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豆原生质体经体细胞胚再生植株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栽培大豆(Glycine max L)的未成熟子叶游离的原生质体,以Gelrite bead法包埋,培养在大豆根瘤产物(天冬酰胺、谷氨酰胺、尿囊素、尿囊酸等)为主要氮源的ZSP培养基中,形成了胚性愈伤组织。该愈伤组织在体细胞胚分化培养基上直接分化出体细胞胚,并进一步诱导出再生植株,进入正常发育而开花。  相似文献   

2.
小麦原生质体培养——高频率的细胞团形成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调整培养基中还原态氮的含量及变換使用不同水平的2,4-D,从普通小麦的成熟种子诱导建立了胚性愈伤组织无性系,随后又从中诱导出了适合悬浮培养的松脆愈伤组织,并建立了悬浮系。由悬浮细胞游离原生质体,培养于KM8P等几种培养基中,获得了大量的再生细胞团。变换使用不同的培养基使细胞团进一步发育,形成了致密的或颗粒状的愈伤组织,在分化培养基上以器官发生和胚胎发生的途径形成了完整的植株。  相似文献   

3.
毛白杨的叶肉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是我国华北地区特有的一种林木,从毛白杨无菌苗分离得到的叶肉原生质体在改良的KM8p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浅层培养,7天后开始第一次细胞分裂,1O天时分裂频率可达20%左右,随后形成大量的细胞团和愈伤组织,通过调整培养基中的激素浓度,愈伤组织呈黄绿色并逐渐变得紧密,当这种愈伤组织转到附加玉米素和吲嗓乙酸或者萘乙酸的MS培养基上时,培养4—5周后开始有芽的分化,待芽伸长后从基部切下转到无激素的1/2MS培养基上,即长根形成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4.
小麦胚性非再生细胞中游离氨基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凡国  王超  支大英  夏光敏 《分析化学》2005,33(11):1539-1542
利用毛细管电泳技术分析了小麦胚性非再生细胞中游离氨基酸的组成与含量。与已经发表的胚性再生细胞游离氨基酸浓度比较发现,两类胚性细胞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差异明显:在9种可以分开的游离氨基酸中,胚性再生细胞中的游离精氨酸、赖氨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分别是胚性非再生细胞中的10、3、2和2倍,其它氨基酸的浓度在两类细胞中没有明显的变化。本研究不但为检测植物细胞氨基酸成分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方法,而且为进一步探索小麦两类胚性细胞在分子水平上的差异和形成机理提供了生化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大豆未成熟子叶作外植体,进行大豆体外培养并诱导体细胞胚胎形成和植株再生的研究。结果表明,高浓度生长素10mg/l NAA或5mg/l 2,4-D是大豆体细胞胚胎形成的先决条件。附加10mg/1 NAA的Murashige和Skoog培养基(简称MS培养基)能够直接在子叶表面诱导体细胞胚的形成,其频率可达85%;附加5mg/l 2,4-D的MS培养基首先诱导未成熟子叶产生胚性愈伤组织,然后产生大量体细胞胚,频率高达94%。我们成功地获得再生的大豆完整小植株15株,消除了大豆基因工程的障碍之一。  相似文献   

6.
用花粉管途径获得小麦转基因植株   总被引:62,自引:0,他引:62  
本文将带GUS标记基因的质粒pBI121用花粉管途径转化普通小麦(T. aestivum L)品种小山3号的小花。从结实的106粒种子中,经点杂交初步筛选,再经Southern分子杂交鉴定,选出5株转基因小麦,转化率为4.7%。同时用荧光法和X-Gluc染色法测试,检测到这些植株中有GUS基因的表达产物β-葡糖苷酸酶(GUS)存在,证明GUS基因已整合到小麦植株中,并能在植物体中表达。  相似文献   

