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低温氧或氨等离子体法改性聚丙烯微孔膜,基于等离子体改性膜的活化、偶联及螯合过程的机理,制备了Fe3+,Ni2+,Cu2+和Zn2+等金属离子螯合亲和膜,并用于溶菌酶的吸-脱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Ni2+和Cu2+离子螯合亲和膜对溶菌酶具有较高的吸附量,螯合过程中采用氯化物盐溶液制得的膜对溶菌酶吸附量比采用硫酸盐溶液制得的膜的吸附量高.两种膜的重复吸-脱附性能相近,而Fe3+螯合亲和膜基本上不能用于重复吸-脱附实验.采用补充金属螯合离子,能部分恢复亲和膜对溶菌酶的吸附量,是实现亲和膜重复使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773.15 K下焙烧二钛酸(H2Ti205)制备了介孔结构TiO2。采用比表面分析仪(BET)、扫描电镜(SEM)、拉曼(Raman)光谱和X射线衍射(XRD)仪进行表征研究了介孔TiO2对溶菌酶的吸附行为和机理。结果表明,该吸附过程较好地满足Langmuir吸附模型;随着溶液pH值的增高,溶菌酶在介孔TiO2上的吸附量先增大后减小。在pH = 7.2时,达到最大吸附容量72.5 mg·g-1。该介孔TiO2对溶菌酶具有良好的吸附稳定性,经过5次循环后吸附的溶菌酶残余量仍有81.6%。动力学研究表明,介孔TiO2与溶菌酶间的吸附满足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传质过程由膜扩散和粒内扩散共同影响与控制。对热力学参数的计算发现,该过程ΔG0 < 0, ΔH0 > 0, ΔS0 > 0,表明介孔TiO2对溶菌酶的吸附是一个自发的、吸热的熵增过程。  相似文献   

3.
对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膜进行表面亲水化处理,再经活化、偶联制得了带有苯丙氨酸(Phe)的PVDF中空纤维亲和膜.制备过程中以光电子能谱(XPS)及红外光谱分析膜表面基团的变化,经亲水化处理及活化偶联后,膜表面的O和N含量分别从5.6%和0.6%增加到16.5%和3.0%,而F含量由38.3%降低为23.0%,将该亲和膜用于室温下血浆中γ-球蛋白的分离实验,在pH=7.4,离子强度I=0.18的缓冲液体系及进料质量浓度为1.0mg/mL条件下,该亲和膜对γ-球蛋白的吸附量可达到5.85mg/g膜;与市售γ-球蛋白相比,血浆中提取纯度可达83.9%。  相似文献   

4.
采用低温氧或氨等离子体法改性聚丙烯微孔膜,基于等离子体改性膜的活化,偶联及螯合过程的机理,制备了Fe^3+、Ni^2+、Cu^2+等金属离子螯合亲和膜,并用于溶菌酶的吸-脱附实验。两种膜的重复吸-脱附性能相近,而Fe^3+螯合亲和膜基本上不能用于重复吸-脱附实验,采用补充金属螯合离子,能部分恢复亲和膜对溶菌酶的吸附量,是实现亲和膜重复使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壳聚糖亲和磁性毫微粒的制备及其对蛋白质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以壳聚糖为包裹材料包埋自制的磁流体 ,制备了具有核 壳结构的磁性毫微粒 ,并偶联色素配基CibacronBlue 3GA(偶联量 1 4 .5μmol/mL)得到了一种新型亲和磁性毫微粒 .结果表明 ,所得亲和磁性微球具有较窄的粒径分布、形状规整 .以牛血清白蛋白 (BSA)和溶菌酶 (Lys)为目标蛋白 ,考察了该亲和磁性毫微粒的吸附性能 ,发现其对BSA和Lys的吸附量分别为 4和 2 8mg/g,吸附行为满足Langmuir吸附等温式 ,且对时间依赖性小而对溶液离子强度敏感 .  相似文献   

6.
利用j嗪染料辛巴蓝F-3GA修饰经戊二醛交联的啤酒废酵母菌,得到一种新型染料亲和吸附剂.辛巴蓝F-3GA的固载量为161.1 mg/g.以溶菌酶为研究对象,考察吸附时间、酶初始浓度、pH值、离子强度等因素对吸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7.0时,其对溶菌酶有较高的吸附量(229.1 mg/g),吸附性能明显优于未接枝...  相似文献   

