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分层架构模式识别的软件架构重构技术.该技术以目标软件的源代码作为输入,过滤与分层架构无关的代码,再利用代码词汇信息挖掘程序实体之间的语义关联,通过代码主题提取并计算程序实体之间的职责相似度,依据相似度将程序实体聚类形成组件.在软件组件化的基础上结合分层模式的ILD属性识别软件层次和软件架构模式.在模式识...  相似文献   

2.
研究区块链监管存在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鉴于此,提出了一种分层跨链的监管架构(CHA),设计了“监管链-业务链”跨链协作的以链治链的监管模式。该架构以构建去中心化的监管链的方式改善了信息系统监管的集权特性;以策略层和监管层、业务层分离的方式,实现了监管行为和监管技术的分离,从而保证了区块链监管结构的通用性。最后,通过形式化分析方法论证了该架构的分布式可行性,进而证明了方案在跨链监管可靠性方面的技术可行性、适用于不同监管业务的通用可行性及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3.
能源匮乏,是人类永续生存所要面对的挑战之一。目前世界各国无不积极投入太阳能、风力、地热、生物能等替代能源的开发,并订定相关法规或补助政策。其中太阳能为取之不竭、随处可得的再生能源,而且发电过程不会产生污染,也不需巨大的维护费用,加上使用的硅半导体技术不断进步,这些优势都使得太阳能产业持续蓬勃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面向5G和云时代多业务综合承载需求,构筑层次分明、架构完善、安全稳定、简约高效、可视智能的光缆网络,锻造坚实底座,支撑业务发展;但跟随通信的移动网4/5G、政企大客户等快速发展存在建设发展不匹配,低效能网络结构。基于此,主要对光缆网分层级架构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随着三网融合的不断推进,组建纯IP架构的数字电视网络系统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而数字电视前端系统是广播电视网向IP网络整合的关键部分。对于新建电视台网、新建居民小区以及将要从模拟电视升级到数字电视的城市与地区来说,数字电视前端系统完全可以跨越"IP/QAM调制+HFC网络"的中间架构,直接升级到纯IP架构。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但顺应了技术发展的趋势,而且将大量节约投资成本,简化系统维护,便于系统升级。主要探讨如何构建纯IP架构的数字电视前端系统,包括前端设备、主干网建设以及用户端结构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一种应用于不可分层LDPC码的并行分层译码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针对不可分层LDPC码无法利用分层算法进行译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并行分层置信度传播(Parallel-Layered Belief-Propagation,PLBP)译码算法。与传统分层算法不同,该算法在译码时并行进行各层更新,串行进行层内各行更新。这种译码机制使得同一变量节点在各层内不同时进行更新,从而实现各变量节点在一次迭代中分层递进更新的算法目标。仿真表明,在不增加译码复杂度的情况下,该文提出的PLBP算法与传统的洪水算法相比,误码性能更优,而且所需要的平均迭代次数降低了约50%。此外,PLBP算法采用了合并的节点更新运算,最终使该算法达到的译码速度约为洪水算法的4倍。  相似文献   

7.
IP架构的转播系统,在IT技术的红利支持下,有其灵活性与先进性,但也有复杂性与不便性.本文探讨了如何利用现有技术对IP架构的转播系统进行优化,从SPINE-LEAF架构、VLAN划分技术、组播协议等方面分析了交换机配置的优化;介绍了通过SDN实现界面化操作,对系统进行设置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更好地服务于四川省政企和人民群众,电视中心规划建设全新的广播电视IP总控调度分发系统。系统整体符合IP化的技术发展趋势,实现视音频信号在各制播专业系统之间混合传输、交互、融合。充分体现IT资源特性,可简化传统广电总控调度系统需要庞大规模设备构建问题,实现整体轻量化,具备强大的交换能力和扩展能力。本文对该系统的功能要求、模块组成等进行分析,为各电视台建设电视播出系统IP网络化架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能源危机的影响下,我国根据自身的能源结构及能源人均拥有量偏低的实际情况,把节能减排制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坚强、自愈、兼容、经济、集成、优化的智能电网自然而然地被我国选为推动环保型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根据当前变压器谐波损耗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利用迅速发展的集成电路、计算机、电子信息等技术,架构出了一套实用、智能、高效的配电变压器谐波在线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10.
最近几年,全国各地方电视台、有线网络运营公司相继开展了数字电视业务,使得数字电视在全国各地迅速部署开来,越来越多的传统模拟电视收视用户转为数字电视用户。同时,各个节目提供商也为广大观众提供了越来越多、丰富多彩的数字电视节目。加之卫星平台的运用,大量卫视节目上星,数字化带来了更多的频道数目,  相似文献   

