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最小标准模型及双Higgs二重态的扩展标准模型理论,计算了LEPⅡ以及NLC能量下e+e→bb Z0 和 tt-Z0的总截面和微分截面以探求Higgs粒子的观测效应.我们发现,只要Higgs粒子的质量MH≤140GeV,对e+e→bb Z0的测量就能清楚地提供Higgs粒子的信息.然而对e+e→tt-Z0,不论Higgs粒子是轻或重,它的效应都被淹没在弱电过程的本底中,没有观测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三代标准模型的费米子不可能与一个额外的Z0玻色子在一个大统一模型中.包括三代费米的最小的大统一模型将包括两个额外Z0玻色子Georgi的关于重Dirac费米子的议论得到一个实现方式,这些就是新增加的费米子(不是bizarre的).Frampton的SU(9)与SU(7)模型在现有标度下的费米子是相同的.在这个破缺方式下质子衰变的困难可解决.  相似文献   

3.
本文描述了拟合Z0峰线形的整个过程;讨论了Z0能区e+e→ff反应截面的各种辐射修正;给出了截面测量中系统误差的主要来源及其在拟合中的考虑;并以Z0的一个轻子衰变道τ+τ(γ)为例,说明拟合Z0峰线形得到Z0质量、衰变总宽度及τ+τ(γ)道衰变分宽度的方法.文中还对不同的理论计算程序作了简单的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如果第二个不太重的Z~0玻色子存在,弱、电、强单纯群的统一理论的情况.建议一个既包含第二个Z~0,又保持标准模型的结果,并能克服SU(5)大统一理论中质子衰变困难的四个破缺标度的方案,从标准模型的色和味的角度看,这个方案不存在bizarre的费米子.最后将它推广到整个单纯李群里去.  相似文献   

5.
原子核电荷半径Rc所有的实验数据都表明, Rc系统偏离A1/3律, 即随A增大Rc/A1/3系统地递减, 而Rc/Z1/3则比较接近于一个常量. 原子核巨单极共振能量Ex ∝ R-1的大量实验数据也支持这一结论. 根本原因在于A1/3律与同位旋无关, 而Z1/3律已部分反映了同位旋的影响. 基于壳模型, 给出了Z1/3律的微观诠释. 壳模型中质子和中子谐振子势强度参数ωp和ωn的差异, 可以用Z1/3律说明. 基于与Wigner的原子核同位旋多重态质量公式(IMME)相似的理论考虑, 提出了核电荷半径改进的Z1/3律.  相似文献   

6.
在入射能量E为40和100MeV/u时,对112Sn+112Sn和124Sn+124Sn两个反应系统在不同碰撞参数下进行了同位旋相关的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计算,系统研究了阻塞率、线性动量转移、荷电粒子多重性、轻荷电粒子多重性、中子多重性以及束缚核总电荷Zbound随碰撞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中子多重性对碰撞参数的依赖在两个能量下都存在着明显的同位旋效应,Zbound在E为40MeV/u时存在着同位旋效应.同时讨论了在较低和较高能量时如何更合理地确定反应事件的碰撞参数.  相似文献   

7.
利用L3合作组1992年和1993年的数据,通过τ→a1v→π±π0π0v道测量了由Z0衰变的τ的极化不对称性Apol=-0.239±0.126±0.100,其中第一项误差为统计误差,第二项误差为系统误差.由此推断有效电弱混合角sin2θw=0.2197±0.0219.  相似文献   

8.
本工作采用固体核径迹探测器(天然白云母)和金硅面垒型半导体器测量了72.7,69.6,67.4,65.4,63.4和61.4MeV 12C离子轰击169Tm,175Lu,181Ta,W,Re,Pt,197Au,Pb和209Bi裂变反应的碎片角分布.建立在鞍点模型基础上的裂变碎片角分布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碎片角分布实验数据.对于不同的可裂变参数Z2/A,本工作给出了K2随核激发能E*的变化趋势.由碎片角分布各向异性提取的J0/Jeff值与转动力液滴模型的计算值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The cross-sections for the reactions of muonium (anti-muonium) production in the high-energy electron (positron) scattering by nuclei e -(e +) + ZZ + M 0(ˉM) + μ-+) are calculated in dependence on energy and polarization of the initial electron (positron) and polarization of the final μ-+)-meson. Since this is a coherent phenomenon the cross-sections are proportional to Z2. For Z ∼ 100, due to the factor Z2, the cross-sections are large enough to be measured at the energies available for the HERA Collider at DESY. The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connection with a test of CPT invariance. Received: 24 September 2002 / Accepted: 12 March 2003 / Published online: 27 May 2003  相似文献   

10.
岳崇兴  鲁公儒  李建涛 《中国物理 C》2001,25(12):1140-1146
在顶色辅助的多标度人工色(TOPCMTC)模型框架下,讨论了最轻的中性TC介子P0在μ+μ对撞机(FMC)上的s道共振产生.计算结果表明:其有效产生截面非常大,至少比标准模型中的Higgs粒子h0的产生截面大一个量级.因此,FMC可以用来探测TC介子的存在进而检验人工色理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B0-B0和B0-B0系统二体重子衰变中的CP不守恒效应.我们讨论了两种实验背景:(1)BB对在Z0共振峰不相干产生,(2)电荷共轭宇称C=+1的BB对在Υ(4S)共振峰以上产生.我们估算了检验该效应所需的bb对数目.对于衰B0→PP,Δ++Δ--和Δ0Δ0,Nbb~107—108.  相似文献   

