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太湖流域管理局明确的苏浙沪31个跨界断面2009年7月—2012年12月的长序列野外水文、水质监测,以太湖流域苏浙沪三省跨界区域为研究主体,利用一维稳态水环境数学模型和水质影响权重模型,通过对三省交界嘉善县的重点研究确定对跨界断面水质影响占60%~70%的污染负荷所在区域的跨界水环境综合管理区的基本研究单位为县(市),依据基本研究单位划分得到太湖流域跨界水环境综合管理区面积为7 097 km2,其尺度与美国的水文四级分区一致。基于跨界河流流向及水系完整性特点,进一步将太湖流域跨界水环境综合管理区划分成4个控制单元,划分的控制单元尺度类似于美国宏观尺度的五级分区,是跨界区域水污染控制的基本单元.  相似文献   

2.
以广东跨界水污染纠纷处理为具体研究对象,分析跨界水污染纠纷产生机理,明确政府在跨界水污染纠纷处理中角色定位,完善政府环境责任机制,统一水污染排放标准,明确水质超标责任,建立地方政府间的长效协同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流域环境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与流域环境政策的跨区域性之间的矛盾使得流域环境政策在区域合作中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本文从环境政策所涉及的各方利益互动的角度,运用博弈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太湖地区的流域环境政策为例,通过分析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政府间在环境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博弈过程来探讨流域环境保护的利益驱动机制,并依据其分析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剖析了莱茵河流域的环境问题和治理方法,以莱茵河多国治理为案例,总结出国际跨界水环境管理的经验,为我国在治理国际跨界水环境管理工作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淮河安徽流域为研究对象,论述淮河安徽流域水环境现状和水污染主要原因,分析各行政区域在合作治理跨界水污染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跨界水污染治理的研究成果,从5个方面提出淮河安徽流域跨界水污染治理的建议:完善立法、严格执法,推进淮河流域水权管理制度改革,建立跨界联合督察管理机制,完善水污染合作治理的激励机制以及引入市场机制来解决跨界水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6.
太湖流域平原河网区往复流河道水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首先建立太湖流域平原河网区水环境容量模型,然后据此计算苏南地区往复流河道典型水文年的水环境容量COD值,最后结合污染源削减预测,分析太湖流域苏南地区部分河道未来水质的达标情况.结果表明,所计算的太湖流域苏南河道剩余环境容量基本上为负值,其中苏南各运河为苏南河网水域的主要纳污河道.  相似文献   

7.
论述协作检索、协作感知和协作感知机制,认为在真正以用户为中心的协作检索系统中提供支持用户间的感知,是协作检索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协作检索中嵌入协作感知机制可为使用以前用户的检索策略提供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8.
跨界生态环境治理问题是当前学术界和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府际合作对于跨界生态环境治理以及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极为关键. 以安徽省重点发展区域———皖江城市带为案例地,探究了皖江城市带跨界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的现状及产生原因,深入分析了跨界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府际纵向和横向合作两个维度,提出跨界生态环境治理,在宏观层面上政府间应加强环境管制系统的顶层设计、理顺环境治理的制度安排以及整合合作治理的组织架构,在微观层面上政府之间应加强建立互动的合作机制、有效的工作机制、完善的利益补偿机制和切实生态补偿机制等,进而实现皖江城市带跨界生态环境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9.
朱磊  王旻珉 《科技信息》2007,(24):69-70
首先,本文主要研究Ad Hoc网络上存在的自私节点,它会大大影响网络的性能,甚至网络的正常运作。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节点自私性源于节点之间缺乏相互协作。在研究了节点之间的协作与节点自私性的关系后,最后,本文提出了一个节点协作增强机制,用于克服这种自私性给Ad Hoc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跨界旅游区由于行政体制导致的地理分割使得其利益冲突不断,严重阻碍了其可持续发展。文章在充分考虑跨界旅游区存在地域分割性和地块旅游发展不平衡性两大不可调控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对跨界旅游的种类及其政府规制演进方式进行梳理,结合武功山这一跨县界旅游区展开个案研究来对跨界旅游政府规制影响进行探讨,进而对跨界旅游发展中行政体制约束所造成的发展困境提出从管理到治理的新展望,且期待更为有效的利益共享机制来实现跨界旅游区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1.
