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用~1H-NMR测定共聚醚和混聚醚数均分子量的方法.根据测得的与酯氢峰面积对聚合段相应峰面积积分比率计算分子量,测得数据与端基化学法测量分子量对照,所获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刘彦军  蹇锡高  刘圣军 《分析化学》1999,27(9):1111-1111
1 引言含氮杂环聚醚酮酮聚全物PPEKK是一种新型热塑性高分子材料,聚合物分子链具有较大的刚性,材料具有较高的耐热等级、良好的机械力学性能,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对杂环刚性链聚合物,分子量对其耐热性、韧性、强度及加工性能均有重要的影响,采用传统的GPC方法测试聚合物分子量,缺乏合适的标准样品.A.S.Hay等对刚性链聚合物采用氢核磁共振法测定分子量,并与GPC测试方法进行了比较,发现用GPC方法测试聚合物的分子量,由于采用的标样聚苯乙烯与聚合物刚性相差较大,测定出的聚合物分子量误差较大.本文采用氢核磁共振法测定了线性高分子量含氮杂环聚醚酮酮聚合物PPEKK分子量,求出其K、α值,分析了分子量对聚合物玻璃化温度的影响.2 实验部分2.1 仪器与试剂 JEOL FX-90Q型核磁共振波谱仪.3,5-二叔丁基苯酚,2,6-二叔丁基苯酚,碳酸钾,均为分析纯.2.2 试验方法 特性粘度分别为0.40、0.32、0.25、0.18(×10~2mL/g)4种不同分子量端基为氯原子的PPEKK聚合物,在DMAc溶剂中碳酸钾催化下,与稍过量的3,5-二叔丁基苯酚130~160℃反应3~5h,得到PPEKK封端样品,结构如下:  相似文献   

3.
通过不同分子量的对-氨基苯甲酸酯封端的聚(四次亚甲基)醚和均苯甲甲酸二酐反应,合成了聚醚聚酰胺酸;然后以不同重量比将聚醚聚氨酯和聚醚聚酰胺酸溶液混合反应亚胺化,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硬段含量的聚醚聚氨酯-聚醚聚酰亚胺合金。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动态力学分析、示差扫描量热、广角X-衍射、应力应变试验等分析测试方法对合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聚醚聚氨酯-聚醚聚酰亚胺合金具有很好的相分离结构,是一类新型耐高温、有韧性的热塑性弹性体。聚醚分子量相同的聚氨酯和聚酰亚胺形成的合金软段相容,合金具有两相结构;聚醚分子量不同的聚氨酯和聚酰亚胺形成的合金软段存在相分离,合金具有三相结构,表现在材料外观上分别为透明不透明的韧性膜,少量聚酰亚胺的掺入,能大大增加材料的耐热性能,而合金的材料力学性能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邓杭军  陈纪忠 《高分子学报》2013,(11):1399-1406
以磷钨酸/环氧氯丙烷(HPW/ECH)引发四氢呋喃阳离子开环聚合,通过引入链转移剂乙二醇(EG)控制聚四氢呋喃(PTHF)的分子量;以PTHF产率和数均分子量(M n)为试验指标,通过正交设计方法全面考察了聚合温度、聚合时间、ECH、HPW和EG等因素,尤其是链转移剂EG对聚合反应和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利用热重分析(TGA)分析了HPW从25℃升温至400℃的失水状况;利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法(GPC)等对聚合物分子结构、分子量及其分布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HPW在170℃下活化2 h活性最高;聚合体系中引发剂与促进剂存在协同作用;通过引入EG作为链转移剂,使EG与THF之间形成络合竞争反应,可有效控制活性链增长,抑制"回咬"反应的发生,减少聚合过程中带环体聚合物的生成;EG的加入有效地控制了PTHF的M n,从12000~23000降低至1100~1700,并使分子量分布(MWD)明显变窄,由双峰分布变为单峰分布;同时,聚合体系的传质效率较高使得聚合物产率从50%提高至80%左右.  相似文献   

