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根据化学通报1954年1月号“卷首语”的报导,“高中化学新课本的教学法”的编出,对于改进中学化学的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起了一定的作用,这个重大的成绩,应当是肯定的,我想也是中学化学教师们公认的。我感到“高中化学新课本的教学法”能够结合高中一年级化学教学进度,系统地、完整地编出,根据个人的教学经验,按教材的繁简、轻重,在时间上作了具体的安排,并且在演示、实验、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段落复习等的内容上,都明确的写  相似文献   

2.
第十一课二氧化硫本课目的:使学生瞭解二氧化硫的制法、性质及用途。检查学生知识以後,让学生回忆在氧中或在空气中燃硫产生什麽臭味的气体,然後指导学生在试管中加少许亚硫酸钠及硫酸,注意所产生气体的臭味。再让学生用一小块黄铁矿放在铁片上加热,注意火焰的颜色及臭味。教师作出关于二氧化硫制法的结论:①燃硫②亚硫酸盐加硫酸,③燃烧黄铁矿。当提出每一种制法时,就可指定一学生完成反  相似文献   

3.
第九课氯化物、漂白粉本课目的:使学生认识氯化物和漂白粉的性质及用途。在检查学生知识以後,讲解氯化物。向学生提问并讨论氯化物的制法,作出给论:金属与气直接化合、金属及其氧化物和氢氧化物与盐酸作用,易挥发性酸生成的盐与盐酸作用、盐与氯化物的复分解作用,都能生成氯化物。写出方程式。其次讨论氯化物的性质,并加以提示,作出结论:溶性氯化物与浓硫酸作用生氯化氢,被氧化或电解生氯,与硝酸银作用生白色氯化银沉淀不溶於  相似文献   

4.
本章教学的基本任务,根据我们体会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考虑高二学生的知识范围,拟订下列几点:1)有重点地和深入阐明有关生产程序的基本科学原理。着重讲解氨和硝酸的工业制法,向学生介绍:甲、使用的原料和生产进行的各个阶段;乙、反应进行的方向和掌握可逆反应的条件,如增加反应物质的浓度、温度和压力的利用,催化剂的利用等;丙、连续生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第十一课氮在自然界的循环氮肥的重要本课目的:使学生认识氮在自然界的循环及氮肥的重要性。检查学生知识:1.说出四种常见的硝酸盐,写出它们的分子式,说出它们的主要用途。2.说出硝酸盐的一般特性。3.黑火药中钾硝石起什么作用?用硝酸钠代替它行不行?为什么?  相似文献   

6.
在前一章“无机物的分类”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溶液对於化学反应的重要性和物质的溶解或不溶解的各种现象。因此根据这个基础和在初中所学过的溶液知识在讲元素自然分类以前,给予学生关於溶液的系统知识是能够为以后研究与溶液有密切联系的许多化学过程打好基础的。  相似文献   

7.
我们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体会本章的教学目的有下列几点:(1)使学生了解碳的各种同素异性体及碳在自然界的存在,并认识碳对国民经济的重大意义。(2)使学生了解碳的氢化物—甲烷的制法与性质,知道甲烷是最简单的一种有机化合物,同时初步认识有机化合物的意义,为下一章学习有机化合物准备条件。(3)使学生了解碳的氧化物的制法、性质与用途,并认识碳酸盐的性质、存在与应用。(4)通过碳与卤族元素、氧族元素及氮族元素的非金属性质和化合价的比较,打好学习门捷列夫周期表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高中全部化学是以门捷列夫周期律为基础的,因此这个重要理论教材在化学课程中必须占有适当的位置,以便遵循这种科学精神和系统进行研究各种化学事实。大纲中规定在讲各族非金属之前先使学生对门氏周期律和周期表有了初步认识。在讲完各族非金属之后再对它  相似文献   

9.
本章教学的基本精神,根据我们对教学大纲的体会,有下列几点: 1.本章教材,和前一章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本章内各类化合物间,也有密切的关系如:醇被氧化生成醛,醛再被氧化生成酸,醇和酸相互作用生成酯。所以在讲解各类烃的衍生物时,必须有系统地阐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说明自然界物质间密切的关系。 2.有机化合物是按照它们的化学特性分类的,这些特性是由于分子中的某种结构、官能团的存在而产生的。当我们了解了各种官能团的性质时,可以说基本上了解了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所以这一章在整个有机化学部分中是主要的一章。通过本章教材的具体实例,进一步认识分子中原子或基的相互影响。本章共分14课时,包括1课时的复习和1课时的测验,分配情形参看教学大纲。第一课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基和官能团醇类本课目的:使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是根据分子结构和官能团分类的。重点说明有机化合物主要的两大类——链状化合物的环状化合物;说明基和官能团的区别,并解释醇类含有羟基(OH)官能  相似文献   

