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物理》2020,(5)
正2020年1月19日敬爱的老师方守贤院士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大家再也听不到他洪钟般爽朗的笑声。由他开拓的加速器驱动洁净核能系统(ADS)研发事业,正在我国有声有色地强劲发展。作为学生,我以此短文,追忆方先生当年指导我们开展ADS研究的一些往事,以此缅怀先生对我国科技事业的杰出贡献。众所周知,以中国首台大科学装置BEPC为标志,方守贤是我国高能加速器的主要奠基人之  相似文献   

2.
方守贤先生是我国著名加速器专家,我国高能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20世纪80年代,他参与领导了我国第一台大科学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的设计与建造工作,其性能(对撞亮度)超过国际同能区最好水平—美国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SPEAR—个量级,开启了中国基于加速器的高能物理实验研究,为我国在r-粲能区粒子物理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方守贤院士是著名的加速器物理学家,是我国高能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更是一位富有激情和奋斗精神的战略科学家,他的一生与我国的粒子加速器发展紧密相连,为祖国的加速器科技做出了重大贡献。方守贤院士是我博士后工作的合作导师,30年来我目睹了他深谋远虑,不断地进行战略谋划并付诸具体行动的工作历程。  相似文献   

4.
创业之路     
 2012 年2 月14 日,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谢家麟院士获得了2011 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作为我国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带头人,谢家麟先生为我国研制建造加速器奉献了50 多年,作出了重大贡献。本文主要简述了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在谢家麟先生带领下研制建造电子直线加速器的艰难历程。谨以此文向谢先生祝贺和致敬!  相似文献   

5.
 80年代是我国高能物理事业的一个转折点.BEPC按计划高质量地完成,为我国高能物理实验研究提供了一个极其重要的手段;也表明我国的加速器事业已在世界高技术领域中占有了一席之地.BEPC的成就凝聚着几代人的心血.早在1957年,在王淦昌教授的领导下。选派了一批年青的科学家,赴苏学习高能加速器的设计及建造.一年后,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进行1-2GeV电子同步加速器的设计,这一设计在1958年的大跃进中被认为是保守落后的,而把方案改成15GeV的质子同步加速器.  相似文献   

6.
 谢家麟院士是我国高能物理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为我国高能粒子加速器从无到有并跻身世界前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我国高能物理实验基地的建造作出了十分杰出的贡献。今年2 月14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李克强出席大会。会上宣读了《国务院关于2011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宣布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家麟获得2011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相似文献   

7.
陈佳洱  梁岫如 《物理》1989,18(10):581-586,592
为发展我国的基础学科研究而建造的几台大型加速器工程已相继完成,同时,各类具有广泛用处的小型低能加速器也得到了发展,这标志着我国加速器技术具有相当的水平.本文简要地回顾了我国低能加速器发展的历史,并介绍了几种典型的低能加速器的性能和有关技术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8.
 谢家麟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有杰出贡献的加速器专家,是我国电子直线加速器事业的奠基人。他对我国第一台电子直线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和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的研制和建成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国内外赢得了广泛的尊敬与崇高的荣誉。欣值他75岁寿辰之际,谨向他致以衷心的敬意与热烈的祝贺。 谢家麟先生于1920年8月8日出生在哈尔滨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日军侵占东北之后,全家定居北京。谢先生194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后在资源委员会中央无线电器材厂研究室从事研究设计工作。1944年他在桂林与范绪籛女士结婚,1947年赴美留学,1948年获加州理工学院物理系硕士学位,1951年获斯坦福大学物理系博土学位。为了参加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他毕业后当即启程回国,但船到檀香山中途,被美方以“所学专业与军事有关”为借口,扣留不许离开美国国境。  相似文献   

9.
我的回忆     
 照这个计划,我首先在麻省理工学院电机系静电加速器实验室学习静电加速器发电部分和加速管的制造.该实验室主任屈润普(Trump)热心而又和气,十分支持我的工作,为我想了好多办法.他让我利用他们的资料,还介绍给我另一位专家,帮我解决问题;又将实验室里准备拆去的一台旧的大气型静电加速器转给我作试验用.后来,1986年我国原子能研究院从美国购买的串列式静电加速器就是屈润普教授他们的公司供应的.在麻省理工学院加速器实验室呆了半年以后,为了进一步学习离子源的技术,我转去华盛顿卡内基地磁研究所访问半年.  相似文献   

