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固态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的一般原理,着重评述了固态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的分类依据及每类传感器的发展;并对极有应用潜力的第三类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的发展水平及其方向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承担的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研究项目不久前通过了技术鉴定。鉴定意见说:“这一研究成果标志着中国电化学气体传感器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硫化氢气体检测的常用方法及其原理,包括碘量法、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汞盐滴定法、电化学方法、气相色谱法和吸收光谱法,并对三类硫化氢气体传感器(金属氧化物吸附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及基于光学原理的传感器)的研究发展现状作了综述。对各类型的硫化氢传感器的优缺点和局限性作了简要评述,并对其今后的发展趋向进行了预测(引用文献55篇)。  相似文献   

4.
周仲柏  冯良东  柳文军 《电化学》2000,6(3):345-349
根据暂态电化学原理 ,使用微电极并融合计算机控制的快速电势调制技术和数据采集、处理功能 ,提出并建立了一类全新的集信号提取、处理与结果显示等功能于一体的“脉冲电势调制型气体传感器” .在优化传感器性能及其新的功能开发和集成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是一类为常规电化学气体传感器无法比拟而有发展前景的暂态电化学多组份气体传感器 .  相似文献   

5.
毛岳忠  田师一  胡晓晖  邓少平 《应用化学》2010,27(10):1117-1123
综述了类金刚石薄膜及其修饰的传感器特性以及制备工艺,介绍了类金刚石薄膜修饰的传感器在生物检测、电化学微重力测量、痕量金属检测、氢离子选择场效应晶体管和气体检测等领域的应用,并对类金刚石薄膜修饰传感器在电化学相关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化学分析计量》2007,16(4):67-67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研发的“电化学气体传感器”创新成果,被评选为“2006年中国科学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十大新闻”。该项成果已在我国环保、化工、矿山等行业广泛应用,标志着我国已突破了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的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7.
设计并制成了测定变压器油中3种故障气体(氢气、一氧化碳和乙烯)的在线监测系统。采用Teflon AF/陶瓷复合膜作为油气分离的组件;采用RAE Systems的氢气电化学传感器、一氧化碳电化学传感器和乙烯电化学传感器。试验表明,采用上述复合膜组件可以在4h内实现油气平衡。为克服温度变化对电化学传感器响应信号的影响,采用温度控制模块使测定单元处于30℃的恒温环境中,保持恒温条件不仅使电化学传感器响应信号不受干扰,而且可延长电化学传感器的使用寿命。气体组分之间的交叉干扰采用信号矩阵算法予以解决,运用所提出的监测系统,上述3种气体的相对测定误差均在15%以内,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为7.3%(氢气),3.9%(一氧化碳),2.1%(乙烯)。  相似文献   

8.
聚苯胺修饰的石英晶体微天平气体传感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霞琴  高尾雄二 《电化学》1997,3(3):330-333
应用电化学方法在石英晶体微天平的金电极上修饰聚苯胺膜,用作一个气体传感器。该传感器对乙醇,苯和 氨等被测气体的频率响应表明,在含高氯酸钠的体型酸-醋酸钠缓冲中制得的聚苯胺膜,其结构有利于被测气体的响应。  相似文献   

9.
多孔气体扩散电极的制备是制备甲醛电化学传感器的关键所在, 其中催化层的结构直接影响到传感器的响应性能. 通过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合成了纳米金-活性炭、纳米金-碳纳米管催化剂, 制备了甲醛电化学传感器多孔气体扩散电极, 并对电极进行SEM(扫描电子显微镜)物理表征. 在甲醛气体浓度为0.24和0.63 mg/m3时, 电极C具有较好的响应, 在0.1到0.84 mg/m3浓度范围内, 线性方程为y=10.515x+4.4049 (R2=0.9917), 响应时间约80 s. 分析了不同催化剂的气体扩散电极结构与甲醛响应性的关系, 为研制开发性能优良的甲醛电化学传感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赵元弟  庞代文 《分析化学》1996,24(3):364-368
本文对电化学脱氧核糖核酸(DNA)传感器的原理,DNA在电极表面的固定化,杂交指示剂的研究和电化学DNA传感器的性能、分析应用及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DNA传感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评述。提出了今后研究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应用电化学方法在石英晶体微天平的金电极上修饰聚苯胺膜,用作一个气体传感器(Au-QCM/PAn传感器).该传感器对乙醇、苯和氨等被测气体的频率响应表明,在含高氯酸钠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中制得的聚苯胺膜,其结构有利于被测气体的响应.  相似文献   

