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书暖 《中国物理 C》1997,21(3):264-268
简要介绍了裂变过程动力学和统计自洽描述的研究概况、意义及应用前景.重点描述了考虑扩散动力学过程的裂变道理论以及P.Frobrich等人依据Strutinsky方法给出的Kramers-modified Bohr-Wheeler公式,并以n+238U,激发能至80MeV为例对上述两种模型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与比较.  相似文献   

2.
从实验角度评述了重离子裂变反应动力学研究现状.内容包括动力学裂变宽度、裂变时标、核粘滞性的温度和形变相关性以及从裂变实验上研究核粘滞性的方法等. The present status of the dynamics study for heavy ion induced fission reaction includesing the dynamical fission width,the fission time scale,the temperature and deformation dependence of the nuclear viscosity and the methods of the extracting viscosity from fission experiments induced by heavy ion reactions is reviewed.   相似文献   

3.
4.
本文采用核变形{c、h、α}参数在准静态近似下计算了二维裂变宽度,分析了一维和二维之间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陈一平  徐强 《计算物理》1994,11(3):346-352
用四阶龙格-库塔方法求解聚变-裂变混合反应堆堆芯等离子体动力学方程组,求解过程采用分段步长法,既可保证求解精度又可节省机时,所得出的解的曲线能充分反映堆芯等离子体的燃烧过程。求解过程还引用数值反馈控制方法用以对解曲线的优化和控制。这种数值反馈控制方法可以在工程技术上用来探索堆芯等离子体燃烧过程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用统计模型分析级联裂变,假设复合核首先分裂为两裂变碎片,其质量分布与实验分布一致,跟踪所有质量上可能的裂变碎片和所有能量上可能的衰变过程,统计裂变碎片再次裂变的几率,证明级联裂变模式基本上与三分裂的实验相符,复合核系统的激发能越高,裂片的质量越大,再裂的几率也就越大.  相似文献   

7.
根据裂变扩散模型,把裂变核的形变运动看成是一种准布朗粒子在裂变势作用下的扩散过程.通过Monte-Carlo方法模拟这种布朗粒子在两维相空间内的运动,研究了核粘滞性对裂变过程的影响;解释了裂变过程中的耗散现象.在各种粘滞系数下,对于裂变速率,断点动能等动力学量的数值计算结果是合理的.此法易于推广用来研究多维扩散问题.  相似文献   

8.
包景东 《中国物理 C》1994,18(3):263-268
研究了描述原子核裂变过程的Langevin方程和Fokker-Planck方程的协变性,给出了动力学参数的坐标交换规律.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和计算锕系核裂变截面和全套中子反应截面获取了一组锕系核的裂变位垒参数.Fm)在此基础上,广泛收集实验裂变位垒参数,通过比对和评价,推荐了本组的129个核素(109Cd—255的实验裂变位垒参数.此外,对收集的不同裂变位垒参数作了分析与评价,推荐了7组实验和1组模型计算的裂变位垒参数,并组建了中国评价核参数库裂变位垒参数子库(CENPL FBPL). The fission barrier parameters for actinide nuclei were obtained by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s of fission cross-sections and complete neutron reaction cross sections. A lot of experimental fission barrier parameters from different authors were collected. A set of fission barrier parameters for 129 nuclei ranging from~(109)Cd~( ) to~(255)Fm were recommended after performing comparisons, evaluations and systematics extrapolations for these extracted fission barrier parameters in model calculations of fissi...  相似文献   

