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2,4-二氨基-6-(2′-吡啶基)均三嗪和高氯酸铜髤反应合成了一个配合物:[Cu(H2O)(PyTA)2](ClO4)2[PyTA=2,4-二氨基-6-(2′-吡啶基)均三嗪]。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摩尔电导率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晶体属单斜体,P21/c空间群,其晶体学参数:a=0.980 24(6)nm;b=1.248 31(7)nm,c=2.157 27(11)nm;β=108.657(3)°;Z=4,V=2.501 0(2)nm3,R1=0.054 3,wR2=0.1506。另外,应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抗菌活性,通过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粘度测定及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作用。结果表明,与2,4-二氨基-6-(2′-吡啶基)均三嗪相比较,该配合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以插入模式与CT-DNA作用,并且在抗坏血酸存在下通过羟基自由基·OH切割pBR322DNA。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2,4-二氨基-(2-吡啶基)均三嗪和高氯酸铜(Ⅱ)反应合成了一个配合物:[Cu(H2O)(PyTA)2](ClO42[PyTA=2,4-二氨基-(2’-吡啶基)均三嗪]。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摩尔电导率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晶体属单斜体,P21/c空间群,其晶体学参数:a=0.98024(6)nm;b=12.4831(7)nm,c=21.5727(11)nm;β=108.657(3)°;Z=4,V=2.5010(2)nm3,R1=0.0543,wR2=0.1506。另外,应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抗菌活性,通过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粘度测定及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作用。结果表明,与2,4-二氨基-(2’-吡啶基)均三嗪相比较,该配合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以插入模式与CT-DNA作用,并且在抗坏血酸存在下通过羟基自由基·OH切割pBR322DNA。  相似文献   

3.
以2,4-二氨基-6-(2’-吡嗪)-均三嗪(PZTA)为配体,与CuCl2[n(PZTA)∶n(CuCl2)=1∶1]反应合成了一种新的铜配合物{[Cu(PZTA)2Cl]Cl(1)},其结构经IR,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11.600(2),b=12.700(3),c=14.600(3),β=102.80(3)°,V=2 097.423,Z=4,Dc=1.624 g·cm-3,μ=1.331 mm-1,F(000)=1 036.0,S=1.106,Rint=0.036,R1=0.034 2,wR2=0.088 6。1由一个Cu(Ⅱ),两个PZTA,一个配位Cl和一个游离Cl-构成。1通过弱相互作用和氢键作用堆积成二维层状结构和三维堆积结构。1的初始分解温度为300℃。  相似文献   