5.
以异辛酸亚锡为催化剂,通过聚乙二醇醚(PEG)引发ε-己内酯和L-丙交酯开环聚合,制备了PCL/PEO/PLA三元共聚物.研究了聚合物在pH7.4磷酸缓冲溶液、37℃条件下的体外降解行为.采用GPC、1H-NMR、DSC和XRD技术研究了聚合物在水解降解过程中分子量、分子量分布、组成、吸水率、结晶性等的变化.结果表明共聚物的吸水率随聚醚组分含量而增大;随水解材料的失重率增大,聚醚组分含量下降程度也加大.此外研究还表明:聚合物中丙交酯组分含量高时,聚合物的结晶结构主要由PLLA形成.由于聚合物的水解降解首先发生在无定形区和结晶区边缘,随着共聚物的降解、结晶性的PLLA低聚物的生成,导致了共聚物的分子量呈双峰分布.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分子量是高聚物的最基础数据,在了解聚合作用的进度和叙述聚合物成品的规范时,都须要测定分子量。高聚物的分子量很大,一般地说,在10~3—10~7的范围内。目前用以测定这些分子量的实验方法,大都是利用高分子在溶液里的性质:  相似文献   

7.
本体聚合法制备超高分子量油溶性减阻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TiCl4/AlEt2Cl为引发体系,在常压条件下采用本体聚合法引发长链α-烯烃聚合,制备高减阻性能的油溶性减阻剂(DRA)。考察了各项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最终确定最优化工艺条件,提出一项合成油溶性减阻剂的新工艺。聚合物环道减阻测试的结果表明,聚合物在环道中添加的质量浓度为0.01 kg/m3时,减阻率高达40.1%。通过1H-NMR,XRD等方法对聚合物进行表征,证明用该方法可以制得高柔顺性的超高分子量(Mw=4.1×106,Mn=4.5×105,PDI=9.14)的原油用聚合物。  相似文献   

8.
~(19)F-NMR法测定聚醚多元醇中伯羟基的相对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聚醚多元醇是聚氨酯材料的主要原料之一.多元醇中伯羟基含量的多少对反应活性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准确地测定伯羟基含量已成为许多研究者关心的课题,并已报道了不少测定方法,其中主要包括化学动力学方法、~1H-核磁共振(NMR)法和~(19)F-NMR法,~1H-NMR法系利用不同的酰化剂,将聚醚多元醇酰化后测其酰化物的~1H-NMR谱,从伯、仲羟基相应的酯基氢的积分比例来计算伯羟基的相对含量,但由于体系中存在其它含氢基因,且是大量的,使测量困难或应用受到限制.~(19)F-NMR法测伯羟  相似文献   

9.
用应力应变和动态力学方法,系统地表征了Ln-PIR的粘弹行为及其对聚合物链结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依赖性,建立了有关力学量与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的数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对苯二甲酰氯、对苯二酚、己二醇及分子量为1000或2000的聚丁二醇醚,经溶液缩聚制备了嵌段聚醚聚酯,其介晶单元含量只为21.2重量%(或37.5mol%)即可在宽的温度范围内呈现明显的液晶性.~1H-NMR谱表明,产物的聚酯段呈嵌段微观序列分布.  相似文献   

11.
关于聚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子量的测定方法主要有用对甲苯磺酸及4-N,N二甲氨基吡啶或N-甲基咪唑为乙酰化催化剂测定聚醚多元醇的羟基数(即羟值法),用蒸气压渗透(VPO)法测定数均分子量,以及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法进行分子量分级测定等。70年代以来,已开始将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高效液相色谱及质谱等方法用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平均分子量测定。由于羟值法简便、快速和仪器简单,在工业生产中一直沿用为聚醚分子量测定的常规分析方法。但由于羟值法与VPO法的理论基础不同,两法所测分子量往往有一定差别。为此我们用羟值法对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PEG)标样及本实验室合成的各种聚环氧乙烷无规聚醚进行分子量测定,并与VPO法对照,考察两方法的差别及羟值法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电子显微镜方法测定聚丙烯酰胺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用电子显微镜研究了聚丙烯酰胺的形态结构。将聚合物溶于正丙醇/水的混合溶剂中,用喷雾的方法制得单分子球粒,用电镜测定球柱尺寸,计算其数均,重均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并讨论了沉淀剂/溶剂比例、溶液浓度及喷雾方法对所得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粘度法和GPC法研究了MoCl_4R-i-Bu_2AlOR′催化体系合成的聚1,2-丁二烯的分子量及其分布,发现该体系聚合物分子量分布非常窄,且与聚合温度呈直线关系;利用外推法估计,在-18℃左右该体系有可能引发活性聚合。聚合温度为30—70℃时,聚合物分子量分布宽度指数为1.5—2.0。本文还研究了调节聚合物分子量及其分布的方法,发现烯丙基卤可以大幅度调节聚合物分子量,对分子量分布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其中烯丙基碘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疏水缔合聚合物重均分子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毛细管法和荧光探针法研究了疏水缔合聚合物在不同甲酰胺浓度和盐浓度的溶剂中的特性黏数和疏水缔合作用强度.找到可以消除缔合作用和聚电解质效应的溶剂条件,用静态光散射法测定疏水缔合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结果表明,NaCl能够有效的屏蔽聚电解质效应,但是不能消除缔合作用,而且由于NaCl增加了溶液的极性,会进一步促进疏水缔合作用,疏水缔合聚合物以聚集体形态存在溶液中,因此,在NaCl溶剂中测得的疏水缔合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不是真实分子量;而甲酰胺可以完全破坏疏水缔合作用,使聚合物分子以单分子态分散在溶液中,进而测得疏水缔合聚合物的真实分子量.当溶剂中的NaCl浓度为0.2 mol/L、甲酰胺体积分数为50%时,可准确测定疏水缔合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当缔合作用消除后再改变甲酰胺浓度,测得的重均分子量不再变化;聚电解质效应消除后,盐离子浓度的变化不会再改变测得的重均分子量结果.  相似文献   

