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3-叠氮甲基-3-硝酸酯甲基环氧丁烷的聚合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进了单体3-叠氮甲基-3-硝酸酯甲基环氧丁烷的合成路线,以三氟化硼·乙醚为催化剂,1,4-丁二醇为引发剂,研究了该含能单体的开环聚合反应,得到了分子量可预计、分散度较小的聚合物.采用FTIR、1HNMR和GPC对聚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四种2-亚甲基-1,3-二氧己烷类单体:4-甲基-2-亚甲基-1,3-二氧己烷(Ⅱ)、4,6-二甲基-2-亚甲基-1,3-二氧己烷(Ⅳ)、5,5-二甲基-2-亚甲基-1,3-二氧己烷(Ⅵ)和5,5-二乙基-2-亚甲基-1,3-二氧己烷(V Ⅲ)的合成以及自由基开环聚合。结果表明,上述单体在聚合过程中出现异构化开环现象。Ⅲ和Ⅳ的甲基位置在环上氧原子的α-碳原子上时,显示对异构化反应的影响比Ⅵ及Ⅷ的甲基和乙基在β-碳原子上时更显著。上述现象与异构化开环形成仲碳自由基中间体的倾向更大有关。 Ⅳ在苯溶液中及过氧化二叔丁基存在下,120℃反应,得到全部是聚-δ-戊内酯骨架结构的聚合物。提出了一种合成聚-δ-戊内酯类链结构的聚酯的新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聚乙醇酸及其与乳酸的共聚物是一类无毒、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材料,它们广泛地用作药物控释体系的载体,牙科植入材料[1,2].但由于聚乙醇酸的高度可结晶性,使其不溶于包括三氟乙酸在内的几乎所有的有机溶剂,因此通过共聚来改进其物化性质的研究一直方...  相似文献   

4.
以邻二甲苯为原料,通过硝化、氧化、水解和还原反应得到2-甲基-3-硝基苯甲醇,将其培养得其单晶后用X-射线衍射表征。2-甲基-3-硝基苯甲醇分子式C_8H_9NO_3,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_1/n,Mr=167.16,晶胞参数:a=13.601(3)?,b=7.8650(16)?,c=15.433(3)?,β=92.73(3)o,V=1 649.0(6)?~3,计算晶胞密度为1.347 mg/m~3,Z=8,R=0.061,ωR=0.189。两个分子通过氢键连接在一起,两个芳香环形成83.29(3)o的二面角。  相似文献   

5.
可修饰的内酯,α-氯甲基-α-甲基-β-丙内酯的合成和聚合*王明霞李子臣贺晓晖杨丽**李福绵(北京大学化学系北京100871)关键词α-氯甲基-α-甲基-β-丙内酯,开环聚合*1995-02-20收稿;1996-03-12修回: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相似文献   

6.
氧杂环丁烷开环聚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以丙腈基和三甘醇单甲醚为侧基的两类聚氧杂环丁烷POE与POA。用GPC测定了其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用^1H—NMR和^13C-NMR谱表征了聚舍物的结构。认为活性链端机理和活性单体机理两种机理的相互竞争、相互转换可解释氧杂环丁烷阳离子开环聚合反应中无法通过单体与引发剂的摩尔浓度比来调节聚舍物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宽,并伴有大量齐聚物生成的现象。采用逐滴进样可使AM机理占据主导地位,从而得到分子量可控的较窄分布的聚氧杂环丁烷。测试了聚合物与高氯酸锂复配后的电导率,结果表明;氧/锂摩尔比为20/1时,POE的室温电导率为10^-4.43S/cm,80℃时为10^-3.44S/cm。  相似文献   

7.
石建兵  蔡政旭 《化学通报》2020,83(12):1159-1163
开环聚合作为与缩聚、加聚并列的第三大类聚合反应,具有如下特点:由于环状单体的特殊性,开环聚合反应无副产物生成;聚合物组成与单体的元素组成相同,即具有100%的原子利用率;大部分开环聚合反应具有连锁反应特征,链增长速度快;形成的聚合物链中含有杂原子,所得材料具有降解可控性。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在开环聚合研究上的一些进展,如γ-丁内酯的开环聚合、活性开环聚合、易位开环聚合等,作为本科生《高分子化学》课程中"开环聚合"一章内容的有益补充。通过提供额外的一些参考文献来拓展本科生对前沿知识的了解,开阔优秀本科生的国际学术视野。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几种中性天然氨基酸存在下2,2-二甲基-三亚甲基环碳酸酯(DTC)的开环聚合反应。1H-NMR和端基滴定分析表明,在聚合反应过程中,DTC上的酰氧键断裂,氨基酸通过氨基接在聚(2,2-二甲基-三亚甲基碳酸酯)链上。3-氨基丙酸、4-氨基丁酸、6-氨基己酸等存在时,DTC的聚合反应也可以发生,但单体的转化率和聚合物的分子量低于天然氨基酸引发的聚合反应。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两种新单体,4 亚甲基 2 苯乙烯基 1,3 二氧环戊烷和4 亚甲基 2 苯乙烯基 2 甲基 1,3 二氧环戊烷.研究了这两种单体的自由基和阳离子聚合反应.根据聚合物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碳、氢谱,确定了聚合物的结构,讨论了聚合反应机理,特别对2 位取代基对聚合反应和产物的影响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二(叔丁基环戊二烯基)钕甲基配合物催化ε 己内酯开环聚合罗云杰姚英明沈琪(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苏州215006)关键词开环聚合,ε 己内酯,茂基稀土甲基配合物聚ε 己内酯(Polycaprolactone,PCL)是一种生物降解材料,有良好的相...  相似文献   