4.
以2,4-二氨基-6-(2 '-吡嗪)-均三嗪(PZTA)及甘氨酸为配体与高氯酸铜作用合成了配合物[Cu(H2O)(Gly)(PZTA)]ClO4(Gly=甘氨酸根).通过元素分析、测定摩尔电导率、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进行表征,并用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2.1896(3) nm,b=1.3083(2) nm,c=1.4654(4) nm,β=131.467(3)°,晶胞体积:V=3.1456(9) nm3,晶胞内结构基元数:Z=8,Dc=1.876 g·cm-3,最后的残差因子:R1=0.0374,wR2=0.1009.应用紫外光谱、溴化乙锭荧光探针及粘度测定等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作用.结果表明,主题配合物以部分插入方式与DNA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2,4-二氨基-6-(2′-吡嗪)-均三嗪(PZTA)及甘氨酸为配体与高氯酸铜作用合成了配合物[Cu(H2O)(Gly)(PZTA)]ClO4(Gly=甘氨酸根)。通过元素分析、测定摩尔电导率、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进行表征,并用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2.189 6(3)nm,b=1.308 3(2)nm,c=1.465 4(4)nm,β=131.467(3)°,晶胞体积:V=3.145 6(9)nm3,晶胞内结构基元数:Z=8,Dc=1.876 g.cm-3,最后的残差因子:R1=0.037 4,wR2=0.100 9。应用紫外光谱、溴化乙锭荧光探针及粘度测定等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作用。结果表明,主题配合物以部分插入方式与DNA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2′-吡啶基)苯并噁唑、甘氨酸和高氯酸铜髤为原料合成了新的三元配合物:[Cu(PBO)(Gly)(H2O)]ClO4(PBO=2-(2′-吡啶基)苯并噁唑,Gly=甘氨酸根)。应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摩尔电导率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测得该配合物晶体属正交晶系,Pca21空间群,晶胞参数:a=1.029 2(2)nm,b=1.032 9(2)nm,c=1.566 8(3)nm;Z=4,V=1.665 6(6)nm3,Dc=1.800 g.cm-3,F(000)=916。最终偏离因子:R1=0.042 6,wR2=0.101 3。利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抗菌活性,通过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粘度测定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作用。结果表明,与2-(2′-吡啶基)苯并噁唑相比较,该配合物对枯草杆菌(B.subtilis,G+),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G+),苏云金芽孢杆菌(B.thuringiensis,G+),水稻条斑病细菌(X.oryzae,G-),大肠杆菌(E.coil,G-)和沙门氏杆菌(Salmonella,G-)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并且以插入方式与DNA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2'-吡啶基)苯并噁唑、甘氨酸和高氯酸铜(Ⅱ)为原料合成了新的三元配合物:[Cu(PBO)(Gly)(H2O)]ClO4(PBO=2-(2'-吡啶基)苯并噁唑,Gly=甘氨酸根).应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摩尔电导率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测得该配合物晶体属正交晶系,Pca21空间群,晶胞参数:a=1.029 2(2) nm,b=1.032 9(2) nm,c=1.566 8(3) nm;Z=4,V=1.665 6(6) nm3,Dc=1.800 g·cm-3,F(000)=916.最终偏离因子:R1=0.042 6,wR2=0.101 3.利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抗菌活性,通过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粘度测定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作用.结果表明,与2-(2 '-吡啶基)苯并噁唑相比较,该配合物对枯草杆菌(B.subtilis,G+),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G+),苏云金芽孢杆菌(B.thuringiensis,G+),水稻条斑病细菌(X.oryzae,G-),大肠杆菌(E.coil,G-)和沙门氏杆菌(Salmonella,G-)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并且以插入方式与DNA作用.  相似文献   

8.
设计合成了新的(2-(2’-吡啶)苯并咪唑)(L-丙氨酸根)铜(II)配合物:[Cu(HPB)(L-Ala)(ClO4)(H2O)]2 H2O[HPB=2-(2’-吡啶)苯并咪唑,L-Ala=L-丙氨酸根].应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摩尔电导率、电喷雾质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对配合物的组成及结构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P21空间群,晶胞参数:a=1.1900(2)nm,b=0.80500(16)nm,c=1.9700(4)nm,β=94.78(3)°,Z=2,Dc=1.672 g cm-3,F(000)=968,残差因子R1=0.0427,wR2=0.1106[I>2σ(I)],S=0.999.在配合物分子中,2-(2’-吡啶)苯并咪唑和L-丙氨酸根以双齿配位方式在分子平面上与中心铜(II)离子配位,而水分子及高氯酸根单齿弱配位于分子轴向上,构成了一拉长的八面体结构.利用二倍试管稀释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抗菌活性,并且研究了配合物对pBR 322 DNA的断裂作用.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对枯草杆菌(B.subtilis,G+),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G+),大肠杆菌(E.coil,G-)和沙门氏杆菌(Salmonella,G-)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最小抑菌浓度为50~80μg mL-1,在维生素C存在下能够通过羟基自由基OH氧化断裂pBR 322 DNA双螺旋结构.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2个三元铜(Ⅱ)配合物:[ Cu(AMB)(L-Tyr)Cl]·1.2H2O(1)和[Cu2(AMB) 2(NAA)2Cl2]·H2O(2)[ AMB=2-氨甲基苯并咪唑,L-Tyr=L-酪氨酸,NAA=萘乙酸根],并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IR和UV-Vis对配合物1和2进行了表征.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了配合物1...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2个新的配合物:[Cu(NFA)(TBZ)(H2O)](NO3).(H2O)0.5(1)和[Cu(NFA)(HPB)(H2O)]NO3(2)[NFA=1-乙基-6-氟-1,4-二氢-4-氧代-7-(哌嗪-1-基)-3-喹啉羧酸(诺氟沙星),TBZ=2-(噻唑-4′-基)苯并咪唑,HPB=2-(吡啶-2-基)-苯并咪唑]。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通过二倍稀释法研究了配合物对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制作用;用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粘度测定等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CT-DNA的作用。结果表明,这2种配合物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能以插入方式与CT-DNA结合,且抗菌活性与DNA结合能力大小一致:配合物21。  相似文献   