7.
用低温氧等离子体方法对聚丙烯微孔膜表面进行改性。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光电子能谱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膜表面上产生了-OH,-COOH和C=O等极性基团,这些基团可被活化和偶联制亲和膜。  相似文献   

8.
油页岩飞灰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批式振荡吸附法研究了燃油页岩电厂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对重金属离子Pb2+、Cu2+、Zn2+、Cd2+的吸附动力学及吸附热力学特性,并提出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油页岩飞灰对Pb2+、Cu2+、Zn2+、Cd2+的吸附平衡数据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但Freundlich方程能够更好地描述吸附等温线。在油页岩飞灰对重金属离子吸附的初始阶段,拉格朗日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准二级动力学方程、Elovich方程、粒子内扩散模型均能很好地反映吸附模式,而整个吸附过程则遵循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其吸附过程是液膜扩散和粒子内扩散共同作用的结果。油页岩飞灰对Pb2+、Cu2+、Zn2+、Cd2+的吸附是吸热反应。  相似文献   

9.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衰减全反射(FTIR-ATR)光谱法对牛血清白蛋白(BSA)在羟磷灰石(HA)[Ca10(OH)2(PO4)6]表面不同时间的相互吸附作用进行了表征。在BSA溶液作用下,羟磷灰石表面的Ca2+、PO43-和OH-离子初始的溶解和再沉淀使得BSA与HA相互作用层层叠加,在HA表面形成从表层到次表层分子都包含有吸附的BSA的覆盖层,从而加深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经红外差谱法处理过的相关ATR数据表明, BSA与HA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快速的,并随时间变化进一步加强;来自HA上PO43-的P=O基团对蛋白质肽键的酰胺II带(―CNH)、多肽链的甲基(―PO3)和亚甲基(―CH2)上氢的吸附作用要比P―O快速而且强烈。Ca2+在该吸附过程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快速与蛋白质肽键的羰基氧发生作用,并诱导该蛋白质二级结构由β-折叠向α-螺旋和β-转角构象转变;伴随着这一构象变化,蛋白质多肽链上大多数肽键的―C=O和H―N―活性基团从链间氢键交联中释放出来,带动众多的氢分别参与同HA表面的Ca2+、PO43-和OH-离子的相互吸附作用,并牢牢地结合于HA表面;这对硬组织的再生起着重要作用,促进了HA的生物矿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该文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新型乙二胺杂化的锗酸锌纳米带(NH2-Zn2GeO4 NRs),并用于铀酰离子(UO22+)的检测和吸附。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以及荧光光谱等对纳米带的结构及其光学特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NH2-Zn2GeO4 NRs表面含有大量的—Ge—O—H和—NH2基团,为UO22+的检测和吸附提供了丰富的结合位点。此外NH2-Zn2GeO4 NRs可高效、高选择性地吸附和检测UO22+,其对UO22+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最大吸附量为190 mg...  相似文献   

11.
通过交联聚丙烯酸甲酯与乙醇胺反应,形成聚(N-羟乙基丙烯酰胺)树脂,在酸催化作用下与环氧氯丙烷反应,形成含有α-羟基氯乙基的树脂.含α-羟基氯乙基的树脂与D-丙氨酸、L-丙氨酸或甘氨酸反应,分别得到含有这3种氨基酸的吸附剂.这3种吸附剂吸附N-去甲万古霉素的结果表明,含D-丙氨酸的吸附剂的吸附量最大,含甘氨酸的吸附剂的吸附量次之,而含L-丙氨酸的吸附剂不吸附N-去万古霉素.说明前两种吸附剂对N-去甲万古霉素存在亲和吸附作用.含D-丙氨酸吸附剂的最佳吸附pH值为5.8,当吸附液中的盐(NaCl)浓度增加时,吸附量降低.用0.4mol/LNa2CO3/CH3CN(摩尔比7∶3,pH=9.5)作为洗脱剂可完全脱附被吸附的N-去甲万古霉素.  相似文献   