12.
蒙特卡罗哈密顿方法(MCH)是研究量子理论的数值模拟新方法, 其优点是可求出超出基态的能谱和波函数. 旧MCH方案需要自由粒子的信息, 较难推广应用于格点规范理论. 本文提出克服这个困难的新方案. 首先介绍这一方案的思想, 并以1维量子力学模型V(x)=μ2x2+λx4(其中μ2< 0,λ>0)为例说明实现这一新方案的具体计算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卢道明 《中国物理 C》2003,27(7):571-573
在顶色辅助的人工色模型下计算了高能e+e对撞机上top介子辅助的b夸克对产生过程e+e→bbπ0t的产生截面.发现在一定的参数范围内,这个过程的产生截面大于10fb,比标准模型下标量Higgs粒子辅助的b夸克对产生过程大许多,与最小超对称模型下标量和赝标量Higgs粒子h0,H0,A0的相应产生截面大致相当.人工色理论的信息可能在下一代正负电子对撞实验中探测到.  相似文献   

14.
刘振安 《中国物理 C》2003,27(5):395-398
μ子动量谱的精确测量是L3C宇宙线实验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事例重建的好坏是该测量的关键,而能量确定的衰变为双μ子的事例是检验重建程序的最好手段.该数据分析利用在2000年中获取的数据作为样本,筛选出了LEP在2000年4月、5月、8月和9月等Z0能量运行期间L3C宇宙线实验数据中记录的Z0→μ+μ事例数据,得到通过重建程序后动量为45GeV的μ子动量分辨率为(5.4?7±0.25)%.  相似文献   

15.
刘耀阳  孙腊珍  江向东 《中国物理 C》1999,23(11):1054-1061
在标准模型手征扩充理论的基础上,假定规范作用与引力统一,计算表明,夸克和轻子只可能有三代;所定出的统一点的能量标度为4.4×1018GeV轻子性夸克的质量标度为1010GeV.  相似文献   

16.
在模型Ⅲ下, 仅考虑来自于中性规范玻色子H0, h0和 A0产生的树图阶味改变中性流的贡献, 并利用QCD因子化方法, 对Bd0→φK*0衰变过程的极化反常和 Bd→φKS衰变过程的CP不对称进行了研究, 经过计算发现, 在147<|λbsλss|<165的参数范围内, 这两个过程中存在的反常现象能够同时给予解释.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俘获态及终态波函数的自洽描述,建立了计算核子辐射俘获反应非统计效应的统一表象.应用这一模型对27Al、55Mn、89Y和208Pb等四个核素在中子能量为0。1—20MeV能区计算了中子辐射俘获截面,并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构造了由多模复共轭相干态的相反态|{-Zj(a)*}〉q和多模虚共轭相干态的相反态|{-Zj(b)*}〉q的线性叠加所组成的第Ⅱ种强度不等的非对称两态叠加多模叠加态光场|Ψ(ab)Ⅱ〉q.利用多模压缩态理论,研究了态|Ψ(ab)Ⅱ〉q的等阶N次方H压缩特性.结果发现,在腔模总数与压缩阶数这两者之积取奇数,则当各对应模的初始相位、各对应模的初始相位差,态间的初始相位差、以及光子干涉项的幅度之和等分别满足一定的量子化条件时,态|Ψ(ab)Ⅱ〉q的第一及第二正交分量可分别呈现出周期性变化的等阶N次方H压缩效应.这与现有报道的结果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9.
根据量子力学中的线性叠加原理,构造了由三个强度不等的多模相干态光场|{Zj(A)}>q、|{Zj(B)}>q和|{Zj(C)}>q的线性叠加所组成的第Ⅰ种强度不对称三态叠加多模叠加态光场|ψl(ABC)>q.利用多模压缩态理论,研究了态|ψl(ABC)>q的第一正交方分量(即磁场分量)的广义非线性等幂次N次方Y压缩特性.结果发现:①在上述各多模相干态光场中各模的强度和各模的初始相位各不相等的情况下,态|ψl(ABC)>q的第一正交分量-磁场分量在一定的条件下,总可呈现出周期性变化的、任意等幂次的N次方Y压缩效应;②当上述各多模相干态光场的强度和各模的初始相位相等时,态|ψl(ABC)>q的磁场分量的N次方Y压缩现象消失,态|ψl(ABC)>q可恒处于等幂次N-Y最小测不准态.  相似文献   

20.
结合原子核的电荷半径的实验数据,详细分析了描述原子核电荷半径的经验公式,表明电荷半径的Z1/3律优于A1/3律.更细致的考察发现,对于远离β稳定线的核素,电荷半径具有近似线性的同位旋相关性.由此得到的同位旋相关的Z1/3公式更适合描述原子核的电荷半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