7.
用我们实验室自制的电容放电式电激仪,成功地把质粒pLGVneo2103上的NPTⅡ基因导入两个水稻品种(籼稻品种三二矮和粳稻品种农虎6号)的种子胚细胞中,在含有100μg/ml Km的MS培养基上选择出抗性愈伤组织,并由此通过体胚发生途径再生出转基因植株,NPTⅡ检测和DNA分子杂交证实外源基因已在上述转化体中得以稳定的整合和表达.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烟草冠瘿瘤生长激素自主生长、不能再建形态及含有章鱼碱合成酶的特点,和具有截然相反特性的矮牵牛叶片原生质体建立了体细胞杂种筛选体系。由两者融合的原生质体中,选出2%的能持续生长的绿色愈伤组织。由它们分化出的一些幼苗形态倾向于矮牵牛,但有21株含有烟瘤特有的合成章鱼碱的合成酶,表明为体细胞杂种性质。  相似文献   

9.
曲田丽  孟昭礼  李健强 《分析化学》2006,34(7):1023-1026
采用一种快速、灵敏的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法(HPLC-DAD)研究拟银杏杀菌剂邻烯丙基苯酚在小麦幼苗中的自顶向基传导作用,并定量分析其进入小麦植株后的具体分布。HPLC-DAD检测条件为:等度流动相65%乙腈/水(0.1%醋酸),HYPERSIL BDS C18,5μm,250 mm×4.6 mm i.d色谱柱,检测波长280 nm。邻烯丙基苯酚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8.0266X 5.019(r=0.9999),在2~500 m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日内与日间精密度均≤12.44%;平均回收率为83.55%;最低检出限为1.5 ng,最低定量限为2 mg/L。分析方法符合小麦体内药物含量测定的要求。经HPLC-DAD检测,确证了邻烯丙基苯酚具有自小麦叶部向基部传导的特性,施药4h后即可传至根部。给药处理72 h后药剂在小麦叶、茎及根部的积累水平相当,基本完成自顶向基传导过程。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小麦植株、籽粒和土壤中抗倒酯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样品中残留的农药用乙腈-0.1mol/L H3PO4提取,提取液加NaCl盐析除水后,取乙腈层直接进样分析,采用电喷雾串联质谱仪在多反应监测扫描模式下进行测定,基质外标法定量。抗倒酯及其代谢物抗倒酸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为0.999。对小麦植株、籽粒和土壤中抗倒酯和抗倒酸在3个添加浓度水平的回收率进行测定,其平均回收率在73.8%~98.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5%~4.8%之间。抗倒酯和抗倒酸的检出限分别为0.05 mg/kg和0.5 mg/kg。  相似文献   

11.
聚合物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制备的关键问题是无机纳米粒子在聚合物基体中保持其纳米尺度的分散,本文主要讨论直接分散法、同时形成法制备聚合物基无机纳米材料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全氟磺酸树脂Nafion将金属氧化物Fe2O3颗粒细胞色素c(Cyt c)固定玻碳电极(GCE)表面,制备了Nafion-Cyt c-Fe2O3修饰的玻碳电极,构建了基于直接电子传递的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在0.10mol/L pH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修饰电极的循环伏安曲线上显示出一对准可逆的氧化还原峰,式量电位为22mV。Cyt c在修饰电极表面的异相电子转移速率常数为1.21s-1。修饰后的电极对过氧化氢有良好响应,响应时间小于10s,电极的安培响应与过氧化氢浓度在2.0×10-6~3.0×10-3mol/L范围内成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10-6mol/L,米氏常数为1.35mmol/L,显示出较好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了一项新的细胞工程技术。它包括亲本胚性细胞团的诱导、分离和纯化;不同亲本胚性细胞的离散、组合、离心增殖培养和细胞间重建联系和联结;活性K~+溶液处理、强化离心穿壁培养促使不同亲本细胞间染色质和细胞质广泛穿壁转移;选择培养系统的建立和再生植株等操作程序。采用这项技术成功地实现了烟草和菠菜胚性细胞间染色质和细胞质的穿壁转移,并再生了植株。遗传学和细胞学研究表明,再生植株具双亲的遗传性状和染色体。这项技术的建立可能发展成为一项新的细胞工程技术,将在理论和实践上给我们带来新的希望和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