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将葡萄糖氧化酶固定在α-环糊精聚合物中,而电子传递体分子被包含在环糊精腔穴中,固定化酶膜的FTIR测定表明,GOD与环糊精聚合物发生共价连接,制备了含电子传递体的不同GOD酶电极并比较了它们的性能,含四硫代富瓦烯的酶电极具有良好的电流响应特性,可望成为第二代葡萄糖酶电极的新构型。  相似文献   

2.
吴宝璋  吴辉煌 《化学学报》1998,56(4):364-370
研究了水溶性环糊精预聚合物的存在对苯醌/氢醌体系在铂电极上氧化还原行为的影响, 根据伏安曲线讨论了该预聚合物与苯醌的分子包合作用。环糊精预聚合物与戊二醛缩聚反应而形成的不溶性聚合物膜用于葡萄糖氧化酶的固定化, 以制得新型的第二代葡萄糖电极。由于分子包合作用, 作为电子受体的苯醌在含酶的环糊精聚合物膜中具有较高的浓度, 从而加速了固定化酶的电子传递。测定了酶电极上BQ反应的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3.
利用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吡咯的电聚合,将葡萄糖氧化酶(GOD)包埋在聚吡咯(PPy)基质中以构成生物功能电极。讨论了溶液pH和聚合电位对酶固定化的影响,并用IR和交流阻抗谱对酶膜进行表征。GOD的固定化只有当pH>5.5时才能实现,由此推测酶是以带负电的粒子嵌入PPy的。交流阻抗谱表明这一电极具有有界多孔电极的特征。探索了酶与电子传递体Fe(CN)_6~(3-)同时固定化的可行性。电化学固定化的GOD保持其生物催化活性,酶反应表观上遵循Michealis-Menten动力学。  相似文献   

4.
生物功能电极 III. 葡萄糖氧化酶的电化学固定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利用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吡咯的电聚合, 将葡萄糖氧化酶(GOD)包埋在聚吡咯(PPy)基质中以构成生物功能电极。讨论了溶液pH和聚合电位对酶固定化的影响, 并用IR和交流阻抗谱对酶膜进行表征。GOD的固定化只有当pH>5.5时才能实现, 由此推测酶是以带负电的粒子嵌入PPy的。交流阻抗谱表明这一电极具有有界多孔电极的特征。探索了酶与电子传递体Fe(CN)_6~(3-)同时固定化的可行性。电化学固定化的GOD保持其生物催化活性, 酶反应表观上遵循Michealis-Menten动力学。  相似文献   

