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β 环糊精(简称β CD)具有亲水的外围及疏水的内腔,在溶液中可与许多有机物形成包合物[1,2]。有关物质的量比为1∶1的包合物的热分解研究已有报道[3-5],但研究不同物质的量比包合物的热分解反应却未见报道。本文用非等温热重法比较了β CD与胆固醇、癸二酸和香兰素的包合物热分解反应动力学,得到其热分解表观活化能。1 实验部分1 1 仪器与试剂岛津DT-40热分析系统;β 环糊精(化学纯,上海化学试剂公司)经水重结晶2次;癸二酸(汕头市光华化学厂)与香兰素、胆固醇(上海化学试剂站分装厂)均为分析纯试剂。1 2 包合物的制备及TG分…  相似文献   

2.
β 环糊精 ( β Cyclodextrin ,β CD)是由 7个葡萄糖残基以α 1 ,4 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环状化合物 ,具有疏水性的空腔和亲水的外表面 ,这种特殊的结构 ,使它可以作为宿主 (主体 )包合多种客体分子而形成包合物[1~3] ,从而改善客体分子对光、热、氧化等的稳定性。无毒的 β CD与香料分子的包合物已成功地应用于食品工业 ,食品增香剂香兰素在空气中易氧化变质 ,经 β CD包合后其抗氧化能力得到明显提高[4] 。本文通过XRD和DSC分析 ,研究了介质环境和结晶时间的变化及制备方法对香兰素 β CD包合物的纯度和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3.
水溶液中几种苯衍生物与β-环糊精包合物的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β 环糊精 (β Cyclodextrin ,β CD)是由 7个葡萄糖残基以α 1 ,4 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环状化合物 ,具有疏水的空腔和亲水的外表面。这种特殊的结构使它可以作为宿主 (主体 )而依疏水作用力、范德华力或氢键包合多种客体分子形成包合物[1~ 3] ,并可增强客体分子对光、热、氧化等的稳定性[4,5] 。有机物质与 β CD形成包合物后通常会发生光谱等特征的变化 ,因此可用光谱等方法研究包合物的稳定常数[4] ,并进而获得水溶液中包合体系的热力学参数[6 ] 。本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 ,研究水溶液中几种苯衍生物与β CD包合物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郑培清  杨敏  童林荟  鲁润华 《分析化学》2002,30(10):1277-1277
1 引  言主体选择结合客体形成超分子是当今化学和生物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环糊精 (CD)具有手性疏水内腔 ,可作为主体识别各种有机和无机以及生物分子形成的主 客体或超分子复合物。Inoue与童林荟合作用 β CD和 β CD 苯甲酸酯作增感剂研究溶液中环辛烯的光异构化反应 ,得到了具有相当高对映体过剩值 (ee % )的反式环辛烯 ,由于反体能进行许多常规方法不能进行的反应而倍受关注。为进一步研究环糊精手性空腔在底物Z E光异构化中的对映区别能力和反应机理 ,制备了 β CD与顺 ,顺 1,3 环辛二烯 (1)及顺 ,顺 1,5 …  相似文献   

5.
利用圆二色谱研究了β-环糊精(β-CD)对D/L酪氨酸的手性识别行为,制备出了β-CD与L-酪氨酸(L-Tyr)的固体超分子化合物,并用元素分析、薄层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及热分析对包合物进行了表征,用荧光光谱法测定了包合物的形成常数.实验结果表明,β-CD具有选择包结L-酪氨酸的特性;主客体形成11的包合物,其组成为L-Tyr/β-CD·12H2O;稳定常数为5.13×103L/mol;包合物的热稳定性比主客体皆有改善  相似文献   

6.
丹参酮Ⅱ-A是存在于唇形科植物丹参(Saliva miltiorrhiza Bge)根中的二萜醌类化合物,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菌等功能,但是它在医药上的应用由于水溶性差而受到限制,目前主要做成磺酸钠盐销售[1].β-环糊精是由7个葡萄糖残基以α-1,4糖苷键连成的环状化合物,具有亲水的外围和疏水的内腔,可以和许多药物分子形成包合物,起到缓释作用,能明显地改善难溶性药物分子的水溶性[2],增加其溶解率,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从而促进药物分子的吸收.为了增加丹参酮Ⅱ-A的溶解性,我们用微波法制备了丹参酮Ⅱ-A和β-环糊精的包合物,并通过红外光谱,热重分析以及1H NMR研究了这个包合物的特性并推导出了其可能的结构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研究抗肿瘤活性物质的基础上[1~ 5 ],注意到鬼臼类化合物具有抗癌活性 ,但其毒副作用较大 ,我们对其结构进行了改造 ,以研制活性更高而毒性更小的新的衍生物 .从以前有关鬼臼毒素及其类似物的构效关系研究中已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结构要求是保持其抗癌活性必须具备的条件 :(a)在4’ 位有一个酚羟基 ;(b)C 4取代基位是 β构型 ;(c)具有反式内酯环[6 ].研究表明 ,4 β 酰胺基的鬼臼衍生物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7].而 4 β 氨基 4脱氧鬼臼毒素和 4 β 氨基 4脱氧 4’去甲基鬼臼毒素是合成此类衍生物的最重要中间体 .合成这两个化合物的…  相似文献   