11.
IP溯源技术的评估和部署问题是溯源技术应用的关键。文章分析了IP溯源技术评估现状,针对IP溯源技术的评估提出了十一个技术指标,并就这些指标在部署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黄宸  陈周国  郝尧  蒲石 《通信技术》2014,(4):430-434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学术界和工业界对于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热潮,网络攻击追踪溯源技术能够定位网络攻击的源头,为防御方采取有针对性的防御措施和对攻击者进行反制提供必要信息,对于网络取证也有重要意义。首先介绍网络追踪溯源的基本方法;然后,介绍了广义布隆过滤器(Generalized Bloom Filter)及其在包标记追踪溯源中的应用;接着,设计并实现基于GBF的追踪溯源系统,实验表明本系统可以成功重构攻击路径;最后,进行总结并大致描述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针对因特网上的DDoS攻击,捉出一种新的以自治系统为单位的攻击入口追溯模型,通过在入口链路端进行地址标记,受害主机能以较低的运算复杂度还原出攻击入口。详细描述了算法的物理模型和数学依据,给出了还原虚报率和关联函数的理论公式。对自治系统结构与出入口链路的关系作了阐述,并讨论了该模型的部署应用。具体的示例和试验表明,该算法效果理想,具有理论和衫价值。  相似文献   

14.
IP返回跟踪DoS(拒绝服务)攻击中的压缩边界采样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描述了IP返回跟踪DoS(拒绝服务)攻击中的压缩边界采样算法,并在保证后向兼容性的前提下对IP数据包头部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分析了互联网溯源面临的问题,然后阐述了溯源的分类和应用场景,最后介绍了多种溯源技术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6.
无线传感器网络恶意节点溯源追踪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感器节点可能被攻击者俘获用来发送大量虚假数据,从而耗尽整个网络的资源.本文提出一种实用的溯源追踪解决方案:基于概率包标记算法,每个节点按照一定概率标记其转发的包,标记信息填写于包头中的确定域,通过收集到足够多的数据包,汇聚节点能够重建一条到源节点的路径.本文证明了此方案能够应对所有类型的攻击,并针对基本标记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两种改进标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溯源追踪解决方案是高效以及实用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攻击事件愈发频繁,使网络安全受到了极大的威胁。追踪溯源技术能够追踪到攻击数据包的源头,定位攻击源,通过隔离或者其他手段限制网络攻击,保护网络安全。文中通过对网络追踪溯源技术的介绍,分析其面临的困难,对其发展现状进行概括,将追踪溯源技术分为三大类,对各种技术方法进行比较,初步提出追踪溯源技术的评估标准,抛砖引玉,共同探讨网络追踪溯源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测试封装是实现SOC内部IP核可测性和可控性的关键,而扫描单元是测试封装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传统的测试封装扫描单元在应用于层次化SOCs测试时存在很多缺点,无法保证内部IP核的完全并行测试,并且在测试的安全性,功耗等方面表现出很大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层次化SOCs测试封装扫描单元结构,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该结构的主要思想是对现有的扫描单元进行改进,实现并行测试的同时,通过在适当的位置增加一个传输门,阻止无序的数据在非测试时段进入IP核,使得IP核处于休眠状态,保证了测试的安全性,实现了测试时的低功耗.最后将这种方法应用在一个工业上的层次化SOCs,实验分析表明,改进的测试封装扫描单元比现有扫描单元在增加较小硬件开销的前提下,在并行测试、低功耗、测试安全性和测试覆盖率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层次化片上网络结构的簇生成算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宏伟  陆俊林  佟冬  程旭 《电子学报》2007,35(5):916-920
半导体工艺的发展及嵌入式电子产品复杂度的不断增长,系统芯片互连结构的吞吐量、功耗、信号完整性、延迟以及时钟同步等问题更加复杂.基于总线的片上通信结构不足以提供良好的通信能力,出现了以片上网络为核心的通信结构.本文提出了层次化片上网络设计中,根据实现工艺和应用需求,进行层次划分的簇生成算法.实验表明,通过使用该算法,能够有效的分配系统芯片的内部通信,提高系统性能,降低硬件实现开销,同时满足一定的服务质量需求.  相似文献   

20.
马学彬  温涛  郭权  王刚 《电子学报》2009,37(1):48-54
 由于移动节点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移动IPv6协议给出了支持移动节点的远程加入和双向隧道两种组播方法,但这两种方法都有各自的缺点.本文提出基于移动预测的快速分层移动组播体系结构(mobility prediction based fast and hierarchical mobile multicast architecture,简称MP-FHMM),通过移动预测,在切换前为移动节点配置好切换信息,并且在切换时使用基于FMIPv6改进的快速组播切换方法,有效减少了切换延迟以及由此引发的组播数据分组丢失.另外,由于采用层次型结构的移动组播管理,屏蔽了节点在子网内的移动,减少了因节点移动而重构组播树的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