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水热法合成两个新的混配的配位聚合物[M(bipy)(Metha)2]n·nH2O(M=Ni,1;Co,2;bipy=4,4’-联吡啶;Metha=甲酸),并对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结果表明,2个配合物为单斜晶系,C2/c空间群。配合物12具有相似的三维网状结构。配体Metha以2种不同的类型与M2+离子配位,一种是Metha中的2个氧原子作为桥联配位原子,连接着由bipy作为双基配体连接2个不同的金属离子构成的链,另一个Metha中的羧基氧只有1个氧原子与金属离子配位,使配合物构成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2.
由硫酸镍和癸二酸(C10H18O4)合成了配合物:[Ni(C10H16O4)(H2O)4].1.5H2O,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对其进行表征,用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Cmca,晶胞参数:a=0.753820(10)nm,b=1.076 97(2)nm,c=4.130 42(8)nm,晶胞体积:V=3.353 25(10)nm3,晶胞内结构基元数Z=4,分子量Mr=358.02,电子数F(000)=1 528,密度Dc=1.418 g·cm-3,吸收系数μ(Mo Kα)=1.195 mm-1。  相似文献   

3.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一个新的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Mn(C2O4)(bimb)]n·0.25nH2O(H2C2O4=草酸,bimb=1,4-双(咪唑基-1-基)丁烷)。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在晶体结构中,锰原子为六配位与来自2个不同的C2O42-配体上的4个羧基氧原子和来自2个bimb配体上的2个氮原子配位,呈现畸变的八面体几何构型。  相似文献   

4.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一个新的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Mn(C2O4)(bimb)]n.0.25nH2O(H2C2O4=草酸,bimb=1,4-双(咪唑基-1-基)丁烷)。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在晶体结构中,锰原子为六配位与来自2个不同的C2O42-配体上的4个羧基氧原子和来自2个bimb配体上的2个氮原子配位,呈现畸变的八面体几何构型。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热方法,用含硫二羧酸配体4-((carboxymethyl)thio)benzoic acid(H2L)和4,4'-联吡啶(4,4'-bipy)分别与CoCl2·6H2O和MnCl2·4H2O反应,合成了2个二维配位聚合物{[Co(μ3-L)(4,4'-bipy)]·H2O}n(1)和{[Mn(μ-L)(4,4'...  相似文献   

6.
利用2,5-吡啶二酸分别与两种具有不同长度的柔性双咪唑配体,在同样的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两例结构完全不同的镍(Ⅱ)配位聚合物Ni2(2,5-pdc)_2(L1)_2(H_2O)_2·6H2O(1),Ni(2,5-pdc)(L_2)(H_2O)·H_2O[2,5-pdc=2,5-吡啶二酸,L1=1,4-二(1-咪唑基)丁烷,L2=1,6-二(1-咪唑基)己烷](2).配合物1是三维4-连CdSO_4拓扑网格,Schlfli符号为(6~5·8).而配合物2是由一维螺旋链[Ni(L_2)]n和一维[Ni(2,5-pdc)]n链构筑而成的环-环相扣的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7.
以3,5-二(苯并咪唑基)吡啶(L)、间苯二甲酸(m-H2BDC)、4-羧基肉桂酸(H2CCA)、ZnSO4·7H2O和Cd(NO3)2·4H2O为原料,使用溶剂热方法合成了两个配位聚合物[Zn(L)(m-BDC)](1)和[Cd(L)(CCA)]·2H2O(2),利用红外、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和X-射线粉末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对结构进行了测定,并研究了配合物的荧光性质。在配合物1中,L与金属离子连接形成了一维(1D)链结构,而间苯二甲酸根离子与金属离子构成了一个M2(m-BDC)2(M=金属离子)的单元。一维链之间通过M2(m-BDC)2单元连接形成二维网状(2D)结构。在配合物2中,和配合物1类似,L与金属离子连接形成一维链,但与1不同的是羧酸配体与金属离子配位也构成了一维链结构,两种一维链通过配位作用连接构成二维结构。  相似文献   

