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于大型储罐的定期检验,声发射检测结合其他常规无损检测方法的复验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文中说明了该方法的优越性和必要性,并指出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无损检测技术在液化石油气储罐定期检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伟 《科技资讯》2012,(3):114-114
本文根据液化石油气储罐的材质、结构、制造方法、工作介质,预计可能产生的缺陷种类,选择适宜的无损检测方法,尽可能检出缺陷,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3.
在石油和石化行业使用着大量盛装不同油品的立式储罐,由于盛装介质均为易燃易爆液体,因此,保证立式储罐的安全运行是一个重要而亟待解决的工程问题。本文根据常压立式储罐罐底腐蚀的特点,提出声发射在线检测与评价技术和漏磁扫描检测技术相结合的储罐底板检测方法。声发射在线检测与评价技术是实现储罐底板腐蚀状态检测与预测的有效方法,适合储罐快速普查。漏磁检测技术是储罐开罐后底板腐蚀状态检测的有效手段。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根据声发射普查结果,制定储罐维修计划,对严重等级高的储罐进行开罐漏磁检测。可以实现储罐的科学检测,保证储罐的安全运行,节约检修费用。  相似文献   

4.
在石油和石化行业使用着大量盛装不同油品的立式储罐,由于盛装介质均为易燃易爆液体,因此,保证立式储罐的安全运行是一个重要而亟待解决的工程问题.根据常压立式储罐罐底腐蚀的特点,提出声发射在线检测与评价技术和漏磁扫描检测技术相结合的储罐底板检测方法.声发射在线检测与评价技术是实现储罐底板腐蚀状态检测与预测的有效方法,适合储罐快速普查.漏磁检测技术是储罐开罐后底板腐蚀状态检测的有效手段.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根据声发射普查结果,制定储罐维修计划,对严重等级高的储罐进行开罐漏磁检测.可以实现储罐的科学检测,保证储罐的安全运行,节约检修费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技的发展,这几年来无损检测技术已经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在木材检验过程中已经广泛地应用这种技术。现在我国对于这种技术的操作方式已经基本掌握,这对我国木材保护技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接下来,我们就对这个问题进行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6.
彭志珍  李玉龙  尹芹 《科技资讯》2012,(8):124+126-124,126
简要介绍了压水堆核电站在役检查常用无损检测方法的定义、适用范围、类型等,并列举了每种检测方法在核电站在役检查中的一些应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储油罐底板长期服役过程中罐底边缘板常发生腐蚀的情况,研发出一种超声Lamb波检测技术,开展了相关实验研究并设计了一套储罐检测自动化装置。对14mm大厚度钢板进行了仿真分析,计算出激发角度曲线,得出其A0模态Lamb波最佳激发角度为70°。设计加工了某2万m3成品油储罐底板1:1实验模型,并使用设计的UT350平板导波检测系统在该模型板上开展了实验,当激励信号频率为490kHz时检测结果最佳。实验结果表明Lamb波A0模态的低频脉冲信号能实现对大型钢板的缺陷检测,具有较好的缺陷识别能力。设计了一套能紧贴储油罐壁自动行走的储罐底板自动化检测装置,该装置可根据储罐边缘板自动调节传感器角度和压紧力,能根据检测效果调节行走速度。实现了对储罐底板缺陷连续、高效、稳定的在线检测过程。研究结果和设计装置实现了对储油罐底板缺陷检测,为储罐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8.
压力容器检验的目的就是防止压力容器发生失效事故。随着现代工业迅速发展,对压力容器产品的质量、使用可靠性和结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简述了超声检测、射线检测、渗透检测、磁粉检测等常用无损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应用范围及优缺点。通过实例介绍了不同检测方法在压力容器检验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CPR1000机组是在引进法国核电技术基础上形成的"二代加"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其在役检查工作参照法国RSE-M规范执行。本文就CPR1000机组中要进行间接目视检测技术的设备和部件进行简要的归纳和总结,并对间接目视检测技术的基本工作流程进行简要的叙述。这对在CPR1000核电站从事间接目视检测的无损检验人员具有一定的学习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于目前胜利油田海上在役油气管线长期运行后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以及常规检测方法检测效率低、缺陷检出率低等缺点,提出导波检测技术在海上在役油气管线检测中的应用,对提高管线安全使用寿命,降低运行风险,减少维修成本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增材制造的特点及增材制造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和应用情况;分析了增材制造成型工艺过程中形成缺陷的类型及特征,同时结合各类无损检测方法的应用特点,介绍了针对增材制造制件的超声检测、计算机断层扫描、涡流检测和红外相机测量等多种无损检测方法,以及它们在增材制造制件检测中的适用性和优缺点;提出了未来增材制造制件无损检测应向无损检测新技术的应用、在线检测方法和无损检测方法标准的建立和完善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任志峰 《佳木斯大学学报》2010,28(4):557-558,561
详细介绍了球型储罐焊缝磁粉检测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球型储罐焊缝磁粉检测的工艺规范.经过实际生产证实,该方法稳定可靠,可以有效地检测出球型储罐焊缝中所存在的缺陷,增加了生产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目前对产品质量要求也随着愈来愈高。因此通常相应的压力容器制造商必须在获得国家特殊设备制造许可证的前提条件下,经由严谨的工艺技术监测,进而制作出符合顾客需求的压力容器商品。在工业生产出压力容器之后,就必须对其加以精细全方位的综合检查,从其容器结构材料、容器技术效率、设计方式和故障模型等加以严谨的分析后,在确保产品质量及格的前提条件下,才能予以出厂售卖。目前中国境内在压力容器检验领域方面,大多运用于无损检测。根据研究分析不损测试的技术类型和实际应用情况,能够优化无损检测技术在各种压力容器材料的检测工作中的实际应用,从而间接促进产品质量提升,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役管线无损检测设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管道安全运行,在役管道必须定期进行检测。文章在介绍漏磁法无损检测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详述了在役管线无损检测设备的总体结构及各部分的设计。该设备的优点是检测速度快、体积小、检测距离远以及性能可靠等。实验结果表明,该设备对于管道缺陷管内检测的性能是比较可靠的。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石化行业中使用的直径数十米的钢材料储罐底板上、下表面出现的腐蚀缺陷进行及时检测从而确保储罐安全运行,开发了1台基于漏磁检测原理的检测设备.介绍了该检测设备的上位机数据采集和分析软件的开发,包括主程序结构和腐蚀缺陷深度量化算法等.对标准缺陷板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 该软件缺陷量化百分比深度误差一般不超过10%.该软件提供给用户缺陷检测和量化能力,以及罐底板自动成图和生成报告等功能.  相似文献   