11.
合成并表征了两个新的配合物:[Cu(HCP)(TBZ)](NO3)2·(H2O)2 (1)和[Cu(HCP)(HPB)](NO3)2·(H2O)1.5 (2)[HCP=环丙沙星,TBZ=2-(4′-噻唑基)苯并咪唑,HPB=2-(2-吡啶)-苯并咪唑]。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 空间群,a=0.909 5(2) nm,b=1.330 1(3) nm,c=1.355 2(3) nm,α=93.518(3)°,β=97.192(3)°,γ=106.361(3)°,V=1.552 6(6) nm3,Z=2,Dc=1.598 g·cm-3,μ=0.849 mm-1。用二倍稀释法研究了配合物的抗菌活性,发现配合物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G-)、沙门氏杆菌(Salmonella,G-)和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G+)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应用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粘度测定及凝胶电泳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以插入方式与DNA作用,在维生素C存在下通过·OH切割 pBR322 DNA双螺旋结构。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一个单核镍配合物Ni(H2bpd)[NH(CH2COO)2](H2O)2(H2bpd=bis(2-pyridyl)methanediol,二(2-吡啶基)甲二醇),并用IR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结构测定.该化合物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031 05(3),b=1.003 52(3),c=1.747 270(10)nm,β=106.232(2)°,Z=4,Dc=1.638 g/cm3,μ=1.169 mm-1,F(000)=888,R=0.087 4,wR2=0.172 8.此化合物中金属镍原子与两个配体中的三个氮原子和三个氧原子螯合,形成扭曲的八面体构型.在氢键,π-π堆积和CH-π作用下,化合物形成了3D结构.  相似文献   

13.
利用溶剂缓慢挥发法合成了以5-氯-2-(2'-吡啶基)苯并咪唑为主配体、L-苯丙氨酸根为辅助配体的三元混配铜(I)配合物:[Cu(HPBC)(L-Phe)(H2O)]C1O4(简称为1,HPBC=5-氯-2-(2'-吡啶基)苯并咪唑,L-Phe=L-苯丙氨酸根).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摩尔电导率测定和电...  相似文献   

14.
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2种含HL(HL=(N-(3-甲基亚水杨基)吲哚乙胺) 配体的金属配合物Ni(L)21)和Cu(L)22),并通 过热重分析、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其结构。配合物12均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配合物1的 晶胞参数为a=1.481 6(7) nm,b=1.310 0(6) nm,c=1.668 7(7) nm,β=111.346(7)°,配合物2的晶胞参数为a=1.479 7(2) nm,b=1.299 41(19) nm,c=1.667 6(2) nm,β=111.537(3)°。配合物12具有类似的单核结构,通过分子内C-H…O氢键和分子间D-H…π氢键作用分别将其进一步延伸为三维超分子结构。而且,通过琼脂扩散法对配合物和配体的抗菌活性进行了细致的筛选,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12比配体具有更优异的抑菌效应。  相似文献   

15.
刘超  李沙沙  杨敏  毕蓉  于清泉  张莉 《无机化学学报》2017,33(10):1861-1868
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2种含HL(HL=(N-(3-甲基亚水杨基)吲哚乙胺)配体的金属配合物Ni(L)21)和Cu(L)22),并通过热重分析、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其结构。配合物12均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配合物1的晶胞参数为a=1.481 6(7)nm,b=1.310 0(6)nm,c=1.668 7(7)nm,β=111.346(7)°,配合物2的晶胞参数为a=1.479 7(2)nm,b=1.299 41(19)nm,c=1.667 6(2)nm,β=111.537(3)°。配合物12具有类似的单核结构,通过分子内C-H…O氢键和分子间D-H…π氢键作用分别将其进一步延伸为三维超分子结构。而且,通过琼脂扩散法对配合物和配体的抗菌活性进行了细致的筛选,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12比配体具有更优异的抑菌效应。  相似文献   