8.
通过水热方法,以2,4,4′-联苯三羧酸(H3btc)和2,2′-联吡啶(2,2′-bpy)与CoCl2·6H2O反应,合成了1个具有三核钴单元的三维配位聚合物[Co1.5(btc)(2,2′-bpy)0.5(2H2O)]n,并对其结构和磁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该聚合物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I2/a空间群,a=1.774 4(4)nm,b=1.142 3(2)nm,c=1.890 8(4)nm,β=105.18(3)°,V=3.698 5(13)nm3,Dc=1.745 g·cm-3,Z=8,R=0.048 4,wR=0.085 2(I2σ(I))。来自4个不同btc3-配体的4个羧基连接相邻的3个钴(Ⅱ)离子形成了1个三核钴(Ⅱ)的结构单元。这些三核钴(Ⅱ)的结构单元又通过btc3-配体与钴(Ⅱ)离子的配位作用形成了1个三维的框架。研究表明,该聚合物中相邻钴(Ⅱ)离子之间存在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乙酰丙酮与1,2-二(邻氨基苯氧基)乙烷缩合制得Schiff碱配体L;L与CoCl2.6H2O反应合成了席夫碱钴(Ⅱ)配位聚合物[CoLCl2]n(1),其结构经IR,XRD和元素分析表征。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n,晶胞参数a=9.923(8),b=12.362(9),c=11.736(8),β=94.583(12)°,V=1 434.9(17)3,Z=2,Dc=1.246g.cm-3,R1=0.049 5,wR2=0.152 3。1中每个Co(Ⅱ)的配位环境均为扭曲四面体,每个配体L通过其两臂乙酰丙酮亚胺单元的端基氧原子同两个金属离子配位桥联形成一维链结构。  相似文献   

10.
通过水热方法合成了一个新的化合物[Co2(L)2(1,5-PDC)2].0.5H2O(L为邻菲啰啉衍生物2-(2-fluorophenyl)-1H-imidazo[4,5-f][1,10]phenanthroline,1,5-PDC为庚二羧酸阴离子),并对该化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该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C104H86Co4F4N16O17,a=1.108 2(5)nm,b=1.390 2(4)nm,c=1.601 7(6)nm,α=90.806(5)°,β=93.429(3)°,γ=111.312(5)°,V=2.293 0(15)nm3,Z=1,R=0.059 7,wR=0.160 8。在该化合物中,1,5-PDC阴离子桥联着相邻的钴离子从而形成了一维链状结构。存在于相邻链之间的π-π相互作用使一维链形成了二维超分子结构。此外,N-H…O和O-H…N氢键进一步地稳定了此二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1.
以1,2,3-三氮唑基杂环多羧酸H_3ctia(H_3ctia=5-(4-carboxyl-1H-1,2,3-triazol-1-yl) isophthalic acid)为配体合成了一系列三维镍(Ⅱ)-镧(Ⅲ)混金属配位聚合物[Ln_2Ni(tia)_4(H_2O)_4]_n(Ln=La (1)、Ce (2)、Pr (3)、Nd (4)、Sm (5)、Eu (6)、Gd (7)、Tb (8)、Dy (9))和{[Yb_2Ni(tia)_4(H_2O)_2]·2H_2O}_n(10)(tia=5-(1H-1,2,3-triazol-1-yl)isophthalate)。X射线单晶衍射测试表明,配合物1~10皆具有三维网格结构,其中配合物1~9同构,而配合物10的组成与1~9一样,但晶体学结构则完全不同。在可见光区域,化合物5、6、8和9分别出现了Sm、Eu、Tb和Dy的特征发射峰,其中配合物6、8和9的荧光寿命分别为234、598和2.96μs;在近红外区域,配合物4、9和10分别出现了Nd、Dy和Yb的特征发射峰,对应的荧光寿命分别为4.25、3.42和5.66μs。  相似文献   

12.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一个新的配位聚合物[Zn(C2O4)(1,3-bix)]n(1,H2C2O4=草酸,1,3-bix=1,3-双(咪唑基-1-甲基)-苯)。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在晶体结构中,锌原子为六配位与来自2个不同的C2O42-配体上的4个羧基氧原子和来自2个不同的1,3-bix配体上的2个氮原子配位,呈现畸变的八面体几何构型。而且该配合物通过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扩展成三维超分子网状结构。此外还研究了它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3.
以1,3-双(2-甲基-1H-咪唑-1-基)丙烷(BMIP)、2,3,5,6-四氟对苯二甲酸(1,4-BDF)和Zn(NO3)2·6H2O为原料,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一例结构新颖的Zn(Ⅱ)配位聚合物:{[Zn(1,4-BDF)(BMIP)·H2O]}n,并用元素分析(EA)、热重分析(TGA)、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配位聚合物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位聚合物具有独特的1维环状锯齿链结构。光催化降解实验表明,配位聚合物对罗丹明B(Rh B)和亚甲基蓝(MB)表现出良好的光催化降解性能,降解效率分别为79.7%和93.9%。此外,固体荧光测试结果表明,配位聚合物具有较强的荧光发射性质并且对苯胺(Aniline)和硝基苯(NB)具有良好的荧光传感性能,最低检测限分别为5.58×10-3 mol/L和5.43×10-3 mol/L。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1个铜配位聚合物{[Cu2(Imazameth)2(bipy)](ClO4).CH2OH.H2O}n(1,Imazameth=(+/-2-(4-异丙基-4-甲基-5-氧-2-咪唑啉-2-基)-5-甲基烟酸,又称甲基咪草烟;bipy=4,4′-联吡啶)。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IR,荧光性质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晶体结构表明: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并且其不对称单元中包含水和乙醇分子。配合物1是由桥联配体4,4′-联吡啶和甲基咪草烟连接成"瓦楞"形层状结构,并通过分子内N-H…O氢键和分子间O-H…O氢键拓展成三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1有较强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5.
由5-(3-吡啶基)间苯二甲酸(H2pyip)为配体合成了一个Cd配位聚合物[Cd(pyip)(H2O)2]n(1)(H2pyip=5-(3-吡啶基)间苯二甲酸),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IR,热分析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法表征。晶体结构表明:配合物1属于六方晶系,P61空间群,配合物1中心镉原子是略微变形的八面体构型,该化合物通过5-(3-吡啶基)间苯二甲酸连接成了三维网格结构。配合物1的荧光测试表明它具有绿色荧光。  相似文献   