10.
第一章卤族元素实验作业(一) 氯的制法及性质本课实验目的:在於了解氯的实验窒制法和研究气的物理性及化学性。实验2 用95图仪器制氯,在发生气的大试管中加入一克高锰酸钾和 6毫升的浓盐酸。实验3 装满氯的1.2试管中分别投入预热的铁粉和红热的细铜丝。实验4 装满氯的第三试管,投入热松节油浸湿的夹泸纸条。  相似文献   

11.
第九课酯类本课目的:使学生认识酯和脂化反应教师可重点讲解:酯的结构式和通式,酯化的意义及酯类的主要用途。检查学生知识:怎样由焦炭、石灰等无机原料制乙酸?有机酸中有什么特殊的官能团?由何类物质氧化可生成有机酸?何类物质氧化可生成醛?醇有什么官能团? 讲授新教材:从乙醇和乙酸的结构式或示性式说明酯的生成,指出这个反应和中和不同,叫作酯化,结合课本上的反应式说明酯化反应是醯基取代醇的羟基中的氢而生成酯的反应,然后写出通式。  相似文献   

12.
本刊是本着“教学改革应以教学内容的改革为中心,相应地改革教学方法”来工作的。但由于目前还有一部分地区的读者需要介绍一些教学法方面的经验,因此,在本年内适当的结合高初中的教学进度,组织了北京市的一些中学老师们发挥他们的集体力量来满足这方面的需要。这些教案并不是完整无缺的,只能作为参考资料。希望同志们多提意见,以便改进。  相似文献   

13.
根据教学大纲及教科书,本章的教学目的是: (1)在上一章“金属的通性”学习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碱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原子结构,并认识碱金属的所以表现强的金属性是因为原子容易失去價电子。 (2)使学生认识碱金属中纳和钾的物性与化性,并了解纳和钾在自然界里的存在、制法及其用途。 (3)使学生了解纳和钾的氧化物及氢氧化物的制  相似文献   

14.
许国培 《化学教育》1983,4(3):43-45
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化学课本第一册是根据教育部1981年4月颁发的教学计划编写的。根据教学计划,这册课本是承上启下的,即一方面跟初级中学化学课本相衔接,一方面跟六年制重点中学单课性选修的高中化学第二、三册,跟侧重理科的高中化学课本第二、三册,跟侧重文科的高中化学课本第二册相衔接,因此,这册化学课本的选材问题较复杂,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在处理跟以后各册化学课本的联系上遇到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林海斌 《化学教育》2009,30(2):40-42
与科学知识相比,科学方法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和更普遍的适用性.特别是进行个人决策时,恰当地运用科学方法是一个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重要标志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掌握方法要比掌握知识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本章教学的基本任务:通过本章有机物名称的来源和有机化合物正确的意义的讲述,使学生了解唯物的合成理论战胜了唯心的“生命力”理论后,有机化学才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而理解唯物观点在科学工作上的重要意义。为了复习以前学过的克分子体积和分子量的求法,我们建议增加两堂复习课,使学生系统的了解化学计算发展的阶段,再讲述导出实验式和分子式的方法,才能使学生彻底了解实验式与分子式的区别和测定它们所根据的原  相似文献   

17.
高中化学课本第一册是以苏联列夫钦科(В.В.Левченко)等所著十年制中学8—10年级化学教科书(1952年版)为蓝本而编译的,1953年4月出版,在全国范围的中学内已经使用了两年。本书修订的主要原因和修订的主要原则曾经在“关於初高中化学课本的修订”一文(化学通报1955年7月号)中作了介绍。现在只将本书中所修订的比较重要的-些地方及其修订原因,按照章节顺序叙述出来以供教师们的参考。希望对教师同志们在钻研教材和掌握教材上能有些帮助。  相似文献   

18.
关于初三和高一化学课本的修订我们已在本刊1955年8月号和10月号分别作了介绍,现在再来介绍高二化学课本修订的主要内容及其修订原因。 1.在第二册“氮和磷”一章中,关于游离铵的问题第一版课本只作了简单的说明,造成教师在教学时一定的困难。因此在第二版课本中我们对“铵根在游离状态时极不稳定,很容易分解成氨和氢”这一点加了如下的注释:“游离状态的铵(NH_4)还没被分离出来过,因为在通常情况下,它立即分解成氨和氢气”。现在根据科学家进行过的研究,用钠  相似文献   

19.
Ⅰ.关于氧气方面的 (一)氧气的几个制法纯化学试剂(卡尔雅金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上册,324页。 (1)用氯酸钾制氧气通常使用MnO_2或Fe_2O_3作为催化剂,因为这些物质有时含有易燃杂质,所以必须预先进行检验,可以取少量KClO_3和MnO_2的混合物放在铁匙里灼烧,注意  相似文献   

20.
结合一些热力学数据和动力学过程,运用亲电和亲核的概念,初步阐释了一些O―O键、S―S键参与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机理,并利用Gaussian09程序的计算对一些已有的机理和猜想进行了验证,以此说明无机反应机理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