼幼鱼的免疫细胞数量减少,具有免疫毒性。  相似文献   

8.
比较了GD-3、GD-4和GD-10三种吸附树脂对芦荟提取物的分离效果,确定了以GD-10大孔吸附树脂为固定相,梯度浓度乙醇溶液为流动相的低压柱色谱分离模式.通过实验确定分离条件为上样速度为2.0mL/min,上样浓度为5.0g/L,制备型色谱的洗脱速度为20mL/min,分析型色谱洗脱速度为<1.OmL/min,优选了以60%乙醇溶液为溶剂超声波多次提取法,利用上述分离条件,将分离出的芦荟大黄素,UV-V、IR、^1HNMR和MS对其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
芦荟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分别研究了芦荟叶皮、芦荟凝胶和芦荟全叶的提取物对HepG2细胞和BALB/c3T3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芦荟提取物对受试细胞没有产生毒性作用,由此可知芦荟产品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采用0(对照),10,20,40,80,160mg/L的甲拌磷给受精后4h的斑马鱼胚胎进行染毒,观察斑马鱼胚胎发育全过程,并在96h摄像,结果表明:斑马鱼卵在24h,48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5.63mg/L,14.96mg/L.染毒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尾部弯曲、心律消失、发育停止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以斑马鱼作为动物模型,通过胃肠道蠕动功能分析、胃肠道内皮细胞分泌功能检测和肠粘膜组织形态学观察等,对阿司匹林的胃肠道毒性做了初步分析。研究发现,阿司匹林浓度为50 μg/mL时,可以加快斑马鱼胃肠道的蠕动;浓度为50 μg/mL或100 μg/mL时,虽然斑马鱼肠粘膜的组织形态未受损害,但是位于肠粘膜上的杯状细胞的分泌功能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斑马鱼胚胎对化学品暴露高度敏感,同时具有许多其他动物模型所没有的优势,因此,在毒理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除化学品浓度外,在毒性检测中还需要考虑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如胚胎膜屏障作用、胚胎暴露时间、化学品的性状及不同化学品间的相互作用。目前,胚胎毒性评价方法由表型的观察逐渐向分子水平发展,更加侧重于对化学品作用机理的研究,使斑马鱼胚胎在毒性检测中具有更高特异性和灵敏性。  相似文献   

13.
探讨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对阿司咪唑诱导斑马鱼胚胎心脏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发育正常的48 hpf斑马鱼胚胎作为实验模型,加入阿司咪唑(4 μmol/L)后再加入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处理上述胚胎,于72 hpf观察胚胎心脏的形态、心率及静脉窦 动脉球(SV BA)的变化。结果发现阿司咪唑模型对照组在给药后出现心脏损伤现象,包括心包水肿、心脏周围血细胞堆积、心率减慢和SV BA间距的缩短,白藜芦醇给药组对上述损伤情况改善明显,并且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阿司咪唑诱导的心脏毒性作用明显减小。研究认为白藜芦醇对阿司咪唑诱导的斑马鱼心脏毒性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药物研发领域,建立经济、有效的药物早期安全性评价技术已成为当前国内外的迫切需求。斑马鱼作为常用的三大模式动物之一,是一种理想的药物早期安全性评价模型。采用该模型对新药进行早期安全性评价可以提高药物早期毒性预测的可靠性和灵敏度,缩短新药研发周期,降低新药研发成本,提高新药研发成功率。本文综述了斑马鱼模型在药物早期安全性评价,如一般毒性评价、发育毒性评价、神经毒性评价、器官毒性评价、生殖毒性评价等中的作用。随着生物与医药技术的发展,斑马鱼在药物研发的早期安全性评价领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并推动药物研发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应用水螅细胞重聚技术检测秋水仙碱和乙醇对动物产生的发育毒性和致畸危害,并且探讨这种检测技术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