16.
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3个新的配位聚合物{[Mn3(oba)3(bib)(DMF)(H2O)]·DMF}n(1)、[Co(Hoba)2(bib)]n(2)和{[Co(aip)(bib)]·DMF}n(3)(bib=1,4-双(咪唑-1-基)苯,H2oba=4,4′-二苯醚二甲酸,H2aip=5-氨基间苯二甲酸,DMF=...  相似文献   

17.
以间苯咪唑(1,3-bib)和间苯二甲酸(H2MPA)为配体,在温和的水热条件下,合成了Co(Ⅱ)的2个配位聚合物{[Co(H2O)2(1,3-bib)(MPA)]·H2O}n (1)和{[Co2(1,3-bib)2(MPA)2]·5H2O}n (2),分别用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IR和热重等手段对它们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位聚合物1为1D层状结构,属于正交晶系,Pnma空间群;配位聚合物2为双核2D结构,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在室温下研究了它们的光学性质。  相似文献   

18.
以间苯咪唑(1,3-bib)和间苯二甲酸(H2MPA)为配体,在温和的水热条件下,合成了Co( Ⅱ)的2个配位聚合物{[Co(1,3-bib)(MPA)(H2O)2]·H2O}n(1)和{[Co2(1,3-bib)2(MPA)2]·5H2O}n(2),分别用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IR和热重等手段对它们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位聚合物1为1D层状结构,属于正交晶系,Pnma空间群;配位聚合物2为双核2D结构,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在室温下研究了它们的光学性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四水合氯化锰(II)与2,6-萘二酸在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的反应,获得了一种新的配位聚合物[Mn2~(NDC)2~(DMF)2(H2O)]n*nDMF (1). 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该配位聚合物属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晶胞参数a=1.8334(2) nm, b=1.6046(17) nm, c=2.3706(3) nm, V=6.974(13) nm3, Z=8, Dc=1.471 g/cm3, Mr=772.50, μ=0.790 mm-1, F(000)=3176, S=0.951, (Δ/σ)max=0.001, Δρmax=0.539, Δρmin=-0.351,最后的一致性因子为R=0.0335, wR=0.0859.八面体锰(II)离子与2,6-萘二酸配体的连接导致形成了无限的三维网状结构.该网状结构在b轴方向具有一维的菱形孔道(0.7 nm×1.2 nm),孔道的空穴被配位和非配位的溶剂分子所填充.  相似文献   

20.
通过水热方法,以2,4,4’-联苯三羧酸(H3btc)和2,2’-联吡啶(2,2’-bpy)与CoCl2·6H2O反应,合成了1个具有三核钴单元的三维配位聚合物[Co1.5(btc)(2,2’-bpy)0.5(2H2O)]n,并对其结构和磁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该聚合物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I2/a空间群,a=1.7744(4)nm,b=1.1423(2)nm,c=1.8908(4)nm,β=105.18(3)°,V=3.6985(13)nm3,Dc=1.745g·cm-3,Z=8,R=0.0484,wR=0.0852(I>2σ(I))。来自4个不同btc3-配体的4个羧基连接相邻的3个钴(Ⅱ)离子形成了1个三核钴(Ⅱ)的结构单元。这些三核钴(Ⅱ)的结构单元又通过btc3-配体与钴(Ⅱ)离子的配位作用形成了1个三维的框架。研究表明,该聚合物中相邻钴(Ⅱ)离子之间存在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