12.
纳米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纳米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将纳米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传感介质,与特异性分子识别物质如酶、抗原/抗体、DNA等相结合,并以电化学信号为检测信号的分析器件。本文简要介绍了生物传感器的分类和纳米材料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及其优势,综述了近年来各类纳米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生物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纳米颗粒生物传感器,纳米管、纳米棒、纳米纤维与纳米线生物传感器,以及纳米片与纳米阵列生物传感器等。  相似文献   

13.
新型二氧化硫气体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SO2 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 ,并能与环境中的 NOx,O3等协同作用 ,产生更严重的污染 .因此 ,SO2的测定在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工业排放控制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SO2 的测定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法 [1]、离子色谱法 [2 ]、电导测定 [3]和电解电导率 [4]、光纤传感器 [5 ,6 ]等 ,但这些方法所需仪器昂贵、操作繁琐、灵敏度较低、难以实时连续测定 .一些研究者致力于 SO2 电化学传感器的开发 [7~ 8] ,但存在着灵敏度低、需在高温下使用、稳定性差等缺点 .我们成功地研制了一种微型 SO2 气体电化学传感器 ,该传感器稳定性好、灵敏度高、价…  相似文献   

14.
由藻类产生的海洋毒素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构成了较大威胁,对其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是减小海洋毒素危害的有效手段之一。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度高、检测限低和成本低等特点,为检测海洋毒素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目前,应用于海洋毒素检测中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主要有免疫传感器、酶传感器和DNA传感器等。本文综述了迄今为止国内外海洋毒素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并对其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电化学气体传感器为检测器, 将流动注射技术直接用于二氧化硫气体分析。详细研究了气体流动体系的连接方式、气体流速以及体系中压强的变化对分析信号的影响, 得到最佳连接方式, 比较了载气流速对气体流动注射分析和连续流动分析的影响。气体流动注射分析法重现性较好, 测定2890×10^-^6mol/mol SO2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7%(n=12), 测定速度快, 可达50样/时。连续流动分析能达到气体传感器的稳态响应信号, 灵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
无酶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各种新型材料的层出不穷及其在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方面应用的发展,无酶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的研制成为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的另一个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无酶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电流型无酶葡萄糖传感器所使用的各种电极材料,总结了最近五年各种新型结构材料在该类传感器研制方面的应用,并对无酶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发展方向和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聚吡咯修饰烟酸电位型生物传感器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循环伏安法制备了对烟酸有良好Nernst电位响应的聚吡咯修饰烟酸化学传感器。传感器的响应是基于烟酸根离子在掺杂了烟酸的聚吡咯膜中掺杂=释放平衡。研究了聚合条件对传感器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表征了传感器的电化学特性。  相似文献   

18.
<正>公开号:CN103439380A公开日:2013.12.11申请人:浙江工商大学摘要本发明涉及检测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测微量苯的气体检测系统,该系统包括气室,气室内设有气体传感器,气室外设有与气体传感器相连的CHI电化学分析仪以及与气室相连的传感器还原装置、待测气体进气口和尾气处理装置;所述气体传感器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分布的气体敏感膜、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二电极由铝板经阳极氧化制备而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电化学气体传感器为检测器,将流动注射技术直接用于二氧化硫气体分析.详细研究了气体流动体系的连接方式、气体流速以及体系中压强的变化对分析信号的影响,得到最佳连接方式,比较了载气流速对气体流动注射分析和连续流动分析的影响.气体流动注射分析法重现性较好,测定2890×10~(-6)mol/mol SO_2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7%(n=12),测定速度快,可达50样/时.连续流动分析能达到气体传感器的稳态响应信号,灵敏度较高  相似文献   

20.
气体传感器和电子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新梅  叶青 《大学化学》1998,13(5):31-33
通过实例介绍了气体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并对以气体传感器为基础,模拟生物体嗅觉系统的智能型传感器———电子鼻,做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