10.
方守贤  梁岫如 《物理》1991,20(8):473-482
我国粒子加速器在80年代里有了相当大的发展.三大加速器建设工程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已具有了建造大型加速器的能力.粒子加速器技术在一些方面已达到了国际上80年代中期的水平,低能小加速器的应用出现了新的形势,一些相关的工业技术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当然,与国际上新技术、高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相比,我们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本文试图纵观世界上粒子加速器的发展,分析我国粒子加速器所处的地位和今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质子直线加速器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庆长 《中国物理 C》2001,25(5):429-436
当前质子直线加速器发展的两个重要方向是强流质子直线加速器和小型质子直线加速器.前者主要用于核能领域,后者主要用于质子治疗.两类加速器有着共同的特点:1.采用一些新型加速结构,它们是传统结构的组合和发展;2.加速小发射度的质子束;3.加速器应有高度的可靠性.但前者的建造难度远大于后者,它还要求具有很低的束流损失率和尽可能高的能量利用效率.研究了两类加速器设计中的一些重要问题,提出了一些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2.
《物理》2020,(5)
正2020年1月19日上午,敬爱的方守贤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从2019年3月初入院,方先生与病魔顽强抗争了近一年时间,虽然已87岁高龄,但入院前身体非常健旺,这让亲人和同事们更不容易接受方先生离去的事实。2019年春节,大概是方先生住院前两个月,我和秦庆去家里给他拜年,那时候方先生身体已稍感不适,但他毫不在意,谈兴甚浓,说话依然声音洪亮,兴致勃勃谈了很多工作上的事,包括质子治疗的新理论、新  相似文献   

13.
环形加速器将射频加速单元替换为高重复频率连续运行的脉冲感应加速组元后,将具备新的性能特点和应用领域。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KEK)在脉冲感应加速与环形加速器的结合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验工作,通过对其相关研究的详细调研,结合在感应同步加速器实验研究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针对脉冲感应加速组元的固有特性对该类加速器的优势和局限进行了分析,对环形加速器中感应加速组元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物理通报》2007,(7):27-27
6月23日,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建造的强流质子直线加速器通过专家鉴定.这是我国建成的首台强流质子直线加速器,标志着我国在加速器驱动洁净核能系统的研究方面步入国际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15.
王正行 《物理》2012,41(12):823-825
捧着这部煌煌数十万字的遗著,我感慨万千.送走方官兄转眼两年多了.他家人嘱我为书作跋,我虽力所不逮,却不能推托.对这四元数我并不在行,说点感想吧."文革"后期我到北大汉中分校,就知道方官是虞福春和陈佳洱先生麾下两大理论家之一,但无缘相识.那时基础研究基本上都停了,只有加速器有任务,他在忙4.5MV静电加速器的设计和计算,我则在教比高中程度深一点的《基础物理》.我俩走到一  相似文献   

16.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正在规划中的重离子加速器物理研究平台的基本方案是在 现有的HI-13串列加速器的后端新建一台能量增益为18MeV/q的重离子超导直线加速器.超导直线加速器包括: 36个铜铌溅射型四分之一波长(QWR)谐振腔; 9个恒温柜, 及一系列等时性消色散束流传输系统. 同时配套建设一条与现有的HI-13串列加速器相并列的重离子四杆型射频四极加速器——RFQ和交叉手指型漂移管直线加速器IH-DTL接受来自ISOL的正离子束,然后直接注入到超导直线加速器.  相似文献   

17.
超导在加速器中的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简要回顾了世界上已建造的大型超导加速器,重点介绍未来的超导加速器方案,对超导新材料在加速器中的应用研究以及我国超导在加速器中的应用研究情况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8.
高能脉冲X射线闪光照相加速器在高性能爆轰流体动力学实验研究中具有重要应用,是牵引高功率脉冲技术发展的重大需求之一。综述了射频直线加速器、电子感应加速器、基于高压脉冲源和高功率二极管的强流脉冲功率加速器3大类、5种闪光照相加速器技术路线的主要特点、代表性装置,对比了几种技术路线的特点,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一是大力发展共轴多脉冲X射线分幅照相技术;二是采用全固态脉冲功率组件实现加速器紧凑化、小型化和可移动。  相似文献   

19.
方芳  刘战存 《大学物理》2007,26(3):49-53,58
介绍了劳伦斯发明回旋加速器的时代背景与劳伦斯的创新过程,阐述了回旋加速器的工作原理和建造、发展加速器的过程,分析了劳伦斯的成功因素.  相似文献   

20.
加速器与我     
一、芝加哥,回旋加速器我与加速器结缘,始于1947年。那年,我来到美国,进入芝加哥大学物理系研究所。为了维持生计,并且吸收到更多的知识,我在物理系承担各种短期工作。记忆最深的工作首先是在费米教授为期一学年的量子力学课程中担任助教,其后我获得那时正在核研究所(后来改名为费米核研究所)建造的450MeV质子同步回旋加速器(Synchrocyclotron)项目的助理奖学金。项目主管安德森(H.Anderson)教授要我研究加速后质子束流引出的办法。当时束流引出没有任何好办法,唯一的方法是在束流引出的轨道上插入一个散射靶,将部分束流以弹性散射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