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金勇  苗青  张彪  曹志峰 《化学进展》2008,20(6):918-930
介绍了Bola型表面活性剂独特的结构特征与性质,概述了由Bola型两亲分子在气液界面自组装形成的单分子膜及囊泡的特征。重点综述了Bola型表面活性剂的合研究进展,并对其在纳米材料、药物缓释、生物矿化、光化学修饰及抑止金属腐蚀等方面的应用作了介绍。最后对其研究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电容滴定法测定自组装膜表面酸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蓓  杨秀荣 《分析化学》2002,30(5):627-631
利用本实验室自制的电容法时测量装置对巯基丙酸自组装膜的表面酸度进行电容滴定研究,相对于先前的测量和滴定技术。本方法可同时对界面电容值和溶液的PH值进行实时测定。同时对影响电容测定和自组装膜表面pKa值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滴定结果和文献报道相近,证明了测定方法和仪器的可靠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表面活性剂界面自组装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贻建苑世领  徐桂英 《化学通报》2004,67(11):813-818,840
主要介绍了表面活性剂在液/液、气/液和固/液界面的自组装,详细讨论了分子动力学模拟在表面活性剂界面自组装体系的应用,指出了近年来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氧化物表面自组装体系的原理及特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分子从溶液中自发地吸附到氧化物表面形成单分子胶束、双分子胶束和混合胶束,该体系对许多疏水性有机化合物以及经螯合有机基团的金属离子具有很强的吸附富集作用,本文根据不同自组装体系的结构分类详述了它们在分析化学和环境化学中应用研究,并且展望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6.
用一种廉价的电解方法制备了纳米银膜,并详细研究了在这种银膜上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果.结晶紫为本实验的检测性分子.通过实验发现,这种银膜用便携式拉曼光谱仪测试并计算出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增强因子为603,并对结晶紫的最小检出限为0.1nmol/L.  相似文献   

7.
姜武辉  金美花  王国杰  江雷 《化学学报》2009,67(13):1417-1420
通过化学吸附自组装的方法, 将小分子量的偶氮苯分子自组装到平滑硅基底表面, 其表面接触角为83.7°. 微结构化硅基底表面的偶氮苯单层膜上表现出超疏水的特性, 接触角达到了151.9°. 经过紫外光照射后, 该表面的接触角没有发生明显的降低.  相似文献   

8.
表面引发聚合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面引发聚合反应作为一种新的聚合反应可广泛应用于固体基底的表面修饰与改性。结合分子自组装技术,几乎各种类型的聚合反应都有可能在固体基底表面进行。本文对表面引发聚合反应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反应类型、实验方法、研究动向以及在合成聚合物刷、形成图案化聚合物薄膜等方面的应用与发展前景作了介绍与讨论。  相似文献   

9.
通过简单浸泡的方法在铜基底上制备出了具有微纳米复合结构的氧化铜, 再利用混合硫醇溶液[含HS(CH2)9CH3和 HS(CH2)11OH]对浸泡后的表面进行修饰, 通过控制溶液中HS(CH2)11OH的浓度, 制备出一系列具有不同浸润性的铜表面, 实现表面从超疏水到超亲水的有效调控. 研究发现, 表面浸润的可控性源于表面复合结构与不同化学组成的协同作用, 微纳米复合结构的存在为表面浸润性的调节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单壁碳纳米管在金表面的图形化组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湿法化学组装技术在金表面得到了图形化的单壁碳纳米管阵列.在混酸氧化条件下,初合成的交缠状态的单壁纳米管被截短成带有羧基等功能化末端的短管.这些功能化的短管在缩合剂DCC的作用下与氨基/甲基图形化表面进行缩合反应时,纳米管将选择性地结合到氨基区域从而形成规则的纳米管阵列.  相似文献   

11.
张希 《高分子学报》2007,(10):905-912
概述了作者及其研究群体发展的基于氢键、配位键和共价键的聚合物交替沉积组装方法.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将溶液中的超分子组装与界面交替沉积相结合的非常规界面交替沉积组装方法.通过结构构筑与功能组装的结合,实现了不同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可控调节,包括仿生矿化、超疏水涂层、可控组装与释放、表面分子印迹等.这些研究结果对发展基于聚合物多层膜的表面分子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电流滴定法对自组装膜表面酸碱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有序分子自组装体系在基础研究和应用领域均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选择末端可以解离的自组装分子而制成的自组装膜 ,可以方便地通过调节底液的 p H值来控制膜体系的荷电状况 [1] ,这在利用静电作用吸附蛋白质 [2 ] 、多肽 [3] 、 DNA[4 ] 、聚电解质 [5] 、金属离子及其它物种 [6] 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精确测定表面解离常数 (即表面 p Ka)和控制自组装膜表面的荷电状况 ,无疑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均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 ,一些方法如接触角滴定 [7] 、微分界面电容 [8] 、电流滴定法 [9,10 ] 以及 AFM的力曲线滴定 [11,12 ]被用于表面…  相似文献   