12.
付静茹  贲腾 《化学学报》2020,78(8):805-814
选用2,5-二甲氧基对苯二甲醛和四胺基四苯甲烷利用溶剂热的方法在反应釜中制备得到一种新型的含有醚氧基团的3D共价有机骨架(DMTA-COF).通过理论模拟,粉末X射线衍射(P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以及N2吸附-脱附曲线等表征证实了其结构、热稳定性以及多孔性.随后在聚苯胺(PANI)修饰的多孔氧化铝基底表面原位生长了一层致密连续的DMTA-COF膜.通过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表征证实了DMTA-COF膜具有较高的结晶性以及良好的共生性.由于极性的醚氧基团与电四极矩分子CO2之间较强的相互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希弗碱类型的DMTA-COF对CO2的亲和力,从而增强了DMTA-COF膜的吸附扩散效应.在常温常压下,DMTA-COF膜的H2/CO2双组分分离系数为8.3,所对应的H2渗透通量高达6.3×10-7 mol·m-2·s-1·Pa-1.  相似文献   

13.
以核桃青皮为原料, 先用水热法制备其炭前驱体, 然后以不同的温度活化得到生物质炭(HBCx).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氮气吸附-脱附仪(BET)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HBCx进行了表征, 并考察其对废水中高浓度和低浓度Ni2+的吸附性能. SEM和BET表征结果表明, 大量的大孔(约2 μm)均匀地分布在HBCx上, 其具有分级多孔结构, 当活化温度为800 ℃, 所得HBC800的比表面积为 94 m2/g, 平均孔径为4.07 nm; 炭材料表面含氧和含氮官能团丰富, 氧含量(摩尔分数)高达21.24%, 可与Ni2+发生离子交换或共沉淀, 这些基团有利于吸附过程的进行. 所制备的多孔炭对废液中低浓度的Ni2+去除率接近100%, 表现出优异的吸附性能. Langmuir等温模型能很好地描述了HBCx对Ni2+的吸附过程, 为单分子层吸附, HBC800对Ni2+的最大理论吸附量高达127.39 mg/g. 拟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可以更好地反映吸附过程, 吸附速率主要由化学吸附所控制. 固定床动态吸附结果表明该材料有优异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研究Ta掺杂六方相氧化钨(hex-WO3)材料在吸附Sr2+过程中其表面zeta电位的变化情况,并进一步探讨了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及吸附机理。结果表明:(1)在实验pH值范围内,Ta掺杂hex-WO3悬浮液的zeta电位值随溶液中电解质的价态增大而增大;(2)且zeta电位随体系中离子强度的增加而增大;(3) Ta掺杂hex-WO3对Sr2+的吸附容量随着温度降低而增大,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而减少;(4)吸附过程的吸附焓为-47 kJ·mol-1,且Sr2+离子与材料表面之间主要为化学相互作用;(5) Ta掺杂hex-WO3对Sr2+吸附过程主要为材料表面吸附及材料孔道内离子交换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使用过硫酸盐在胺基化的氯甲基化聚砜微滤膜表面形成—NH2/S2O82-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将甲基丙烯酸(MAA)接枝聚合到聚砜微滤膜表面,得到羧基功能化PSF-g-PMAA微滤膜.采用等温吸附和渗透实验,考察了PSF-g-PMAA膜对三嗪类除草剂(扑草净、莠灭净、阿特拉津)的截留去除性能.结果表明,基于静电相互作用和氢键的协同吸附作用,PSF-g-PMAA膜对三嗪类除草剂显示出良好的去除效果,其中对莠灭津的最大吸附量达到0.18μmol/cm2(41μg/cm2).采用膜面积为1.77 cm2的注射过滤器,PSF-g-PMAA膜对浓度为0.8 mg/L的三嗪类除草剂溶液的截留率接近100%(渗透液体积100 mL).  相似文献   

16.
啤酒酵母废菌体吸附Pd2+的物理化学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啤酒酿造厂的啤酒酵母废菌体为生物吸附剂,研究死的啤酒酵母菌体从PdCl2溶液中吸附Pd2+的物理化学特性.结果表明,该菌体吸附Pd2+受吸附时间、溶液pH值、菌体浓度和Pd2+起始浓度等因素的影响.菌体吸附Pd2+是个快速的过程,吸附45min时吸附量达最大,但在最初的3min内,吸附量可达到最大吸附量的92%.在5~60℃范围内,吸附作用不受温度影响.吸附作用的最适pH值为3.5.在Pd2+起始质量浓度为30~300mg/L范围内和菌体质量浓度为2g/L的条件下,菌体对Pd2+的吸附作用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在pH=3.5,Pd2+与菌体质量比为0.2和30℃条件下吸附60min,吸附量达94.5mg/g.从废钯催化剂处理液回收钯,吸附量为32.2mg/g.XPS分析表明,该菌体能吸附水溶液中的Pd2+.TEM结果表明,在无外加电子供体时,死的啤酒酵母废菌体能够吸附和还原溶液中的Pd2+成Pd0微粒,Pd0微粒可进一步形成有一定形状的钯晶粒;该菌体还能使吸附在γ-Al2O3上的Pd2+还原成Pd0.  相似文献   