8.
柏木醇与酚类化合物包合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包合物是主体分子和客体分子相互作用组成的复合物(又称为主客体化合物),具有独自的晶形和熔点。利用主体分子形成的空间特点可有效地识别客体分子,用于同分异构体的分离、光学拆分及立体选择性化学反应。 柏木醇(1)是由雪松中提取出来的天然产物,其构型式见文献[4],熔点为87℃、[α]_D为+9.31°(CHCl_3)。(1)可与苯酚(2)、邻甲酚(3)、间甲酚(4)和对甲酚(5)形成分子包合物。  相似文献   

9.
多酸是较好的受体分子,当它与有机电子给体作用时,可形成超分子化合物.90年代初这类化合物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作为一类新型电、磁、非线性光学材料极具开发价值[1].用氨基酸作为电子给体对生物活性研究意义重大[2],有关Keggin结构的超分子化合物已见报道[3],但标题化合物这类手性阴离子[4]与手性氨基酸所形成的杂多化合物及单晶结构尚未见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0.
环糊精(简称CD)分子的独特结构特点和性能使其成为超分子化学中重要的主体模型之一[1,2].CD及其衍生物在分子识别,模拟酶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受到广泛重视[3].光活性组分的超分子体系可通过光诱导能量传递进行选择性光化学反应[4].我们与日本Inoue等以单(6o苯甲酰基)βCD为光增感剂,研究了顺式环辛烯的光异构化反应[5],但对于反应过程中CD衍生物构象有何变化,反应发生在CD空腔内还是空腔外等反应机理尚不清楚.为了研究环辛烯光异构化反应机理并提供新的光增感剂,我们合成并报导了一系列含发色团的CD衍生物[6,7].通过研究客…  相似文献   

11.
β-环糊精及羟丙基β-环糊精与香兰素包合作用的谱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1H-NMR、紫外吸收及荧光光谱研究了香兰素与β-CD和HPβ-CD的包合作用,发现香兰素与HPβ-CD包合时,HPβ-CD的内腔H-3和H-5质子较与β-CD包合时明显移向高场,表明香兰素分子进入HPβ-CD的内腔较深。用Benesi-Hildebrand关系式求得的包合物的平衡常数也证实香兰素分子进入HPβ-CD的内腔较深,所形成的包合物较稳定。  相似文献   

12.
复合固体超强酸SO2-4/TiO2-Fe2O3催化合成丁酸异丁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复合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O2-4/TiO2-Fe2O3催化合成丁酸异丁酯[1],结果表明物质的量比n(Ti)∶n(Fe)=2∶1时催化剂活性最高,这与文献结果[2]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β-环糊精与联苯类衍生物的包合物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β-环糊精(主体)与联苯及其衍生物(客体)的包合反应。用多种谱学方法对固体包合物进行了表征, 由连续变量法确定了主-客体包合物组成均为2:1, 根据高分辨核磁共振光谱主体内腔质子(3-H)化学位移的变化求出了包合物的稳定常数, 对包合物的形成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4.
采用溶液共混的方法制备了α-环糊精(α-CD)和聚己内酯(PCL)的包合物PCLIC,用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α-CD、β-CD和PCLC对PCL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线性PCL穿入α-环糊精分子内腔形成了隧道状晶体结构,而且PCLIC对PCL具有明显的异相成核作用,其成核效率比α-CD和β-CD高.  相似文献   

