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贵州省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木材腐朽菌126种,分属于56属,20科.其中担子菌115种,51属,17科;子囊菌11种,5属,3科.同时,对林区主要植被类型中木材腐朽菌进行了相应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搬迁移民或当地居民是否得到合理的生态补偿是自然保护区顺利建设和实现保护目标的关键环节,尤其是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本文以贵州省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案例,提出了一套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生态补偿标准确定方法.该方法不仅考虑保护区居民生产用地的损失补偿,还以生态足迹为基础,计算了林产品、水产品、薪柴、牧草等生态系统为保护区居民社会经济活动提供的服务价值.结果表明,基于该方法得到的生态补偿标准,与保护区居民问卷调查结果差距较小,客观反映了居民的生态补偿意愿.该方法解决了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作为补偿标准过高,而仅以生产用地损失作为补偿标准过低的矛盾,可为其他保护区生态补偿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雷公山自然环境特征与生态旅游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建庚 《贵州科学》2001,19(1):65-70
贵州苗岭山脉东段主峰雷公山是构造隆升的庞大山体 ,具有温凉的亚热带山地气候和洁净的水源 ,又是生物种群的基因库。雷公山是贵州苗族的集中聚居地。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 ,开发生态旅游是充分利用自然和人文资源 ,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内不同生境的虻类进行调查研究,初步摸清该地区虻相本底资料。方法:选择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内具有代表性的孳生环境,采用常规方法采集、制作标本和鉴定虻种,并对我院馆藏标本进行整理,编制名表并进行相关讨论。结果:记录了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虻科3属12种,分别隶属于斑虻属(2种)、黄虻属(1种)和虻属(9种)。结论: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具有较好的虻类孳生和血源条件,具有虻类多样性,反映了东洋界的区系特征,该地区优势种是华广虻。  相似文献   

5.
芜湖市降水化学成分特征及变化趋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酸雨是我国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对其化学成份及其四季变化规律的分析、研究将有助于酸雨成因的探讨和酸化控制的研究。本文对1989-1997年芜湖市降水化学成分特征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芜湖市降水酸化明显,有逐步趋于恶化的迹象。降水化学成分中SO4^2-对酸化起主要作用,且其作用略呈上升趋势,NO3^-对酸化的作用也呈上升趋势。Ca^2+、NH4^1在中和降水的酸性方面起十分重要的作用,Ca^  相似文献   

6.
7.
贵州雷公山台湾杉种群结构及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种群水平上对台湾杉在不同生境中的大小级、密度、年龄结构和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它们的动态规律和演变趋势,为台湾杉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森林植被地形梯度时空演变分异特征,以RS和GIS为研究手段,辅助林相图、森林二类调查数据和野外调查数据,完成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2—2012年间Landsat TM遥感影像解译和植被制图,对基于DEM所构建的地形位指数进行叠加分析,在地形坡位指数分析基础上,研究主要森林植被的地形梯度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等森林植被在整个土地利用格局中占据主体地位,分别处于演替阶段的后期、中期和前期,控制着区域森林群落的发生、发展及生态过程;针叶林面积增加和针阔混交林面积减少明显,针阔混交林针叶林为森林类型转换的主要轨迹,且转换强烈。地形位梯度分析表明,地形位空间分布中低、中段区域是针叶林优势分布区,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都集中于地形位指数为1~5的区域;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的地形梯度分布指数曲线变异程度要比针叶林显著,白桦林的地形梯度分布指数曲线变化明显,总体上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9.
三峡库区兰陵溪小流域森林降水化学循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三峡库区兰陵溪小流域4种植被类型(马尾松林、栎林、板栗林、松林混交林)的林外降雨、穿透雨、树干茎流、枯透水、地表径流和壤中流等水文过程中pH的变化及NH+4N、Ca2+、Zn2+等10种离子含量进行了研究比较。结果表明:(1)研究区大气降水中Ca2+含量最高,Na+、TN(总氮)、NH+4N含量次之,TP(总磷)含量最少。(2)在不同的林分中,降雨通过林冠后其化学特性发生明显变化,穿透雨和树干茎流出现酸化现象。林冠层穿透雨、树干茎流、枯落物穿透雨(枯透水)、地表径流、壤中流等水文过程中,K+、TP都是淋溶系数变化最大的两种养分,极易在降水作用下洗脱或交换。(3)在不同林分的穿透雨中,Ca2+、K+、NH+4N、TN都极易被淋溶。Zn2+、Mg2+、Fe3+、TP等微量元素净淋溶变化量较小,有的甚至出现了吸附作用。树干茎流中Ca2+、K+、NH+4N、TN是含量增加较为明显的养分离子,栎林等阔叶林的树干对Ca2+会产生一定的吸附或吸收作用。枯透水的pH都出现了缓和,说明枯落物中的养分离子可以中和一部分酸性离子。地表径流中的pH都比大气降水中的高,是缓解酸雨影响的重要作用层。K+、Ca2+是地表径流中含量增加较为明显的养分离子,松栎混交林和板栗林的NH+4N、TN以及马尾松林和板栗林的Zn2+净淋溶量为负。壤中流的pH都低于地表径流。Ca2+、K+是壤中流中含量增加最多的养分离子。而NH+4N、TN全部出现了负淋溶。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降水中化学组分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琳 《江西科学》2007,25(6):781-783
通过对3年间江西省降水化学组分分析中主要离子的浓度及沉降量分析统计得出:江西省酸雨以硫酸型污染为主,但硫酸根离子在酸雨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有下降趋势,降水中离子总浓度与降水pH值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次生林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九寨沟次生林样地资料为基础,研究了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次生林的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九寨沟次生植被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先逐渐升高,然后又逐渐下降.从群落不同层次来看,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次生针叶林的物种丰富度均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包括幼树与幼苗)>乔木层.各类群落乔木层的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表现为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次生针叶林  相似文献   