17.
固定化铜离子亲和膜色谱柱吸附血红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晓蓉  伍林  易德莲  胡雷  曹淑超 《色谱》2005,23(3):255-257
将纤维素滤纸进行碱处理及环氧活化、偶联亚氨基二乙酸、固定化铜离子等处理,并将其装入自制的色谱柱管,制得固定化铜离子亲和膜色谱柱。该柱可用于吸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吸附率可达到90%以上。考察了上样量、pH值、温度、上样速度等因素对固定化铜离子亲和膜吸附Hb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固定化铜离子亲和膜色谱柱吸附血红蛋白的最佳条件为:室温下实验,缓冲体系的pH值控制在6~8,上样速度0.5~1.0 mL/min,上样量为3.16~7.90 mg/g。  相似文献   

18.
通过硅烷化反应在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 GO) 表面嫁接螯合官能团N-(三甲氧基硅丙烷)乙二胺三酸(EDTA-Si), 得到改性氧化石墨烯(GO-EDTA),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在分子水平上研究了Pb2+在GO-EDTA 表面的动态吸附分布、 构象及动力学性质, 比较了Pb2+和单价Na+离子在氧化石墨烯上的吸附行为, 模拟了GO-EDTA与Ca2+相互作用, 与Pb2+的吸附行为进行了对比. 模拟结果表明, Pb2+和Na+的吸附位点是GO-EDTA 体系中的羧基, 而非氧化石墨烯表面的羟基; Pb2+和 Na+ 与羧基的吸附构象不同, 前者吸附构象以摩尔比2:1为主, 即两个羧基对一个Pb2+离子, 而后者更多倾向于摩尔比1:1的吸附模式, 即一个羧基对一个Na+离子; Pb2+离子相对于Ca2+和Na+离子, 形成的COO--Pb2+离子对构象越过的能垒最低, 但是破坏该离子对构象时能垒较高, 表明Pb2+离子在氧化石墨烯膜上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  相似文献   

19.
天然高分子壳聚糖作为吸附剂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甲壳素经化学改性制得的壳聚糖吸附Cu2+、Ni2+、Zn2+、Ca2+、Rb+、Cs+、Cd2+、Pb2+等离子的研究已有报道[1],但吸附Pd2+等贵金属离子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报道了壳聚糖及其交联产物的造粒方法,并测定了该糖吸附Hg2+、Cu2+、Ag+、Pd2+等离子的特性.结果表明,化学交联后的颗粒(作吸附剂)在酸性条件下仍保持相当好的刚性,对Pd2+离子的吸附容量较大,在Pd2+、Cu2+共存时可选择性吸附Pd2+.  相似文献   

20.
金属Pt表面水蒸汽分子吸附的量子力学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电子与振动近似方法和密度泛函B3LYP理论, 氧和氢原子选择6-311G**基函数, Pt选择赝势基组LanL2DZ, 优化得到Pt-OH2结构和微观性质, 稳态结构Pt-H2O分子中, Pt与H2O不在同一平面, Pt倾向于与O原子结合. 计算了100~898.15 K温度下, 水蒸汽分子在Pt表面吸附反应的热力学函数值和平衡压力, 拟合得到ΔS0H0, ΔG0, ln p与温度的函数关系. 室温以上ΔG0>0 kJ•mol-1, 水蒸汽分子在Pt表面不能稳定吸附; 200 K以下, ΔG0<0 kJ•mol-1, 能够稳定吸附. 计算了不同温度下水蒸汽分子在Pt表面发生解离反应的ΔG0和平衡压力, 室温以上ΔG0>0 kJ•mol-1. 100~898.15 K温度下, 水蒸汽分子在Pt表面不容易发生解离, 实际反应过程中以完整分子形式参与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