5.
以二环己基碳化二亚胺为活化剂将葡萄糖氧化酶(GOD)共价键接在玻碳电极上, 伏安实验观察到酶与电极基体的直接电子传递, 有观电子传递速度常数约为1s^-^1, 过程归因于全酶中辅基FAD的氧化还原转变。Ag^+离子的存在强烈地阻碍酶辅基的还原, 这与该离子抑制酶活性的机理可能有联系。Ag^+的抑制作用可由EDTA处理或电化学处理而解除, GOD电极对氧和苯醌的电还原有催化作用。测定了苯醌同还原态GOD的化学反应速度常数, 并讨论用苯醌代替氧作为生物电催化中的电子传递体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聚邻苯二胺膜电极中辣根过氧化物酶的电子传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酸的电化学固定法制备含辣根过氧化物酶的聚邻苯二胺膜电极,研究其伏安行为及对H2O2还原的生物电催化作用,结果表明,在所述生物电催化反应中酶与聚合物基质 直接电子传递,但对新制的酶电极而言,电聚合时生成并包埋在酶膜中的寡聚体可作为电子传递体加速氧化态酶的再生,根据酶电极电流响应实验曲线的拟合,发现经态酶的再生速度随是极电位的变化表观上符合Tafel关系式,提出了酶反应学参数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二环己基碳化二亚胺为活化剂将葡萄糖氧化酶(GOD)共价键接在玻碳电极上, 伏安实验观察到酶与电极基体的直接电子传递, 有观电子传递速度常数约为1s^-^1, 过程归因于全酶中辅基FAD的氧化还原转变。Ag^+离子的存在强烈地阻碍酶辅基的还原, 这与该离子抑制酶活性的机理可能有联系。Ag^+的抑制作用可由EDTA处理或电化学处理而解除, GOD电极对氧和苯醌的电还原有催化作用。测定了苯醌同还原态GOD的化学反应速度常数, 并讨论用苯醌代替氧作为生物电催化中的电子传递体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环糊精聚合物的分子包合作用及在酶电极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吴辉煌  吴宝璋 《电化学》1998,4(2):210-216
伏安法用于研究环糊精预聚合物的分子包合作用.红外光谱实验表明环糊精预聚合物与戊二醛缩聚生成的聚合物带有悬挂的羰基,后者能使葡萄糖氧化酶共价固定化.由于分子包合作用,电子受体可存储在含酶的环糊精聚合物膜中,从而提高了酶膜中电子受体的浓度又减少了电子受体的用量.用TTF等作电子受体,可实现酶和电子受体在环糊精聚合物中的同时固定化.环糊精聚合物膜中的组成和膜厚度可以控制,为酶电极的基础研究工作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9.
辣根过氧化物酶/聚邻苯二胺膜电极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魏东  吴辉煌 《电化学》1995,1(2):186-192
辣根过氧化物酶(HRP)/聚邻苯二胺(PPD)膜电极由pH7.0磷酸盐缓冲溶液介质中邻苯二胺在玻碳电极上的电聚合而制得。讨论了HRP电化学固定化的过程。所得酶电极呈现生物催化活性,可在没有电子传递体存在的情况下催化H_O_2还原。该反应发生在聚邻苯二胺氧化还原的电位区,聚合物参与了酶的电子转移过程。分析了旋转HRP/PPD电极上酶反应的动力学,讨论了动力学常数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用多巴胺电氧化聚合物膜将葡萄糖氧化酶固定在铅笔电极上,制得简易的葡萄糖酶电极.用自制的葡萄糖酶电极对自制环糊精聚合物中环糊精单元进行定量检测.研究了自制的葡萄糖酶电极的检测范围和稳定性.结果表明环糊精聚合物中环糊精单元质量与葡萄糖酶电极响应电流间存在很好的线性关系,且酶电极稳定性好,可以多次反复使用,连续使用30天,响应电流只减弱7%.与用Sulfate-Phenol比色法测得的环糊精聚合物中环糊精单元结果相比,两者相对偏差在8%以内.  相似文献   

11.
陈红  吴辉煌 《化学学报》1996,54(9):882-887
用交联法制备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电极, 在1,4-二氧六环介质中研究其电化学行为。实验表明, 固定化的HRP在有机相中仍保持活性并可与电极进行直接电子传递, 因而能在没有其它电子传递体存在的条件下催化H~2O~2的电化学还原反应。当亚铁氰化物与酶共修饰至电极上之后, 它起着电子传递体的作用, 使HRP电极的性能大为改善。根据不同条件下得到的动力学参数, 讨论了影响酶电极性能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纳米级微带金电极上葡萄糖氧化酶的固定.性质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现了葡萄糖氧化酶以及葡萄糖氧化酶和电子传递媒体Fe(CN)^3^-~6同时在纳米级微带电极上的固定,用红外光谱和循环伏安对GOD/PPy微电极进行了表征, 研究了微带金电极上聚吡咯恒电位形成过程的动力学及葡萄糖氧化酶对其动力学过程的影响,探讨了微酶电极GOD/Fe(CN)^3^-~6/PPy对葡萄糖氧化的催化作用, 考察了PPy膜厚度和溶液中氧的存在对GOD/Fe(CN)^3^-~6/PPy微电极测定葡萄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采用开路驰豫法,测定了以二茂铁及其衍生物作为电子传递体的介体型酶电极的均相二级催化反应速度常数,结果表明二甲氨基甲基二茂铁,在绝氧条件下对于酶的再生反应具有高的催化活性,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电子传递体.此外,讨论了开路弛豫法在酶电极研究中的适用条件及各种因素对该方法测定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聚苯胺葡萄糖氧化酶电极的催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寿蕴  李诚芳 《分析化学》1993,21(8):946-949
用电化学方法固定在直径为0.5mm铂丝上的聚苯胺(PANI)葡萄糖(GOD)电极对葡萄糖有催化氧化作用.在0~-0.6V(vs.SCE)的电极范围内,在电极的循环伏安曲线上观察到与葡萄糖浓度有关的氧的还原峰和GOD还原态的氧化峰,用此GOD还原态的氧化峰电流可定量检测葡萄糖的浓度。本文提出在PANI电极上存在着酶反应氧化还原电荷直接传递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利用电化学固定化方法制备了聚吡咯/辣根过氧化物酶(PP/HRP)膜电极,并研究了其电化学行为,在除氧的磷酸盐缓冲液介质中,PP/HRP电极加速H2O2的还原,归因子酶加成物的直接电子传递,探索HRP与电子传递体K4Fe(CN)6在聚吡咯(PP)膜中的同时固定化条件及其膜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实验证实,K4Fe(CN)6在酶膜中的存在使得H2O2的还原电位强烈正移,在-0.05V的工作电位下能对H2O2  相似文献   

