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Fe(Ⅲ)配合物与N_2H_4的定向反应,得出该反应随体系pH升高,反应速度加快,并逐渐从以单电子反应为主转化为以四电子反应为主.Cu(Ⅱ)是该反应有效的催化剂.文中讨论了该反应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温度、浓度比、pH及Cu(I)离子对N,H。与Fe( I)定介反应的影响,得出N,H:对Fe( I)的还原以单电子反应为主‘反应1),同时存在部分四电子反应(反应2 ), N,H。四电子反应率随pH的增高、CFe3*)o/CN,H< )o浓度比的增大,温度的升高及添加微量Cu( j)离子而增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Hg< I )配合物与N2H4的定向反应,得出该反应为定量四电子反应.该反应随反应体系pH值增大,反应速度加快.. Cu( I)是该反应有效的催化剂.文中讨论了该反应的反应机理,N,H:是该反应主要中间体,通过在反应液中加入不饱和酸已成功地截获N2H4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温度、酸碱度、Hg(Ⅱ )等因素对( NH2)2 CSO2 与 Co2+-NH3 体系定向反应的影响,发现该体系同时存在单电子反应和双电子反应,并相互竞争, ( NH2)2 CSO2 的双电子反应率随着体系温度、pH值增大和 Hg(Ⅱ )离子的加入而增高. 探讨了反应机理,并对两种反应的变化方向作了机理解释.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温度、酸碱度、Hg( )等因素对 ( NH2 ) 2 CSO2 与 Co2 - NH3体系定向反应的影响 ,发现该体系同时存在单电子反应和双电子反应 ,并相互竞争 ,( NH2 ) 2 CSO2 的双电子反应率随着体系温度、p H值增大和 Hg( )离子的加入而增高 .探讨了反应机理 ,并对两种反应的变化方向作了机理解释 .  相似文献   

6.
以透明质酸为载体,采用全化学合成法构建谷胱甘肽敏感的巯嘌呤-透明质酸(6-MP-ss-HA)高分子前药,对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鉴定,并探讨了物料投料比、温度和反应介质等条件对产率的影响.在30℃下以乙腈为反应介质,且巯嘌呤(6-MP)与I2按摩尔比1∶1投料时,巯嘌呤-ss-巯嘌呤(6-MP-ss-6-MP)的产率可达84.3%.模拟血液和细胞内环境研究该前药对谷胱甘肽的响应性释药性能,结果表明,药物累积释放率与谷胱甘肽浓度正相关,且基本只在细胞内释放药物.  相似文献   

7.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超痕量铬(VI)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氨性介质中,超痕量铬(Ⅵ)能催化过氧化氢氧化偶氮胂I褪色.通过研究该反应的最佳条件和动力学参数,建立了测定超痕量铬(Ⅵ)的新方法.该方法检测限为7.27×10-11g铬(Ⅵ)/mL,测定范围为0~0.10μg铬(Ⅵ)/25 mL,用于测定环境中铬(Ⅵ),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8.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超痕量铬(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氨性介质中 ,超痕量铬 (Ⅵ )能催化过氧化氢氧化偶氮胂I褪色。通过研究该反应的最佳条件和动力学参数 ,建立了测定超痕量铬 (Ⅵ )的新方法。该方法检测限为 7.2 7× 10 - 11g铬 (Ⅵ ) /mL ,测定范围为 0~ 0 .10 μg铬 (Ⅵ ) / 2 5mL ,用于测定环境中铬 (Ⅵ ) ,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9.
应用传统的三电极体系在微孔电极尖端支撑的液/液界面上,采用循环伏安法、计时电流法、方波伏安法研究了互不相溶电解质界面(1TIES)上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水相)和二茂铁(有机相)的电子转移反应,计算得到反应中二茂铁在有机相中的扩散系数.实验证明该方法操作简便易行,是研究液/液界面上电子转移反应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S-Br-PADCAP与Cu ( I)显色反应的条件及其应用.实验表明,在榕液pHB. 8士0. 5时,在常温下,Cu ( I)与S-Br-PADCAP迅速地形成稳定配合物,试剂和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分别于458nm和560nm,Cu( I)与S-Br-PADCAP的配位比为1"2,表观摩尔吸光系数。= 1. 31 X lOSL " mol-' " cm-' ,Cu ( I)的浓度在。-12. 5}g/25m1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本文用锌试剂负载树脂将Cu ( I)与其他干扰离子分离,成功地测定了人发中微量铜的含量,其结果与原子吸收法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