10.
刘成安 《计算物理》1993,10(1):20-24
以生产核燃料为主要目的的聚变-裂变混合堆包层,可采用两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快裂变包层和抑制裂变包层。它们各具有其长处和不足。本文以两个典型的包层结构为例,作了快裂变包层和抑制裂变包层的中子学计算和对比分析。其结果可作为包层选型设计及技术可行性、安全性、经济性分析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何铁  肖军  安力  阳剑  郑普 《物理学报》2018,67(21):212501-212501
瞬发裂变中子谱(prompt fission neutron spectrum,PFNS)是用于核实验诊断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参数数据,传统的测量主锕系核素(U,Pu)PFNS的技术手段是采用裂变室,利用裂变碎片标识裂变中子,通过中子飞行时间技术获得裂变中子谱.目前出现了一种新的用于PFNS测量的技术,其原理是基于如下的物理事实:在一次裂变过程中,释放中子的同时伴随着释放7–8个γ射线光子,而非弹性散射效应产生的γ射线光子只有1–2个.据此,可以通过裂变γ射线的多重性将裂变中子和其他杂散中子甄选出来,达到测量PFNS的目的.本文建立了基于裂变γ标识技术的PFNS测量实验系统.利用该系统对252Cf中子源的PFNS进行了实验测量,测量结果与传统的裂变碎片标识法及ENDF/B-VⅡ数据库的标准谱进行了比较,对新方法的裂变标识率以及实验不确定度也一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用蒙特卡罗方法及可适应多种截面的三维多群P3中子输运蒙特卡罗程序MCMG,计算比较了不同裂变材料使用向量裂变谱与矩阵裂变谱的计算结果,通过与MCNP程序结果的比较,确信两种裂变谱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是存在的,但对计算结果不会带来本质影响.同时还比较了不同中子截面库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3.
用单体耗散模型对10.6MeV/u84Kr在27Al上引起的准裂变反应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该准裂变反应的准裂变时间大于200×10-22s.发现对本反应系统,准裂变的出现至少需要8MeV/u阈能  相似文献   

14.
15.
用动力学模型计算10.6MeV/u 84Kr(27Al,准裂变)反应的裂变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单体耗散模型对10.6MeV/u 84Kr在27Al上引起的准裂变反应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该准裂变反应的准裂变时间大于200×10-22s.发现对本反应系统,准裂变的出现至少需要8MeV/u阈能.  相似文献   

16.
 一、裂变反应的发现及其意义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使人类终于找到一把打开核反应大门的钥匙。由于中子和原子核之间没有库仑排斥力,可以很容易进入核内而产生各种类型的核反应过程,例如弹性散射、非弹性散射、粒子转移反应、敲出反应、俘获辐射反应等。  相似文献   

17.
高辉  谢奇林  刘晓波  黄坡  宋凌莉  梁文峰  范晓强 《物理学报》2013,62(22):222801-222801
根据基本的概率理论和瞬发临界附近有限裂变链的发展规律, 推导了单脉冲源条件下脉冲堆引发持续裂变链过程中的中子数与时间关系式, 并得到CFBR-Ⅱ堆上实验的验证. 该关系式进一步发展了Hansen理论模型, 除了可以描述裂变链后期的发展趋势, 还可以描述持续裂变链产生初期中子数的快速增长行为. 讨论了引发时间与源强的关系, 指出在弱源条件下, 引发时间几乎不依赖于源强. 关键词: 持续裂变链 脉冲堆 引发时间  相似文献   

18.
刘玲  吕坤  包景东 《中国物理 C》2004,28(8):854-858
用实验粒子多次通过位垒的方法计算重核熔合与裂变过程中的熔合几率和裂变速率,结果发现位垒附近存在着一种强烈的回流现象.研究还表明当鞍点后势变得平滑,则回流变大.这种效应降低了以往所用的实验粒子首次通过位垒方法得到的熔合几率和裂变速率,从而给出这两种量的正确描述  相似文献   

19.
裂变路径对断点前粒子发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扩散模型研究了裂变系统从鞍点到断点的时间演化, 以及在此间的粒子发射与鞍点前粒子发射的比随着裂变系统质量的变化. 解释了实验上发现的断点前粒子多重性随裂变碎片质量不对称性的变化趋势. 结果表明上述两种变化趋势都可以归因于裂变演化路程长短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高温核衰变是当前中能重离子核物理中研究最热烈的课题.理论上对高温核的衰变进行了各种预言,相继裂变就是其中之一.本文从有关核裂变的时间尺度、裂前中子发射、裂变截面等随激发能的变化和多重碎裂的实验结果以及复杂碎片发射时间的实验结果分析了对高温核相继裂变的限制,提出了从复杂粒子蒸发向多重碎裂过渡的可能性. Sequential fission is one of the several kinds of theoratical production for hot nucleus de-cay.By analysing relevant experimental results such as fission time scale,prescission neutron emission,fission cross sections and their variation with excitation energy,the results of multifragmentation andthe time scale of complex fragment emission,a limit to the sequential fission of the hot nucleus is sug-gested in this paper.A transition from intermediate mass fragment evaporation t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