16.
本文合成了标题配合物[Pb(TLA)·NO3]·NO3(TLA=三(2-(6-甲基吡啶基)甲基)胺,对其红外光谱及晶体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晶体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如下:a=10.234(2)?,b=15.347(3)?,c=15.395(3)?,β=99.93(2)°,V=2382(2)?3,Z=4  相似文献   

17.
利用溶剂缓慢挥发法合成了以5-甲基-2-(2′-吡啶基)苯并咪唑为主配体的铜(Ⅱ)混配配合物[Cu(HPBM)(Gly)(H_2O)]ClO_4·0.5H_2O(HPBM=5-甲基-2-(2′-吡啶基)苯并咪唑,Gly=甘氨酸根)。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摩尔电导率测定和ESIMS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应用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粘度测定及分子对接等方法揭示了配合物主要以沟槽结合的方式与DNA作用。应用MTT法测定了配合物对Eca-109、HeLa和A549细胞株的体外细胞毒活性,其IC50值范围为6.4~8.5μmol·L~(-1)。尤为重要的是,通过AO/EB双染法、单细胞凝胶电泳、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周期测定分析等揭示了配合物通过DNA结合及线粒体功能失调途径诱导Eca-109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8.
徐恒  龚军  麻钧涵  许岩  沈旋  朱敦如 《无机化学学报》2012,28(10):2229-2235
以2,2′-二甲氧基-4,4′-联苯二甲酸(H2L)为配体,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1个二维结构的铜配合物[Cu4L4(H2O)9]·10H2O(1)。借助IR,TGA,粉末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单晶结构分析表明1属于正交晶系,Pnma空间群,晶胞参数a=1.493 9(3)nm,b=3.051 6(6)nm,c=1.569 4(3)nm。在1的结构中存在4个晶体学不同的四方锥构型铜离子,3个水分子桥连4个铜离子形成一条锯齿形短链,短链间以配体相连为二维层,层间通过分子间氢键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热重分析表明1在295℃开始发生分解。变温磁化率显示1的铜离子间存在弱的反铁磁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水热反应,合成了2,6-二(2-苯并咪唑基)吡啶(BBPY)和2,6-吡啶二羧酸(DPA)的锌髤配合物[Zn(BBPY)(DPA)].H2O(1)及镍髤配合物[Ni(BBPY)2]SO4(2)。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等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属单斜晶系,Cc空间群,晶胞参数a=1.6945(12)nm,b=1.2721(9)nm,c=1.0658(7)nm,β=92.506(12)°。配体2,6-二(2-苯并咪唑基)吡啶中的3个氮原子与2,6-吡啶二羧酸中的1个氮和2个羧基氧原子与锌髤配位,形成六配位的畸变八面体构型;配合物2也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3735(8)nm,b=1.3838(8)nm,c=2.0270(11)nm,β=106.133(10)°。配体中每个2,6-二(2-苯并咪唑基)吡啶中的3个氮原子与镍髤配位,也形成六配位的畸变八面体构型。室温固态荧光测试显示,配合物1在428.9 nm(λmax)处具有强的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一种以吡啶-2,6-二甲酸(dipicH2)桥联的新型双核邻菲咯啉铜配合物,[Cu2(phen)3(dipic)(OH)]·Na·ClO4·2H2O(phen 为1,10-菲咯啉的缩写)。该配合物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a=1.225 85(2) nm,b=2.196 3(3) nm,c=1.619 5(2) nm,β=100.951(2)°。配合物分子中的两个中心铜离子均处于变形的四方锥配位环境,并通过吡啶-2,6-二甲酸配体上的氧氮原子相连。凝胶电泳结果表明,在pH 7.4,温度37 ℃,以抗坏血酸为还原剂或在H2O2的存在下,该配合物对超螺旋pBR322 DNA表现出显著的切割活性,为人工金属核酸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例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