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化学镀镍硼合金镀层的显微组织、结构和性能以及热处理对它们的影响。研究表明,该合金镀层在镀态下为非晶态,加热至250℃以上晶化,晶化稳定相为Ni、Ni3B。热处理后能显著提高镀层的硬度,400℃时保温1小时硬度可达HV1115。镀层具有良好的耐蚀性和附着力。  相似文献   

2.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不同基体金属材料上化学沉积镍磷合金的生长过程及组织结构。结果表明,适当的活化处理有利于提高沉积层与基体间的结合力,结合力好的呈铆接状态;沉积层表面形貌为园球形,腐蚀后显微组织为同心园环;沉积层内各处磷含量的分布不均匀,同心环核心处的磷含量  相似文献   

3.
用分光光度分析法研究了硫酸镍浓度、镀液温度和阴极电流密度等电镀条件对镀层中磷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向Zn-P合金镀液中引入硫酸镍之后,镀层中磷含量大于1%.在实验范围内,镀层中磷的含量随着镀液中硫酸镍浓度、镀液温度和阴极电流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无氰体系中电沉积光亮铜锡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无氰电沉积光亮铜锡合金的新工艺.其溶液组成及操作条件为:Na3C6H5O7·2H2O90~120,Na2EDTA·2H2O25~35,稳定剂WDZ-94310~15,CuSO4·5H2O20~40,SnCl2·2H2O20~40g·L-1;溶液的pH=5~6,Dk=10~150A·m-2,T=50~60℃.在上述条件下可获得含锡量为5%~15%的光亮、细致、均匀的铜锡合金沉积层.还讨论了溶液的温度、阴极电流密度对合金沉积层中锡量以及阴极电流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无氰溶液中电沉积铜锡合金电化学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无氰电沉积铜锡合金溶液中Cu、Sn的单独电沉积及其它们共电沉积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无论在含有络合剂或不含有络合的溶液中,Cu,Sn及Cu-Sn合金的电化学行为均为不可逆的电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6.
稀土对负载型非晶态NiB/Al2O3合金催化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稀土氧化物对负载型非晶态NiB/Al2O3合金催化苯加氢的影响和抗硫性能的影响。用XRD鉴定了非晶结构,用TPR、TPD表征了合金的表面性质。结果表明合金催化剂至少有两种中心;稀土氧化物对苯加氢催化活性提高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抗硫性能也有改善。其原因百稀土氧化物有助于氧化镍的还原,从而在反应温度下有更多的活性镍物种被还原,稀土氧化物还能使镍物种粒细化,提高活性镍面积。  相似文献   

7.
铜铬镧合金中第二相铬颗粒定量金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电解浸蚀法和化学浸蚀法对Cu0.8wt%Cr0.4wt%La合金金相组织的显示效果及其对定量金相分析的影响。采用蒸馏水(333mL)、磷酸(166mL)、酒精(166mL)、尿素(2g)和异丙醇(33mL)的混合溶液作为电解液,在电流密度为1A/cm^2,浸蚀时间为20sec的条件下浸蚀试样。对试样在时效过程中第二相的几何特征参数变化进行了定量金相分析。结果表明:电解浸蚀法可以有效消除试样磨制过程中的划痕,更加突出地显示合金中铬相的金相形貌,提高定量金相分析的效率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8.
必须保证在宽的温度范围内具有较好的高温瞬间性能,其中包括超过燃气涡轮发动机涡轮叶片工作温度的机械性能,它们是合金的持久强度和耐高温盐雾腐蚀性能等,具有抗腐蚀热强合金的高温机械性能也是很重要的。研究了不同加入量合金元素Cr;Co;W;Mo;Ti;Al和Nb等的单晶镍基合金的抗腐蚀热强性能。  相似文献   

9.
用化学还原法制备非晶态Ni—B合金和浸渍-化学还原法制备非晶态Ni—B/Al2O3、Ni—B/SiO2、Ni—B/CNTs合金,研究丁催化剂的己炔选择加氧性能,并运用TEM、ICP、XPS、H2-TPD、CO化学吸附法对非晶态合金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Al2O3、SiO2、CNTs载体不同程度促进了Ni—B合金的分散,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镍表面积,其中以CNTs的效果最为突出。平均径粒为10nm左右的Ni—B粒予在CNTs表面均匀分散,使活性镍的表面积达30.6m^2/g,提高了氰的吸附量。此外,CNTs向非晶态Ni—B合金中的Ni转移电子,形成富电子的Ni。Ni—B/CNTs催化剂具有最好的乙炔加氢活性,Ni—B催化剂乙烯选择性最差。  相似文献   