16.
采用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技术监测了裸金电极、镀金和碳纳米管修饰金电极上葡萄糖氧化酶(GOD)的吸附过程. 通过EQCM测量吸附固定的GOD质量, 并实时检测酶反应产物H2O2的氧化电量, 求算了各表面上吸附态GOD的比活性(ESAi). 结果表明, 各表面上均可吸附一定的GOD, 且吸附态GOD均有一定的酶活性; 修饰CNTs可增大酶吸附量和酶电极对葡萄糖的响应电流, 但ESAi随CNTs修饰量的增大而降低; Au电极上电镀金后, 酶吸附量和酶电极对葡萄糖的响应电流亦增大, 但ESAi与裸金电极上的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将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与葡萄糖氧化酶(GOD)的混合物修饰于三维有序大孔(3DOM)金膜电极上,构建了一种新型的葡萄糖传感器.固定的GOD在pH7.0的磷酸缓冲液(PBS)中展现出一对可逆性好的氧化还原峰,这归因于GOD的活性中心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的直接电化学行为.研究表明,离子液体(IL)、DMF以及3DOM金膜对GOD的直接电化学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3DOM金膜修饰电极作为基底提高了酶的负载量,加速了GOD与电极表面的电子传递;IL的应用增加了固定GOD的电化学活性;DMF与IL、GOD的协同作用更好地保持了GOD的生物活性.固定在电极表面的GOD对葡萄糖显示出良好的催化性能,其检测线性范围为10~125nmol/L,检测限为3.3nmol/L(S/N=3),酶催化反应的表观米氏常数Km为0.018mmol/L.  相似文献   

18.
利用原位FTIR反射光谱对介体型酶电极、酶免疫电极进行了研究 .通过不同电极电位下的电位差谱和同一电位不同状态下的单光束光谱之差 ,确定并解析了葡萄糖氧化酶 (GOD)和葡萄糖的特征谱峰 ,同时 ,还初步研究了酶免疫电极的红外吸收特征  相似文献   

19.
利用电沉积导电聚合物薄膜,提出了一种对乳腺癌相关的BRCA-1基因的高灵敏检测方法.以Au电极表面自组装DNA捕获探针,利用电沉积在DNA修饰电极表面固定含Ss^2+/3+的导电高分子作为电子传递媒介体.通过夹心法杂交目标靶DNA及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信号DNA探针.靶DNA杂交的信号探针上的辣根过氧化物酶与检测溶液中的过氧化氢反应,采用时间.电流(T-I)法,可以灵敏检测BRCA-1基因,其检测限可以达到10fM.  相似文献   

20.
将电化学氧化生成的Pd(Ⅳ)离子配合到直立碳纳米管(ACNTs)上, 使其还原为纳米颗粒(Pb nps), 从而制得Pd nps-ACNTs纳米复合物电极, 经过葡萄糖氧化酶(GOD)进一步修饰后, 制成GOD/Pds nps/ACNTs酶电极, 通过测量GOD和葡萄糖酶促反应中产生的H2O2含量, 进而监测葡萄糖浓度. 实验结果表明, 电极表面大量Pd纳米颗粒的存在显著提高了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 使酶电极具有响应时间短(<5 s)及检测电位低(<0.4 V)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