15.
用先进流变扩展系统ARES(Advanced Rheology Expanded System)对聚苯乙烯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进行了测定,并且将所得的结果与GPC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误差非常小.因此认为用ARES进行特定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测定,是一种快速、准确的测定方法,对生产的质量控制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何茵  王雷  陈治  唐小真 《应用化学》1999,16(6):89-0
低分子量聚醚;聚氨酯固体电解质;离子电导率;硬段聚醚掺杂聚氨酯的合成及其离子导电性能  相似文献   

17.
以端羟基聚醚和双乙烯酮为原料合成了新型端乙酰乙酸酯基聚醚,通过FT-IR、~1H-NMR、~(13)C-NMR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醚与双乙烯酮反应生成端乙酰乙酸酯基聚醚的同时生成了可以稳定存在的烯醇结构的互变异构体.所合成的新型端乙酰乙酸酯基聚醚与胺端基化合物反应生成具有优良力学性能的聚醚亚胺材料.  相似文献   

18.
脂肪族水性聚氨酯的动态力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合成了一系列脂肪族水性聚氨酯 .考察了软段的组成、软段分子量及DMPA用量对产物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 ,软段的化学结构对水性聚氨酯的相态结构影响很大 .聚醚型水性聚氨酯具有较低的软段玻璃化转变温度 (Tgs) .聚醚型产物的微相分离程度高于聚酯型产物 .当采用聚酯和聚醚二元醇为混合软段时 ,Tgs随软段中聚醚含量的提高而逐渐降低 .提高DMPA用量 ,软段玻璃化转变温度Tgs移向低温区 ,硬段玻璃化转变温度Tgh移向高温区 ,说明体系的微相分离程度加大 .当软段分子量较低时 ,产物为半相容结构 ,只有一个主转变峰 ,软段的玻璃化转变以肩峰的形式出现 ;当软段分子量较高时 ,产物的微相分离程度较高 ,可以分别观察到软段及硬段的玻璃化转变 .总之 ,通过改变软段的种类、组成和分子量以及DMPA用量 ,可以大幅度地改变水性聚氨酯的形态结构 .  相似文献   

19.
驱油用聚丙烯酰胺的分子量分布是评价聚合物的重要指标之一,对聚合物驱油效果有重要的影响。目前测定驱油用聚丙烯酰胺分子量分布的主要方法有光散射法、凝胶渗透色谱法、凝胶渗透色谱法联用技术和流变法等。对这几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做了详细介绍,对比分析了它们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对这些方法和技术做了展望。光散射法多为研究所用。凝胶渗透色谱法比较简单且实验精确度比较高。凝胶渗透色谱联用技术不仅拓宽了测定范围而且提高了灵敏度,但是应用凝胶渗透色谱测量聚合物分子量分布仍有大量研究工作。流变法省却了溶解聚合物的步骤,解决了高分子量及长链支化度聚合物的测试灵敏度不高的问题,具有比较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黄原胶分子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intzis曾用经典光散射法测得经90℃、4 mool/L尿素处理3h的黄原胶分子量为2×10~6,不加热的分子量为13×10~6和50×10~6,但未知确切数据.Rinaudo和Milas以相同的方法在l×10~(-3)~l mool/L的氯化钠溶液中测得黄原胶的分子量为2×10~6.Southwick用动态光散射法在4 mol/L尿素中测出其分子量为2.16×10~6.G Holzwarth用透射电镜测出分子量为4×10~6~20×10~6之后,他又通过测定沉降系数和特性粘数,由MFS等式算出黄原胶原始分子量为15×10~6.可见,虽然实验方法和样品不同,但仍可确定其分子量在2×10~650×10~6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