11.
活性开环歧化聚合合成梳形聚合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弘 《化学通报》2002,65(1):24-28
综述了近年来利用活性开环歧化聚合反应合成规整结构梳形聚合物的研究工作进展。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近年来环碳酸酯开环均聚与共聚产物的制备、性能与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脂肪酸聚酯聚乳酸具有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可用于生物医学、药物和环境材料等领域。本文综述了丙交酯聚合研究的最新进展,突出强调了催化活性高、能够控制聚合物立构规整性的丙交酯开环聚合催化剂。由于选用的催化剂和丙交酯单体的不同,聚乳酸有等规、无规、杂同、间规以及立体嵌段等不同的微观结构,不同微观结构的聚乳酸的力学、物理和降解性能不同。本文重点列举了单活性中心的铝、稀土金属和环境友好型铁、锌、镁以及不含金属的有机催化剂在外消旋丙交酯的立体选择开环聚合方面的最新进展,强调低毒性、生物相容性好的催化剂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最后指出,随着环境友好聚乳酸材料的合成和应用的增加,开发单活性中心以及无金属催化剂研究丙交酯立体选择开环聚合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探索了由对苯二甲酰氯和1,3-丙二醇在“假高稀”条件下合成聚(对苯二甲酸-1,3-丙二酯)(PTT)环状低聚物的可行性.通过柱色谱分离了环状低聚物和线形低聚物;用核磁共振、质谱和元素分析表征了产物的化学结构;用GPC和HPLC研究了不同大小环的分布,发现在本文实验条件下合成的PTT环状低聚物主要由二、三、四、五和七聚体构成,其中环状三聚体含量最多,没有发现环状六聚体的存在.PTT环状低聚物的熔程为92.3~222.6℃,熔融后是无色、透明的低粘度液体.于250℃将PTT环状低聚物分别在辛酸亚锡、1-乙基-3-氯四丁基锡氧烷、钛酸四丁酯和三氧化二锑催化下进行开环聚合反应,制备了特性粘数为0.18~0.49dL/g的聚合物.  相似文献   

15.
膨胀聚合反应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着重介绍膨胀聚合反应的类型和机理,讨论膨胀聚合反应研究中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无助稳定剂十六醇(HD)时,以十八烷基双聚氧乙烯基苄基氯化铵(OEBA)为单一阳离子乳化剂,制备粒径为200 nm左右的D4细乳液.选OEBA浓度相同、有无HD添加的两对照D4细乳液,经KOH引发进行开环聚合,动态光散射法(DLS)追踪聚合中粒径变化过程.同时借助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考察合成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细乳液对强酸HCl、强碱KOH和电解质NaCl的相对稳定性.结果显示,单一乳化剂OEBA时,不但制备的D4细乳液稳定性良好,而且合成的PDMS细乳液具优良的耐强酸、强碱和电解质能力;单一乳化剂时不仅聚合中粒径变化与添加HD相一致,而且反应速率随转化率和时间的变化规律也相似.  相似文献   

17.
己内酯和丙交酯的微波辅助开环聚合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己内酯和丙交酯在异辛酸亚锡存在下经微波辐照 5min可分别获得分子量 1 2 0kg·mol- 1的聚己内酯和 2 2 5kg·mol- 1 的聚乳酸。苯甲酸可作为己内酯微波辅助开环聚合的引发剂 ,所得聚己内酯的分子量达到 44 8kg·mol- 1 。通过混有布洛芬的己内酯的微波开环聚合可直接制备以聚己内酯为基质的药物控释系统。己内酯和丙交酯在微波辐照下的热行为对它们的开环聚合反应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Herein, an evaluation of the initial step of benzoxazine polymerization is presented by mass spectrometry, with a focus on differentiating the phenoxy and phenolic products formed by distinct pathways of the cationic ring opening polymerization (ROP) mechanism of polybenzoxazine formation. The use of infrared multiple photon dissociation (IRMPD) and 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 (IMS) techniques allows for differentiation of the two pathways and provides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ROP mechanism.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ype I pathway is favored in the initial stages of the reaction yielding the phenoxy product, while type II product should be observed at later stages when the phenoxy product would interconvert to the most stable type II phenolic product. Overall, the findings presented here provide important information on the initial step of the benzoxazine polymerization, allowing the development of optimal polymerization conditions and represents a way to evaluate other multifunctional polymerization proces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