10.
原位化学处理对东湖底泥中磷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厌氧条件下对东湖底泥进行了30 d,4种原位化学处理(① Al2(SO4)3,② FeCl3,③ CaCl2,④ NaNO3)的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厌氧条件下底泥释放磷的速率大大超过化学处理底泥时释放磷的速率.厌氧条件下用未使用化学处理和分别用上述4种化学处理时磷的平均释放速率分别为7.548,-0.644,0.033,0.174,0.644 mg·m-2·d-1;水相中总铁量和总磷量有一定的相关性.底泥中注入上述盐类引起了各形态磷组分的变化:CaCl2使处理后底泥中钙结合态磷PCa含量最高,表明钙盐促进了难溶性的含磷矿物质的生成;FeCl3和NaNO3处理的底泥表面氧化的Fe3 和铁、锰的金属氧化物结合态磷PFe,Mn的含量增加,证实了底泥表面铁氧化物对磷保持力的重要性;Al2(SO4)3处理后铝和铁的金属氧化物结合态磷PAl,Fe含量高,说明磷被吸附在铝氧化物中,因而铝盐具有较强的束缚磷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铝硅合金试样经酸溶解 ,在 0 .2 0 mol· L-1氢氟酸和 0 .11mol· L-1硼酸介质中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ICP- AES)法同时测定主要成分 Si及杂质元素 Fe,Zn,Cu,Mn,Ti,Mg含量 .结果表明此方法检出限为 0 .0 0 10~ 0 .0 79μg/ m L,相对标准偏差 RSD<9.1% (n =5) ,加标回收率为 91.2 %~10 5.3% .  相似文献   

12.
青冈常绿阔叶林磷的释放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浙江建德青冈常绿阔叶林 5 种凋落物分解过程中 P 的释放动态,并建立了 P 残留率变化 的模型. P 浓度在凋落物分解 24 个月后变化很小, 期间走势较为平稳. P 的残留率与凋落物的残留率关系 密切; 但 P 浓度及 C/P 比的变化与干物质的消失并不相关.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PAN-S与铜离子的络合反应,并用以作为滴定剂对铜进行光度滴定.Cu离子与PAN-S在pH≤6时,形成1:1的络合物;在pH≥8时,形成1:2的络合物.从不同pH扫描所得的吸收线,用作图法求得1:1Cu-PAN-S的稳定常数logk_1为14.59.  相似文献   

14.
在硫酸介质中,磷钼杂多酸与结晶紫形成的离子缔合物可被聚乙烯醇分散稳定,建立了水相测定磷的光度分析新方法。磷量在0-12μg/25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方法应用于铁样中微量磷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以MCl2和配体L(L=1,10-菲罗啉-5,6-二酮)为原料,合成了标题配合物MLCl2,M=NiⅡ,CuⅡ,ZnⅡ,并经元素分析、热谱、IR和摩尔电导表征.三者均为四配位的电中性配合物,热稳定性高于500K,易溶于DMF、DMSO和吡啶,可溶于乙腈和水.它们在DMF中于350nm和315nm附近显示出强的M-L荷移跃迁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磷钼杂多酸—丁基罗丹明 B—聚乙烯醇—124显色体系。结果表明,该缔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86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8×10~5 l.mol~(-1)·cm~(-1)。P(V)含量在0~1.3μg/25ml 范围内符合 Beer 定律。缔合物的组成比 BRB~+:P(V)=7:1。方法用于水样和试剂及合成样品中痕量磷的测定,回收率为98-102%,重现性和准确性较好,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用空气催化氧化,氨一碳酸铵分步浸出海绵铜,并且浸出液的滤液直接水解来制备高纯超微CuO的工艺。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次黄嘌呤(Hxa)在铜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发现,以1.96×10-3~4×10-4mol·L-1NaOH作支持电解质时,在-0.25~-0.40V的电位范围内有一灵敏的阴极峰,它是吸附于铜电极表面的Hxa与Cu+络合物的溶出伏安峰.在选择的实验条件下,峰高与Hxa的浓度在1.46×10-6~2×10-3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为5.6×10-8mol·L-1,可用于痕量的Hxa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荧光光谱法研究三唑磷对DNA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理酸度条件下(pH 7.4),采用荧光光谱法并结合溴化乙锭(EB)荧光探针、I-离子效应、DNA熔点效应及盐效应等实验手段,研究了三唑磷与DNA的相互作用。实验发现,DNA对三唑磷的内源荧光产生强烈的猝灭,机理为动态猝灭,两者间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分别为4.54×103L.mol-1和1.082  相似文献   

20.
废水中无机磷的双波长分光光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入赤霉素-二氯化锡混合液作为钼蓝法的新显色剂.在1.0 mol/LHNO3介质和有机相中,赤霉素-二氯化锡混合物与无机磷、硅杂多酸反应生成杂多蓝,经萃取分离测定有机相,以∧=690 nm为测定波长,∧=780 nm为参比波长,获得线性回归方程为△A=0.113 8C+0.015 3,校正因子r=0.999 3.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2×104L·mol-1·cm-1.PO43-质量浓度位于0.1~3 mg/L,符合朗伯-比耳定律.赤霉素-二氯化锡混合还原剂还原速度快,产物稳定性好,操作简便,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