16.
针对酒泉千万千瓦风电基地中风电塔架制造和安装质量检验检测的状况,借鉴采用了压力容器制造中对原材料、焊接、无损检测等质量控制的相关技术要求,结合甘肃省地方标准DB62/1938-2010《风电制造安装检验验收规范》,对风电塔筒制造和塔架安装质量的检验过程、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对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通过对焊接工艺的改进,有效地控制法兰与筒体焊接后的变形;从而消除反复刨焊造成焊缝成形质量差的现象,提高了产品质量。并对无损检测技术和质量控制进行了分析探讨,为酒泉风电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质量保障。  相似文献   

17.
姚满兰 《科技信息》2010,(31):I0294-I0294,I0273
笔者通过无损检测技术在混凝土钢筋检测中的应用,并阐述了无损检测技术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减少误差,提高检测质量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针对在役油气管道腐蚀失效的现状,建立基于Pcorrc承载能力模型的管道可靠性计算方法,利用蒙特卡洛计算方法计算不同时期管道腐蚀可靠性.引入贝叶斯方法建立在役管道腐蚀检测可靠性分析模型,通过计算给出不同检测方法的检测周期,经计算管道在运行至20~40年内需要重点检测维护,在有效检测条件下,管道的再检测周期为10年左右.该方法对管道腐蚀检测方法与检测周期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鹏  任毅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14(14):202-205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对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消费越来越大,而石油石化企业和储运库站等存在着大量的卧式储罐。目前对此类设备还没有比较完善的检验方法,根据石油石化行业卧式储罐特点,结合对漏磁检测的一些研究,将漏磁检测技术应用于卧式储罐检测中,对影响卧式储罐漏磁检测的部分因素进行有限元分析,并对卧式储罐检测进行实验分析,验证漏磁检测法应用到卧式储罐检测的可行性;研究内容对卧式储罐的整体检测和寿命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回弹法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应用及其计算方法,介绍了混凝土构件的表面硬度法、微破损法、声学法、射线法、取芯法等多种检测方法,并与回弹法在基本原理与应用上进行比较.以阜新市某工程为例,通过利用无损检测技术进行对办公楼在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检测,介绍了回弹法检测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对办公楼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得出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是一种操作简单、易于掌握、使用方便,并且计算精度高,完全可以达到土木工程需要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