15.
孙得志  王世兵  魏西莲  尹宝霖  李林尉 《化学学报》2004,62(13):1247-1251,J004
在 2 98 .15K下用微量热法研究了 β 环糊精与 3 烷氧基 2 羟丙基三甲基溴化铵在水溶液中的包结作用 .实验表明 ,随着疏水链CnH2n + 1O中碳原子数目n的增加 (n =8,12 ,14 ) ,主 -客体包合物的化学计量比由 1∶1为主变为 2∶1为主 .各包合物都比较稳定 ,对应于n =8,12 ,14所得实验稳定常数分别为 :β1=1.0 8× 10 -3 dm3 ·mol-1,β1=2 8.66× 10 3 dm3 ·mol-1,β2 =14 1.9× 10 3 dm6·mol-2 .形成包合物的过程都是焓、熵共同驱动的过程 .包合物标准形成焓 (ΔH )和标准形成熵(ΔS )随着CnH2n+ 1O中碳原子数目n的增加而减小 .从主、客体的微观结构及包合物形成前后表面活性剂离子周围溶剂分子排列结构的变化出发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化学修饰环糊精在醇/水混合溶剂中的包结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糊精 (CD)及其衍生物在主客体化学中占有重要位置[1].在环糊精母体上引入一个荧光发色团,可使CD变为在光谱上有响应的主体化合物,如引入一个丹酰基,在水溶液中由于疏水相互作用,该荧光团易于进入CD内腔形成“自包结”配合物[2 -3].我们曾合成了以氮氧杂 十一烷基链相连接的单个N,N二甲氨基查尔酮 (DMAC)修饰的 β CD衍生物 (DMAC CD),也表现出良好的自包结特征[4].前人曾有吖啶/CD配合物体系与低浓度醇分子形成三元包结物的报导[5,7],而在醇水混合溶剂中主客体配合物的稳定性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17.
七元瓜环作为5-氨基水杨酸结肠给药载体可行性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南  薛赛凤  陶朱  赵昱  蔡洁  刘洪材 《化学学报》2008,66(9):1117-1122
利用荧光光谱法考察了七元瓜环(Q[7])和5-氨基水杨酸(5-ASA)在不同pH条件下的相互作用. 在pH=2.0, 4.0时, Q[7]与5-ASA可形成1∶1(物质的量比)的包合物; 而在pH=5.0, 6.0, 7.4 时未观察到两者之间有明显的相互作用. 利用1H NMR 技术研究了Q[7]-5-ASA固体包合物不同pH值的存在形式. 当体系的pH<6.0, 5-ASA以包合物的形式存在. 而当pH>6.0, 包合物的稳定性下降, 5-ASA被释放出来以游离的药物分子形式存在, 说明5-ASA与Q[7]之间的相互作用依赖于体系的pH值, Q[7]可作为5-ASA结肠给药的一种潜在载体; 热动力学的研究表明包合作用主要受到体系焓变的影响; 红外光谱, DSC和TG的分析进一步证实了Q[7]-5-ASA固体包合物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在以低浓度杂多酸(HPA)催化四氢呋喃(THF)聚合反应中,我们曾采用环氧乙烷(EO)和环氧丙烷(PO)为促进剂,发现它们都具有很好的促进效果[1,2],并且活性相近.在以三氟化硼(BF3)为催化剂的四氢呋喃正离子开环聚合反应中,促进剂的活性次序为:ECH(环氧氯丙烷)>POEO[3].在HPA催化THF聚合反应中,ECH是否仍具有高的促进活性是本文研究的目的.1 原料及聚合操作THF的纯化见文献[4],ECH的纯化见文献[5],十二磷钨杂多酸(PW12)的处理见文献[1],三氟醋酸酐的合成方法和聚合反应的操作均见前文[2].2 分析测试核磁共振…  相似文献   

19.
采用荧光光谱研究了不同酸度下美洛昔康(ME)与4-磺化杯[4]芳烃(SCX4)的包合作用.结果表明,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美洛昔康与4-磺化杯[4]芳烃均形成1∶1的包合物;以包合形成常数为包合物稳定性的量度,不同酸度下形成的包合物的稳定性排序为碱性>中性>酸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采用水热和溶剂热合成技术, 一系列n(Al)/n(P)≤1且结构多样的新型磷酸铝已被合成, 其中包括三维骨架化合物JDF-20[1], AlPO-HDA[2], AlPO-DETA[3]和具有不同化学计量比的低维化合物, 丰富了磷酸铝族化合物. 低维化合物的n(Al)/n(P)比可从1[4,5]降到4/5[6], 3/4[7~9], 2/3[10]甚至1/2[11]; 它们含有比三维化合物更多的端基P-OH或PO键. 根据Ozin等[10]提出的模型, 这些端基P-OH和PO基团在自组装构造三维骨架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且端基P-OH和PO基团在非水溶剂中比在水中更稳定. 现在已知的[Al3P4O16]3-层状结构分别由4×6, 4×8, 8×8, 4×6×8和4×6×12元环构成. 本文介绍一种在不同的非水溶剂中用外消旋的异丙醇胺作模板剂合成的二维4×6×8元环层状化合物Al3P4O16*[NH3CH2CH(OH)CH3]2*[NH4]. 该化合物由含AlO4和PO4四面体交替连接形成的4×6×8元环[Al3P4O16]3-巨阴离子层和位于层间区域的外消旋的质子化异丙醇胺阳离子与铵根离子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