鄱阳湖水环境容量及水环境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豫  邢久生  谭胤静 《江西科学》2008,26(6):977-981
本文从分析鄱阳湖入湖污染物及其入湖途径入手,选择相应的模型,定量分析计算鄱阳湖水环境容量及其变化,根据鄱阳湖主要污染物水环境容量和水质控制目标,确定鄱阳湖水质污染控制对策,在此基础上正确评价鄱阳湖水环境承载力,为有关部门在鄱阳湖保护和管理方面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巢湖流域不同时期遥感数据进行数字图像处理,并结合相关文献和野外调查资料,对巢湖近年来水质变化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通过对1987年、1998年和2006年TM和ETM+图像的数据解译和信息提取,得出巢湖近年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体污染和泥沙淤积,并且有不断恶化的趋势.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解决巢湖水环境问题的对策建议,为巢湖流域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杨飞 《山西科技》2012,(6):34-36
城市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阶段,近数十年来,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剧,由此出现一系列严重的城市水问题,如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资源浪费、城市洪涝等。分析了城市化建设带来的水资源问题,探讨了河津市水问题的形成,并提出了解决城市水问题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基于水环境模型的水环境容量计算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喻良  刘遂庆  王牧阳 《河南科学》2006,24(6):874-876
水环境容量计算是近年来环境科学中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由于大都受到适用条件有限、计算烦琐,要求有较多的水力、水质数据等方面的限制,许多方法难以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采用地表水模型系统(SM S)模拟出水质情况,采用影响系数法计算环境容量,计算简单且易于理解,是一种非常有效且值得推广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太湖限制排污总量及其管理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污染物总量控制是指导流域污染源治理和改善湖泊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基于特定水文条件计算得到的总量控制成果,尽管应用偏安全,却无法反映自然水文过程的动态变化,也不适应污染源全面控制的需要,因此进行湖泊限制排污总量动态变化分析并提出环湖分区入湖水质浓度控制要求,既适应了湖泊自然变化特征,又可以满足流域污染源全面控制与入湖污染负荷定量化管理的实际需要。本文分析了湖泊纳污能力的动态变化特征,提出选择典型水文年和将湖泊与环湖河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模拟是进行湖泊限制排污总量核算的关键,并以枯水年作为代表水文年,采用二维数学模型进行了近期太湖纳污能力动态变化模拟及限制排污总量核算,并基于近期太湖限制排污总量研究成果,提出环太湖分区逐月入湖水质浓度的平均值在经过简单的技术修正后,可作为近期太湖各分区入湖河道的水质控制浓度要求,为太湖流域近期水环境定量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高岗栓 《太原科技》2012,(3):47-48,50
介绍了"十一五"以来山西水环境现状及目前存在的污染问题,围绕"十二五"转型跨越发展现实,针对性地提出了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青海湖水位下降的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分析了青海湖水位下降所导致的湖区生态环境变化,指出青海湖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8.
人类行为对水环境的作用研究-以海河流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空间条件下人类行为对水环境的作用。其目标是拟在理论上构建较完整的区域人文水环境研究体系,在实践上为水环境治理、水资源管理及产业体系的调整提供衫政策依据,包括精神、行政和技术诸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水环境评价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环境包括水力环境和水质环境两部分,且水力环境决定水质环境的变化方向。因而水环境评价应该同时进行水力环境和水质环境的评价。水质环境评价应该包括现状评价、动态评价和污染程度评价三项内容。现状评价是对比现状水质与标准之间的关系,而动态评价可反映水质变化的趋势。由此可实现评价现状、找出原因、制定防治规划措施的水环境评价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