13.
表面功能化聚苯乙烯纳米微球的制备及自组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表面富含羧基的聚苯乙烯纳米微球,采用热分析、红外、透射电镜和X射线粉末衍射仪等对其进行了结构和性能表征;并用自组装的方法将其在玻璃表面组装成膜.考察了制备条件,通过对自组装薄膜原子力显微镜形貌图的分析,确立了最佳组装方案.  相似文献   

14.
季瑗  周群  李晓伟  周耀国  庄严  郑军伟 《分析化学》2004,32(8):1050-1052
应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了吸附于粗糙银电极表面的对巯基苯甲酸。对巯基苯甲酸以去质子的形式通过巯基端进行吸附,表面Ag-S键的形成及羧基的结构改变直接影响苯环的电子结构。羧基的振动谱峰均对其质子化较为敏感,其峰强度随pH值的变化表明吸附态对巯基苯甲酸的pKa约为5.9。铜离子可与吸附对巯基苯甲酸形成表面络合物,配位反应与羧基的质子化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制备了香菇多糖羧甲基衍生物,再通过化学接枝方法利用共价键将羧甲基香菇多糖固定在氨基化聚乳酸基材表面,得到羧甲基香菇多糖化学接枝修饰的聚乳酸材料.此外,通过在氨基化聚乳酸基材表面进行羧甲基香菇多糖与壳聚糖的层层自组装,得到生物多糖层层自组装修饰的聚乳酸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水接触角测量仪、抗菌活性测试、溶血试验和血栓试验等方法对被修饰聚乳酸材料的表面性能和生物性能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2种表面修饰方法得到的羧甲基香菇多糖修饰的聚乳酸材料的亲水性、血液相容性以及对大肠杆菌抗菌活性得到改善.与化学接枝方法相比,经过羧甲基香菇多糖与壳聚糖层层自组装修饰的聚乳酸材料具有更好的亲水性、血液相容性和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6.
二硫代乙二酰胺合镍在硫化镉纳米晶表面的逐层配位组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dS nanocrystals, which were surface modified by poly (nickel dithioxamide) [Ni(DTO)]n, were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TEM image showed that the shape and the outward aspect of the modified CdS sample were essentially the same as those of the original material and no impurities were found. The characteristic IR peaks at 1 513cm-1 and 870 cm-1 confirmed the success in assembling [Ni(DTO)]n on the surface of CdS. For XPS spectra, the characteristic bands of Ni2p3/2 and Ni2p1/2 appeared at 856 eV and 877 eV indicating the nickel in Ni(Ⅱ) oxidation state. The solid state electronic spectra showed the improvement in surface energy gap, which was changed from 2.38 eV to below 1.91 eV.  相似文献   

17.
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研究了在粗糙化银电极表面吸附的异亮氨酸自组装单层膜结构及其表面性质随溶液酸碱性和电极电位改变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溶液pH值的变化并没有显著改变异亮氨酸分子在银电极表面以去质子化羧基吸附为主的特征.借助于高氯酸根离子这一SERS光谱探针,对异亮氨酸单分子膜的表面酸碱性质进行了表征和分析.而就电位改变对该单分子膜结构的影响而言,在所研究的电位范围内,单分子膜中的异亮氨酸分子是通过去质子化羧基与氨基两个位点而吸附的,且吸附作用随电位负移而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 ,自组装膜的研究不断引起人们重视[1] .一方面 ,其兴趣可能源于纳米级器件的组装 ,如生物传感器等 [2 ] ;另一方面 ,它可作为研究摩擦学 [3]、生物膜模拟 [4 ]和微观浸润性的模型体系 [5] .树枝状分子的结构可在分子水平上精确控制 ,是很有潜力的纳米构筑基元 [6 ] .不同于常规的自组装膜构筑基元 ,树枝状分子的特殊结构使其在金属表面形成某些特殊的组装结构成为可能 .结合界面分子自组装技术和树枝状分子化学 ,国内外已有机构开展了树枝状硫醇的自组装膜的研究[7~ 9] .我们曾发现一种聚醚树枝状硫醇分子在金表面形成的自组装单层…  相似文献   

19.
无机物表面引发聚合反应制备端接枝聚合物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峰  刘维民 《化学进展》2002,14(2):141-145
无机物表面引发聚合反应是聚合物合成化学的又一新领域。分子自组装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种类型的聚合反应都有转移到固体表面进行的可能。本文综述了无机物表面引发聚合反应用于制备高键合密度端接枝聚合物膜的研究进展,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20.
OTS自组装单分子膜在玻璃表面形成过程的AFM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十八烷工碱氯硅烷在玻璃表面自组装形成单分子膜的过程。通过对样品表面的显微图像,表面平均粗糙度及前进接触角的测量分析,揭示了自组装单分子膜在玻璃表面的生长规律,并探索反应初期玻璃表面的吸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