12.
13.
老岭自然保护区天女木兰林的群落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老岭自然保护区天女木兰林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论述了其分布、生境、种类组成、外貌特点、结构特征,提出了群落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对茂兰保护区1999~2009年发生的火灾(火警)进行统计,分析火灾发生的原因,火灾特点以及面临的问题,并就如何搞好宣传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组织队伍建设、火源管理等方面工作提出具体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为保护格氏栲这一珍稀濒危植物,本研究在2×2列联表基础上,采用方差比率法(VR)、x2检验、联结系数AC值、Jaccard指数及点相关系数对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群落中出现频度较高的25个乔木层优势种群的种间联结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群落25个优势种群的总体关联性方差比率值为1.541>1,表现为显著正关联,反映该群落处于稳定的顶极阶段。25个优势种群间的300个种对中x2检验有13个种对为极显著正联结,10个种对显著正联结;2个种对极显著负联结,11个种对显著负联结;88%的种对联结关系未达到显著水平。大部分种对的AC值、Jaccard指数(JI值)、点相关系数Φ值都不高,表明大多数种对间联结性较弱,独立性相对较强。占绝对统治地位的优势树种格氏栲仅与多毛茜草树呈极显著正联结,与观光木呈显著负联结,而与其它树种的种间联结关系均为不显著联结。这种种间联结的松散性及总体关联性呈显著正关联,显示群落目前处于比较稳定的顶极阶段。  相似文献   

16.
戴年华  刘玮 《江西科学》1997,15(4):243-246
1993-1994年,对江西省官山片段保护我鸟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已知鸟类78种,繁殖鸟56种,非繁殖鸟22种,发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白颈长尾雉1种,还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10种。  相似文献   

17.
小七孔风景区位于黔南岩溶区荔波县境内,区内岩溶地貌发育、峰丛洼地、峰丛槽谷非常典型,岩溶森林奇特.在此介绍该区的基础地质、气候、土壤植被等条件,论述丁该岩溶森林在恶劣环境下,仍具有较强的原生性、小生境多样性以及对岩溶环境适应和生态系统稳定的演化特点,最后指出这种独特的岩溶森林系统具有先天脆弱性,应注意保护.  相似文献   

18.
徐奇涵  江凡 《武夷科学》2003,19(1):126-133
笔者对虎伯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五年的考察,共采得蝶类10科111属208种。对其中已知种名的203种蝶类进行区系分析表明,虎伯寮保护区蝶类在动物地理区划中应归属于东洋界、华南区,它们明显具有热带北缘及亚热带区系色彩,其中印澳区蝶类在北进扩展中,存在着由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区系性质。  相似文献   

19.
2018年5月~9月,通过采用巴氏罐诱法对茂兰自然保护区6种林型地表甲虫组成进行调查.结果为:(1)共采集标本3858号,隶属33科,优势类群为隐翅虫科和步甲科地表甲虫,分别占个体总数的25.52%和16.41%;常见类群有金龟甲科、叩甲科、粪金龟科、天牛科、象甲科、鳃金龟科、丽金龟科、拟步甲科、拟叩甲科、锹甲科、扁甲...  相似文献   

20.
初步研究了广东古兜山自然保护区内绣球茜(Dunnia sinensis Tutch.)的生物学特征(茎、叶、花、果实、种子)和种子繁殖特性.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中,茎、叶、果实、种子的形态和生长状况有较大差异;绣球茜花色鲜艳,花序美观,单株花期长达3~8周,测量得花粉胚珠比为612.46±275.31,具有虫媒传粉的特性;种子繁殖发芽率为11.33%~38.66%,发芽势为10.66%~36.00%,不同环境所采的种子或经不同处理后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